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二

關燈
,徑至城下。

    莫若頓兵襄城,為行台之所;颍川置州,遣良将鎮守,則表裡膠固,人心易安,〔将,即亮翻。

    易,弋豉翻。

    〕縱有不虞,豈能為患!」仲見泰,具以啟聞。

    〔具以思政所請,崔猷所報,二者皆啟聞也。

    〕泰令依猷策。

    思政固請,且約:「賊水攻期年、〔期,讀曰翆。

    〕陸攻三年之内,朝廷不煩赴救。

    」泰乃許之。

    及長社不守,泰深悔之。

    猷,孝芬之子也。

    〔崔孝芬為高所殺,子猷入關,事見一百五十六卷中大通六年。

    〕 侯景之南叛也,〔事見一百六十卷元年。

    〕丞相泰恐東魏複取景所部地,〔複,扶又翻。

    〕使諸将分守諸城。

    及颍川陷,泰以諸城道路阻絕,皆令拔軍還。

    〔史言宇文泰不求廣地之名而審計利害之實。

    〕 28上甲侯韶自建康出奔江陵,稱受高祖密诏征兵,〔考異曰:梁帝紀在五月。

    今從太清紀。

    〕以湘東王繹為侍中、假黃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制,自餘藩鎮并加位号。

     29宋子仙圍戴僧籂,不克。

    丙午,吳盜陸緝等〔考異曰:典略作「戊子」、「陸黯」。

    今從太清紀、南史。

    〕起兵襲吳郡,殺蘇單于,推前淮南太守文成侯甯為主。

     30臨賀王正德怨侯景賣己,密書召鄱陽王範,使以兵入;景遮得其書,癸醜,缢殺正德。

    〔缢,于賜翻,又于計翻。

    考異曰:典略:「五月,正德死。

    」今從太清紀、南史。

    〕景以儀同三司郭元建為尚書仆射、北道行台、總江北諸軍事,鎮新泰;〔舊置秦郡于六合。

    新秦即秦郡也。

    簡文帝之廢也,元建自秦郡馳還谏景,此可證也。

    〕封元羅等諸元十餘人皆為王。

    〔考異曰:太清紀在八月二十八日。

    今從典略。

    〕景愛永安侯确之勇,常寘左右。

    邵陵王綸潛遣入呼之,确曰:「景輕佻,〔佻,吐雕翻。

    〕一夫力耳,我欲手刃之,正恨未得其便,卿還啟家王,勿以确為念。

    」景與确遊鐘山,引弓射鳥,因欲射景,〔射,而亦翻。

    〕弦斷,不發,景覺而殺之。

    〔考異曰:太清紀,确死在九月。

    今從典略。

    〕 31湘東王繹娶徐孝嗣孫女為妃,生世子方等。

    妃醜而勡,又多失行,〔行,下孟翻;下穢行同。

    〕繹二三年一至其室。

    妃聞繹當至,以繹目眇,為半面妝以待之,繹怒而出,故方等亦無寵。

    及自建康還江陵,繹見其禦軍和整,始歎其能,入告徐妃,妃不對,垂泣而退。

    繹怒,疏其穢行,牓于大合,方等見之,益懼。

    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骁勇得士心,繹将讨侯景,遣使督其糧衆,〔骁,堅堯翻。

    使,疏吏翻;下同。

    〕譽曰:「各自軍府,何忽隸人!」使者三返,譽不與。

    方等請讨之,繹乃以少子安南侯方矩為湘州刺史,使方等将精卒二萬送之。

    〔少,詩照翻。

    将,即亮翻。

    考異曰:太清紀雲:「初,上遣咨議參軍周弘直往湘州,報河東王譽雲:『侯景既須撲滅,今欲遣荊州兵力,使汝東往,但使諸蕭有一人能匡國難,吾無所惜。

    』譽對弘直攘袂雲:『身始至鎮,百度俱阙,征伐之任,便未能行。

    』又遣舍人虞預至譽所曰:『周弘直還,知汝必不能自出師,吾今便長驅席卷,還望三湘兵糧以相資給。

    』譽又拒絕,意色殊憤。

    上又遣錄事參軍劉丷往雍,宣旨于嶽陽王詧曰:『吾舟艦足乘,唯糧仗阙少。

    湘州有米,己就譽求;雍部精兵,必能分遣;行留之計,爾自擇之。

    』詧答曰:『兵馬蕃扞所須,非敢減撤;襄陽形勝之地,豈可蹔虛!』丷出,謂雍州别駕甄玄成曰:『觀殿下辭色,曾無匡複之意;卿是股肱所寄,可相毗贊邪﹖』答曰:『樊、沔沖要,皇業所基,人情骁勇,山川險固,君其雅識,甯俟多言!』丷曰:『本論東讨,共征獯逆;義異西伯,非敢聞命。

