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九

關燈
彥師,舉兵反。

    黑闼以圓朗為大行台元帥,〔帥,所類翻。

    〕兖、郓、陳、杞、伊、洛、曹、戴等八州豪右皆應之。

    圓朗厚禮彥師,使作書與其弟,令舉虞城降。

    〔舊志:虞城縣屬宋州,隋分下邑縣置,時置東虞州。

    令,力丁翻。

    〕彥師為書曰:「吾奉使無狀,為賊所擒,〔使,疏吏翻;下同。

    〕為臣不忠,誓之以死;汝善侍老母,勿以吾為念。

    」圓朗初色動,而彥師自若。

    圓朗乃笑曰:「盛将軍有壯節,不可殺也。

    」待之如舊。

     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緕行至未州,屬圓朗反,〔宋州治睢陽,時為宋城縣。

    使,疏吏翻。

    緕,古回翻。

    屬,之欲翻。

    〕副使柳浚勸緕退保汴州,〔宋州西至汴州二百八十五裡。

    〕緕笑曰:「柳公何怯也!」圓朗又攻陷楚丘,〔楚丘縣,後魏之己氏縣,隋開皇六年更名,時屬戴州。

    〕引兵将圍虞城,緕遣部将崔樞、張公謹自鄢陵帥諸豪右質子百餘人守虞城。

    〔鄢陵縣時屬洧州。

    将,即亮翻;下同。

    鄢,谒晚翻,又于建翻,又音偃。

    帥,讀曰率。

    質,音緻;下同。

    〕浚曰:「樞與公謹皆王世充将,諸州質子父兄皆反,恐必為變。

    」緕不應。

    樞至虞城,分質子使與土人合隊共守城。

    〔合,音合。

    〕賊稍近,質子有叛者,樞斬其隊帥。

    于是諸隊皆懼,〔帥,所類翻;下同。

    〕各殺其質子,樞不禁,枭其首于門外,遣使白緕。

    〔枭,堅堯翻。

    使,疏吏翻。

    〕緕陽怒曰:「吾所以使與質子俱者,欲招其父兄耳,何罪而殺之!」退謂浚曰:「吾固知崔樞能辦此也。

    縣人既殺質子,與賊深仇,吾何患乎!」賊攻虞城,果不克而去。

     47初,窦建德以鄱陽崔元遜為深州刺史,〔鄱陽縣屬饒州。

    隋開皇十六年,以定州安平置深州,大業初廢。

    近志:武德四年,以定州之安平、瀛州之饒陽置深州,蓋窦建德置,而唐因之耳。

    宋白曰:以州城西故深城名州。

    〕及劉黑闼反,元遜與其黨數十人謀于野,伏甲士于車中,以禾覆其上,〔覆,敷又翻。

    【章:十二行本「上」下有「詐為農人」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直入聽事,〔聽,讀曰廳。

