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在長安南山之南。
鄮乃以乘輿播遷,浸以益達,故自紀于衾衽之間。
太子少師喬琳從上至盩厔,稱老疾不堪山險,削發為僧,匿于仙遊寺;泚聞之,召至長安,以為吏部尚書。
于是朝士之竄匿者多山仕泚矣!〔劉乃以乘輿不能複還而自紀,義不臣賊也;喬琳等以乘輿不能複還。
出仕于泚,苟性命而貪祿利也。
唐于此時,亦雲殆矣。
少,始照翻。
盩厔,音舟窒。
尚,辰羊翻。
懷光遺其将孟保、〔考異曰:邠志作「孟廷寶」。
今從實錄。
〕惠靜壽、孫福達将精騎趣南山邀車駕,〔達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騎,奇寄翻。
趣,逡喻筱。
〕遇諸軍糧料使張增于盩厔。
〔使,疏吏翻。
〕三将曰:「彼使我為不臣,我以追不及報之,不過不使我将耳。
」〔過,古禾翻,又古卧翻。
将即亮翻。
言不過不使之為将也。
〕因目增曰:目增,示之之以意,欲因其言以绐衆。
〕「軍士未朝食,如何﹖」增绐其衆曰:「此東數裡有佛祠,吾貯糧焉。
」三将帥衆而東,縱之剽掠,〔绐,蕩亥翻。
貯,丁呂翻。
帥,讀曰率。
剽,匹妙翻。
〕由是百官從行者皆得入駱谷,以追不及還報,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考異曰:「纔入駱谷,懷光遺其将孟保等以數百騎來襲,為後軍将侯仲莊所拒而退,遂焚店驿而去。
」舊嚴震傳曰:「賴山南兵擊之而退,輿駕無警急之患。
」今從邠志。
懷光皆黜之。
6河東将王權、馬彙引兵歸太原。
〔将,即亮翻。
彙,于貴翻。
權、彙入援見上卷上年。
以上幸山南,聲問不接,故引兵歸。
史言馬燧怠于勤王。
7李晟得除官制,拜哭受命,〔謂河中、同绛及加同平章事之命。
晟成正翻。
〕課将佐曰:「長安,宗朝所在,天下根,本若諸将皆從行,誰當滅賊者!」乃治城隍,繕甲兵,為複京城之計。
〔城隍,即為東渭橋營塹。
治,直之翻。
〕先是東渭橋有積粟十餘萬斛,度支給李懷光軍,幾盡。
〔先悉薦翻。
度,徒洛翻。
幾,居希翻。
〕是時懷光、朱泚連兵,聲勢甚盛,車駕南幸,人情擾擾;晟以孤軍處二強寇之間,〔泚,且禮翻,又音此。
處昌呂翻。
〕内無資糧,外無救援,徒以忠義感激将士,故其衆雖單弱而銳氣不衰。
又以書遺懷光,辭禮卑遜,〔遺,唯季翻。
〕雖示尊崇而谕以禍福,勸之立功補過,故懷光慚恧,未忍擊之。
〔恧,女六翻。
〕晟曰:「畿内雖兵荒之餘,猶可賦斂。
〔斂,力贍翻。
〕宿兵養寇,患莫大焉!」乃以判宮張彧假京兆尹,擇四十餘人,假宮以督渭北〔章:十二行本「北」下有「諸縣」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刍粟,不旬日,皆充羨;〔羨,弋線翻。
〕乃流涕誓衆,決志平賊。
〔李懷光自河北千裡赴難,不可謂不勇于勤王,以其兵力,固可以指期收複;君臣猜嫌,反忠為逆,張名振所謂「自取族滅,富貴他人」,有味乎其言也!後之觀史者,觀懷光之勤王始末與張名振所以谏懷光之言,與夫史家歸功李晟之言,則凡居功名之際者,可不戒哉! 8田悅用兵數敗,〔事并見前。
