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實錄雲「青、徐等五州節度使季廣琛,青、登等五州節度使許叔冀。
」按青州豈可屬兩節度!又廣琛先為荊州長史,今年五月為右常侍,九月讨安慶緒時,實錄稱鄭蔡節度使。
汾陽家傳稱淮西、荊、沣,舊紀稱荊州,未嘗鎮青、徐。
實錄于此稱青、徐,恐誤也。
餘按新書方鎮表,至德元載置青密節度使,領北海、高密、東牟、東萊四郡。
幹元元年,青密節度增領滑、濮二州。
青密節度,即前所雲北海節度也,領青、密、登、萊四州,增領滑、濮,是為六州節度使。
若以青、登五州增滑、濮二州,則七州矣,其數不合。
〕 27庚戌,李光弼入朝。
丙辰,以郭子儀為中書令,光弼為侍中。
丁巳,子儀詣行營。
28回纥遣其臣骨啜特勒及帝德将骁騎三千助讨安慶緒,上命朔方左武鋒使仆固懷恩領之。
29九月,庚午朔,以右羽林大将軍趙泚為蒲、同、虢三州節度使。
〔去年置河中節度使,領蒲、绛等七州。
今趙玼節度蒲、同、虢三州而已。
蓋兵興之際,分命節帥以扼險要,其所統之增減離合,随時制宜耳。
〕 30丙子,招讨黨項使王仲升斬黨項酋長拓跋戎德,傳首。
〔貞觀以後,吐蕃浸盛,黨項、拓跋諸部畏逼,請内徙,诏慶州置靜邊軍州處之。
又置芳池都督府于慶州懷安縣界,管小州十,以處黨項野利氏部落。
至德以來,中國亂,黨項因冠邠、甯二州。
〕 31安慶緒之初至邺也,雖枝黨離析,猶據七郡六十餘城,〔汲、邺、趙、魏、平原、清河、博平,凡七郡。
〕甲兵資糧豐備。
慶緒不親政事,專以繕台沼樓船、酣飲為事。
其大臣高尚、張通儒等争權不謟,無複綱紀。
蔡希德有才略,部兵精銳,而性剛,好直言,通儒谮而殺之;〔複,扶又翻。
好,呼到翻;下好殺同。
考異曰:河洛春秋:「十月,蔡希德有密款歸國,将襲殺慶緒以為内應。
左右洩之,慶緒斬希德于邺中。
」又曰:「慶緒既殺布德,始有土崩之兆矣。
」薊門紀亂:「史思明常畏希德,自知謀策、果斷、英武皆不及之。
時希德在相州,為慶緒竭節展鹈,思明未敢顯背。
無何,希德為慶緒所殺,思明初聞,驚疑不信,及知其實,大喜見于顔色焉。
」今從實錄。
〕麾下數千人皆逃散,諸将怨怒不為用。
以崔幹佑為天下兵馬使,總中外兵。
幹佑愎戾好殺,〔将,即亮翻。
愎,弼力翻,很也。
〕士卒不附。
庚寅,命朔方郭子儀、淮西魯炅、興平李奂、滑濮許叔冀、鎮西.北庭李嗣業、鄭蔡季廣琛、河南崔光遠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将步騎二十萬讨慶緒;〔炅,古迥翻。
濮,博木翻。
嗣,祥吏翻。
琛,醜林翻。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騎,奇寄翻。
〕又命河東李光弼、關内.澤潞王思禮〔王思禮先為關内節度使,時兼領澤潞節度使,鎮潞州。
〕二節度使将所部兵助之。
〔考異曰:實錄有李奂,無崔光遠,而雲凡九節度。
汾陽家傳有光遠,無奂,又有河東兵馬使薛兼訓。
蓋實錄脫光遠,汾陽傳脫奂名耳。
兼訓蓋光弼裨将,光弼未至間,先遣赴邺城也。
汾陽傳又以炅為襄鄧,廣琛為淮西、荊澧。
舊本紀,「廣琛為荊州。
」今從實錄。
汾陽傳又雲,「公九月十二日出洛,師涉河而東。
」今從實錄,涉庚,二十一日也。
餘按「涉庚」當作「庚寅」。
〕上以子儀、光弼皆元勳,難相統屬,故不置元帥,〔諸軍并行,步騎數十萬,而不置元帥,号令不一,所以有安陽之敗。
〕但以宦開府儀同三司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
〔處,昌呂翻。
〕觀軍容之名自此始。
33冬,十月,甲辰,冊太子,〔考異曰:實錄雲:「可大赦天下。
