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知之久矣。
心苟無愧,何恤人言!」岐謂人曰:朱彥和将死矣。
〔朱異,字彥和。
〕恃谄以求容,肆辯以拒谏,聞難而不懼,〔難,乃旦翻。
〕知惡而不改,天奪之鑒,其能久乎!」 景西攻馬頭,〔景自渦陽之敗,南走馬頭,戍主劉神茂迎候之以入壽陽,當塗之馬頭也。
今又自壽陽西攻馬頭,則此馬頭在壽陽之西,當淮津濟渡之要,縛馬頭以登舟,又非當塗之馬頭也。
當塗之馬頭郡在壽陽東。
考異曰:梁書雲:「執太守劉神茂」。
按神茂素附于景,無煩攻執。
今從太清紀、典略。
〕遣其将宋子仙東攻木栅,〔木栅在荊山西。
〕執戍主曹璆等。
〔璆,音求,又渠幽翻。
〕上聞之,笑曰:是何能為!吾折棰笞之。
」〔此即朱異謂「景數百叛虜何能為」之說也。
君驕昏而臣貪昧,禍至不懼,以自取敗亡。
折,之舌翻。
〕敕購斬景者,封三千戶公,除州刺史。
甲辰,诏以合州刺史鄱陽王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為北道都督,〔五代志,封山縣屬合浦郡。
〕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以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持節董督衆軍以讨景。
正表,宏之子;仲禮,慶遠之孫;之高,邃之兄子也。
〔宏,上之弟;正表、正德兄弟,皆其子也。
柳慶遠、裴邃,皆天監名臣。
〕 20九月,東魏濮陽武公婁昭卒。
〔濮,博木翻。
〕 21侯景聞台軍讨之,問策于王偉,偉曰:「邵陵若至,彼衆我寡,必為所困。
不如棄淮南,〔壽陽,古淮南郡治所。
〕決志東向,帥輕騎直掩建康;〔帥,讀曰率。
〕臨賀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
兵貴拙速,宜即進路。
」景乃留外弟中軍大都督王顯貴守壽陽;癸未,詐稱遊獵,出壽陽,人不之覺。
冬,十月,庚寅,景揚聲趣合肥,而實襲谯州,〔此谯州非渦陽之谯州。
魏收志:梁置谯州于新昌城,領高塘、臨徐、南梁、新昌郡。
〕其地當在唐廬、和二州之間。
宋白曰:梁大同三年,割北徐州之新昌、南谯州之北谯,立為南谯州,居桑根山西,今滁州城是也。
〕助防董紹先開城降之。
〔考異曰:太清紀雲:「十三年,陷谯城。
」下又雲:「十三日,以瑀王質巡江遏防。
」典略上作「庚戌」,下作「庚子」。
按此月戊子朔,蓋三日庚寅也。
〕執刺史豐城侯泰。
泰、範之弟也;先為中書舍人,〔先,悉薦翻。
〕傾财以事時要,超授谯州刺史。
至州,徧發民丁,使擔腰輿、扇、傘等物,〔腰輿者,人舉之而行,其高纔至腰。
傘,蘇旰翻,又蘇旱翻,蓋也。
〕不限士庶;恥為之者,重加杖責,多輸财者,即縱免之,由是人皆思亂。
及侯景至,人無戰心,故敗。
庚子,诏遣甯遠将軍王質帥衆三千巡江防遏。
景攻曆陽太守莊鐵,丁未,鐵以城降。
〔降,戶江翻。
〕因說景曰:「國家承平歲久,人不習戰,聞大王舉兵,内外震駭,宜乘此際速趨建康,〔說,式芮翻。
趨,七喻翻。
〕可兵不血刃而成大功。
若使朝廷徐得為備,内外小安,遣羸兵千人直據采石,〔羸,倫為翻。
〕大王雖有精甲百萬,不得濟矣。
」景乃留儀同三司田英、郭駱守曆陽,以鐵為導,引兵臨江。
江上鎮戍相次啟聞。
上問讨景之策于都官尚書羊侃,侃請「以二千人急據采石,令邵陵王襲取壽陽;使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穴,烏合之衆,自然瓦解。