數,所角翻。
〕士卒死者什六七,其下皆厭苦之。
上以給事中孔巢父為魏博宣忍使。
巢父性辯博,至魏州,對其衆為陳逆順禍福;〔為,于僞翻。
〕悅及将士皆喜。
兵馬使田緒,承嗣之子也,兇險,多過失,悅不忍殺,杖而拘之。
悅既歸國,内外撤警備。
三月,壬申朔,包與巢父宴飲,緒對弟侄有怨言,其侄止之,緒怒,殺侄,既而每之,曰:「仆射必殺我!」〔仆射,謂田悅也。
〕既夕,悅醉,歸寝,緒與左右密穿後垣入,殺悅及其母、妻等十餘人,即帥左右勢刀立于中門之内夾道。
〔制,讀曰率。
〕将旦,以悅命召行軍司馬戺崿、判宮許士則、都虞候蔣濟議事;府署深邃,外不知有變,士則、濟先至,召入,亂斫殺之。
緒死既明事洩,乃出門,出中門也。
〕遇悅親将劉忠信方排牙,〔排牙者,牙前将士各執其物以立于庭下,俟節度使升聽事,以次參谒也。
〕緒疾呼謂衆曰:「劉忠信與扈崿謀反,昨夜刺殺仆射。
」〔呼,火故翻;下同。
刺七亦翻。
〕衆大驚,諠嘩。
忠信未及自辯,衆分裂殺之。
扈崿來,及戟門遇亂,〔節鎮外門列戟,故謂之戟門。
〕招谕将士,将士從之者三分之一。
緒懼,登城而立,〔田緒所登者,魏州牙城也。
〕大呼謂衆曰:「緒,先相公之子,諸君受先相公恩,〔先相公,謂田承嗣也。
〕若能立緒,兵馬使賞缗錢二千,大将半之,下至士卒,人賞百缗,竭公私之貨,五日取辦。
」于是将士回首殺扈崿,皆歸緒,軍府乃安。
因請命于孔巢,巢父命緒權知軍府。
後數日,衆乃知緒殺其兄,〔田悅者,緒之從兄。
〕雖悔怒,怒其殺兄而悔立之。
〕而緒已立,無如之何。
緒又殺悅親将薛有倫等二十餘人。
李抱真、王武俊引兵将救貝州,聞亂,不敢進。
朱滔聞悅死,喜曰:「悅負恩,天假手于緒也!」即遺其執憲大夫鄭景濟等〔執憲大夫,猶天朝禦史大夫。
〕将步騎五千助馬寔,合兵萬二千人攻魏州。
寔軍王莽河,縱騎兵及回纥四山剽掠。
滔别遺人〔章:十二行本「人」下有「入城」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說緒,許以本道節度使。
緒方危急,遺随軍侯臧詣貝州送款于滔,滔喜,遺臧還報,使亟定盟約。
時緒部署城内已定,〔謂魏州城内也。
〕李抱真、王武俊又遺使詣緒,許以赴援,如悅存日之約。
緒召将佐議之,幕僚曾穆、盧南史曰:「用兵雖尚威武,亦本仁義,然後有肋。
今幽陵庂兵恣行殺掠,白骨蔽野,雖先仆射背德,〔背,蒲妹翻。
〕其民何罪!今雖盛強,其亡可跂立而待也。
〔跂,去智翻,舉踵而立也。
〕況昭義、恒冀方相與攻之,〔昭義,李抱真。
恒冀,王武俊。
〕柰何以目前之急欲從人為反道乎!不若歸命朝廷,天子方蒙塵于外,聞魏博使至必喜,宮爵旋踵而至矣。
」〔旋踵,轉足也。
〕緒從之,遺使奉表詣行在,城守以俟命。
9上之發奉天也,〔謂自搿天幸山南。
〕韓遊緕帥其麾下八百餘人還邠州。
〔帥,讀曰率;下同。
考異曰:邠志曰:「韓遊緕使其子欽緒扈從,懷光知之,以戴休顔代領其職,仍假遊緕邠州蛛史,将仗其黨張昕害之。