頃者頻興大典,累洽殊私,率土之間,屢經蕩滌。
猶慮近者或滞狴牢,其天下見禁囚徒巳下罪,一切放免。
」按既雲大赦,則死罪皆免,豈有但免徒以下罪邪!恐「可大赦天下」是衍字耳。
今不書赦。
〕更名曰豫。
〔初,太子生之歲,豫州獻嘉禾,于是以為祥,更名豫。
更,工衡翻。
〕自中興以來,群下無複賜物,〔複,扶又翻。
〕至是,始有新鑄大錢,〔幹元重寶錢也。
〕百官、六軍沾赉有差。
34郭子儀引兵自杏園濟河,東至獲嘉,〔九域志:衛州汲縣有杏園鎮。
獲嘉縣,本汲縣之新中鄉,漢武帝行幸至此,聞獲呂嘉,因置獲嘉縣;唐縣懷州。
九域志:獲嘉縣,在衛州西九十裡。
〕破安太清,斬首四千級,捕虜五百人。
太清走保衛州,子儀進圍之;丙午,遣使告捷。
魯炅自陽武濟,季廣琛、崔光遠自酸棗濟,〔陽武縣,武德四年置于故原武城,屬鄭州。
〕與李嗣業兵皆會子儀于衛州。
慶緒悉舉邺中之衆七萬救衛州,分三軍,以崔幹佑将上軍,田承嗣将下軍,慶緒自将中軍。
子儀使善射者三千人伏于壘垣之内,令曰:「我退,賊必逐我,汝乃登壘,鼓噪而射之。
」既而與慶緒戰,僞退,賊逐之,至壘下,伏兵起射之,〔射,而亦翻。
〕矢如雨注,賊還走,子儀複引兵逐之,〔複,扶又翻。
〕慶緒大敗。
獲其弟慶和,殺之。
逐拔衛州。
慶緒走,子儀等追之至邺,許叔冀、董秦、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皆引兵繼至。
慶緒收餘兵拒戰于愁思岡,〔愁思岡,在邺城西。
據歐史,在相州湯陰縣。
薛居正曰:湯陰縣界有一岡,土人謂之愁死岡。
考異曰:汾陽家傳:「十月五日,戰愁岡。
」據實錄,「癸醜,子儀破賊,擒安慶和。
」癸醜,十四日也,蓋捷奏始到。
〕又敗。
前後斬首三萬級,捕虜千人。
慶緒乃入城固守,子儀等圍之。
【章:十二行本「之」下有「李光弼引兵繼至」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慶緒窘急,遣薛嵩求救于史思明,且請以位讓之。
思明發範陽兵十三萬欲救邺,觀望未敢進,先遣李歸仁将步騎一萬軍于滏陽,〔磁州治滏陽,南至邺城六十裡。
〕遙為慶緒聲勢。
35甲寅,上皇幸華清宮;十一月,于醜,還京師。
36崔光遠拔魏州;〔魏州,治漢元城縣郭下。
又置貴鄉,與元城為二縣。
〕丙戌,以前兵部侍郎蕭華為魏州防禦使。
會史思明分軍為三,一出邢、洺,一出冀、貝,一自洹水趣魏州。
〔洹水縣,漢長樂縣地。
魏郡國志曰:周建德六年,分臨漳縣東北置洹水縣,在魏州西。
趣,七喻翻。
〕郭子儀奏以崔光遠代華,十二月,癸卯,敕以光遠領魏州刺史。
37甲辰,置浙江西道節度使,領蘇、潤等十州,以升州刺史韋黃裳為之。
〔浙西道節度使兼江甯軍使,領升、潤、宣、歙、饒、江、蘇、常、杭、湖十州,治升州。
〕庚戌,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領越、睦等八州,以戶部尚書李峘為之,〔浙東道節度使領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治越州。
〕兼淮南節度使。
〔此宜參考下卷上元年都統李峘注。
〕 38己未,群臣請上尊号曰幹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許之。
39史思明乘崔光遠初至,引兵大下,光遠使将軍李處崟拒之。
〔崟,魚今翻。
〕賊勢盛,處崟連戰不利,還趣城。
〔趣,七喻翻。
〕賊追至城下,揚言曰:「處崟召我來,何為不出!」光遠信之,腰斬處崟。
處崟,骁将,衆所恃,既死,衆無鬬志,〔姚聳夫若在,未必能為宋保守河南,而聳夫之死,宋人惜之。
李處崟若在,未必能為唐保守魏州,而處崟之死,唐人惜之。
