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盛京長白山為我朝發祥之地,高二百餘裡,綿亘千裡。
山上有潭,曰闼門,周八十裡,鴨綠、混同、愛滹三江出焉。
明中葉,有望氣者言其地将生聖人,統一諸國。
山之東有布庫裡山,山下有池曰布爾湖裡。
相傳有天女名佛庫倫浴于池,浴竟,有神鵲銜朱果置衣上。
長吞之,遂有身。
尋産一男。
生而能言,體貌奇異。
及長,母告之故,且命之曰:“天生汝以定亂國,其以愛新覺羅為姓。
”語畢,母淩空去。
子乘小舠順流至河,步登岸,折柳及野蒿為坐具,端趺其上。
适其地有三姓構兵不解。
有取水者奇其貌,歸告衆。
走問所來,具以實告。
衆驚曰:“天生聖人也。
”舁歸奉為主。
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國号滿洲。
十數傳至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滅哈達、輝發、烏喇、葉赫諸國,開拓疆土,建元天命。
再傳至世祖章皇帝,拯民水火,統一天下。
我國家億萬年無疆之福,肇基于此。
考諸往古,元鳥降祥,姜嫄履武,後先同揆,信有真也。
範文肅公文程為本朝開國元勳文臣第一人。
天命二年,文程見太祖高皇帝于撫順。
偉其貌,詢知家世,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
”天聰三年,從征有功,時官文館,尚未有大學士職銜,而文肅所領皆樞密事。
崇德元年,改六館為内三院,授秘書院大學士。
每議大政,必資籌畫。
八年,撥隸正黃旗。
是歲,世祖章皇帝即位。
明年為順治元年。
四月,闖賊陷明北熙朝新語。
京。
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來乞師。
遂召文肅于湯泉,決策進兵。
時抱病,力疾趨朝建議曰:“自闖寇猖狂,中原塗炭,近且傾覆京師,戕厥君後。
此必讨之賊也。
雖擁衆百萬,橫行無憚,揆其敗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紳,拷劫财貨,士忿矣;掠民赀,淫人婦,火人廬舍,民恨矣。
備此三敗,行之以驕。
可以一戰破也。
我國家上下同心,兵甲選練,誠聲罪以臨之,恤其士夫,拯厥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複言:“好生者,天之德也。
兵者,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自古未有嗜殺而得天下者。
國家欲統一區夏,非乂安百姓不可。
”于是大軍遂發。
扶病随征,申嚴紀律,妄殺者有罪。
二十二日,敗流賊兵二十萬于山海關。
我兵長驅而西,民多逃匿。
為草檄宣谕,言:“義兵之來,為爾等複君父仇,非殺百姓也。
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複其官,民來歸者複其業,必不汝害。
”民心遂安。
師入燕京,文肅建議,首先為明帝發喪,易梓宮,備儀衛。
文肅親紀其事。
國初有内三院:一國史院,二秘書院,三宏文院。
各設大學士一員,學士一員。
順治十五年九月,改内三院為殿閣:一中和殿,二保和殿,三文華殿,四武英殿,五文淵閣,六内閣。
十六年初,以覺羅巴納哈為中和殿大學士,額色赫為保和殿大學士,蔣赫德為文華殿大學士,洪承疇為武英殿大學士,文淵、内閣未補人。
裁三院學士官,另設翰林院,掌院學士一員,以折庫納為之。
十八年七月,複改殿閣為内三院。
康熙九年,複改内三院為殿閣,複設翰林院。
天聰八年四月,太宗文皇帝命禮部考取通滿洲、蒙古、漢書文義者為舉人。
取中滿洲習滿書者剛林、敦多惠,滿洲習漢書者察不害恩、國泰,漢人習滿書者宜成格,漢人習漢書者齊國儒、朱燦然、羅繡錦、梁正大、雷興、馬國柱、金柱、王來熙朝新語。
用,蒙古習蒙古書者俄博特、石岱、蘇魯木,共十六人。
俱賜為舉人,并賜衣一襲,免四丁,宴于禮部。
崇德三年八月,賜新中式舉人羅碩、常鼐、胡邱、阿濟格、畢禮克圖、王文奎、蘇宏祖、楊方興、曹京、張大任、于變龍等十名朝衣各一領,授半個牛錄章京品級,免四丁。
六年七月,賜新中式舉人滿洲鄂貌圖、赫德,蒙古杜當,漢人崔光前、卞三元、章于天、卞為鳳緞朝衣各一領。
是時取土之額雖少,名臣多出其中。
太宗文皇帝用範文程議,特選士于盛京。
沈文奎登第一名,字清遠,浙江會稽人,世居曹娥村。
客遊遵化,大兵破城,挈之行。
受知登第,充秘書院纂修官。
順治元年護從入關,累官至兵部尚書。
人皆知本朝開科進士第一人為傅以漸,不知實自沈文奎始也。
順治三年丙戍科狀元傅以漸,山東聊城人,授修撰,官至大學士。
榜眼呂缵祖,直隸滄州人,授編修,官至侍講學士。
探花李奭棠,順天大興人,授編修,官至侍郎。
是科會試,首題: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次題: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三題:王道之始也。
會元即李奭棠,三藝渾穆,蔚然開國氣象。