〔遊緕既失兵柄,未知所從。
說客劉南金曰:『竊觀人心,莫不戀主。
邠有留甲,可以圖變。
公得之邠,殆天假也。
』〔乃使麾下将範希朝、趙懷仙誘其軍歸邠,士皆從之。
休顔率麾下卒據城門,士不得盡出,其從遊緕至邠者八百餘人。
」按舊遊緕傳無受懷光邠州刺史事。
休顔傳雲:「及李懷光叛據鹹陽,使誘休顔,休顔集三軍斬其使,嬰城自守。
懷光大駭,遂自泾陽夜遁。
其月,拜檢校工部尚書、奉天行營節度使。
且上幸山南,命休顔留守奉天,遊緕先發懷光陰謀,二人豈肯更受懷光節度!蓋當時出幸蒼卒,遊緕扈從不及,或以與渾瑊有隙,不敢南行,故帥麾下歸邠州耳。
〕李懷光以李晟軍漏盛,惡之,〔惡,烏路翻。
〕欲引軍自鹹陽襲東渭橋;三令其衆,衆不應,竊相謂曰:「若與我曹擊朱泚、惟力是視;若欲反,我曹有死,不能從也!」懷光知衆不可強,〔強,其兩翻。
〕問計于賓佐,節度巡官良鄉李景略曰:〔良鄉,漢縣,屬涿郡,唐屬幽州。
〕「取長安,殺朱泚,散軍還諸道,單騎詣行在,如此,臣節亦未虧,功名可保也。
」頓首懇請,至于流涕,懷光許之。
都虞候閻晏等勸懷光東保河中,徐圖去就,懷光乃說其衆曰:〔說,式芮翻。
〕「今且屯泾陽,召妻孿于邠,俟至,與之俱往河中。
春裝既辦,還攻長安,未晚也東方諸縣皆富實,軍發之日,聽爾俘掠。
」衆許之。
〔東方諸縣,謂泾陽以東諸縣也。
考異曰:幸拍天錄:「李晟至東渭橋,旬日之後,軍用整備。
懷光患之,稍移軍泾陽,與朱泚約同滅晟軍。
」舊懷光傳曰:「懷光劫李建徽等軍,移于好畤。
」又曰:「居二旬,乃驅兵掠泾陽、富平,自同州往河中。
」朱泚傳曰:「懷光為泚所賣,慚怒憤恥,移于好畤。
」按實錄:「三日甲申,懷光自鹹陽燒營走歸河中。
」幸奉天錄曰:「三月,懷光拔鹹陽,掠三原等十二縣,雞犬無遺,老小步騎百餘萬。
」皆不雲移軍好畤及泾陽。
今從邠志及幸奉天錄。
〕懷光乃謂景略曰:「向者之議,軍衆不從,子宜速去,不且見害!」遺收騎送之。
景略出軍門,恸器曰:「不意此軍〔章:十二行本「軍」下有「一旦」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陷于不義!」〔朔方軍平安、史,拒回纥、唯蕃,功高天下,備盡忠力,一旦從懷光反,是陷于不義。
懷光遺使詣邠州,令留後張昕悉發所留兵萬餘人及行營将士家屬會泾陽,仍遺其将劉禮等将三千餘騎脅遷之。
韓遊緕說昕曰:〔說,式芮翻。
〕「李太尉功高,〔章:十二行本「自」下有「乘已」二字;乙十一行本同;乙本同;張校同。
〕蹈禍機;中丞今日何以自求富貴,遊緕請帥麾下以從。
」〔從,才用翻。
〕昕曰:「昕微賤,賴李太尉得至此,不忍負也!」遊緕乃謝病不出,陰與諸将高固、楊懷賓等相結。
時崔漢衡以吐蕃兵營于邠南,高固曰:「昕以衆去,則邠城空矣。
」乃詐為渾瑊書,召吐蕃使稍逼分城。
昕等懼,道不敢出。
昕等謀殺諸将之不從者,遊緕知之,先與高固等舉兵殺昕,〔昕,許斥翻。
将即亮翻。
即亮翻。
緕,古回翻。
考異曰:考異曰:「三月二十三日,張昕戒劉禮等衷甲而入,昕小吏李岌密報遊緕。
遊緕伏甲先起,高固等帥衆應之,遂斬昕于府中。