以兩敵相持而自戮鬬将,乃自翦其手足也。
〕光遠脫身走還汴州。
丁卯,思明陷魏州,所殺三萬人。
40平盧節度使王玄志薨,上遣中使往撫将士,且就察軍中所欲立者,授以旌節。
高麗人李懷玉為裨将,殺玄志之子,推侯希逸為平盧軍使。
希逸之母,懷玉姑也,故懷玉立之。
〔立侯希逸者李懷玉,而逐候希逸者亦李懷玉也。
懷玉後賜名正己。
〕朝廷因以希逸為節度副使。
節度使由軍士廢立自此始。
臣光曰:夫民生有欲,無主則亂。
〔書仲虺之诰之言。
〕是故聖人制禮以治之。
〔治,直之翻。
〕自天子、諸侯至于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分,扶問翻。
〕大小有倫,若綱條之相維,〔書說命曰:「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臂指之相使,〔賈誼曰:「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觊觎。
〔觊,音冀。
觎,音俞。
〕其在周易,「上天、下澤,履。
」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此之謂也。
凡人君所以能有其臣民者,以八柄存乎己也。
〔周禮:「王以八柄馭群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祿,以馭其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四月置,以馭其行;五曰生,以馭其福;六曰奪,以馭其貧;七日廢,以馭其罪;八曰誅,以馭其過。
」〕苟或舍之,則彼此之勢均,何以使其下哉! 肅宗遭唐中衰,幸而複國,是宜正上下之禮以綱紀四方;而偷取一時之安,不思永久之患。
彼命将帥,統藩維,國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倩,〔行,戶剛翻。
〕無問賢不肖,惟其所欲與者則授之。
自是之後,積習為常,君臣循守,以為得策,謂之姑息。
〔姑,且也;息,安也;且求目前之安也。
〕乃至偏裨士卒,殺逐主帥,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拔之。
然則爵祿、廢置、殺生、予奪,〔此即周禮所謂八柄也。
治,直之翻。
予,讀曰與。
〕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亂之生也,庸有極乎! 且夫有國家者,賞善而誅惡,故為善者勸,為惡者懲。
彼為人下而殺逐其上,惡孰大焉!乃使之擁旄秉钺,師長一方,〔長,知兩翻。
〕是賞之也。
賞以勸惡,惡其何所不至乎!書雲:「遠乃猷。
」〔書康诰之言。
猷,謀也。
〕詩雲:「猷之未遠,是用大谏。
」〔詩大雅闆之辭。
〕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見論語。
〕為天下之政而專事姑息,其憂患可勝校乎!〔勝,音升。
〕由是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眄,眠見翻,目偏合而灏視也。
〕苟得間則攻而族之;為上者常惴惴焉畏其下,苟得間則掩而屠之;〔二言曲盡唐末藩鎮、将卒之情狀。
間,古苋翻。
惴,之睡翻,憂懼貌。
〕争務先發以逞其志,非有相保養為俱利久存之計也。
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其可得乎!迹其厲階,肇于此矣。
〔言其禍肇于命候希逸帥平盧也。
毛苌曰:厲,惡也。
鄭氏曰:犯政為惡曰厲。
