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八

關燈
前翰林院檢讨加詹事府贊善銜六合徐鼒譔 列傳第二十一 瞿式耜(徐高) 瞿式耜(徐高)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禮部侍郎景醇孫、湖廣參議汝說子也。

    舉萬曆丙辰(一六一六)進士,授永豐知縣;有政聲。

    天啟元年(一六二一),調江陵;永豐民乞留,命再任。

    以憂歸。

     崇祯元年(一六二八),擢戶科給事中。

    陳七事,言起廢宜核、升遷宜漸,會推宜慎、谥典宜嚴、刑章宜饬、論人宜審、附珰者宜區别。

    又論館選奔競之弊,乞臨軒親試。

    比定「逆案」,請發紅本,準其情罪輕重。

    又疏頌楊漣、魏大中、周順昌之清忠,請賜谥:帝皆嘉納。

    已以會推閣臣,坐錢謙益黨;貶谪。

    又嘗頌貴州布政使胡平表破賊功;平表以不謹敗,以薦舉不實坐貶,遂廢于家。

    未幾,謙益為奸民張漢儒所讦,并逮式耜下獄;謙益削籍,式耜得贖徒。

    言官疏薦,不納。

     十七年(一六四四),南都立;九月,起應天府丞。

    擢佥都禦史,代方震孺巡撫廣西。

    明年夏,甫抵梧州而南都已陷。

    隆武帝建号福州,靖江王亨嘉不拜即位诏,自稱監國,舉兵将東;式耜移書責之曰:『兩京繼覆,大統懸于一發,豪傑睥睨遂鹿。

    閩诏既頒,何可興難,為漁人利』!又移書總制丁魁楚為之備,而陰檄思恩參将陳邦傅防梧、止狼兵勿應亨嘉調。

    亨嘉再遣桂林道井濟促式耜入桂林,俱弗應。

    亨嘉至梧、谒者促式耜入朝;式耜曰:『王也而朝,禮也』?谒者曰:『易朝服』。

    式耜曰:『王,烏用朝服!以常服,禮也』。

    一日,迓式耜語,挾之登小艇。

    指揮曹升持刀加頸,索敕印。

    拽過數舟,數仆數起;坐稍定,曰:『敕印可刀求邪?我開府重臣;若欲為帝,曾廬陸之漁戶不若矣』!亨嘉既不獲敕印,而魁楚兵且至,乃挾式耜上桂林;塞其艙窦,不令見人,至則閉之王邸。

    式耜日凝坐,不與邸人語;進之食,亦不食。

    初,式耜以隆武之立也非序,不勸進。

    夫人邵氏在幽所日夜哭,因遣家人赍疏間道至福州賀即位,并乞師;曰:『嶺表居楚、豫上遊;嶺表矢,則豫無所憚、楚未得通,天下事益不可為矣!臣式耜朝以死,則粵中夕以亡;豈惟一省之憂』!因陳亨嘉有必敗狀;上大喜。

    會丁魁楚遣陳邦傅進讨,亨嘉與戰而敗;返桂林,饋式耜衣服、飲食,瞑目不應。

    乃送式耜于距城五裡之劉仙岩,而以王符調狼兵;不應。

    邦傅攻之急,乃複迓式耜入,返其敕印。

    中軍官焦琏為亨嘉黨總兵楊國威旗鼓,密輸款于式耜;夜缒入邦傅營,合謀擒亨嘉并國威、推官顧奕,檻送福州。

    論功,加式耜兵部侍郎,協理戎政。

    式耜曰:『國家禍變,構難同室;臣子奚以功為』!固辭;不許。

    尋命晏日曙來代,乃僦居廣東。

     丙戌(一六四六)九月,汀州變聞,式耜與丁魁楚、前兵部尚書呂大器、巡按禦史王化澄、巡撫李永茂奉桂王由榔監國肇慶;進式耜吏部右侍郎兼大學士,掌铨事。

    頃之,贛州報至,魁楚與太監王坤将奉王走梧州;式耜謂:『今日之立,為祖宗雪雠恥,宜奮勇以号召遠近;外棄門戶、内釁蕭牆,國何以立』!不聽。

    既聞蘇觀生立隆武弟聿■〈金粵〉于廣州;魁楚謂:『不定大位,無以厭人心』。

    乃從式耜謀,奉王還肇慶,于十一月庚申(十八日)即皇帝位。

    晉式耜文淵閣大學士。

     是時,太監王坤弄權恣肆。

    侍郎林佳鼎兵敗于三水,内批以王化澄代督師;式耜奏:『内批非興朝舉動』。

    李永茂知經筵,疏薦十五省人望,禦史劉湘客與焉;坤塗抹而黜之。

    永茂怫然去位。

    式耜言:『大臣論薦固其職;司禮辄去取其間,何以服禦史、何以安大臣』!坤又疏薦兩朝人望數十人;式耜言:『司禮抑人固不可,薦人更不可』!給事中劉鼒亦疏論内臣薦人之非;上怒,奪鼒官。

    禦史童琳以疏劾都禦史周光夏,下廷杖。

    式耜皆力争之;雖不盡聽納,然上甚重之。

     十二月,降将李成棟以王師取廣州,聿■〈金粵〉遇害。

    上奔梧州,式耜夜掉小舟留駕;曰:『我兵水陸凫至三水,可上下搤也』。

    上不能用。

    請留守肇慶,亦不許。

    部署五日,始追扈抵梧,而上西行又五日矣。

    至平樂,丁魁楚、王化澄、李永茂、晏日曙皆棄上去,左右惟式耜一人。

    會都禦史張家玉、給事中陳邦彥合師攻廣州,佟養甲呼成棟還救;乘輿得安抵桂林,加式耜太子太保。

    式耜谕諸鎮曰:『粵西居山川上遊,敵不能仰面攻,明矣。

    兵士雲屯湖南北,南甯、太平出滇,柳州、慶遠通黔;左、右江四十五洞土狼标勇詟國家威惠三百年,悉受銜橛,足資内備』。

    時朝廷新創,式耜修紀綱、布威武、抑權閹、招俊傑,一時倚以為重。

     丁亥(一六四七)二月,梧州、平樂相繼失,坤勸上入楚;式耜疏言:『半年之内,三四播遷,兵民無不惶惑;上留則粵留,上去則粵亦去。

    今日之勢,我進一步,人亦進一步;我退速一日,人來速一日。

    故楚不可遽往,粵不可輕棄!今日勿遽往,則往也易;輕棄,則入也難。

    且海内幅員止此一隅,以全盛視粵西,則一隅似小;就西粵恢中原,則一隅甚大。

    若棄而不守,愚者亦知拱手送矣』。

    不聽;則請留跸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