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異錄卷下論述下
關燈
小
中
大
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堤防激關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故臣自就職以來,竊慕君子之中道,欲其言直而不違于理,辭順而不屈其忘,庶幾愚忠少悟天聽,而亦不敢悻然如淺丈夫,以一言一事輕決去就,緻聖朝數數逐去言畢者而無所補。
補思以上全國體,而下庶幾能久其職業,而成功名兩月之間,才十餘疏,其言及助役法者,止三疏耳。
當天下多事之時,而臣言簡緩,又不足以感悟,則其負□□已多矣,不意大臣之怒臣至如此。
○張舜民《史說略》 韓退之潮陽之行,齒發衰矣,不若少時之志壯也,故以封禅之說迎憲宗。
又曰:自今請改事。
□□觀此言,傷哉!丈夫之操,始非不豎誓于金石,淩于雪霜,既而怵于死生,顧于妻孥,罕不回心低首,求免一時之難者,退之是也,退之非求富貴者也,畏死爾。
故善為國者,如晨圃然。
初則養育其材,勿使之夭折。
終則将就其美,勿使之摧折。
君臣相成,同底于道,顧必使之至于盡歡竭忠之地,亦何有哉?唯樂天則不然,知其不可為而一切舍之,危行而放其言,懷卷而同其塵,可謂晦而明,柔而立者也,故終其身而不辱。
○崔鶠《楊嗣複論略》 氣類所合,物莫能間。
君臣相與,必有所謂合者,君子不之察,欲強以口舌折奸人之鋒,勢必不振。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一也;人情逆之則怒,順之則喜;毀之則怒,譽之則喜。
小人性便谀佞,志在詭随,而君子任道直前,有犯無隐,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二也;君子正直是與不妄說人,而小人竊爵祿以植明黨,竭智力以市内援,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三也;君子難進而易退,小人易進而難退,易進則常在上以制人,難進則常在下而為人所制。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四也;君子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虐幼賤,不畏高明,而小人之于人,失勢則鼠伏以事之,得勢則虎步以陵之。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五也;君子窮則以命自安,而不尤人。
達則以恕存心,而不害物。
小人在下則不安,而懷毒以伺上;居上則快意,而肆虐以害人。
此小人所以常勝,而君子所以常不勝六也;君子一有不安于其心,則畏君畏親,畏天畏人,而小人欲濟其奸,則欺君欺親欺天欺人,無不可者。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七也;君子勵廉節,崇名譽,小人苟獲其欲,則天下賤之而不羞,萬世非之而不辱。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八也;君子所言欲讷,于行欲敏,有過則改,見義則服。
而小人矜利口以服人,喜奸言而文過。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九也;天下善人少,不善人多,故君子為國求人,難于選拔。
而兇邪一嘯,則千百為群。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十也;君子不念舊惡,以德報怨,而小人忘恩背義,至以怨報德。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十一也;君子有若無,實若虛,有功不矜,有善不伐,而小人無而為有,虛而為盈,露巧而揚能,矜功而賣善,以惑時君,以冀徼幸。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十二也。
君子小人之不敵亦明矣。
○唐庚《察言論略》 古之人臣,抵掌緩頰,說人主以用兵者,其言未嘗不引義慷慨,豪健俊偉,使聽者踴躍激發,奮然而從之。
至考論其心,則有為國計者,有為身謀者,是不可以不察也。
今夫戰則除害于時,不戰則遺患于後,此有必勝之勢,彼有必敗之道,思慮深熟,利害之形,了然于胸中,知其決不誤國而後為之。
若此者,為國計,非身謀也,張華、裴度是已。
天下既平,謀臣宿将,以侯就第。
杜門卻掃,無所用其奇,則瞋目扼腕,争為用兵之說,庶幾有以騁其智勇而舒其意氣。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
臧宮、馬武是已。
國家無事,貪财嗜利之臣,無所僥幸,則必鼓倡兵端以求其所欲,兵革一動,則金錢貨币,玉帛子女,何求而不得?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陳湯、甘延壽是已。
官崇祿厚,無所羨慕,惴惴然唯恐一日失勢而不得保其所有,則必建開邊之議以中人主之欲,以久其權。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楊國忠是已。
前侯故将,失職之臣,負罪憂畏,思有以撼動其君,則争議邊功以希複進。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窦憲是已。