」朱異曰:「景必無渡江之志。
」遂寝其議。
侃曰:「今茲敗矣!」 戊申,以臨賀王正德為平北将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屯丹楊郡。
〔盧循之寇建康也,徐赤特敗于張侯橋,循兵大上,至丹楊郡。
則丹楊郡治蓋近江渚。
〕正德遣大船十艘,詐稱載荻,密以濟景。
〔艘,蘇遭翻。
荻,音狄。
〕景将濟,慮王質為梗,使諜視之。
會臨川大守陳昕啟稱:「采石急須重鎮,王質水軍輕弱,恐不能濟。
」〔恐其不能濟國事也。
諜,徒協翻。
昕,許斤翻。
〕上以昕為雲旗将軍,代質戍采石,征質知丹楊尹事。
昕,慶之之子也。
〔陳慶之有入洛之功。
〕質去采石。
而昕猶未下渚。
諜告景雲:「質已退。
」〔未下渚者,未下秦淮渚也。
諜,徒協翻。
〕景使折江東樹枝為驗,諜如言而返,景大喜曰:「吾事辦矣!」己酉,自棋江濟于采石,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
是夕,朝廷始命戒嚴。
景分兵襲姑孰,執淮南太守文成侯甯。
〔晉成帝初于姑孰僑立淮南郡。
五代志:丹楊郡當塗縣,舊置淮南郡。
〕南津校尉江子一帥舟師千餘人,欲于下流邀景;〔帥,讀曰率。
〕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與其徒筅潰走。
子一收餘衆,步還建康。
子一,子四之兄也。
太子見事急,戎服入見上,〔入見,賢遍翻。
〕禀受方略,上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内外軍事,悉以付汝。
」〔考異曰:太清紀雲:「太宗見事急,乃入,面啟高祖曰:『請以軍事并以重付,願不勞聖心。
』南史雲:「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今從典略。
〕太子乃停中書省,指授軍事,物情惶駭,莫有應募者。
朝廷猶不知臨賀王正德之情,命正德屯朱雀門,甯國公大臨屯新亭,大府卿韋黯屯六門,繕修宮城,為受敵之備。
大臨,大器之弟也。
〔大臨、大器,皆太子鋼之子。
〕 己酉,景至慈湖。
建康大駭,禦街人更相劫掠,〔更,工衡翻。
〕不複通行。
〔複,扶又翻。
〕赦東?西冶、尚方錢署及建康系囚,以揚州刺史宣城王大器都督城内諸軍事,以羊侃為軍師将軍副之,南浦侯推守東府,〔劉禅建興八年,立南浦縣,屬巴東郡。
〕西豐公大春守石頭,〔沈約曰:吳立豐縣,屬臨川郡;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西豐。
〕輕車長史謝禧、始興太守元貞守白下,韋黯與右衛将軍柳津等分守宮城諸門及朝堂。
〔朝,直遙翻。
〕推,秀之子;〔安成王秀,上弟也。
〕大春,大臨之弟;津,仲禮之父也。
攝諸寺庫公藏錢,聚之德陽堂,以充軍實。
〔攝,收也。
諸寺,謂十二寺也。
藏,徂浪翻。
天監六年,改閱武堂為德陽堂,在南阙前。
〕 庚戍,侯景至闆橋,〔張舜民曰:出秦淮西南行,循東岸,行小夾中,十裡過闆橋店。
〕遣徐思玉來求見上,實欲觀城中虛實。
上召問之。
思玉詐稱叛景請間陳事,上将屏左右,〔屏,必郢翻。
〕舍人高善寶曰:「思玉從賊中來,情僞難測,安可使獨在殿上!」朱異侍坐,曰:「徐思玉豈刺客邪!」思玉出景啟,言「異等弄權,乞帶甲入朝,除君側之惡。
」異甚慚悚。
〔朝,直遙翻。
〕景又請遣了事舍人出相領解,〔了事,猶言曉事也。
領,總錄也;解,分判也;領解,言總錄景所欲言之事而分判是非也。
