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木勝臣懼其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知氏亡晉荀瑤約魏駒韓虎攻趙無恤無恤奔晉陽【經世系此年】 通監曰知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曰知伯好利而愎不與将伐我不如與之彼狃於得地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然則我得免於患而待事之變矣康子曰善乃與之知伯悅又求地於魏桓子桓子欲弗與任章問焉桓子曰無故任章曰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知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知氏之命必不長矣不如與之以驕知伯然後可以擇交而圖之柰何獨以吾為知氏質乎桓子曰善亦與之知伯又求蔡臯狼之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知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之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曰邯鄲之倉庫實襄子曰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铎之所寛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此下通監雜取國語史記戰國策而文不同今一以通監文公所節為正】 鄭人弑哀公而立聲公之弟醜【是為共公】 十有五年晉荀瑤及韓魏圍晉陽 通監曰三家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闆沈竈産鼃民無叛意 十有六年晉趙無恤約魏駒韓虎攻荀瑤滅之三分其地 通監曰知伯行水魏桓子禦韓康子骖乘知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縧水可以灌平陽也絺疵謂知伯曰韓魏必反矣知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知伯以其言告二子二子曰此讒臣欲為趙氏遊說使主疑二家而懈於攻趙也不然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此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知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知伯不悛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乃隂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知伯軍知伯軍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敗其衆遂殺知伯滅其族而分其地唯輔果在【殺知伯於藍台之上】○左氏曰趙襄子惎知伯遂喪之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通監曰趙襄子漆知伯之頭以為飲器知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厠左右欲殺之襄子曰知伯死無後而此人欲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讓又漆身為癞吞炭為啞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讓曰委質為臣而求殺之是二心也吾所以為此者将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後又伏於橋下欲殺襄子襄子殺之 【履祥按豫子之忠壯矣然猶惜其出燕丹荊轲之計也知伯雖滅亡無後然知開知寛尚據邑未下也以豫子之勇相與殊死豈不足以興複知氏哉而顧死於刺客之靡邪邵子有言死天下之事易成天下之事難既能成之何憚於死乎豫子可謂能死事而已然往古事情又難隃度若開寛二子不能相任不足與有為異時未必有成則反不若今日之死得矣】 