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逐天子,而景璇為之治第,〔治,直之翻。
為,于僞翻。
〕是亦反也!」攻而殺之。
18甲辰,加李晟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
〔分李懷光兵柄以授李晟、渾瑊。
鄜,音夫。
華,戶化翻。
〕晟家百口及神策軍士家屬皆在長安,朱泚善遇之。
軍中有言及家,晟怒曰:「爾敢為賊為間!」〔為賊,于僞翻。
問,古苋翻。
〕立斬之。
軍士未授春衣,盛夏猶衣裘褐,〔猶衣,于既翻。
〕終無叛志。
〔史言李晟以忠義感激士心。
〕 乙已,以陜虢防遏仗唐朝臣為河中、同绛節度使。
〔陜,失冉翻。
〕前河中尹李齊運為京兆尹,供晟軍糧役。
〔役者,挽輸浚築之事。
19庚戌,以魏博兵馬使田緒為魏博節度使。
20渾瑊帥諸軍出斜谷,〔制,讀曰率。
〕崔漢衡勸吐蕃出兵助之,尚結贊曰:「邠軍不出,将襲我後。
」韓遊緕聞之,遺其将曹子達将兵三千往會瑊軍,吐蕃遺其将論莽羅依将兵二萬從之。
李楚琳遺其将石锽将卒七百從瑊拔武功,〔锽,戶盲翻。
〕庚戌,朱泚遺其将韓旻攻武力,锽以其衆迎降。
瑊戰不利,收兵登西原。
〔其地高平,在武功縣西,故曰西原。
〕會曹子達以吐蕃至,擊旻,大破之于武亭川,〔考異曰:邠志雲「十日破旻等」,而實錄雲「乙醜」,蓋奏到之日也。
今從邠志。
〕斬首萬餘級,旻僅以身免。
瑊遂引兵屯奉天,與李晟東西相應,以逼長安。
21上欲為唐安公主造塔,厚葬之,〔時唐安公主薨于堿固。
塔,浮圖也。
為,于僞翻。
〕谏議大夫、同平章事姜公輔表谏,以為「山南非久安之地,公主之葬,會歸上都,〔會,合也,要也。
上都,謂長安。
〕此宜儉薄,以副軍須之急。
」〔凡行軍資糧器械所須者,皆謂之軍須。
〕上使謂陸贽曰:「唐安造塔,其費甚微,非宰相所宜論。
公輔正欲指朕過失,自求名耳,相負如此,當如何處之﹖」〔相,息亮翻。
處,昌呂翻。
〕贽上奏,以為公輔任居宰相,遇事論谏,不當罪之,其略曰:「公輔頃與臣同在翰林,臣今據理辯直則涉于私黨之嫌,希旨順成則違于匡輔之義;涉嫌止贻于身患,違義實玷于君恩。
徇身忘君,臣之恥之!」〔玷,都念翻,玉病也。
〕又曰:「唯闇惑之主,則怨讟溢于下國而耳不欲聞,腥德達于上天而心不求寤,〔讟,徒牧翻,謗也。
書呂刑曰:德刑發聞惟腥。
迨乎颠覆,猶禾知非。
」又曰:「當問理之是非,豈論事久大小!虞書曰:『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幾,居希翻。
見臯陶谟。
唐、虞之際,主聖臣賢,慮事之微日至萬收,然則微之不可不重也如此,陛下又安可忽而不念乎!」又曰:若以谏争為指過,〔争,讀日诤。
〕則剖心之主不宜見罪于哲王;〔武王數纣之罪曰:斮朝涉之胫,剖賢人之心。
〕以谏争為居名,則匪躬之臣不應垂訓于聖典。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應,一淩翻。