凡此皆侯景詭言,以怠梁朝君臣,使無戰心。
〕上遣中書舍人賀季、主書郭寶亮随思玉勞景于闆橋。
〔勞,力到翻。
〕景北面受敕,季曰:「今者之舉何名﹖」景曰:「欲為帝也!」王偉進曰:「朱異等亂政,除奸臣耳。
」景既出惡言,遂留季,獨遣寶亮還宮。
百姓聞景至,競入城,公私混亂,無複次第,〔複,扶又翻。
〕羊侃區分防拟,皆以宗室間之。
〔間,古苋翻。
〕軍人争入武庫,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所司,謂武庫令之屬。
〕侃命斬數人,方止。
是時,梁興四十七年,〔天監十八,普通七,大通二,中大通六,大同十一,中大同一,至是年太清二年,通四十七年。
〕境内無事,公卿在位及闾裡士大夫罕見兵甲,賊至猝迫,公私駭震。
宿将已盡,後進少年并出在外,〔将,即亮翻。
少,詩照翻。
〕軍旅指撝,一決于侃,侃膽力俱壯,太子深仗之。
〔仗,除兩翻,憑仗也。
〕 辛亥,景至朱雀桁南,〔桁,戶剛翻。
〕太子以臨賀王正德守宣陽門,東宮學士新野庾信守朱雀門,帥宮文武三千餘人營桁北。
太子命信開大桁以挫其鋒,正德曰:「百姓見開桁,必大驚駭,可且安物情。
」太子從之。
俄而景至,信帥衆開桁,始除一舶,〔帥,讀曰率;下同。
舶,旁陌翻。
大舟曰舶。
〕見景軍皆着鐵面,〔着,陟略翻。
〕退隐于門。
信方食甘蔗,〔甘蔗,生于南方,狀如紫竹,圍數寸,高丈餘。
以刀去皮切食,其味甘冷,解煩析酲。
楚辭所謂「泰尊柘漿析朝酲」,司馬相如子迣賦所謂「諸柘」者也。
蔗,之夜翻。
〕有飛箭中門柱,信手甘蔗,應弦而落,遂棄軍走。
南塘遊軍沈子睦,臨賀王正德之黨也,複閉桁渡景。
〔景至秦淮南岸,子睦領遊軍在南塘,庾信既走,北岸無兵,子睦因得閉桁以渡景兵。
中,竹仲翻。
複,扶又翻。
〕太子使王質将精兵三千援信,至領軍府,遇賊,未陳而走。
正德帥衆于張侯橋迎景,馬上交揖,既入宣陽門,望阙而拜,歔欷流涕,随景渡淮。
景軍皆着青袍,正德軍并着绛袍,碧裡,〔陳,讀曰陣。
歔,音虛。
欷,許既翻,又音希。
着,陟略翻。
〕既與景合,悉反其袍。
景乘勝至阙下,城中恟懼,〔恟,許拱翻。
〕羊怳詐稱得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援兵已至近路。
」〔邵陵王綸兵時已渡江向锺離。
西昌侯淵藻時鎮京口。
〕衆乃小安。
西豐公大春棄石頭,奔京口;謝禧、元貞棄白下走;津主彭文粲等以石頭城降景,〔降,戶江翻。
〕景遣其儀同三司幹子悅守之。
〕 壬子,景列兵繞台城,旛旗皆黑,射啟于城中曰:〔射,而亦翻。
〕「朱異等蔑弄朝權,輕作威福,〔朝,直遙翻。
〕臣為所陷,欲加屠戮。
陛下若誅朱異等,臣則斂辔北歸。
」上問太子:「有是乎﹖」對曰:「然。
」上将誅之。
太子曰:「賊以異等為名耳;今日殺之,無救于急,适足贻笑,将來俟賊平誅之未晚。
」上乃止。
景繞城既阋,〔阋,作答翻,周也。
〕百道俱攻,鳴鼓吹唇,喧聲震地。
縱火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
羊侃使鑿門上為竅,〔竅,苦吊翻,空也,穴也。
〕下水沃火;太子自奉銀鞍,往賞戰士;直合将軍朱思帥戰士數人踰城出外灑水,久之方滅。
賊又以長柯斧斫東掖門,門将開,羊侃鑿扇為孔,〔扇,門扇也。
〕以槊刺殺二人,斫者乃退。
〔刺,七亦翻。
〕景據公交車府,〔蕭子顯齊志:公交車令,屬領軍,以受天下章奏。
梁制,公交車令屬衛尉,其署舍在台城門外,故景得據之。
府者,署舍之通稱。