    』于是湘、雍二蕃成亂謀矣。

    是月,上遣世子方等往湘州,具陳軍國之計,誡方等曰:『吾近累遣使往湘,并未相唇齒,今故令汝至彼,必望申吾意,若能得相随下,可留王沖權知州事。

    』譽遂不受命,潛圖構逆。

    」此皆蕭韶為元帝隐惡飾辭耳。

    今從梁書、南史。

    〕方等将行,謂所親曰:「是行也,吾必死之;死得其所,吾複奚恨!」〔方等不死于救台城之時而死于伐湘州之日,可謂得其死乎!複,扶又翻。

    〕 32侯景以趙威方為豫章太守,江州刺史尋陽王大心遣軍拒之,擒威方,系州獄,威方逃還建康。

     33湘東世子方等軍至麻溪,〔據水經注,麻溪水口在臨湘縣北浏口戍南。

    〕河東王譽将七千人擊之,方等軍敗,溺死。

    〔溺,奴狄翻。

    〕安南侯方矩收餘衆還江陵,湘東王繹無戚容。

    繹寵姬王氏,生子方諸。

    王氏卒,繹疑徐妃為之,〔疑其毒殺之。

    〕逼令自殺,妃赴井死,葬以庶人禮,不聽諸子制服。

    〔史言湘東猜薄。

    〕 34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讨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元景仲,法僧之子,普通六年,父子歸梁。

