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規制一
關燈
小
中
大
辦理軍機處設自雍正年間,銀印藏大内,印鑰以領班之軍機大臣佩之。
有應用之官文書,直日章京親到内奏事房向内監請印,向軍機大臣請印鑰啟用,用畢即行送進。
凡請印鑰必以金牌為質。
金牌以金為之,廣約五分,厚約一分,修約西寸,上镌“軍機處”三字,直日章京佩之,封印後領班章京佩之。
若随扈出京,則于出京之前一日将印請出,交領班之軍機大臣管帶,回銮之日即行送進。
謹按:雍正十年三月初三日大學士等遵旨議奏,辦理軍機處密行事件,所需钤封印信,謹拟“辦理軍機印信”字樣,移咨禮部鑄造,貯辦理軍機處,派員管理,并行知各省及西北兩路軍營。
今辦理軍機處銀印,乾隆初年所換鑄,清、漢篆其文,曰“辦理軍機事務印記”。
兩旁镌刻年月字号,一曰“乾隆十四年正月日造”九字,一曰“禮部造”三字,一日“乾字一百二十九号”八字。
又按:現遇随扈出京之前,将印請出,交兵部領赍。
兵部司員每日送至行宮門外朝房。
請軍機大臣啟視,并備钤用。
軍機大臣兼用滿、漢大員,無定額,以大學士領班。
謹按:嘉慶四年正月,命成親王入直辦事,是年十月間,以與定制未符,即命出直。
又:鹹豐三年十月初七日谕,恭親王奕著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又:十一年十月初一日谕,恭親王奕授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
又:同治四年四月十四日谕,恭親王著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又:嘉慶四年,章京吳熊光、戴衢亨奉特加三品銜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又:十六年,章京盧蔭溥奉特加四品銜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又謹按:滿洲軍機大臣奉旨在軍機處行走者,是否準看漢折之處,曆由本處繕片請旨遵行,均得旨準其閱看。
又: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十日本處奏,尚書兆惠,前在侍郎任内在軍機處行走,未經奉旨閱看朱批奏折。
今同都統侯富德俱在軍機處行走,其閱看朱批奏折之處,伏候欽定。
奉旨:閱清字不閱漢字。
又按:自道光年間以後,滿洲大臣一體閱看漢折,均未繕遞奏片。
又:鹹豐八年五月二十四日谕,匡源、文祥在軍機行走次序,著在杜翰之次。
嗣後凡學習者俱在班末,俟實授時請旨。
滿、漢軍機章京各分為兩班,每班各八人,其八人内各以一人領班,國語謂之達拉密,由軍機大臣揀派資深望重者為之。
凡挑補滿、漢章京,本處預期行片各衙門,令各出具考語保送數員,至多不得過八員,由軍機大臣親加考校,将入選者帶領引見,記名者遇缺以次奏署、奏補。
謹按:嘉慶四年正月十六日谕,軍機處為機密要地,向來行走章京未定額數,俱由軍機大臣挑補,并不帶領引見。
因思各衙門、各旗官員即長筆帖式、骁騎校、護軍校等微員,無不由引見補授,軍機章京職事較重,豈有轉不帶領引見之理?嗣後滿、漢章京各定為十六員,由内閣、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員中書、筆帖式等官擇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強,字畫端楷者交軍機大臣帶領引見,候朕簡用。
其記名人員遇有缺出,按次陸續充補。
此次應挑之漢章京,即照新例辦理。
又:十一年正月二十日本處奏,查滿軍機章京理藩院題署主事德甯額,于嘉慶九年出三座塔稅差,經臣等奏明,以記名挨次應補之内閣中書重倫接署。
該員行走以來,差使尚屬勤勉。
現在德甯額回京供職,可否将重倫留于額外行走,俟有缺出,即行充補之處,理合奏明,請旨。
奉旨:依議。
謹按:自嘉慶四年以後,每班章京不得過八人,至是始有先因署缺即留于額外行走候補之員。
又:二十一年冬,軍機大臣奏明行走之強逢泰不占額缺,于是每班八人之外,複有額外章京一員。
又:鹹豐三年二月初六日本處奏,現在軍務較繁,請添傳記名漢章京四人在額外行走。
奉旨:知道了。
又: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本處奏,前添傳漢章京四員均已充補實缺,請添傳二員在額外行走。
奉旨:知道了。
又:十一年十月初八日本處奏:漢章京自鹹豐三年奏添額外行走四員,嗣因直務繁簡不常,有即行傳補者,有未即行傳補者。
現在兩班行走共十八人,事務較繁,請添傳二員在額外行走。
奉旨:知道了。
又:同治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本處奏:現在軍務漸平,諸事較簡,漢章京拟停傳二員。
奉旨:依議。
滿洲章京以内閣中書,六部、理藩院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兼充;漢章京以内閣中書,六部郎中、員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由進士舉人出身者兼充。
謹按:乾隆年間,滿洲大員如侍郎保成、松筠,内閣學士博清額、索琳、福德等;漢大員如順天府尹蔣炳,副都禦史胡寶泉、傅顯、劉秉恬、孫永清,大理寺卿王昶,光祿寺卿申甫,太仆寺卿程焘,候補三品京堂袁守侗等,皆令在軍機章京上行走,至嘉慶年間始定此例。