大事記曰段規謂韓康子曰分地必取成臯康子曰成臯石溜之地也寡人無所用之段規曰臣聞一裡之厚而動千裡之權者地利也千人之衆而破三軍者不意也君用臣言則韓必取鄭矣康子曰善果取成臯至韓之取鄭也果從成臯始趙襄子行賞高共為上晉陽之難唯共無功功臣皆怒襄子曰方晉陽急群臣皆懈唯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張孟談既固趙宗告襄子曰五霸之所以緻天下者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衆服臣願捐功名去權勢以離衆襄子怅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對曰臣觀成事聞往古臣主之權均能美未之有也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怆然有決色乃納地釋事而耕於負親之丘【大事記雜取史記戰國策外紀今止以大事記為正】 齊田盤使其宗人盡為齊都邑大夫與三晉通使 晉趙無恤使新稚狗伐狄 大事記曰按國語列子外紀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勝之取左人中人遽人來告襄子方食而有憂色侍者曰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襄子曰夫江河之大也不過三日飄風暴雨不終朝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哉君子曰趙氏其昌乎夫憂者所以為昌也喜者所以為亡也勝非其難者也持之者其難者也唯有道之主為能持勝外紀載於此年今從之【國語此事繼簡子之後外紀系此恐非然别無考】 十有七年晉知開奔秦 大事記曰開荀瑤之族也荀氏自首以來或謂知氏按秦年表晉大夫知開率其邑人來奔 十有八年秦左庶長城南鄭 大事記曰史失其名庶長秦官見於左傳魯襄公十一年秦記則庶長弗忌當桓王二十二年則秦有此官久矣秦楚變於夷狄不用禮故官名異於他國 衛悼公卒子弗嗣【是為敬公】 蔡元侯卒子齊嗣 十有九年燕孝公卒載立【是為成公】 二十年越盲姑卒子翁嗣【是為朱句】 越人迎女於秦 【履祥按此越子翁立而婚於秦也】 二十有一年晉知寛奔秦 大事記曰按秦年表晉大夫知伯寛率其邑人來奔知伯既滅六年而寛始率邑人奔秦或者别守邑而未下若燕将守聊城之類欤 二十有二年楚子滅蔡蔡侯齊出亡【史記自蔡仲至侯齊二十四世】 二十有四年楚滅杞 大事記曰杞東樓公者夏後禹之後周武王克殷封之於杞自東樓公至簡公春凡十九世楚惠王滅之○史記曰舜之後周武王封之陳至楚惠王滅之禹之後周武王封之杞楚惠王滅之契之後為殷殷破周封其後於宋齊湣王滅之後稷之後為周秦昭王滅之臯陶之後或封英六楚穆王滅之伯夷之後至周武王複封於齊曰大公望陳氏滅之伯翳之後至周平王時為秦項羽滅之垂夔龍後不知所封右十人者皆唐虞之際名有功德臣也其五人之後皆至帝王餘乃為顯諸侯○古史論曰宋杞皆天子之事守也蓋禮樂車服在焉故孔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宋雖不足徵然春秋之際晉楚大國有所不知未嘗不問焉如杞遂至於用夷無足言者昔孔子學官名於郯子郯至微矣而其先王之遺文於諸侯為詳孔子之於夏禮蓋猶有考於杞欤而國無君子不能自列悲夫 楚與秦平楚東侵地至于泗 史記曰楚滅杞與秦平是時越已滅吳而不能正江淮北楚東侵廣地至泗上 二十有五年秦伐義渠執其君以歸晉韓虎魏駒伐伊洛隂戎滅之 外紀曰秦伐義渠虜其君是時韓魏共滅伊洛隂戎其遺脫者皆西走踰汧隴自此中國無戎宼惟餘義渠一種焉 二十有六年日有食之晝晦星見【年表失其月】秦厲共公卒子嗣【是為躁公】 二十有八年王崩子去疾踐位弟叔弑之少弟嵬殺叔而立 史記本紀曰貞定王崩子去疾立是為哀王三月弟叔襲殺去疾而自立是為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 封弟掲於河南以續周公之職【是為河南桓公】 大事記曰河南即郏鄏周武王遷九鼎周公營以為都是為王城又遷殷民於洛陽下都是為成周平王東遷定都于王城王子朝之亂其餘黨多在王城敬王畏之徙都成周至是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桓公焉稽古録謂桓公為東周桓公非也平王東遷之後所謂西周者豐鎬也所謂東周者東都也威烈王之後所謂西周者河南也所謂東周者洛陽也河南桓公之時雖未有東西周之名推本而言之謂之西周桓公則可矣何以稱河南為西周自洛陽下都而視王城則在西也何以稱洛陽為東周自河南王城視下都則在東也君陳畢公尹殷民蓋在下都之地今書皆謂之東郊則下都在王城之東明矣 秦南鄭反 大事記曰水經漢水東過南鄭縣南郦道元注耆舊傳雲南鄭之号始於鄭桓公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為稱即漢中郡治也按本紀秦惠王始取楚漢中置漢中郡今躁公之時已書南鄭反豈地之往來不常先嘗屬秦欤今屬興元府 辛醜考王元年 二年晉哀公卒子柳嗣【是為幽公】 四年晉侯反朝于韓趙魏氏晉獨有縧曲沃 史記曰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魏獨有縧曲沃餘皆入三晉 六年夏六月雪日有食之【年表失其月】 七年燕成公卒闵公立 八年彗星見 九年楚惠卒子中嗣【是為簡】 衛敬公卒子糾嗣【是為昭公】衛屬于晉韓趙魏氏 世家曰是時三晉強衛如小侯屬之 十年楚滅莒 大事記曰楚世家簡元年北伐滅莒杜氏釋例曰莒國嬴姓少昊之後也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今城陽莒縣是也世本自紀公以下為己姓不知誰賜之姓也十一世茲丕公始見春秋共公以下微弱不複見矣四世楚滅之 