又曰:「假有意将指過,谏以居名,但能聞善而遷,見谏不逆,則所指者适足以彰陛下莫大之善,所取者适足以資陛下無疆之休。
因而利焉,所獲多矣。
傥或怒其指過而不改,則陛下招惡直之譏;〔惡,烏路翻,又如字。
〕黜其取名而不容,則陛下被違谏之謗;〔被,皮義翻。
〕是乃掩己過而過彌着損彼名而名益彰。
果而行之,所失大矣。
」上意猶怒,甲寅,罷公輔為左庶子。
22加西川節度仗張延賞同平章事,賞其供億無乏故也。
〔上在漢中,藉西川供億,為張延賞入相張本。
上,時掌翻。
使,疏吏翻。
〕 23朱泚、姚令言數遺人誘泾原節度仗馮河清,〔泚,且禮翻,又音此。
數,所角翻。
所角翻。
誘,音西。
使,疏吏翻。
〕河清皆斬其仗者。
大将田希鑒密與泚通,殺河清,以軍府附于泚;泚以希鑒為泾原節度仗。
〔将,即亮翻。
考異曰:邠志曰:「與元元年四月,渾公受钺專征,出斜谷,崔公勸吐蕃分軍應援。
尚結贊曰:『邠軍不出,乘我也。
』韓公使曹子達帥甲三千赴于渾公,吐蕃乃以二萬餘從之。
李楚琳仗石锽以卒七百人從渾公進收武功,遂居之。
十日,朱泚使韓旻、田旻以卒三千寇武功,渾公禦之,陳于東郊。
石锽以其卒降旻于陳。
渾公軍敗,乃馳登西原,建旗收卒。
會邠師以吐蕃至,賊不知,乃悉衆追渾公,遂為吐蕃所覆,皆死焉。
田旻以馬逸獲免。
吐蕃既勝泚軍,乃大掠而去。
泾人相傳,言吐蕃助國有功,将以叛卒之拏賞而歸之。
泾人曰:『不殺馮公,雖吾親族,亦将不免矣。
』十四日,泾卒殺河清,以田希鑒請命于泚。
泚授希鑒泾原節度大仗,賜金帛,使和西戎,西戎皆受賂焉。
希鑒疏泾将之不與己者以告朱泚,請殺之。
泚曰:『我曲彼直』,不許。
」按希鑒殺河清,必有宿謀,或為此訛言以搖衆耳。
今從實錄。
河清死在三月,今從邠志。
24上問陸贽:「近有卑官自山北來者,〔梁州,在山南。
岥雍,在山北。
〕率非良士。
有邢建者,論說賊勢,語最張皇,〔皇,大也。
〕察其事情,頗似窺觇,〔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今已于一所安置。
如此之類,更有數人,若不追尋,恐成奸計。
卿試思之,如何為便﹖」贽上奏,以為今盜據宮阙,有冒涉險遠來赴行在者,當量加恩賞,豈得複猜慮拘囚!〔量,音良。
複,扶又翻。
〕其略曰:「以一人之聽覽而欲窮宇宙之變态,以一人之防慮而求勝億兆之奸欺,役智彌精,失道彌遠。
項籍納秦降卒二十萬,慮其懷詐複叛,一舉而盡坑之,其于防虞,亦已甚矣。
〔坑降卒事見九卷漢高祖元年。
〕漢高豁達大度,天下之士至者,納用不疑,其于備慮,可謂疏矣。
〔疏,與疏同。
〕然而項氏以滅,劉氏以昌,蓄疑之與推誠,其效固不同也。
秦皇嚴肅雄猜,而荊轲奮其陰計;〔事見七卷秦始皇二十年。
〕光武寬容博厚,而馬援輸其坎誠。
〔事見四十一卷漢世祖建武四年。
〕豈不以虛懷待人,人亦思附;任數禦物,物終不親!情思附則感而悅之,雖寇雠化為心膂矣;意不親則懼而阻之,雖骨肉結為仇慝矣。
」又曰:「陛下智出庶物,有輕待人臣之心;思同萬機,有獨馭區寓之意;謀吞衆略,有過慎之防;明照群情,有先事之察;〔先,悉薦翻。