二甲七十七人,三甲二百九十三人。
國初諸
山上有潭,曰闼門,周八十裡,鴨綠、混同、愛滹三江出焉。
明中葉,有望氣者言其地将生聖人,統一諸國。
山之東有布庫裡山,山下有池曰布爾湖裡。
相傳有天女名佛庫倫浴于池,浴竟,有神鵲銜朱果置衣上。
長吞之,遂有身。
尋産一男。
生而能言,體貌奇異。
及長,母告之故,且命之曰:“天生汝以定亂國,其以愛新覺羅為姓。
”語畢,母淩空去。
子乘小舠順流至河,步登岸,折柳及野蒿為坐具,端趺其上。
适其地有三姓構兵不解。
有取水者奇其貌,歸告衆。
走問所來,具以實告。
衆驚曰:“天生聖人也。
”舁歸奉為主。
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國号滿洲。
十數傳至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滅哈達、輝發、烏喇、葉赫諸國,開拓疆土,建元天命。
再傳至世祖章皇帝,拯民水火,統一天下。
我國家億萬年無疆之福,肇基于此。
考諸往古,元鳥降祥,姜嫄履武,後先同揆,信有真也。
範文肅公文程為本朝開國元勳文臣第一人。
天命二年,文程見太祖高皇帝于撫順。
偉其貌,詢知家世,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
”天聰三年,從征有功,時官文館,尚未有大學士職銜,而文肅所領皆樞密事。
崇德元年,改六館為内三院,授秘書院大學士。
每議大政,必資籌畫。
八年,撥隸正黃旗。
是歲,世祖章皇帝即位。
明年為順治元年。
四月,闖賊陷明北熙朝新語。
京。
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來乞師。
遂召文肅于湯泉,決策進兵。
時抱病,力疾趨朝建議曰:“自闖寇猖狂,中原塗炭,近且傾覆京師,戕厥君後。
此必讨之賊也。
雖擁衆百萬,橫行無憚,揆其敗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紳,拷劫财貨,士忿矣;掠民赀,淫人婦,火人廬舍,民恨矣。
備此三敗,行之以驕。
可以一戰破也。
我國家上下同心,兵甲選練,誠聲罪以臨之,恤其士夫,拯厥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複言:“好生者,天之德也。
兵者,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自古未有嗜殺而得天下者。
國家欲統一區夏,非乂安百姓不可。
”于是大軍遂發。
扶病随征,申嚴紀律,妄殺者有罪。
二十二日,敗流賊兵二十萬于山海關。
我兵長驅而西,民多逃匿。
為草檄宣谕,言:“義兵之來,為爾等複君父仇,非殺百姓也。
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複其官,民來歸者複其業,必不汝害。
”民心遂安。
師入燕京,文肅建議,首先為明帝發喪,易梓宮,備儀衛。
文肅親紀其事。
國初有内三院:一國史院,二秘書院,三宏文院。
各設大學士一員,學士一員。
順治十五年九月,改内三院為殿閣:一中和殿,二保和殿,三文華殿,四武英殿,五文淵閣,六内閣。
十六年初,以覺羅巴納哈為中和殿大學士,額色赫為保和殿大學士,蔣赫德為文華殿大學士,洪承疇為武英殿大學士,文淵、内閣未補人。
裁三院學士官,另設翰林院,掌院學士一員,以折庫納為之。
十八年七月,複改殿閣為内三院。
康熙九年,複改内三院為殿閣,複設翰林院。
天聰八年四月,太宗文皇帝命禮部考取通滿洲、蒙古、漢書文義者為舉人。
取中滿洲習滿書者剛林、敦多惠,滿洲習漢書者察不害恩、國泰,漢人習滿書者宜成格,漢人習漢書者齊國儒、朱燦然、羅繡錦、梁正大、雷興、馬國柱、金柱、王來熙朝新語。
用,蒙古習蒙古書者俄博特、石岱、蘇魯木,共十六人。
俱賜為舉人,并賜衣一襲,免四丁,宴于禮部。
崇德三年八月,賜新中式舉人羅碩、常鼐、胡邱、阿濟格、畢禮克圖、王文奎、蘇宏祖、楊方興、曹京、張大任、于變龍等十名朝衣各一領,授半個牛錄章京品級,免四丁。
六年七月,賜新中式舉人滿洲鄂貌圖、赫德,蒙古杜當,漢人崔光前、卞三元、章于天、卞為鳳緞朝衣各一領。
是時取土之額雖少,名臣多出其中。
太宗文皇帝用範文程議,特選士于盛京。
沈文奎登第一名,字清遠,浙江會稽人,世居曹娥村。
客遊遵化,大兵破城,挈之行。
受知登第,充秘書院纂修官。
順治元年護從入關,累官至兵部尚書。
人皆知本朝開科進士第一人為傅以漸,不知實自沈文奎始也。
順治三年丙戍科狀元傅以漸,山東聊城人,授修撰,官至大學士。
榜眼呂缵祖,直隸滄州人,授編修,官至侍講學士。
探花李奭棠,順天大興人,授編修,官至侍郎。
是科會試,首題: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次題: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三題:王道之始也。
會元即李奭棠,三藝渾穆,蔚然開國氣象。
二甲七十七人,三甲二百九十三人。
國初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