〕 蓋古者治軍必本于禮,故晉文公城濮之戰,見其師少長有禮,知其可用。
〔左傳:晉楚戰于城濮。
晉候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
」遂戰,楚師敗績。
治,直之翻;下同。
少,詩照翻。
長,知兩翻。
〕今唐治軍而不顧禮,使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帥,則将帥之陵天子,自然之勢也。
〔賈誼廉陛之論,正此意。
〕 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然後大宋受命。
太祖始制軍法,使以階級相承,小有違犯,鹹伏斧質。
是以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大庭,〔庭,直也。
不庭,諸侯之不直者,近世儒者以不朝為不庭,謂其不來庭也。
〕無思不服,宇内乂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軍以禮故也。
豈非诒謀之遠哉! 41是歲,置振武節度使,領鎮北大都護府、麟.勝二州;〔鎮北大都護府,領大同、長甯二縣。
振武節度使,治單于都護府,因舊振武軍而建節鎮,兼押蕃落使。
宋白曰:振武軍,舊為單于都護府,即漢定襄郡之盛樂縣也,在陰山之陽,黃河之北,後魏所都盛樂是也。
唐平突厥,于此置雲中都督府,麟德三年,改為單于大都護府;至德後,振武節度治焉。
〕又置陝、虢、華及豫、許、汝二節度使;安南經略使為節度使,領交、陸等十一州。
〔安南節度使,領交、陸、峰、愛、驩、長、福祿、芝、武莪、演、武安十一州,治交州。
宋白曰:陸州玉山郡,本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以州界有陸水為名。
〕 42吐蕃限河源軍。
」按青州豈可屬兩節度!又廣琛先為荊州長史,今年五月為右常侍,九月讨安慶緒時,實錄稱鄭蔡節度使。
汾陽家傳稱淮西、荊、沣,舊紀稱荊州,未嘗鎮青、徐。
實錄于此稱青、徐,恐誤也。
餘按新書方鎮表,至德元載置青密節度使,領北海、高密、東牟、東萊四郡。
幹元元年,青密節度增領滑、濮二州。
青密節度,即前所雲北海節度也,領青、密、登、萊四州,增領滑、濮,是為六州節度使。
若以青、登五州增滑、濮二州,則七州矣,其數不合。
〕 27庚戌,李光弼入朝。
丙辰,以郭子儀為中書令,光弼為侍中。
丁巳,子儀詣行營。
28回纥遣其臣骨啜特勒及帝德将骁騎三千助讨安慶緒,上命朔方左武鋒使仆固懷恩領之。
29九月,庚午朔,以右羽林大将軍趙泚為蒲、同、虢三州節度使。
〔去年置河中節度使,領蒲、绛等七州。
今趙玼節度蒲、同、虢三州而已。
蓋兵興之際,分命節帥以扼險要,其所統之增減離合,随時制宜耳。
〕 30丙子,招讨黨項使王仲升斬黨項酋長拓跋戎德,傳首。
〔貞觀以後,吐蕃浸盛,黨項、拓跋諸部畏逼,請内徙,诏慶州置靜邊軍州處之。
又置芳池都督府于慶州懷安縣界,管小州十,以處黨項野利氏部落。
至德以來,中國亂,黨項因冠邠、甯二州。
〕 31安慶緒之初至邺也,雖枝黨離析,猶據七郡六十餘城,〔汲、邺、趙、魏、平原、清河、博平,凡七郡。
〕甲兵資糧豐備。
慶緒不親政事,專以繕台沼樓船、酣飲為事。
其大臣高尚、張通儒等争權不謟,無複綱紀。
蔡希德有才略,部兵精銳,而性剛,好直言,通儒谮而殺之;〔複,扶又翻。
好,呼到翻;下好殺同。
考異曰:河洛春秋:「十月,蔡希德有密款歸國,将襲殺慶緒以為内應。
左右洩之,慶緒斬希德于邺中。
」又曰:「慶緒既殺布德,始有土崩之兆矣。
」薊門紀亂:「史思明常畏希德,自知謀策、果斷、英武皆不及之。