〕嚴束百辟,有任刑緻理之規;威制四方,有以力勝殘之志。
〔此數語,曲盡德宗心事,異日安免追仇乎!〕由是才能者恐于不任,忠荩者憂于見疑,〔荩,徐刃翻。
詩:王之荩臣。
毛氏傳曰:荩進也。
〕着勳業者懼于不容,懷反側者迫于及讨,馴緻離叛,構成禍災。
天子所作,天下式瞻,小猶慎之,矧又非小!願陛下以覆車之轍為戒,實宗莊無疆之休。
」 25丁已,以前山南東道節度使南皮賈耽為工部尚書。
先是,耽使行軍司馬樊澤奏事行在,〔先,悉薦翻。
〕澤既複命,方大宴,有急牒至,以澤代耽為節度使。
〔事見上卷興元元年。
〕耽内牒懷中,宴飲如故,顔色不改;宴罷,召澤告庂,且命将吏谒澤。
牙将張獻甫怒曰:「行軍為尚書問天子起居,〕為,于僞翻。
〕乃敢圖節钺,奪尚書土地,事人不思,〔章:十二行本「忠」下有「衆心不服」四字;乙十一行本同。
〕請殺之。
」耽曰:「是可言也!天子所命,即為節度使矣!」即日離真,以獻甫自随,軍府遂安。
〔即日離鎮,既得「君命召,不伏駕」之義,亦所以遏亂原。
以張獻甫自随,則樊澤無所猜嫌,亦所以全獻甫也。
離,力智翻。
26左仆射李揆自吐蕃還,甲子,薨于鳳州。
〔李揆入吐蕃見二百二十八卷建中四年。
蓋自吐蕃還赴興元,至鳳州而薨。
27韓遊瑰引兵會渾瑊于奉天。
28丙寅,加平盧節度使李納同平章事。
29丁卯,義王玼薨。
〔玼,玄宗子。
玼,音此,又且禮翻。
30朱滔攻貝州百餘日,馬寔攻魏州亦踰四旬,皆下能下。
賈林複為李抱真說王武俊,〔複,扶又翻。
為,于僞翻。
說,輸芮翻。
〕曰:「朱滔志吞貝、魏,複值田悅被害,〔複,扶又翻。
〕傥旬日不救,則魏博皆為滔有矣。
魏博既下,則張孝忠必為之臣。
〔張孝忠時鎮易、定。
〕滔連三道之兵,〔三道,謂幽州、易定、魏博。
〕益以回纥,〔時回纥遺兵助滔。
〕進臨常山,〔恒州常山郡,王武俊居之。
〕明公欲保其宗族,得乎!常山不守,則昭義退保西山,〔自常山南至趙州,皆恒冀巡屬。
又西南抵刑州界,即昭義巡屬,阻山以為固。
〕河朔盡入于滔矣。
不若乘貝、魏未下,與昭義合兵救之;滔既破亡,則關中喪氣,朱泚不日枭夷,〔朱泚竊據關中,滔破則泚喪氣矣。
〕銮輿反正,諸将之功,孰有居明公之右者哉!」武俊悅,從之。
戊辰,武俊軍于南宮東南,抱真自臨洺引兵會之,與武俊營相距十裡。
兩軍尚相疑,明日,抱真以數騎詣武俊營;賓客共谏止之,抱真命行軍司馬盧玄卿勒兵以俟,曰:「吾之此舉,系天下安危,若其不還,領軍事以聽朝命亦惟子,勵将士以雪雠恥亦惟子。
」言終,遂行。
武俊嚴備以等之,抱真見武俊,叙國家禍難,〔難,乃旦翻。
〕天子播遷,持武俊哭,流涕縱橫。
〔縱,子容翻。
〕武俊亦悲不自勝,〔勝,音升。
〕左右莫能仰視,遂與武俊約為兄弟,武俊當何以為報乎!滔所恃者呇纥耳,不足畏也。
戰日,願十口按辔臨視,武俊決為十兄破之。
」〔決為,于僞翻。
〕抱真退入武俊帳中,酣寝久之;武俊感激,等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已許十兄死矣!」〔史言抱真推心等武俊以成大功。
遂連營而進。
31山南地熱,上以軍士未有春服,亦自禦夾衣。