古之人臣,逆節已萌,而功效未著。
人心未服,則未嘗不因戰伐之功以收天下之望。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桓溫、劉裕是已。
故臣自就職以來,竊慕君子之中道,欲其言直而不違于理,辭順而不屈其忘,庶幾愚忠少悟天聽,而亦不敢悻然如淺丈夫,以一言一事輕決去就,緻聖朝數數逐去言畢者而無所補。
補思以上全國體,而下庶幾能久其職業,而成功名兩月之間,才十餘疏,其言及助役法者,止三疏耳。
當天下多事之時,而臣言簡緩,又不足以感悟,則其負□□已多矣,不意大臣之怒臣至如此。
○張舜民《史說略》 韓退之潮陽之行,齒發衰矣,不若少時之志壯也,故以封禅之說迎憲宗。
又曰:自今請改事。
□□觀此言,傷哉!丈夫之操,始非不豎誓于金石,淩于雪霜,既而怵于死生,顧于妻孥,罕不回心低首,求免一時之難者,退之是也,退之非求富貴者也,畏死爾。
故善為國者,如晨圃然。
初則養育其材,勿使之夭折。
終則将就其美,勿使之摧折。
君臣相成,同底于道,顧必使之至于盡歡竭忠之地,亦何有哉?唯樂天則不然,知其不可為而一切舍之,危行而放其言,懷卷而同其塵,可謂晦而明,柔而立者也,故終其身而不辱。
○崔鶠《楊嗣複論略》 氣類所合,物莫能間。
君臣相與,必有所謂合者,君子不之察,欲強以口舌折奸人之鋒,勢必不振。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一也;人情逆之則怒,順之則喜;毀之則怒,譽之則喜。
小人性便谀佞,志在詭随,而君子任道直前,有犯無隐,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二也;君子正直是與不妄說人,而小人竊爵祿以植明黨,竭智力以市内援,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三也;君子難進而易退,小人易進而難退,易進則常在上以制人,難進則常在下而為人所制。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四也;君子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虐幼賤,不畏高明,而小人之于人,失勢則鼠伏以事之,得勢則虎步以陵之。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五也;君子窮則以命自安,而不尤人。
達則以恕存心,而不害物。
小人在下則不安,而懷毒以伺上;居上則快意,而肆虐以害人。
此小人所以常勝,而君子所以常不勝六也;君子一有不安于其心,則畏君畏親,畏天畏人,而小人欲濟其奸,則欺君欺親欺天欺人,無不可者。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七也;君子勵廉節,崇名譽,小人苟獲其欲,則天下賤之而不羞,萬世非之而不辱。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八也;君子所言欲讷,于行欲敏,有過則改,見義則服。
而小人矜利口以服人,喜奸言而文過。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九也;天下善人少,不善人多,故君子為國求人,難于選拔。
而兇邪一嘯,則千百為群。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十也;君子不念舊惡,以德報怨,而小人忘恩背義,至以怨報德。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十一也;君子有若無,實若虛,有功不矜,有善不伐,而小人無而為有,虛而為盈,露巧而揚能,矜功而賣善,以惑時君,以冀徼幸。
此小人所以常勝,君子所以常不勝十二也。
君子小人之不敵亦明矣。
○唐庚《察言論略》 古之人臣,抵掌緩頰,說人主以用兵者,其言未嘗不引義慷慨,豪健俊偉,使聽者踴躍激發,奮然而從之。
至考論其心,則有為國計者,有為身謀者,是不可以不察也。
今夫戰則除害于時,不戰則遺患于後,此有必勝之勢,彼有必敗之道,思慮深熟,利害之形,了然于胸中,知其決不誤國而後為之。
若此者,為國計,非身謀也,張華、裴度是已。
天下既平,謀臣宿将,以侯就第。
杜門卻掃,無所用其奇,則瞋目扼腕,争為用兵之說,庶幾有以騁其智勇而舒其意氣。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
臧宮、馬武是已。
國家無事,貪财嗜利之臣,無所僥幸,則必鼓倡兵端以求其所欲,兵革一動,則金錢貨币,玉帛子女,何求而不得?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陳湯、甘延壽是已。
官崇祿厚,無所羨慕,惴惴然唯恐一日失勢而不得保其所有,則必建開邊之議以中人主之欲,以久其權。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楊國忠是已。
前侯故将,失職之臣,負罪憂畏,思有以撼動其君,則争議邊功以希複進。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窦憲是已。
古之人臣,逆節已萌,而功效未著。
人心未服,則未嘗不因戰伐之功以收天下之望。
若此者,為身謀,非國計也,桓溫、劉裕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