時希德在相州,為慶緒竭節展鹈,思明未敢顯背。
無何,希德為慶緒所殺,思明初聞,驚疑不信,及知其實,大喜見于顔色焉。
」今從實錄。
〕麾下數千人皆逃散,諸将怨怒不為用。
以崔幹佑為天下兵馬使,總中外兵。
幹佑愎戾好殺,〔将,即亮翻。
愎,弼力翻,很也。
〕士卒不附。
庚寅,命朔方郭子儀、淮西魯炅、興平李奂、滑濮許叔冀、鎮西.北庭李嗣業、鄭蔡季廣琛、河南崔光遠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将步騎二十萬讨慶緒;〔炅,古迥翻。
濮,博木翻。
嗣,祥吏翻。
琛,醜林翻。
将,即亮翻,又音如字。
騎,奇寄翻。
〕又命河東李光弼、關内.澤潞王思禮〔王思禮先為關内節度使,時兼領澤潞節度使,鎮潞州。
〕二節度使将所部兵助之。
〔考異曰:實錄有李奂,無崔光遠,而雲凡九節度。
汾陽家傳有光遠,無奂,又有河東兵馬使薛兼訓。
蓋實錄脫光遠,汾陽傳脫奂名耳。
兼訓蓋光弼裨将,光弼未至間,先遣赴邺城也。
汾陽傳又以炅為襄鄧,廣琛為淮西、荊澧。
舊本紀,「廣琛為荊州。
」今從實錄。
汾陽傳又雲,「公九月十二日出洛,師涉河而東。
」今從實錄,涉庚,二十一日也。
餘按「涉庚」當作「庚寅」。
〕上以子儀、光弼皆元勳,難相統屬,故不置元帥,〔諸軍并行,步騎數十萬,而不置元帥,号令不一,所以有安陽之敗。
〕但以宦開府儀同三司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
〔處,昌呂翻。
〕觀軍容之名自此始。
33冬,十月,甲辰,冊太子,〔考異曰:實錄雲:「可大赦天下。
頃者頻興大典,累洽殊私,率土之間,屢經蕩滌。
猶慮近者或滞狴牢,其天下見禁囚徒巳下罪,一切放免。
」按既雲大赦,則死罪皆免,豈有但免徒以下罪邪!恐「可大赦天下」是衍字耳。
今不書赦。
〕更名曰豫。
〔初,太子生之歲,豫州獻嘉禾,于是以為祥,更名豫。
更,工衡翻。
〕自中興以來,群下無複賜物,〔複,扶又翻。
〕至是,始有新鑄大錢,〔幹元重寶錢也。
〕百官、六軍沾赉有差。
34郭子儀引兵自杏園濟河,東至獲嘉,〔九域志:衛州汲縣有杏園鎮。
獲嘉縣,本汲縣之新中鄉,漢武帝行幸至此,聞獲呂嘉,因置獲嘉縣;唐縣懷州。
九域志:獲嘉縣,在衛州西九十裡。
〕破安太清,斬首四千級,捕虜五百人。
太清走保衛州,子儀進圍之;丙午,遣使告捷。
魯炅自陽武濟,季廣琛、崔光遠自酸棗濟,〔陽武縣,武德四年置于故原武城,屬鄭州。
〕與李嗣業兵皆會子儀于衛州。
慶緒悉舉邺中之衆七萬救衛州,分三軍,以崔幹佑将上軍,田承嗣将下軍,慶緒自将中軍。
子儀使善射者三千人伏于壘垣之内,令曰:「我退,賊必逐我,汝乃登壘,鼓噪而射之。
」既而與慶緒戰,僞退,賊逐之,至壘下,伏兵起射之,〔射,而亦翻。
〕矢如雨注,賊還走,子儀複引兵逐之,〔複,扶又翻。
〕慶緒大敗。
獲其弟慶和,殺之。
逐拔衛州。
慶緒走,子儀等追之至邺,許叔冀、董秦、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皆引兵繼至。
慶緒收餘兵拒戰于愁思岡,〔愁思岡,在邺城西。
據歐史,在相州湯陰縣。
薛居正曰:湯陰縣界有一岡,土人謂之愁死岡。
考異曰:汾陽家傳:「十月五日,戰愁岡。
」據實錄,「癸醜,子儀破賊,擒安慶和。
」癸醜,十四日也,蓋捷奏始到。
〕又敗。
前後斬首三萬級,捕虜千人。
慶緒乃入城固守,子儀等圍之。
【章:十二行本「之」下有「李光弼引兵繼至」七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慶緒窘急,遣薛嵩求救于史思明,且請以位讓之。
思明發範陽兵十三萬欲救邺,觀望未敢進,先遣李歸仁将步騎一萬軍于滏陽,〔磁州治滏陽,南至邺城六十裡。