〔夾,音夾。
〕
為,于僞翻。
〕是亦反也!」攻而殺之。
18甲辰,加李晟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
〔分李懷光兵柄以授李晟、渾瑊。
鄜,音夫。
華,戶化翻。
〕晟家百口及神策軍士家屬皆在長安,朱泚善遇之。
軍中有言及家,晟怒曰:「爾敢為賊為間!」〔為賊,于僞翻。
問,古苋翻。
〕立斬之。
軍士未授春衣,盛夏猶衣裘褐,〔猶衣,于既翻。
〕終無叛志。
〔史言李晟以忠義感激士心。
〕 乙已,以陜虢防遏仗唐朝臣為河中、同绛節度使。
〔陜,失冉翻。
〕前河中尹李齊運為京兆尹,供晟軍糧役。
〔役者,挽輸浚築之事。
19庚戌,以魏博兵馬使田緒為魏博節度使。
20渾瑊帥諸軍出斜谷,〔制,讀曰率。
〕崔漢衡勸吐蕃出兵助之,尚結贊曰:「邠軍不出,将襲我後。
」韓遊緕聞之,遺其将曹子達将兵三千往會瑊軍,吐蕃遺其将論莽羅依将兵二萬從之。
李楚琳遺其将石锽将卒七百從瑊拔武功,〔锽,戶盲翻。
〕庚戌,朱泚遺其将韓旻攻武力,锽以其衆迎降。
瑊戰不利,收兵登西原。
〔其地高平,在武功縣西,故曰西原。
〕會曹子達以吐蕃至,擊旻,大破之于武亭川,〔考異曰:邠志雲「十日破旻等」,而實錄雲「乙醜」,蓋奏到之日也。
今從邠志。
〕斬首萬餘級,旻僅以身免。
瑊遂引兵屯奉天,與李晟東西相應,以逼長安。
21上欲為唐安公主造塔,厚葬之,〔時唐安公主薨于堿固。
塔,浮圖也。
為,于僞翻。
〕谏議大夫、同平章事姜公輔表谏,以為「山南非久安之地,公主之葬,會歸上都,〔會,合也,要也。
上都,謂長安。
〕此宜儉薄,以副軍須之急。
」〔凡行軍資糧器械所須者,皆謂之軍須。
〕上使謂陸贽曰:「唐安造塔,其費甚微,非宰相所宜論。
公輔正欲指朕過失,自求名耳,相負如此,當如何處之﹖」〔相,息亮翻。
處,昌呂翻。
〕贽上奏,以為公輔任居宰相,遇事論谏,不當罪之,其略曰:「公輔頃與臣同在翰林,臣今據理辯直則涉于私黨之嫌,希旨順成則違于匡輔之義;涉嫌止贻于身患,違義實玷于君恩。
徇身忘君,臣之恥之!」〔玷,都念翻,玉病也。
〕又曰:「唯闇惑之主,則怨讟溢于下國而耳不欲聞,腥德達于上天而心不求寤,〔讟,徒牧翻,謗也。
書呂刑曰:德刑發聞惟腥。
迨乎颠覆,猶禾知非。
」又曰:「當問理之是非,豈論事久大小!虞書曰:『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幾,居希翻。
見臯陶谟。
唐、虞之際,主聖臣賢,慮事之微日至萬收,然則微之不可不重也如此,陛下又安可忽而不念乎!」又曰:若以谏争為指過,〔争,讀日诤。
〕則剖心之主不宜見罪于哲王;〔武王數纣之罪曰:斮朝涉之胫,剖賢人之心。
〕以谏争為居名,則匪躬之臣不應垂訓于聖典。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應,一淩翻。
又曰:「假有意将指過,谏以居名,但能聞善而遷,見谏不逆,則所指者适足以彰陛下莫大之善,所取者适足以資陛下無疆之休。
因而利焉,所獲多矣。