遊緕既據邠府,遺李旻,懷光乃走蒲州。
」按實錄:「甲申,懷光自鹹陽燒營,走歸河中。
」然則遊緕殺昕必在其前
鄮乃以乘輿播遷,浸以益達,故自紀于衾衽之間。
太子少師喬琳從上至盩厔,稱老疾不堪山險,削發為僧,匿于仙遊寺;泚聞之,召至長安,以為吏部尚書。
于是朝士之竄匿者多山仕泚矣!〔劉乃以乘輿不能複還而自紀,義不臣賊也;喬琳等以乘輿不能複還。
出仕于泚,苟性命而貪祿利也。
唐于此時,亦雲殆矣。
少,始照翻。
盩厔,音舟窒。
尚,辰羊翻。
懷光遺其将孟保、〔考異曰:邠志作「孟廷寶」。
今從實錄。
〕惠靜壽、孫福達将精騎趣南山邀車駕,〔達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騎,奇寄翻。
趣,逡喻筱。
〕遇諸軍糧料使張增于盩厔。
〔使,疏吏翻。
〕三将曰:「彼使我為不臣,我以追不及報之,不過不使我将耳。
」〔過,古禾翻,又古卧翻。
将即亮翻。
言不過不使之為将也。
〕因目增曰:目增,示之之以意,欲因其言以绐衆。
〕「軍士未朝食,如何﹖」增绐其衆曰:「此東數裡有佛祠,吾貯糧焉。
」三将帥衆而東,縱之剽掠,〔绐,蕩亥翻。
貯,丁呂翻。
帥,讀曰率。
剽,匹妙翻。
〕由是百官從行者皆得入駱谷,以追不及還報,還,從宣翻,又音如字。
考異曰:「纔入駱谷,懷光遺其将孟保等以數百騎來襲,為後軍将侯仲莊所拒而退,遂焚店驿而去。
」舊嚴震傳曰:「賴山南兵擊之而退,輿駕無警急之患。
」今從邠志。
懷光皆黜之。
6河東将王權、馬彙引兵歸太原。
〔将,即亮翻。
彙,于貴翻。
權、彙入援見上卷上年。
以上幸山南,聲問不接,故引兵歸。
史言馬燧怠于勤王。
7李晟得除官制,拜哭受命,〔謂河中、同绛及加同平章事之命。
晟成正翻。
〕課将佐曰:「長安,宗朝所在,天下根,本若諸将皆從行,誰當滅賊者!」乃治城隍,繕甲兵,為複京城之計。
〔城隍,即為東渭橋營塹。
治,直之翻。
〕先是東渭橋有積粟十餘萬斛,度支給李懷光軍,幾盡。
〔先悉薦翻。
度,徒洛翻。
幾,居希翻。
〕是時懷光、朱泚連兵,聲勢甚盛,車駕南幸,人情擾擾;晟以孤軍處二強寇之間,〔泚,且禮翻,又音此。
處昌呂翻。
〕内無資糧,外無救援,徒以忠義感激将士,故其衆雖單弱而銳氣不衰。
又以書遺懷光,辭禮卑遜,〔遺,唯季翻。
〕雖示尊崇而谕以禍福,勸之立功補過,故懷光慚恧,未忍擊之。
〔恧,女六翻。
〕晟曰:「畿内雖兵荒之餘,猶可賦斂。
〔斂,力贍翻。
〕宿兵養寇,患莫大焉!」乃以判宮張彧假京兆尹,擇四十餘人,假宮以督渭北〔章:十二行本「北」下有「諸縣」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刍粟,不旬日,皆充羨;〔羨,弋線翻。
〕乃流涕誓衆,決志平賊。
〔李懷光自河北千裡赴難,不可謂不勇于勤王,以其兵力,固可以指期收複;君臣猜嫌,反忠為逆,張名振所謂「自取族滅,富貴他人」,有味乎其言也!後之觀史者,觀懷光之勤王始末與張名振所以谏懷光之言,與夫史家歸功李晟之言,則凡居功名之際者,可不戒哉! 8田悅用兵數敗,〔事并見前。
數,所角翻。