〕遙為慶緒聲勢。
35甲寅,上皇幸華清宮;十一月,于醜,還京師。
36崔光遠拔魏州;〔魏州,治漢元城縣郭下。
又置貴鄉,與元城為二縣。
〕丙戌,以前兵部侍郎蕭華為魏州防禦使。
會史思明分軍為三,一出邢、洺,一出冀、貝,一自洹水趣魏州。
〔洹水縣,漢長樂縣地。
魏郡國志曰:周建德六年,分臨漳縣東北置洹水縣,在魏州西。
趣,七喻翻。
〕郭子儀奏以崔光遠代華,十二月,癸卯,敕以光遠領魏州刺史。
37甲辰,置浙江西道節度使,領蘇、潤等十州,以升州刺史韋黃裳為之。
〔浙西道節度使兼江甯軍使,領升、潤、宣、歙、饒、江、蘇、常、杭、湖十州,治升州。
〕庚戌,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領越、睦等八州,以戶部尚書李峘為之,〔浙東道節度使領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治越州。
〕兼淮南節度使。
〔此宜參考下卷上元年都統李峘注。
〕 38己未,群臣請上尊号曰幹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許之。
39史思明乘崔光遠初至,引兵大下,光遠使将軍李處崟拒之。
〔崟,魚今翻。
〕賊勢盛,處崟連戰不利,還趣城。
〔趣,七喻翻。
〕賊追至城下,揚言曰:「處崟召我來,何為不出!」光遠信之,腰斬處崟。
處崟,骁将,衆所恃,既死,衆無鬬志,〔姚聳夫若在,未必能為宋保守河南,而聳夫之死,宋人惜之。
李處崟若在,未必能為唐保守魏州,而處崟之死,唐人惜之。
以兩敵相持而自戮鬬将,乃自翦其手足也。
〕光遠脫身走還汴州。
丁卯,思明陷魏州,所殺三萬人。
40平盧節度使王玄志薨,上遣中使往撫将士,且就察軍中所欲立者,授以旌節。
高麗人李懷玉為裨将,殺玄志之子,推侯希逸為平盧軍使。
希逸之母,懷玉姑也,故懷玉立之。
〔立侯希逸者李懷玉,而逐候希逸者亦李懷玉也。
懷玉後賜名正己。
〕朝廷因以希逸為節度副使。
節度使由軍士廢立自此始。
臣光曰:夫民生有欲,無主則亂。
〔書仲虺之诰之言。
〕是故聖人制禮以治之。
〔治,直之翻。
〕自天子、諸侯至于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分,扶問翻。
〕大小有倫,若綱條之相維,〔書說命曰:「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臂指之相使,〔賈誼曰:「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觊觎。
〔觊,音冀。
觎,音俞。
〕其在周易,「上天、下澤,履。
」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此之謂也。
凡人君所以能有其臣民者,以八柄存乎己也。
〔周禮:「王以八柄馭群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祿,以馭其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四月置,以馭其行;五曰生,以馭其福;六曰奪,以馭其貧;七日廢,以馭其罪;八曰誅,以馭其過。
」〕苟或舍之,則彼此之勢均,何以使其下哉! 肅宗遭唐中衰,幸而複國,是宜正上下之禮以綱紀四方;而偷取一時之安,不思永久之患。
彼命将帥,統藩維,國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倩,〔行,戶剛翻。
〕無問賢不肖,惟其所欲與者則授之。
