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大老皆出此科。
大學士四人:傅以漸、李霨、魏裔介、馮溥。
尚書八人:沙澄、高景、傅維鱗、冀如錫、朱之弼、艾元征、魏象樞、劉楗。
督撫三人:袁懋功、朱之錫、林起龍。
左都禦史一人:劉鴻儒。
侍郎十五人:李奭棠、石厥、張爾素、陳協、王天眷、胡兆龍、梁清寬,梁清遠、田六善、楊時薦、于嗣登、朱裴、季棠馥、楊運昌、王度。
左副都禦史一人:董笃行。
右副都禦史一人:張汧通政使二人:晉淑轼、劉士蘭。
大理卿一人:王景祚。
内院學士一人:夏敷九。
宛平王文靖公熙,順治四年進士,時年甫二十。
改庶吉士,習滿書,拔前列。
世祖召見宏文院,命以滿語奏對。
大加褒賞。
尋升國子監司業,累官至大學士。
先時,廷對策俱用四六。
順治己醜科,世祖臨軒策士,命不用四六舊套。
劉子壯對策稱旨,親定一甲一名。
與榜眼熊伯龍齊名。
熊典試浙江,一榜得三狀元:乙未史大成、甲辰嚴我斯、庚戍蔡啟僔士林榮之。
山陰孟月心永光,工寫真,明季薄遊遼東,後歸本朝,以畫祗候内廷。
為世祖所知,命内侍張笃行受其筆法。
合肥龔尚書鼎孳歸本朝後,頗與涿州相國龃龉,當時兩非之。
後顧黃公《吊尚書》有雲:“天壽還陵寝,龍輀葬大行。
義聲歸禦史,疏稿出先生。
浮議千秋白,餘生七尺輕。
當年溝渎死,苦志竟誰明。
“文人之筆能為人文過如此。
順治己醜探花張次修天植,由編修至太常,轉通政。
端午,世祖召人龍舟賜宴。
人稱異數。
順治七年,織造龍衣機上有異光,三日不止。
欽天監占,以為一統天下、政治文明之瑞。
順治壬辰會試,分滿漢為二榜。
蒙古入滿洲榜,漢軍入漢人榜。
是科滿榜中式五十人,殿試一甲一名麻勒吉、二名折庫納、三名巴海。
乙未科滿榜亦取五十人,殿試一甲一名圖爾宸、二名賈勤、三名索泰。
自此兩科以後,仍停滿榜,與蒙古漢榜合而為一。
無錫鄒忠倚字子度,幼遊錢塘,祈夢于忠肅祠。
見忠肅倚其身,授以瓜子一握,數之得五十四粒,因名忠倚。
後閑居,其夫人戲以瓜子排作狀元二字。
壬辰會試,中式五十四名,殿試果一甲一名,與夢俱合。
順治乙未冬,召日講官五人進講。
王熙講《尚書。
堯典》熙朝新語。
稱旨,并命嗣後講官不必立講,遂侍坐。
其後講官因得侍坐,自王熙始。
徐元粲字道力,順治乙未進士。
廷試時為文敏捷,上顧見起草,奇之。
及召對便殿,例舉少年習清書者中選,元粲列最後。
上問其年,對曰:“臣年五十二。
”上曰:“不欺。
翰林居清要,須用不欺之臣。
”遂用為庶吉士。
陳澤州相國初名敬,殿試榜有通州同姓名者,上命加廷字以别之。
官學士時,奉命進所作詩。
上覽其《詠石榴子》雲:“風霜曆後含苞實,隻有丹心老不迷。
”誦之至再。
官至大學士,仍兼經筵。
故事,大臣入閣不複侍經筵。
兼之者桐城、澤州二相。
蓋曠典也。
涿州馮文敏公铨歸本朝,官中和殿大學士。
順治十年,铨母範太夫人壽八十有七。
世祖特命畫中繪铨母像,加寶玺以寵之。
馮文敏公次子源濟,年十九成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遷至秘書院侍讀學士。
緣事降東城兵馬司指揮,遷淮安府山清同知。
丁憂,起複授翰林院侍講官,至國子監祭酒。
宦迹亦奇。
無錫秦松齡,順治乙未進士。
改庶吉士,授檢讨。
召試《詠鶴詩》有“高鳴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之句。
上大加稱賞,以為有品。
蔚州魏敏果公象樞,順治丙戍進士。
由庶吉士改刑科給事中。
時世祖初親政,象樞上言:“宜慎起居,盡啟沃。
責備時宰,人皆危之。
”上深嘉納。
在谏垣時,疏凡三十餘上。
尋因事牽涉,左遷。
康熙初,召授貴州道禦史。
具疏,言科臣餘司仁欺罔不法、湖南布政使劉顯貴侵公帑,不當内升。
數年間,官至左都禦史。
劾最貪知州曹廷俞,薦舉清廉知縣陸隴其,又舉學道公明者二人,去貪墨者二人。
吏治肅然。
遷刑部尚書,熙朝新語。
上言:“臣忝司風紀,職多未盡。
敢援漢臣汲黯自請為郎故事,乞辭新命,而領現職。
”上鑒其無欺,從之,仍加刑部尚書銜。
嘗曰:“法自天子,寬之則為施仁。
自刑官,寬之則為骫法。
” 以病乞歸。
禦書寒松堂額賜之,以寵其行。
順治己亥會元朱錦,上海人。
由庶吉士授編修。
先是,同邑潘尚書有家人朱錦。
其子遊庠,入謝潘。
潘曰:“汝子系朝廷士子。
可以門生禮見,勿再論主仆也。
”因還其券。
朱感泣矢報。
潘曰:“我富且貴,安賴汝報?”朱籲請不已。