傥或怒其指過而不改,則陛下招惡直之譏;〔惡,烏路翻,又如字。
〕黜其取名而不容,則陛下被違谏之謗;〔被,皮義翻。
〕是乃掩己過而過彌着損彼名而名益彰。
果而行之,所失大矣。
」上意猶怒,甲寅,罷公輔為左庶子。
22加西川節度仗張延賞同平章事,賞其供億無乏故也。
〔上在漢中,藉西川供億,為張延賞入相張本。
上,時掌翻。
使,疏吏翻。
〕 23朱泚、姚令言數遺人誘泾原節度仗馮河清,〔泚,且禮翻,又音此。
數,所角翻。
所角翻。
誘,音西。
使,疏吏翻。
〕河清皆斬其仗者。
大将田希鑒密與泚通,殺河清,以軍府附于泚;泚以希鑒為泾原節度仗。
〔将,即亮翻。
考異曰:邠志曰:「與元元年四月,渾公受钺專征,出斜谷,崔公勸吐蕃分軍應援。
尚結贊曰:『邠軍不出,乘我也。
』韓公使曹子達帥甲三千赴于渾公,吐蕃乃以二萬餘從之。
李楚琳仗石锽以卒七百人從渾公進收武功,遂居之。
十日,朱泚使韓旻、田旻以卒三千寇武功,渾公禦之,陳于東郊。
石锽以其卒降旻于陳。
渾公軍敗,乃馳登西原,建旗收卒。
會邠師以吐蕃至,賊不知,乃悉衆追渾公,遂為吐蕃所覆,皆死焉。
田旻以馬逸獲免。
吐蕃既勝泚軍,乃大掠而去。
泾人相傳,言吐蕃助國有功,将以叛卒之拏賞而歸之。
泾人曰:『不殺馮公,雖吾親族,亦将不免矣。
』十四日,泾卒殺河清,以田希鑒請命于泚。
泚授希鑒泾原節度大仗,賜金帛,使和西戎,西戎皆受賂焉。
希鑒疏泾将之不與己者以告朱泚,請殺之。
泚曰:『我曲彼直』,不許。
」按希鑒殺河清,必有宿謀,或為此訛言以搖衆耳。
今從實錄。
河清死在三月,今從邠志。
24上問陸贽:「近有卑官自山北來者,〔梁州,在山南。
岥雍,在山北。
〕率非良士。
有邢建者,論說賊勢,語最張皇,〔皇,大也。
〕察其事情,頗似窺觇,〔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今已于一所安置。
如此之類,更有數人,若不追尋,恐成奸計。
卿試思之,如何為便﹖」贽上奏,以為今盜據宮阙,有冒涉險遠來赴行在者,當量加恩賞,豈得複猜慮拘囚!〔量,音良。
複,扶又翻。
〕其略曰:「以一人之聽覽而欲窮宇宙之變态,以一人之防慮而求勝億兆之奸欺,役智彌精,失道彌遠。
項籍納秦降卒二十萬,慮其懷詐複叛,一舉而盡坑之,其于防虞,亦已甚矣。
〔坑降卒事見九卷漢高祖元年。
〕漢高豁達大度,天下之士至者,納用不疑,其于備慮,可謂疏矣。
〔疏,與疏同。
〕然而項氏以滅,劉氏以昌,蓄疑之與推誠,其效固不同也。
秦皇嚴肅雄猜,而荊轲奮其陰計;〔事見七卷秦始皇二十年。
〕光武寬容博厚,而馬援輸其坎誠。
〔事見四十一卷漢世祖建武四年。
〕豈不以虛懷待人,人亦思附;任數禦物,物終不親!情思附則感而悅之,雖寇雠化為心膂矣;意不親則懼而阻之,雖骨肉結為仇慝矣。
」又曰:「陛下智出庶物,有輕待人臣之心;思同萬機,有獨馭區寓之意;謀吞衆略,有過慎之防;明照群情,有先事之察;〔先,悉薦翻。
〕嚴束百辟,有任刑緻理之規;威制四方,有以力勝殘之志。
〔此數語,曲盡德宗心事,異日安免追仇乎!〕由是才能者恐于不任,忠荩者憂于見疑,〔荩,徐刃翻。