自是之後,積習為常,君臣循守,以為得策,謂之姑息。
〔姑,且也;息,安也;且求目前之安也。
〕乃至偏裨士卒,殺逐主帥,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拔之。
然則爵祿、廢置、殺生、予奪,〔此即周禮所謂八柄也。
治,直之翻。
予,讀曰與。
〕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亂之生也,庸有極乎! 且夫有國家者,賞善而誅惡,故為善者勸,為惡者懲。
彼為人下而殺逐其上,惡孰大焉!乃使之擁旄秉钺,師長一方,〔長,知兩翻。
〕是賞之也。
賞以勸惡,惡其何所不至乎!書雲:「遠乃猷。
」〔書康诰之言。
猷,謀也。
〕詩雲:「猷之未遠,是用大谏。
」〔詩大雅闆之辭。
〕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見論語。
〕為天下之政而專事姑息,其憂患可勝校乎!〔勝,音升。
〕由是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眄,眠見翻,目偏合而灏視也。
〕苟得間則攻而族之;為上者常惴惴焉畏其下,苟得間則掩而屠之;〔二言曲盡唐末藩鎮、将卒之情狀。
間,古苋翻。
惴,之睡翻,憂懼貌。
〕争務先發以逞其志,非有相保養為俱利久存之計也。
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其可得乎!迹其厲階,肇于此矣。
〔言其禍肇于命候希逸帥平盧也。
毛苌曰:厲,惡也。
鄭氏曰:犯政為惡曰厲。
〕 蓋古者治軍必本于禮,故晉文公城濮之戰,見其師少長有禮,知其可用。
〔左傳:晉楚戰于城濮。
晉候登有莘之虛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
」遂戰,楚師敗績。
治,直之翻;下同。
少,詩照翻。
長,知兩翻。
〕今唐治軍而不顧禮,使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帥,則将帥之陵天子,自然之勢也。
〔賈誼廉陛之論,正此意。
〕 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然後大宋受命。
太祖始制軍法,使以階級相承,小有違犯,鹹伏斧質。
是以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大庭,〔庭,直也。
不庭,諸侯之不直者,近世儒者以不朝為不庭,謂其不來庭也。
〕無思不服,宇内乂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軍以禮故也。
豈非诒謀之遠哉! 41是歲,置振武節度使,領鎮北大都護府、麟.勝二州;〔鎮北大都護府,領大同、長甯二縣。
振武節度使,治單于都護府,因舊振武軍而建節鎮,兼押蕃落使。
宋白曰:振武軍,舊為單于都護府,即漢定襄郡之盛樂縣也,在陰山之陽,黃河之北,後魏所都盛樂是也。
唐平突厥,于此置雲中都督府,麟德三年,改為單于大都護府;至德後,振武節度治焉。
〕又置陝、虢、華及豫、許、汝二節度使;安南經略使為節度使,領交、陸等十一州。
〔安南節度使,領交、陸、峰、愛、驩、長、福祿、芝、武莪、演、武安十一州,治交州。
宋白曰:陸州玉山郡,本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以州界有陸水為名。
〕 42吐蕃限河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