〕正德據左衛府,景黨宋子仙據東宮,範桃棒據同泰寺。
〔棒,部項翻。
〕景取東宮妓數旦,分
心苟無愧,何恤人言!」岐謂人曰:朱彥和将死矣。
〔朱異,字彥和。
〕恃谄以求容,肆辯以拒谏,聞難而不懼,〔難,乃旦翻。
〕知惡而不改,天奪之鑒,其能久乎!」 景西攻馬頭,〔景自渦陽之敗,南走馬頭,戍主劉神茂迎候之以入壽陽,當塗之馬頭也。
今又自壽陽西攻馬頭,則此馬頭在壽陽之西,當淮津濟渡之要,縛馬頭以登舟,又非當塗之馬頭也。
當塗之馬頭郡在壽陽東。
考異曰:梁書雲:「執太守劉神茂」。
按神茂素附于景,無煩攻執。
今從太清紀、典略。
〕遣其将宋子仙東攻木栅,〔木栅在荊山西。
〕執戍主曹璆等。
〔璆,音求,又渠幽翻。
〕上聞之,笑曰:是何能為!吾折棰笞之。
」〔此即朱異謂「景數百叛虜何能為」之說也。
君驕昏而臣貪昧,禍至不懼,以自取敗亡。
折,之舌翻。
〕敕購斬景者,封三千戶公,除州刺史。
甲辰,诏以合州刺史鄱陽王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為北道都督,〔五代志,封山縣屬合浦郡。
〕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以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綸持節董督衆軍以讨景。
正表,宏之子;仲禮,慶遠之孫;之高,邃之兄子也。
〔宏,上之弟;正表、正德兄弟,皆其子也。
柳慶遠、裴邃,皆天監名臣。
〕 20九月,東魏濮陽武公婁昭卒。
〔濮,博木翻。
〕 21侯景聞台軍讨之,問策于王偉,偉曰:「邵陵若至,彼衆我寡,必為所困。
不如棄淮南,〔壽陽,古淮南郡治所。
〕決志東向,帥輕騎直掩建康;〔帥,讀曰率。
〕臨賀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
兵貴拙速,宜即進路。
」景乃留外弟中軍大都督王顯貴守壽陽;癸未,詐稱遊獵,出壽陽,人不之覺。
冬,十月,庚寅,景揚聲趣合肥,而實襲谯州,〔此谯州非渦陽之谯州。
魏收志:梁置谯州于新昌城,領高塘、臨徐、南梁、新昌郡。
〕其地當在唐廬、和二州之間。
宋白曰:梁大同三年,割北徐州之新昌、南谯州之北谯,立為南谯州,居桑根山西,今滁州城是也。
〕助防董紹先開城降之。
〔考異曰:太清紀雲:「十三年,陷谯城。
」下又雲:「十三日,以瑀王質巡江遏防。
」典略上作「庚戌」,下作「庚子」。
按此月戊子朔,蓋三日庚寅也。
〕執刺史豐城侯泰。
泰、範之弟也;先為中書舍人,〔先,悉薦翻。
〕傾财以事時要,超授谯州刺史。
至州,徧發民丁,使擔腰輿、扇、傘等物,〔腰輿者,人舉之而行,其高纔至腰。
傘,蘇旰翻,又蘇旱翻,蓋也。
〕不限士庶;恥為之者,重加杖責,多輸财者,即縱免之,由是人皆思亂。
及侯景至,人無戰心,故敗。
庚子,诏遣甯遠将軍王質帥衆三千巡江防遏。
景攻曆陽太守莊鐵,丁未,鐵以城降。
〔降,戶江翻。
〕因說景曰:「國家承平歲久,人不習戰,聞大王舉兵,内外震駭,宜乘此際速趨建康,〔說,式芮翻。
趨,七喻翻。
〕可兵不血刃而成大功。
若使朝廷徐得為備,内外小安,遣羸兵千人直據采石,〔羸,倫為翻。
〕大王雖有精甲百萬,不得濟矣。
」景乃留儀同三司田英、郭駱守曆陽,以鐵為導,引兵臨江。
江上鎮戍相次啟聞。
上問讨景之策于都官尚書羊侃,侃請「以二千人急據采石,令邵陵王襲取壽陽;使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穴,烏合之衆,自然瓦解。