詩:王之荩臣。
毛氏傳曰:荩進也。
〕着勳業者懼于不容,懷反側者迫于及讨,馴緻離叛,構成禍災。
天子所作,天下式瞻,小猶慎之,矧又非小!願陛下以覆車之轍為戒,實宗莊無疆之休。
」 25丁已,以前山南東道節度使南皮賈耽為工部尚書。
先是,耽使行軍司馬樊澤奏事行在,〔先,悉薦翻。
〕澤既複命,方大宴,有急牒至,以澤代耽為節度使。
〔事見上卷興元元年。
〕耽内牒懷中,宴飲如故,顔色不改;宴罷,召澤告庂,且命将吏谒澤。
牙将張獻甫怒曰:「行軍為尚書問天子起居,〕為,于僞翻。
〕乃敢圖節钺,奪尚書土地,事人不思,〔章:十二行本「忠」下有「衆心不服」四字;乙十一行本同。
〕請殺之。
」耽曰:「是可言也!天子所命,即為節度使矣!」即日離真,以獻甫自随,軍府遂安。
〔即日離鎮,既得「君命召,不伏駕」之義,亦所以遏亂原。
以張獻甫自随,則樊澤無所猜嫌,亦所以全獻甫也。
離,力智翻。
26左仆射李揆自吐蕃還,甲子,薨于鳳州。
〔李揆入吐蕃見二百二十八卷建中四年。
蓋自吐蕃還赴興元,至鳳州而薨。
27韓遊瑰引兵會渾瑊于奉天。
28丙寅,加平盧節度使李納同平章事。
29丁卯,義王玼薨。
〔玼,玄宗子。
玼,音此,又且禮翻。
30朱滔攻貝州百餘日,馬寔攻魏州亦踰四旬,皆下能下。
賈林複為李抱真說王武俊,〔複,扶又翻。
為,于僞翻。
說,輸芮翻。
〕曰:「朱滔志吞貝、魏,複值田悅被害,〔複,扶又翻。
〕傥旬日不救,則魏博皆為滔有矣。
魏博既下,則張孝忠必為之臣。
〔張孝忠時鎮易、定。
〕滔連三道之兵,〔三道,謂幽州、易定、魏博。
〕益以回纥,〔時回纥遺兵助滔。
〕進臨常山,〔恒州常山郡,王武俊居之。
〕明公欲保其宗族,得乎!常山不守,則昭義退保西山,〔自常山南至趙州,皆恒冀巡屬。
又西南抵刑州界,即昭義巡屬,阻山以為固。
〕河朔盡入于滔矣。
不若乘貝、魏未下,與昭義合兵救之;滔既破亡,則關中喪氣,朱泚不日枭夷,〔朱泚竊據關中,滔破則泚喪氣矣。
〕銮輿反正,諸将之功,孰有居明公之右者哉!」武俊悅,從之。
戊辰,武俊軍于南宮東南,抱真自臨洺引兵會之,與武俊營相距十裡。
兩軍尚相疑,明日,抱真以數騎詣武俊營;賓客共谏止之,抱真命行軍司馬盧玄卿勒兵以俟,曰:「吾之此舉,系天下安危,若其不還,領軍事以聽朝命亦惟子,勵将士以雪雠恥亦惟子。
」言終,遂行。
武俊嚴備以等之,抱真見武俊,叙國家禍難,〔難,乃旦翻。
〕天子播遷,持武俊哭,流涕縱橫。
〔縱,子容翻。
〕武俊亦悲不自勝,〔勝,音升。
〕左右莫能仰視,遂與武俊約為兄弟,武俊當何以為報乎!滔所恃者呇纥耳,不足畏也。
戰日,願十口按辔臨視,武俊決為十兄破之。
」〔決為,于僞翻。
〕抱真退入武俊帳中,酣寝久之;武俊感激,等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已許十兄死矣!」〔史言抱真推心等武俊以成大功。
遂連營而進。
31山南地熱,上以軍士未有春服,亦自禦夾衣。
〔夾,音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