乃曰:“現今文廟圮
大學士四人:傅以漸、李霨、魏裔介、馮溥。
尚書八人:沙澄、高景、傅維鱗、冀如錫、朱之弼、艾元征、魏象樞、劉楗。
督撫三人:袁懋功、朱之錫、林起龍。
左都禦史一人:劉鴻儒。
侍郎十五人:李奭棠、石厥、張爾素、陳協、王天眷、胡兆龍、梁清寬,梁清遠、田六善、楊時薦、于嗣登、朱裴、季棠馥、楊運昌、王度。
左副都禦史一人:董笃行。
右副都禦史一人:張汧通政使二人:晉淑轼、劉士蘭。
大理卿一人:王景祚。
内院學士一人:夏敷九。
宛平王文靖公熙,順治四年進士,時年甫二十。
改庶吉士,習滿書,拔前列。
世祖召見宏文院,命以滿語奏對。
大加褒賞。
尋升國子監司業,累官至大學士。
先時,廷對策俱用四六。
順治己醜科,世祖臨軒策士,命不用四六舊套。
劉子壯對策稱旨,親定一甲一名。
與榜眼熊伯龍齊名。
熊典試浙江,一榜得三狀元:乙未史大成、甲辰嚴我斯、庚戍蔡啟僔士林榮之。
山陰孟月心永光,工寫真,明季薄遊遼東,後歸本朝,以畫祗候内廷。
為世祖所知,命内侍張笃行受其筆法。
合肥龔尚書鼎孳歸本朝後,頗與涿州相國龃龉,當時兩非之。
後顧黃公《吊尚書》有雲:“天壽還陵寝,龍輀葬大行。
義聲歸禦史,疏稿出先生。
浮議千秋白,餘生七尺輕。
當年溝渎死,苦志竟誰明。
“文人之筆能為人文過如此。
順治己醜探花張次修天植,由編修至太常,轉通政。
端午,世祖召人龍舟賜宴。
人稱異數。
順治七年,織造龍衣機上有異光,三日不止。
欽天監占,以為一統天下、政治文明之瑞。
順治壬辰會試,分滿漢為二榜。
蒙古入滿洲榜,漢軍入漢人榜。
是科滿榜中式五十人,殿試一甲一名麻勒吉、二名折庫納、三名巴海。
乙未科滿榜亦取五十人,殿試一甲一名圖爾宸、二名賈勤、三名索泰。
自此兩科以後,仍停滿榜,與蒙古漢榜合而為一。
無錫鄒忠倚字子度,幼遊錢塘,祈夢于忠肅祠。
見忠肅倚其身,授以瓜子一握,數之得五十四粒,因名忠倚。
後閑居,其夫人戲以瓜子排作狀元二字。
壬辰會試,中式五十四名,殿試果一甲一名,與夢俱合。
順治乙未冬,召日講官五人進講。
王熙講《尚書。
堯典》熙朝新語。
稱旨,并命嗣後講官不必立講,遂侍坐。
其後講官因得侍坐,自王熙始。
徐元粲字道力,順治乙未進士。
廷試時為文敏捷,上顧見起草,奇之。
及召對便殿,例舉少年習清書者中選,元粲列最後。
上問其年,對曰:“臣年五十二。
”上曰:“不欺。
翰林居清要,須用不欺之臣。
”遂用為庶吉士。
陳澤州相國初名敬,殿試榜有通州同姓名者,上命加廷字以别之。
官學士時,奉命進所作詩。
上覽其《詠石榴子》雲:“風霜曆後含苞實,隻有丹心老不迷。
”誦之至再。
官至大學士,仍兼經筵。
故事,大臣入閣不複侍經筵。
兼之者桐城、澤州二相。
蓋曠典也。
涿州馮文敏公铨歸本朝,官中和殿大學士。
順治十年,铨母範太夫人壽八十有七。
世祖特命畫中繪铨母像,加寶玺以寵之。
馮文敏公次子源濟,年十九成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遷至秘書院侍讀學士。
緣事降東城兵馬司指揮,遷淮安府山清同知。
丁憂,起複授翰林院侍講官,至國子監祭酒。
宦迹亦奇。
無錫秦松齡,順治乙未進士。
改庶吉士,授檢讨。
召試《詠鶴詩》有“高鳴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之句。
上大加稱賞,以為有品。
蔚州魏敏果公象樞,順治丙戍進士。
由庶吉士改刑科給事中。
時世祖初親政,象樞上言:“宜慎起居,盡啟沃。
責備時宰,人皆危之。
”上深嘉納。
在谏垣時,疏凡三十餘上。
尋因事牽涉,左遷。
康熙初,召授貴州道禦史。
具疏,言科臣餘司仁欺罔不法、湖南布政使劉顯貴侵公帑,不當内升。
數年間,官至左都禦史。
劾最貪知州曹廷俞,薦舉清廉知縣陸隴其,又舉學道公明者二人,去貪墨者二人。
吏治肅然。
遷刑部尚書,熙朝新語。
上言:“臣忝司風紀,職多未盡。
敢援漢臣汲黯自請為郎故事,乞辭新命,而領現職。
”上鑒其無欺,從之,仍加刑部尚書銜。
嘗曰:“法自天子,寬之則為施仁。
自刑官,寬之則為骫法。
” 以病乞歸。
禦書寒松堂額賜之,以寵其行。
順治己亥會元朱錦,上海人。
由庶吉士授編修。
先是,同邑潘尚書有家人朱錦。
其子遊庠,入謝潘。
潘曰:“汝子系朝廷士子。
可以門生禮見,勿再論主仆也。
”因還其券。
朱感泣矢報。
潘曰:“我富且貴,安賴汝報?”朱籲請不已。
乃曰:“現今文廟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