」朱異曰:「景必無渡江之志。
」遂寝其議。
侃曰:「今茲敗矣!」 戊申,以臨賀王正德為平北将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屯丹楊郡。
〔盧循之寇建康也,徐赤特敗于張侯橋,循兵大上,至丹楊郡。
則丹楊郡治蓋近江渚。
〕正德遣大船十艘,詐稱載荻,密以濟景。
〔艘,蘇遭翻。
荻,音狄。
〕景将濟,慮王質為梗,使諜視之。
會臨川大守陳昕啟稱:「采石急須重鎮,王質水軍輕弱,恐不能濟。
」〔恐其不能濟國事也。
諜,徒協翻。
昕,許斤翻。
〕上以昕為雲旗将軍,代質戍采石,征質知丹楊尹事。
昕,慶之之子也。
〔陳慶之有入洛之功。
〕質去采石。
而昕猶未下渚。
諜告景雲:「質已退。
」〔未下渚者,未下秦淮渚也。
諜,徒協翻。
〕景使折江東樹枝為驗,諜如言而返,景大喜曰:「吾事辦矣!」己酉,自棋江濟于采石,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
是夕,朝廷始命戒嚴。
景分兵襲姑孰,執淮南太守文成侯甯。
〔晉成帝初于姑孰僑立淮南郡。
五代志:丹楊郡當塗縣,舊置淮南郡。
〕南津校尉江子一帥舟師千餘人,欲于下流邀景;〔帥,讀曰率。
〕其副董桃生,家在江北,與其徒筅潰走。
子一收餘衆,步還建康。
子一,子四之兄也。
太子見事急,戎服入見上,〔入見,賢遍翻。
〕禀受方略,上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内外軍事,悉以付汝。
」〔考異曰:太清紀雲:「太宗見事急,乃入,面啟高祖曰:『請以軍事并以重付,願不勞聖心。
』南史雲:「帝曰『此自汝事,何更問為!』今從典略。
〕太子乃停中書省,指授軍事,物情惶駭,莫有應募者。
朝廷猶不知臨賀王正德之情,命正德屯朱雀門,甯國公大臨屯新亭,大府卿韋黯屯六門,繕修宮城,為受敵之備。
大臨,大器之弟也。
〔大臨、大器,皆太子鋼之子。
〕 己酉,景至慈湖。
建康大駭,禦街人更相劫掠,〔更,工衡翻。
〕不複通行。
〔複,扶又翻。
〕赦東?西冶、尚方錢署及建康系囚,以揚州刺史宣城王大器都督城内諸軍事,以羊侃為軍師将軍副之,南浦侯推守東府,〔劉禅建興八年,立南浦縣,屬巴東郡。
〕西豐公大春守石頭,〔沈約曰:吳立豐縣,屬臨川郡;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西豐。
〕輕車長史謝禧、始興太守元貞守白下,韋黯與右衛将軍柳津等分守宮城諸門及朝堂。
〔朝,直遙翻。
〕推,秀之子;〔安成王秀,上弟也。
〕大春,大臨之弟;津,仲禮之父也。
攝諸寺庫公藏錢,聚之德陽堂,以充軍實。
〔攝,收也。
諸寺,謂十二寺也。
藏,徂浪翻。
天監六年,改閱武堂為德陽堂,在南阙前。
〕 庚戍,侯景至闆橋,〔張舜民曰:出秦淮西南行,循東岸,行小夾中,十裡過闆橋店。
〕遣徐思玉來求見上,實欲觀城中虛實。
上召問之。
思玉詐稱叛景請間陳事,上将屏左右,〔屏,必郢翻。
〕舍人高善寶曰:「思玉從賊中來,情僞難測,安可使獨在殿上!」朱異侍坐,曰:「徐思玉豈刺客邪!」思玉出景啟,言「異等弄權,乞帶甲入朝,除君側之惡。
」異甚慚悚。
〔朝,直遙翻。
〕景又請遣了事舍人出相領解,〔了事,猶言曉事也。
領,總錄也;解,分判也;領解,言總錄景所欲言之事而分判是非也。
凡此皆侯景詭言,以怠梁朝君臣,使無戰心。
〕上遣中書舍人賀季、主書郭寶亮随思玉勞景于闆橋。
〔勞,力到翻。
〕景北面受敕,季曰:「今者之舉何名﹖」景曰:「欲為帝也!」王偉進曰:「朱異等亂政,除奸臣耳。
