第五十二回 守安慶仗劍戮叛奴 下南昌發兵征首逆

關燈
卻說王守仁到了臨江,與知府戴德孺接談,德孺向守仁問計,守仁道:“是處地瀕大江,且與省會甚近,易攻難守,不若速趨吉安,還可整頓防務,抵禦叛賊。

    ”德孺又問道:“我公曉暢軍機,料敵如神,今日宸濠舉兵,應趨何向?”守仁道:“為宸濠計,恰有上中下三策:若他直趨京師,出其不意,最是上策。

    否則徑詣南京,大江南北,亦必受害,雖非上策,也是中策。

    如或專據南昌,不越雷池一步,便是下策。

    他日王師齊集,四面夾攻,便如甕中捉鼈,束手成擒了。

    ”确是料敵如神。

    德孺很是佩服。

    守仁即轉赴吉安,與知府伍文定,籌商戰守機宜。

    守仁道:“賊若出長江,順流東下,南京必不可保,我已定下計策,令他不敢東行。

    十日以後,各軍調集,那時可戰可守,便不足慮了。

    ”文定道:“甯王暴虐無道,久失人心,哪裡能成大事?得公為國讨賊,何患不濟?”守仁道:“古人說的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現在發兵伊始,須先備糧食,修器械,治舟楫,一切辦齊,方免倉皇。

    ”此是用兵要訣。

    文定道:“公言甚是。

    某雖不才,願為效力。

    ”守仁大喜,即與文定籌備軍事,一面遣騎四出,向各府州投遞檄文,略言:“朝廷早知甯王逆謀,已遣都督許泰率京軍四萬南下,兩湖都禦史秦金,兩廣都禦史楊旦,及本都禦史會兵,共十六萬人,趨集南昌。

    大兵所過,沿途地方有司,應供軍糧,毋得因循誤事,自幹罪咎”等語。

    一派虛言。

    這檄傳出,早被宸濠偵悉,信為實事,但緊緊的守住南昌,不敢出發。

     李士實與劉養正兩人,恰日日慫恿宸濠,早攻南京,宸濠頗為心動。

    忽由偵騎遞到蠟書,亟忙展視,不禁失色。

    原來蠟書一函,是巡撫南贛王守仁,密贻李士實、劉養正兩人,内稱:“兩公有心歸國,甚是欽佩,現已調集各兵,駐守要害,專待叛酋東來,以便掩擊,請兩公從中慫恿,使他早一日東行,即早一日殲滅,将來論功行賞,兩公要算巨擘呢。

    ”這一封密書,若由明眼人瞧着,便料是守仁的反間計,宸濠哪裡曉得,還道是李、劉二人,私通守仁,暗地裡将書擱起,所有二人言語,從此皆不肯輕信。

    二人亦無可奈何,但暗暗嗟歎罷了。

    上文叙宸濠中計,從守仁一邊着筆,此處從宸濠一邊,着筆妙有參換。

     宸濠堅守南昌,閱十餘日,并不見有大兵到來,方知中了守仁的詭計,追悔不及,遲了。

    忙請李士實、劉養正商議,兩人仍依着前言,勸宸濠急速東行。

    宸濠乃留宜春郡王拱樤,與内官萬銳等守南昌,自率李士實、劉養正、闵廿四、吳十三等,共六萬人,号稱十萬,分五哨出鄱陽湖,蔽江而下。

    令劉吉為監軍,王綸為參贊,指揮葛江為都督,宸濠親督中堅,所有妃媵、世子、侍從等,都載舟從行。

    比陳友諒還要呆笨。

    舟至安慶,投書城中,招守吏出降。

    猛聞城頭一聲鼓響,士卒齊登,頓時旗幟飛揚,刀矛森列,從刀光幟影中,露出三員大将,一個是都督佥事楊銳,一個是知府張文錦,一個是指揮崔文,統是滿身甲胄,八面威風,寫得精神奕奕。

    齊聲道:“反賊休來!”宸濠亦高聲答道:“本藩奉太後密旨,親自讨賊,并非造反,你等休得認錯,快快開城出降,免得一死!”知府張文錦道:“我奉皇上命令,守土撫民,不似你反賊橫行無狀,你若自知罪惡,早些束手受縛,我等還好替你洗刷。

    如再執迷不悟,即日身首分離,宗祀滅絕,你休後悔!”宸濠大怒,即督衆攻城。

    城上矢石雨下,把前列的攻卒,射傷多人,連宸濠的盔纓上面,也中了一箭,險些兒射破頭顱。

    宸濠吃了一驚,麾衆暫退。

    次日複進兵撲城,城上固守如故。

    自晨至暮,一些兒不占便宜。

    接連數日,城守依然。

    時浙江留守太監畢貞,起兵應濠,遣佥事潘鵬,即上文巡浙禦史時,已就職佥事。

    到了安慶,助濠攻城。

    鵬本安慶人,遣家屬持書入城,谕令速降。

    崔文撕碎來書,拔劍在手,将來使揮作兩段。

    複枭下首級,擲出城外。

    宸濠複令鵬至城下,呼崔文等答話。

    崔文道:“你食君祿,受君恩,為什麼甘心降賊?我不配與你講談。

    ”一言至此,複把使人的屍首,剁作數截,一塊一塊的投将下來,并說道:“叛奴請看!就是你日後的榜樣。

    ”鵬憤怒交迫,戟手指詈。

    文在城上拈弓搭箭,意欲射鵬,鵬慌忙走脫。

    既而城上縛着罪犯數十人,由張文錦親自監斬,并呼城下軍士道:“你等皆朝廷兵士,朝廷也養你不薄,如何錯了念頭,反為叛賊效力?須知大逆不道,罪至滅族。

    看看!這是叛奴潘鵬的家屬,今日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