    〕自禾中呼噪而出,執刺史裴晞殺之,傳首黑闼。

     48九月,乙卯,文登賊帥淳于難請降,置登州,以難為刺史。

    〔文登,本漢牟平縣地,後齊置文登縣,因文登山而名。

    隋志,屬東萊郡。

    時置登州兼領萊州之觀陽縣。

    降,戶江翻;下同。

    〕 49突厥寇并州,〔厥,九勿翻。

    并,卑名翻。

    〕遣左屯衛大将軍窦琮等擊之。

    戊午,突厥寇原州,遣行軍總管尉遲敬德等擊之。

    〔琮,徂宗翻。

    尉,纡勿翻。

    〕 50辛酉,徐圓朗自稱魯王。

     51隋末,歙州賊汪華據黟、歙等五州,有衆一萬,〔歙州,本新安郡,隋平陳置歙州,黟、歙二縣屬焉。

    歙,音攝。

    黟,音伊;劉昫曰:音同硻。

    縣南石墨嶺出石墨故也。

    〕自稱吳王。

    甲子,遣使來降;〔使,疏吏翻。

    降,戶江翻。

    〕拜歙州總管。

     52隋末,弋陽盧祖尚糾合壯士以衛鄉裡,部分嚴整,群盜畏之。

    及炀帝遇弒,鄉人奉之為光州刺史;〔弋陽,漢縣,南齊為郡,梁置光州。

    分,扶問翻。

    〕時年十九,奉表于皇泰主。

    及王世充自立,祖尚來降,丙子,以祖尚為光州總管。

    〔考異曰:實錄:「丙子,以光州豪右盧祖尚為光州總管。

    」按舊傳,世充自立,祖尚遂舉州歸款,而實錄至此始見之,蓋當時止為刺史,至此遷總管耳。

    〕 53己卯,诏括天下戶口。

     54徐圓朗寇濟州,治中吳伋論擊走之。

    〔濟州,隋之濟北郡。

    漢置州刺史,其屬有治中從事、别駕從事,自是兩官。

    唐武德元年,改郡太守曰州刺史,郡丞曰别駕,未嘗置治中。

    今書濟州治中吳汲論,豈即以别駕為治中邪﹖下文又書徐圓朗昌州治中,蓋此時官稱猶未定于一。

    濟,子禮翻。

    〕 55癸未,诏以太常樂工皆前代因罪配沒,子孫相承,多曆年所,〔所謂樂戶也。

    〕良可哀愍;宜并蠲除為民,〔蠲,吉淵翻。

    〕且令執事若仕宦入流,〔令,力丁翻。

    入流者為流内官。

    〕勿更追集。

     56甲申,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破之。

    師道,恭仁之弟也。

    〔楊恭仁時鎮涼州。

    厥,九勿翻。

    〕 57诏發巴、蜀兵,以趙郡王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荊州南郡,湘州長沙郡。

    荊湘道,以南朝荊、湘所部言之;下荊郢道類此。

    〕李靖攝行軍長史,〔長,知兩翻。

    〕統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下;以廬江王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章:十二行本「帥」下有「出襄州道」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郢州,隋之竟陵郡。

    瑗,于眷翻。

    帥,所類翻。

    〕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舊志:漢辰陽縣,隋改辰陽為辰溪縣,仍分置沅陵縣。

    沅陵郡唐改為辰州,以沅陵為理所。

    黔,音琴。

    〕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夏口即漢口。

    夏,戶雅翻。

    〕以擊蕭銑。

    是月,孝恭發夔州。

    時峽江方漲,〔蜀江徑三峽,謂之峽江。

    〕諸将請俟水落進軍,〔将,即亮翻;下同。

    〕李靖曰:「兵貫神速。

    今吾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江漲,焂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備,此必成擒;不可失也!」孝恭從之。

     58淮安王神通将關内兵至冀州,與李藝兵合。

    又發邢、洺、相、魏、恒、趙等兵合五萬餘人,與劉黑闼戰于饒陽城南,布陳十餘裡;黑闼衆少,依堤單行而陳以當之。

    〔宋白曰:饒陽,漢縣,在饒河之陽,今縣東北二十裡饒陽故城是也。

    齊天保五年,移于今理。

    按饒陽縣,則魏虜渠口,置虜口鎮于此,後為縣理。

    洺,音名。

    相,息亮翻。

    恒,戶登翻。

    陳,讀曰陣。

    行,戶剛翻。

    〕會風雪,神通乘風擊之,既而風返,神通大敗,士馬軍資失亡三分之二。

    李藝居西偏,擊高雅賢,破之,逐奔數裡,聞大軍不利,退保笹城;〔笹城縣本屬恒州,時屬廉州。

    〕黑闼就擊之,藝亦敗,薛萬均、萬徹皆為所虜,截發驅之。

    萬均兄弟亡歸,藝引兵歸幽州。

    黑闼兵勢大振。

     59上以秦王【章:十二行本「王」下有「世民」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稱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

    冬,十月,以世民為天策上将,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增邑二萬戶,〔唐爵九等,王食邑萬戶;今倍之。

    陝,失冉翻。

    〕仍開天策府,置官屬。

    〔天策府置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并掌通判府事。

    軍谘祭酒二人,謀軍事,贊相禮儀,應接賓客。

    典簽四人,掌宣傳導引之事。

    主簿二人,掌省覆教命。

    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掌書疏表啟,宣行教命。

    功、倉、兵、騎、铠、士六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

    〕以齊王元吉為司空。

    世民以海内浸平,乃開館于宮西,延四方文學之士,出教以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顔相時、咨議典簽蘇勖、天策府從事中郎于志甯、軍谘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諸王出命稱教。