魯悼公卒子嘉嗣【是為元公】 禮記曰悼公之喪季昭子問於孟敬子曰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逹禮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聞矣勉而為瘠則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則食食 【履祥按鄭氏曰生不能盡忠死不能盡禮孔子曰喪事不敢不勉鄭氏此言譏敬子不能企而及之也敬子其初為人如此曾子所以有遠暴慢鄙倍之戒與】 十有一年義渠伐秦侵至渭陽 十有二年秦躁公卒弟立【是為懷公】 秦紀曰懷公從晉來享國 十有三年晉桃李冬實 十有四年晉侯魯侯會于楚丘 十有五年王崩太子午踐位 衛公子亹弑其君昭公而自立【是為懷公】 西周公封其少子班于鞏以奉王是為東周 大事記曰此東西周分之始也初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河南桓公桓公卒子威公立威公卒子惠公立河南惠公複自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号東周自河南桓公續周公之職而秉政三世益專所以别封少子使奉王者殆欲獨擅河南之地而不複奉王欤前漢地理志曰鞏東周所居非也東周者指威烈王所居之洛陽也鞏班之采邑也世本曰東周惠公名班居洛陽是班秉政於洛陽而采邑則在鞏安得遂指鞏為東周乎當是時東西周雖未分治然河南惠公既号奉王者為東周亦必自号為西周矣 【履祥按貞定王崩哀王立其弟思王弑哀王而立其弟考王又殺思王而立然而少弟掲在焉使掲而複迹其所為則考王殆未保也於是封之河南是分國以處之也而掲之子孫世執其政援立威烈之初又并封其少子於東以奉王為名於是東西二周分周亦猶三家之分魯矣考王固不得而制之也周室其時地不大於曹滕民不衆於邾莒而兄弟相殺以奪之又兄弟相分以處之是區區者果何樂乎為君而若此紛紛也其未取滅亡幸哉】 丙辰威烈王元年晉趙襄子卒以兄伯魯之孫浣為後【獻子】徙治中牟襄子之弟嘉逐浣而自立於代【是為桓子】 史記曰襄子北有代南并知氏強於韓魏其後娶空同氏生五子襄子為伯魯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傳位與伯魯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為大子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為獻子獻子少即位治中牟【呂氏曰汲冢竹書曰齊師伐趙東鄙圍中牟史記正義曰此中牟在河北非鄭之中牟也管子雲狄滅邢衛齊築五鹿中牟邺以衛諸夏按五鹿在魏州元城邺即相州蕩隂縣西五十八裡有牟山蓋中牟邑在此山側也後雲魏欲通平邑中牟之道亦在牟山之側也】 秦庶長鼂弑其君懷公國人立其孫【是為靈公】 大事記曰庶長鼂與大臣圍懷公懷公自殺懷公大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大子昭子之子是為靈公秦記作肅靈公雲居泾陽 鄭共公卒子己嗣【是為幽公】 晉韓康子卒子啓章代【武子○按左傳杜氏注國語曲沃桓叔生韓萬自萬至康子虎九世】魏桓子卒子斯代【是為文侯○世家畢公高之苖裔孫畢萬事晉獻公賜邑于魏為大夫自萬至桓子駒八世】 二年晉趙桓子卒國人殺其子迎浣複位 史記曰襄子弟桓子逐獻子自立於代一年卒國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殺其子而複迎立獻子 三年晉韓啓章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其弟骀【是為繻公】 四年秦作上下畤 大事記曰秦靈公作上下畤於吳陽上畤祭黃帝下畤祭炎帝 六年盜殺晉幽公魏斯誅亂者立其子止【是為烈公】 大事記曰幽公淫婦人夜竊出邑中盜殺幽公魏文侯以兵誅晉亂立幽公子止年表書魏誅晉幽公蓋有脫字皇極經世作魏文侯殺晉幽公因年表之誤也【外紀威烈王四年晉幽公夫人秦嬴賊公於高寝】 七年晉魏斯城少梁韓啓章都平陽趙浣城泫氏 大事記曰按秦本紀靈公六年晉城少梁秦擊之年表靈公七年與魏戰少梁蓋出師在六年而戰在七年也竹書紀年晉烈公元年韓武子都平陽趙獻子城泫氏少梁故城在同州韓城縣南二十二裡泫氏今澤州高平縣 八年秦人與晉魏氏戰少梁 越滅郯 大事記曰郯少皥氏之後也嬴姓國在東海郡今海州方春秋時大皥之後猶有任宿須句颛臾四國存而少皥之祀莒郯實司之至於戰國二皥之世獨任僅見於孟子之書而已此臧文仲所以發不祀忽諸之歎也 甲子九年晉魏氏複城少梁 秦城塹河瀕秦初以君主妻河 史記索隐曰謂初以此年取他女為君主君主猶公主也妻河謂嫁之河伯故魏俗猶為河伯取婦蓋其遺風殊異其事故雲初○大事記曰以君甥妻河用諸河以求福也戎狄之俗也魏文侯使西門豹為邺令邺民苦為河伯取婦豹始禁之正與同時魏與秦鄰意者染秦俗與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