」景既出惡言,遂留季,獨遣寶亮還宮。
百姓聞景至,競入城,公私混亂,無複次第,〔複,扶又翻。
〕羊侃區分防拟,皆以宗室間之。
〔間,古苋翻。
〕軍人争入武庫,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所司,謂武庫令之屬。
〕侃命斬數人,方止。
是時,梁興四十七年,〔天監十八,普通七,大通二,中大通六,大同十一,中大同一,至是年太清二年,通四十七年。
〕境内無事,公卿在位及闾裡士大夫罕見兵甲,賊至猝迫,公私駭震。
宿将已盡,後進少年并出在外,〔将,即亮翻。
少,詩照翻。
〕軍旅指撝,一決于侃,侃膽力俱壯,太子深仗之。
〔仗,除兩翻,憑仗也。
〕 辛亥,景至朱雀桁南,〔桁,戶剛翻。
〕太子以臨賀王正德守宣陽門,東宮學士新野庾信守朱雀門,帥宮文武三千餘人營桁北。
太子命信開大桁以挫其鋒,正德曰:「百姓見開桁,必大驚駭,可且安物情。
」太子從之。
俄而景至,信帥衆開桁,始除一舶,〔帥,讀曰率;下同。
舶,旁陌翻。
大舟曰舶。
〕見景軍皆着鐵面,〔着,陟略翻。
〕退隐于門。
信方食甘蔗,〔甘蔗,生于南方,狀如紫竹,圍數寸,高丈餘。
以刀去皮切食,其味甘冷,解煩析酲。
楚辭所謂「泰尊柘漿析朝酲」,司馬相如子迣賦所謂「諸柘」者也。
蔗,之夜翻。
〕有飛箭中門柱,信手甘蔗,應弦而落,遂棄軍走。
南塘遊軍沈子睦,臨賀王正德之黨也,複閉桁渡景。
〔景至秦淮南岸,子睦領遊軍在南塘,庾信既走,北岸無兵,子睦因得閉桁以渡景兵。
中,竹仲翻。
複,扶又翻。
〕太子使王質将精兵三千援信,至領軍府,遇賊,未陳而走。
正德帥衆于張侯橋迎景,馬上交揖,既入宣陽門,望阙而拜,歔欷流涕,随景渡淮。
景軍皆着青袍,正德軍并着绛袍,碧裡,〔陳,讀曰陣。
歔,音虛。
欷,許既翻,又音希。
着,陟略翻。
〕既與景合,悉反其袍。
景乘勝至阙下,城中恟懼,〔恟,許拱翻。
〕羊怳詐稱得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援兵已至近路。
」〔邵陵王綸兵時已渡江向锺離。
西昌侯淵藻時鎮京口。
〕衆乃小安。
西豐公大春棄石頭,奔京口;謝禧、元貞棄白下走;津主彭文粲等以石頭城降景,〔降,戶江翻。
〕景遣其儀同三司幹子悅守之。
〕 壬子,景列兵繞台城,旛旗皆黑,射啟于城中曰:〔射,而亦翻。
〕「朱異等蔑弄朝權,輕作威福,〔朝,直遙翻。
〕臣為所陷,欲加屠戮。
陛下若誅朱異等,臣則斂辔北歸。
」上問太子:「有是乎﹖」對曰:「然。
」上将誅之。
太子曰:「賊以異等為名耳;今日殺之,無救于急,适足贻笑,将來俟賊平誅之未晚。
」上乃止。
景繞城既阋,〔阋,作答翻,周也。
〕百道俱攻,鳴鼓吹唇,喧聲震地。
縱火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
羊侃使鑿門上為竅,〔竅,苦吊翻,空也,穴也。
〕下水沃火;太子自奉銀鞍,往賞戰士;直合将軍朱思帥戰士數人踰城出外灑水,久之方滅。
賊又以長柯斧斫東掖門,門将開,羊侃鑿扇為孔,〔扇,門扇也。
〕以槊刺殺二人,斫者乃退。
〔刺,七亦翻。
〕景據公交車府,〔蕭子顯齊志:公交車令,屬領軍,以受天下章奏。
梁制,公交車令屬衛尉,其署舍在台城門外,故景得據之。
府者,署舍之通稱。
〕正德據左衛府,景黨宋子仙據東宮,範桃棒據同泰寺。
〔棒,部項翻。
〕景取東宮妓數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