    相,息亮翻。

    蓋,古盍翻。

    〕并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考異曰:舊書,參軍薛元敬承許敬宗下。

    今從太宗實錄。

    咨議典簽蘇勉,舊書作軍谘典簽,今從實錄。

    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舊書褚亮傳作著作佐郎攝記室。

    敬宗傳,拟漣州别駕。

    今從實錄。

    〕分為三番,更日直宿,〔更,工衡翻。

    〕供給珍膳,恩禮優厚。

    世民朝谒公事之暇,辄至館中,引諸學士讨論文籍,〔朝,直遙翻。

    論,盧昆翻。

    〕或夜分乃寝。

    又使庫直閻立本圖像,〔庫直,隸親事府。

    〕褚亮為贊,号十八學士。

    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州。

    」〔自來相傳海中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人不能至,至則成仙矣,故以為喻。

    〕允恭,大寶之弟子;〔蔡大寶輔後梁主蕭慽。

    〕元敬,收之從子;〔從,才用翻。

    〕相時,師古之弟;〔顔師古以碩學名。

    〕立本,毗之子也。

    〔閻毗以巧思事隋炀帝。

    〕 初,杜如晦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長史。

    〔陝,失冉翻。

    長,知兩翻。

    〕時府僚多補外官,世民患之。

    房玄齡曰:「餘人不足惜,至于杜如晦,王佐杜如晦,王佐之才,大王欲經營四方,非如晦不可。

    」世民驚曰:「微公言,幾失之。

    」〔幾,居依翻。

    〕即奏為府屬。

    與玄齡常從世民征伐,參謀帷幄,軍中多事,如晦剖決如流。

    世民每破軍克城,諸将佐争取寶貨,玄齡獨收采人物,緻之幕府。

    又将佐有勇略者,玄齡必與之深相結,〔将,即亮翻。

    使為世民盡死力。

    〔為,于僞翻;下同。

    〕世民每令玄齡入奏事,上歎曰:「玄齡為吾兒陳事,雖隔千裡,皆如面談。

    」 李玄道嘗事李密為記室,密敗,官屬為王世充所虜,懼死,皆達曙不寐。

    獨玄道起居自若,曰:「死生有命,非憂可免!」衆服其識量。

     60庚寅,劉黑闼陷瀛州,殺刺史盧士叡。

    觀州人執刺史雷德備,以城降之。

    〔隋以東光縣置觀州,大業初,廢。

    武德四年,以德州之弓高、胡蘇、東光,冀州之阜陵、蓨、安陵、觀津,置觀州。

    觀,古喚翻。

    降,戶江翻;下同。

    〕 61辛卯,蕭銑鄂州刺史雷長穎以魯山來降。

    〔隋平陳,以江夏郡置鄂州,治江南之江夏,大業初,複為郡。

    蕭銑蓋置州于魯山。

    〕 62趙郡王孝恭帥戰艦二千餘艘東下,〔帥,讀曰率。

    艦,戶黯翻。

    艘,蘇遭翻。

    〕蕭銑以江水方漲,殊不為備;孝恭等拔其荊門、宜都二鎮,進至夷陵。

    〔蕭銑置宜都鎮于峽州夷道縣。

    夷陵縣帶峽州。

    〕銑将文士弘将精兵數萬屯清江,〔将,即亮翻。

    按水經注:清江即佷山夷水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

    吳分漢南郡之巫縣立沙渠縣,後周于縣立施州,清江郡,隋廢郡及州為清江縣。

    〕癸巳,孝恭擊走之,獲戰艦三百餘艘,殺溺死者萬計,追奔至百裡洲。

    〔自清江而東,過歸州、峽州,而後至百裡洲。

    〕士弘收兵複戰,〔複,扶又翻。

    〕又敗之,進入北江。

    〔百裡洲,在枝江縣江中,江水至此分流,出百裡洲北而東流者,因謂之北江。

    敗,補邁翻。

    〕銑江州總管蓋彥舉以五州來降。

    〔梁以漢夷道縣置宜都郡、宜昌縣,後周置江州,隋廢為巴山縣,屬清江郡,蕭銑蓋複置江州于此。

    蓋,古盍翻。

    〕 63毛州刺史趙元恺〔魏州館陶縣舊置毛州,隋大業初,州廢,窦建德複置,唐因之,領魏州之館陶、武氏,博州之堂邑,貝州之臨清、清水。

    〕性嚴急,下不堪命。

    丁卯,州民董燈明等作亂,殺元恺以應劉黑闼。

     64盛彥師自徐圓朗所逃歸。

    王薄因說青、萊、密諸州,皆下之。

    〔萊州東萊郡,後魏之光州也。

    密州高密郡,後魏之膠州也。

    說,輸芮翻。

    〕 65蕭銑之罷兵營農也,〔見上卷三年。

    〕纔留宿衛數千人,聞唐兵至,文士弘敗,大懼,倉猝征兵,皆在江、嶺之外,道塗阻遠,不能遽集,乃悉見兵出拒戰。

    〔見,賢遍翻。

    〕考恭将擊之,李靖止之曰:「彼救敗之師,策非素立,勢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江陵南岸即馬頭岸。

    〕緩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歸自守,兵分勢弱,我乘其懈而擊之,〔懈,古隘翻。

    〕蔑不勝矣。

    今若急之,彼則并力死戰,楚兵剽銳,未易當也。

    」〔剽,匹妙翻。

    易,以豉翻。

    〕考恭不從,留靖守營,自帥銳師出戰,果敗走,趣南岸。

    〔帥,讀曰率。

    趣,七喻翻,又逡須翻。

    〕銑衆委舟收掠軍資,人皆負重,靖見其衆亂,縱兵奮擊,大破之,乘勝直抵江陵,入其外郭。

    又攻水城,拔之,大獲舟艦,李靖使孝恭盡散之江中。

    諸将皆曰:〔将,即亮翻。

    〕「破敵所獲,當藉其用,柰何棄以資敵﹖」靖曰:「蕭銑之地,南出嶺表,東距洞庭。

    〔洞庭湖在嶽州巴陵縣。

    〕吾懸軍深入,若攻城未拔,援軍四集,吾表裡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将安用之﹖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塞,悉則翻。

    〕援兵見之,必謂江已破,未敢輕進,往來觇伺,〔觇,醜廉翻,又醜豔翻。

    伺,相吏翻。

    〕動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銑援兵見舟艦,果疑不進。

    其交州刺史【章:十二行本「總管」;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丘和、長史高士廉、司馬杜之松将朝江陵,〔交州,隋交趾郡。

    長,知兩翻。

    朝,直遙翻。

    〕聞銑敗,悉詣孝恭降。

    〔降,戶江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