又:嘉慶四年二月十一日本處
有應用之官文書,直日章京親到内奏事房向内監請印,向軍機大臣請印鑰啟用,用畢即行送進。
凡請印鑰必以金牌為質。
金牌以金為之,廣約五分,厚約一分,修約西寸,上镌“軍機處”三字,直日章京佩之,封印後領班章京佩之。
若随扈出京,則于出京之前一日将印請出,交領班之軍機大臣管帶,回銮之日即行送進。
謹按:雍正十年三月初三日大學士等遵旨議奏,辦理軍機處密行事件,所需钤封印信,謹拟“辦理軍機印信”字樣,移咨禮部鑄造,貯辦理軍機處,派員管理,并行知各省及西北兩路軍營。
今辦理軍機處銀印,乾隆初年所換鑄,清、漢篆其文,曰“辦理軍機事務印記”。
兩旁镌刻年月字号,一曰“乾隆十四年正月日造”九字,一曰“禮部造”三字,一日“乾字一百二十九号”八字。
又按:現遇随扈出京之前,将印請出,交兵部領赍。
兵部司員每日送至行宮門外朝房。
請軍機大臣啟視,并備钤用。
軍機大臣兼用滿、漢大員,無定額,以大學士領班。
謹按:嘉慶四年正月,命成親王入直辦事,是年十月間,以與定制未符,即命出直。
又:鹹豐三年十月初七日谕,恭親王奕著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又:十一年十月初一日谕,恭親王奕授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
又:同治四年四月十四日谕,恭親王著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又:嘉慶四年,章京吳熊光、戴衢亨奉特加三品銜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又:十六年,章京盧蔭溥奉特加四品銜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又謹按:滿洲軍機大臣奉旨在軍機處行走者,是否準看漢折之處,曆由本處繕片請旨遵行,均得旨準其閱看。
又: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十日本處奏,尚書兆惠,前在侍郎任内在軍機處行走,未經奉旨閱看朱批奏折。
今同都統侯富德俱在軍機處行走,其閱看朱批奏折之處,伏候欽定。
奉旨:閱清字不閱漢字。
又按:自道光年間以後,滿洲大臣一體閱看漢折,均未繕遞奏片。
又:鹹豐八年五月二十四日谕,匡源、文祥在軍機行走次序,著在杜翰之次。
嗣後凡學習者俱在班末,俟實授時請旨。
滿、漢軍機章京各分為兩班,每班各八人,其八人内各以一人領班,國語謂之達拉密,由軍機大臣揀派資深望重者為之。
凡挑補滿、漢章京,本處預期行片各衙門,令各出具考語保送數員,至多不得過八員,由軍機大臣親加考校,将入選者帶領引見,記名者遇缺以次奏署、奏補。
謹按:嘉慶四年正月十六日谕,軍機處為機密要地,向來行走章京未定額數,俱由軍機大臣挑補,并不帶領引見。
因思各衙門、各旗官員即長筆帖式、骁騎校、護軍校等微員,無不由引見補授,軍機章京職事較重,豈有轉不帶領引見之理?嗣後滿、漢章京各定為十六員,由内閣、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員中書、筆帖式等官擇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強,字畫端楷者交軍機大臣帶領引見,候朕簡用。
其記名人員遇有缺出,按次陸續充補。
此次應挑之漢章京,即照新例辦理。
又:十一年正月二十日本處奏,查滿軍機章京理藩院題署主事德甯額,于嘉慶九年出三座塔稅差,經臣等奏明,以記名挨次應補之内閣中書重倫接署。
該員行走以來,差使尚屬勤勉。
現在德甯額回京供職,可否将重倫留于額外行走,俟有缺出,即行充補之處,理合奏明,請旨。
奉旨:依議。
謹按:自嘉慶四年以後,每班章京不得過八人,至是始有先因署缺即留于額外行走候補之員。
又:二十一年冬,軍機大臣奏明行走之強逢泰不占額缺,于是每班八人之外,複有額外章京一員。
又:鹹豐三年二月初六日本處奏,現在軍務較繁,請添傳記名漢章京四人在額外行走。
奉旨:知道了。
又: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本處奏,前添傳漢章京四員均已充補實缺,請添傳二員在額外行走。
奉旨:知道了。
又:十一年十月初八日本處奏:漢章京自鹹豐三年奏添額外行走四員,嗣因直務繁簡不常,有即行傳補者,有未即行傳補者。
現在兩班行走共十八人,事務較繁,請添傳二員在額外行走。
奉旨:知道了。
又:同治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本處奏:現在軍務漸平,諸事較簡,漢章京拟停傳二員。
奉旨:依議。
滿洲章京以内閣中書,六部、理藩院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兼充;漢章京以内閣中書,六部郎中、員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由進士舉人出身者兼充。
謹按:乾隆年間,滿洲大員如侍郎保成、松筠,内閣學士博清額、索琳、福德等;漢大員如順天府尹蔣炳,副都禦史胡寶泉、傅顯、劉秉恬、孫永清,大理寺卿王昶,光祿寺卿申甫,太仆寺卿程焘,候補三品京堂袁守侗等,皆令在軍機章京上行走,至嘉慶年間始定此例。
又:嘉慶四年二月十一日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