〕士卒死者什六七,其下皆厭苦之。
上以給事中孔巢父為魏博宣忍使。
巢父性辯博,至魏州,對其衆為陳逆順禍福;〔為,于僞翻。
〕悅及将士皆喜。
兵馬使田緒,承嗣之子也,兇險,多過失,悅不忍殺,杖而拘之。
悅既歸國,内外撤警備。
三月,壬申朔,包與巢父宴飲,緒對弟侄有怨言,其侄止之,緒怒,殺侄,既而每之,曰:「仆射必殺我!」〔仆射,謂田悅也。
〕既夕,悅醉,歸寝,緒與左右密穿後垣入,殺悅及其母、妻等十餘人,即帥左右勢刀立于中門之内夾道。
〔制,讀曰率。
〕将旦,以悅命召行軍司馬戺崿、判宮許士則、都虞候蔣濟議事;府署深邃,外不知有變,士則、濟先至,召入,亂斫殺之。
緒死既明事洩,乃出門,出中門也。
〕遇悅親将劉忠信方排牙,〔排牙者,牙前将士各執其物以立于庭下,俟節度使升聽事,以次參谒也。
〕緒疾呼謂衆曰:「劉忠信與扈崿謀反,昨夜刺殺仆射。
」〔呼,火故翻;下同。
刺七亦翻。
〕衆大驚,諠嘩。
忠信未及自辯,衆分裂殺之。
扈崿來,及戟門遇亂,〔節鎮外門列戟,故謂之戟門。
〕招谕将士,将士從之者三分之一。
緒懼,登城而立,〔田緒所登者,魏州牙城也。
〕大呼謂衆曰:「緒,先相公之子,諸君受先相公恩,〔先相公,謂田承嗣也。
〕若能立緒,兵馬使賞缗錢二千,大将半之,下至士卒,人賞百缗,竭公私之貨,五日取辦。
」于是将士回首殺扈崿,皆歸緒,軍府乃安。
因請命于孔巢,巢父命緒權知軍府。
後數日,衆乃知緒殺其兄,〔田悅者,緒之從兄。
〕雖悔怒,怒其殺兄而悔立之。
〕而緒已立,無如之何。
緒又殺悅親将薛有倫等二十餘人。
李抱真、王武俊引兵将救貝州,聞亂,不敢進。
朱滔聞悅死,喜曰:「悅負恩,天假手于緒也!」即遺其執憲大夫鄭景濟等〔執憲大夫,猶天朝禦史大夫。
〕将步騎五千助馬寔,合兵萬二千人攻魏州。
寔軍王莽河,縱騎兵及回纥四山剽掠。
滔别遺人〔章:十二行本「人」下有「入城」二字;乙十一行本同。
〕說緒,許以本道節度使。
緒方危急,遺随軍侯臧詣貝州送款于滔,滔喜,遺臧還報,使亟定盟約。
時緒部署城内已定,〔謂魏州城内也。
〕李抱真、王武俊又遺使詣緒,許以赴援,如悅存日之約。
緒召将佐議之,幕僚曾穆、盧南史曰:「用兵雖尚威武,亦本仁義,然後有肋。
今幽陵庂兵恣行殺掠,白骨蔽野,雖先仆射背德,〔背,蒲妹翻。
〕其民何罪!今雖盛強,其亡可跂立而待也。
〔跂,去智翻,舉踵而立也。
〕況昭義、恒冀方相與攻之,〔昭義,李抱真。
恒冀,王武俊。
〕柰何以目前之急欲從人為反道乎!不若歸命朝廷,天子方蒙塵于外,聞魏博使至必喜,宮爵旋踵而至矣。
」〔旋踵,轉足也。
〕緒從之,遺使奉表詣行在,城守以俟命。
9上之發奉天也,〔謂自搿天幸山南。
〕韓遊緕帥其麾下八百餘人還邠州。
〔帥,讀曰率;下同。
考異曰:邠志曰:「韓遊緕使其子欽緒扈從,懷光知之,以戴休顔代領其職,仍假遊緕邠州蛛史,将仗其黨張昕害之。
〔遊緕既失兵柄,未知所從。
說客劉南金曰:『竊觀人心,莫不戀主。
邠有留甲,可以圖變。
公得之邠,殆天假也。
』〔乃使麾下将範希朝、趙懷仙誘其軍歸邠,士皆從之。
休顔率麾下卒據城門,士不得盡出,其從遊緕至邠者八百餘人。