    誘,音酉。

    〕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

    霸先知之,與成州刺史王懷明等集兵南海,〔五代志:蒼梧郡,梁置成州。

    南海郡,即廣州治所。

    〕馳檄以讨景仲曰:「元景仲與賊合從,〔從,子容翻。

    〕朝廷遣曲陽侯勃為刺史,軍已頓朝亭。

    」〔郦道元曰:廣州城東北三十裡有朝台,昔尉佗因岡作台,北面朝漢,圓基千步,直峭百丈,頂上三畝,複道環回,透迤曲折,朔望升拜,名曰朝台。

    朝,直遙翻。

    〕景仲所部聞之,皆棄景仲而散。

    秋,七月,甲寅,景仲缢于合下。

    〔缢,于賜翻。

    〕霸先迎定刺史蕭勃鎮廣州。

     前高州刺史蘭裕,欽之弟也,〔五代志:高涼郡,梁置高州。

    蘭欽見一百五十七卷大同元年。

    〕與其諸弟扇誘始興等十郡,攻監衡州事歐陽頠。

    〔誘,音酉。

    監,工銜翻;下同。

    頠,魚毀翻。

    〕勃使霸先救之,悉擒裕等,〔考異曰:太清紀裕在八月。

    今從陳書。

    〕勃因以霸先監始興郡事。

    〕 35湘東王繹遣竟陵太守王僧辯、信州刺史東海鮑泉擊湘州,分給兵糧,刻日就道。

    僧辯以竟陵部下未盡至,欲俟衆集然後行,與泉入白繹,求申期。

    〔申,重也;重為期日。

    〕繹疑僧辯觀望,按劍厲聲曰:「卿憚行拒命,欲同賊邪﹖今日唯有死耳!」因斫僧辯,中其左髀,〔中,竹仲翻。

    〕悶絕,久之方蘇,即送獄。

    泉震怖,不敢言。

    〔怖,普布翻。

    〕僧辯母徒行流涕入謝,自陳無訓,繹意解,賜以良藥,故得不死。

    丁卯,鮑泉獨将兵伐湘州。

    〔将,即亮翻。

    考異曰:太清紀作「八日」。

    或者八日受命,丁卯乃行也。

    〕 36陸緝等競為暴掠,吳人不附,宋子仙自錢塘旋軍擊之。

    〔時宋子仙攻戴僧籂,屯錢塘。

    〕壬戌,緝棄城奔海鹽,〔吳記曰:海鹽,本名武原鄉,秦以為縣,屬吳郡,今屬嘉興府,在府東南八十裡。

    〕子仙複據吳郡。

    〔複,扶又翻。

    〕戊辰,侯景置吳州于吳郡,以安陸王大春為刺史。

     37庚午,以南康王會理兼尚書令。

    〔考異曰:太清紀在八月二十六日。

    今從典略。

    〕 38鄱陽王範聞建康不守,戒嚴,欲入,僚佐或說之曰:「今魏人己據壽陽,大王移足,則虜騎必窺合肥。

    前賊未平,後城失守,〔說,式芮翻。

    守,式又翻。

    〕将若之何!不如待四方兵集,使良将将精卒赴之,〔将,即亮翻;下同。

    〕進不失勤王,退可固本根。

    」範乃止。

    會東魏大将軍澄遣西兖州刺史李伯穆逼合肥,又使魏收為書谕範。

    範方謀讨侯景,藉東魏為援,乃帥戰士二萬出東關,以合州輸伯穆,〔帥,讀曰率。

    〕并遣咨議劉靈議送二子勤、廣為質于東魏以乞師。

    〔咨議者,咨議參軍。

    質,音緻。

    〕範屯濡須以待上遊之軍,遣世子嗣将千餘人守安樂栅,〔安樂栅者,範所立栅,以安樂名之。

    然台城覆陷,父兄蒙塵,此子弟沫血枕戈之時,以安樂名栅,非名也。

    樂,音洛。

    〕上遊諸軍皆不下,範糧乏,采樫稗、菱藕以自給。

    〔樫,與菰同,音孤。

    雕菰米,本草又謂之茭白,歲久中心生白台,謂之菰米;其台中有黑者,謂之茭郁,至後結實,乃雕胡黑米也。

    稗,蒲賣翻。

    稗者,似稻,其實尖圓而細。

    〕勤、廣至邺,東魏人竟不為出師。

    〔為,于僞翻。

    〕範進退無計,〔進則孤羸之軍不足以制侯景,退則合肥已為東魏人所據。

    〕乃泝流西上,〔上,時掌翻。

    〕軍于枞陽。

    〔枞陽縣,漢屬廬江郡。

    晉書、五代志,同安郡同安縣,舊曰枞陽,并置枞陽郡。

    師古曰:枞,七容翻。

    〕景出屯姑孰,範将裴之悌以衆降之。

    〔降,戶江翻。

    〕之悌,之高之弟也。

     39東魏大将軍澄詣邺,辭爵位殊禮,且請立太子。

    澄謂濟陰王晖業曰:「比讀何書﹖」晖業曰:「數尋伊、霍之傳,不讀曹、馬之書。

    」〔謂伊、霍少主,曹、馬篡國也。

    濟,子禮翻。

    比,毗至翻。

    數,所角翻。

    傳,直戀翻。

    〕 40八月,甲申朔,侯景遣其中軍都督侯子鑒等擊吳興。

     41己亥,鮑泉軍于石?寺,河東王譽逆戰而敗;辛醜,又敗于橘洲,〔晏公類要曰:橘洲,在長沙西南四十裡。

    湘江中四洲,橘洲其一也。

    水經注:沅水東徑龍陽縣之泛洲,洲長二十裡,吳丹楊太守李衡植柑其上,臨死,敕其子曰:「吾州裡有木奴千頭,不責衣食,歲絹千疋。

    」今洲上猶有遺橘。

    餘按泛洲乃柑洲,非橘洲。

    水經注又雲:湘水北過臨湘縣西,又北過南津城西,西對橘洲,此則是也。

    類要亦指此。

    張舜民郴行錄:橘洲東對潭州城。

    〕戰及溺死者萬餘人。

    〔溺,奴狄翻。

    〕譽退保長沙,衆【章:十二行本「衆」作「泉」;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熊校同。

    】引軍圍之。

     42辛卯,東魏立皇子長仁為太子。

     勃海文襄王澄以其弟太原公洋次長,〔次長,言于兄弟行,澄居長而洋次之。

    長,竹丈翻。

    〕意常忌之。

    洋深自晦匿,言不出口,常自貶退,與澄言,無不順從。

    澄輕之,常曰:「此人亦得富貴,相書亦何可解!」〔相,息亮翻。

    古之唐舉、許負,皆相視人之骨法狀貌以知吉兇貴賤,有相書傳于世。

    解,戶買翻。

    〕洋為其夫人趙郡李氏營服玩小佳,〔為,于僞翻;下為爾同。

    〕澄辄奪取之;夫人或恚未與,〔恚,于避翻。

    〕洋笑曰:「此物猶應可求,兄須何容吝惜!」〔須者,意所欲亦求也。

    〕澄或愧不取,洋即受之,亦無飾讓。

    每退朝還第,〔朝,直遙翻。

    〕辄閉合靜坐,雖對妻子,能竟日不言。

    或時袒跣奔躍,夫人問其故,洋曰:「為爾漫戲。

    」〔漫戲,言漫爾作戲。

    〕其實蓋欲習勞也。

     澄獲徐州刺史蘭欽子京,以為膳奴,〔蘭欽仕梁,為徐州刺史。

    考異曰:陳元康傳作「蘭固成」。

    今從北齊帝紀。

    〕欽請贖之,不許;京屢自訴,澄杖之,曰:「更訴,當殺汝!」京與其黨六人謀作亂。

    澄在邺,居北城東柏堂,嬖琅邪公主,〔琅邪公主事始見一百五十九卷大同十一年。

    〕欲其往來無間,〔間,古苋翻。

    〕侍衛者常遣出外。

    辛卯,澄與散騎常侍陳元康、吏部尚書侍中楊愔、黃門侍郎崔季舒屏左右,謀受魏禅,〔惜,于今翻。

    屏,必郢翻。

    〕署拟百官。

    蘭京進食,澄卻之,謂諸人曰:「昨夜夢此奴斫我,當急殺之。

    」京聞之,置刀盤下,冒言進食,澄怒曰:「我未索食,〔索,山客翻,求也。

    〕何為遽來!」京揮刀曰:「來殺汝!」澄自投傷足,入于床下,賊去床,弒之。

    〔去,羌呂翻。

    〕愔狼狽走,遺一靴;〔靴,許戈翻。

    〕季舒匿于廁中;元康以身蔽澄,與賊争刀被傷,腸出;〔被,皮義翻;下同。

    〕庫直王纮冒刃禦賊;纥奚舍樂鬬死。

    時變起倉猝,内外震駭。

    太原公洋在城東雙堂,聞之,顔色不變,指揮部分,〔分,扶問翻。

    〕入讨群賊,斬而脔之,〔脔,力兖翻,割切其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