」按舊遊緕傳無受懷光邠州刺史事。
休顔傳雲:「及李懷光叛據鹹陽,使誘休顔,休顔集三軍斬其使,嬰城自守。
懷光大駭,遂自泾陽夜遁。
其月,拜檢校工部尚書、奉天行營節度使。
且上幸山南,命休顔留守奉天,遊緕先發懷光陰謀,二人豈肯更受懷光節度!蓋當時出幸蒼卒,遊緕扈從不及,或以與渾瑊有隙,不敢南行,故帥麾下歸邠州耳。
〕李懷光以李晟軍漏盛,惡之,〔惡,烏路翻。
〕欲引軍自鹹陽襲東渭橋;三令其衆,衆不應,竊相謂曰:「若與我曹擊朱泚、惟力是視;若欲反,我曹有死,不能從也!」懷光知衆不可強,〔強,其兩翻。
〕問計于賓佐,節度巡官良鄉李景略曰:〔良鄉,漢縣,屬涿郡,唐屬幽州。
〕「取長安,殺朱泚,散軍還諸道,單騎詣行在,如此,臣節亦未虧,功名可保也。
」頓首懇請,至于流涕,懷光許之。
都虞候閻晏等勸懷光東保河中,徐圖去就,懷光乃說其衆曰:〔說,式芮翻。
〕「今且屯泾陽,召妻孿于邠,俟至,與之俱往河中。
春裝既辦,還攻長安,未晚也東方諸縣皆富實,軍發之日,聽爾俘掠。
」衆許之。
〔東方諸縣,謂泾陽以東諸縣也。
考異曰:幸拍天錄:「李晟至東渭橋,旬日之後,軍用整備。
懷光患之,稍移軍泾陽,與朱泚約同滅晟軍。
」舊懷光傳曰:「懷光劫李建徽等軍,移于好畤。
」又曰:「居二旬,乃驅兵掠泾陽、富平,自同州往河中。
」朱泚傳曰:「懷光為泚所賣,慚怒憤恥,移于好畤。
」按實錄:「三日甲申,懷光自鹹陽燒營走歸河中。
」幸奉天錄曰:「三月,懷光拔鹹陽,掠三原等十二縣,雞犬無遺,老小步騎百餘萬。
」皆不雲移軍好畤及泾陽。
今從邠志及幸奉天錄。
〕懷光乃謂景略曰:「向者之議,軍衆不從,子宜速去,不且見害!」遺收騎送之。
景略出軍門,恸器曰:「不意此軍〔章:十二行本「軍」下有「一旦」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陷于不義!」〔朔方軍平安、史,拒回纥、唯蕃,功高天下,備盡忠力,一旦從懷光反,是陷于不義。
懷光遺使詣邠州,令留後張昕悉發所留兵萬餘人及行營将士家屬會泾陽,仍遺其将劉禮等将三千餘騎脅遷之。
韓遊緕說昕曰:〔說,式芮翻。
〕「李太尉功高,〔章:十二行本「自」下有「乘已」二字;乙十一行本同;乙本同;張校同。
〕蹈禍機;中丞今日何以自求富貴,遊緕請帥麾下以從。
」〔從,才用翻。
〕昕曰:「昕微賤,賴李太尉得至此,不忍負也!」遊緕乃謝病不出,陰與諸将高固、楊懷賓等相結。
時崔漢衡以吐蕃兵營于邠南,高固曰:「昕以衆去,則邠城空矣。
」乃詐為渾瑊書,召吐蕃使稍逼分城。
昕等懼,道不敢出。
昕等謀殺諸将之不從者,遊緕知之,先與高固等舉兵殺昕,〔昕,許斥翻。
将即亮翻。
即亮翻。
緕,古回翻。
考異曰:考異曰:「三月二十三日,張昕戒劉禮等衷甲而入,昕小吏李岌密報遊緕。
遊緕伏甲先起,高固等帥衆應之,遂斬昕于府中。
遊緕既據邠府,遺李旻,懷光乃走蒲州。
」按實錄:「甲申,懷光自鹹陽燒營,走歸河中。
」然則遊緕殺昕必在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