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功臣錄
關燈
小
中
大
出迎,上一見拔于羣衆,賜衣,命守會州,南兵攻城,率衆郄之,移守薊州,遂命署北平布政司理問,升經曆,給饷運,督城守,後官至少保工部尚書。
【見楊士奇撰墓碑。
】 金忠,僑居北京二十年。
上初舉義,靖内難,公布衣入見,署紀善,遂從征伐。
明年,署長史,後官至部尚書。
【楊士奇撰墓志。
】 徐增壽,中山武甯王達之次子。
文皇靖難之初,有翊戴功,而竟死非命。
初追封武陽侯,進封定國公,子孫世襲,谥忠愍。
【初,增壽兄魏國公耀祖實與齊黃之謀,而增壽獨以百口保文廟,無他,葢輝祖盡忠于建文,而增壽宣力于文廟,故今兩公并傳。
】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初四日,制封奉天征讨官。
都督佥事丘福為中府左都督、淇國公。
都督佥事朱能為左府左都督、成國公。
以上俱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 夫右柱國,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張武,為中府都督同知、鹹陽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都督佥事陳珪為後府都督同知、泰甯侯,食祿一千二百石。
鄭亨,為中府左都督、武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孟善,為右府都督同知、保定侯,食祿一千二百石。
王忠,為右府都督同知、靖安侯,食祿一千石。
都指揮王總,為中府都督佥事、武城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都督佥事徐忠,為前府左都督、永康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張信,為隆平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隆平伯。
李遠,為中府都督同知、安平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安平伯。
郭亮,為左府都督同知、成安侯,食祿一千二百石,子孫世襲成安伯。
以上俱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房寬,為思恩侯,食祿八百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無階勳。
】 右都督顧成,為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後府右都督、鎮遠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使徐祥,為興安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徐理,為武康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佥事李浚為襄城伯,食祿一千石。
都指揮同知張輔,為信安伯,食祿一千石。
都指揮佥事唐雲,為新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都指揮使孫岩,為應成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使房勝,為富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都指揮使趙彛,為忻城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陳旭為雲陽伯,食祿一千石。
都督佥事劉才,為廣恩伯,食祿九百石,子孫世襲指揮同知。
以上俱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
都指揮同知張玉,追封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英國公,谥忠顯。
都指揮同知譚淵,追封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崇安侯,谥壯節。
曹國公李景隆,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增祿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孫世襲。
兵部尚書茹瑺,為奉天翊運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忠誠伯,食祿一千石,以給本身。
都督同知王佐,為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府都督同知、順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都督佥事陳瑄,為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右府都督佥事、平江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谷府護衛指揮佥事張興為骠騎将軍、都督佥事。
儀衛正張成為骠騎将軍、都指揮使。
驸馬都尉王甯,為奉天輔運推誠效義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驸馬都尉、永春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譚淵男譚忠,為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新甯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廣信府同知鄒潘校正 推官方重校正 臨江府推官袁長馭校正 上饒縣學教谕餘學申對讀 湖州府後學吳仕旦覆訂
【見楊士奇撰墓碑。
】 金忠,僑居北京二十年。
上初舉義,靖内難,公布衣入見,署紀善,遂從征伐。
明年,署長史,後官至部尚書。
【楊士奇撰墓志。
】 徐增壽,中山武甯王達之次子。
文皇靖難之初,有翊戴功,而竟死非命。
初追封武陽侯,進封定國公,子孫世襲,谥忠愍。
【初,增壽兄魏國公耀祖實與齊黃之謀,而增壽獨以百口保文廟,無他,葢輝祖盡忠于建文,而增壽宣力于文廟,故今兩公并傳。
】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初四日,制封奉天征讨官。
都督佥事丘福為中府左都督、淇國公。
都督佥事朱能為左府左都督、成國公。
以上俱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 夫右柱國,食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張武,為中府都督同知、鹹陽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都督佥事陳珪為後府都督同知、泰甯侯,食祿一千二百石。
鄭亨,為中府左都督、武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孟善,為右府都督同知、保定侯,食祿一千二百石。
王忠,為右府都督同知、靖安侯,食祿一千石。
都指揮王總,為中府都督佥事、武城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都督佥事徐忠,為前府左都督、永康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張信,為隆平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隆平伯。
李遠,為中府都督同知、安平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安平伯。
郭亮,為左府都督同知、成安侯,食祿一千二百石,子孫世襲成安伯。
以上俱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房寬,為思恩侯,食祿八百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無階勳。
】 右都督顧成,為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後府右都督、鎮遠侯,食祿一千五百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使徐祥,為興安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徐理,為武康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佥事李浚為襄城伯,食祿一千石。
都指揮同知張輔,為信安伯,食祿一千石。
都指揮佥事唐雲,為新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都指揮使孫岩,為應成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使房勝,為富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都指揮使趙彛,為忻城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督佥事陳旭為雲陽伯,食祿一千石。
都督佥事劉才,為廣恩伯,食祿九百石,子孫世襲指揮同知。
以上俱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
都指揮同知張玉,追封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英國公,谥忠顯。
都指揮同知譚淵,追封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崇安侯,谥壯節。
曹國公李景隆,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增祿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孫世襲。
兵部尚書茹瑺,為奉天翊運守正文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太子少保兼兵部尚書、忠誠伯,食祿一千石,以給本身。
都督同知王佐,為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中府都督同知、順昌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都督佥事陳瑄,為奉天翊運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右府都督佥事、平江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指揮使。
谷府護衛指揮佥事張興為骠騎将軍、都督佥事。
儀衛正張成為骠騎将軍、都指揮使。
驸馬都尉王甯,為奉天輔運推誠效義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驸馬都尉、永春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都指揮譚淵男譚忠,為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新甯伯,食祿一千石,子孫世襲。
廣信府同知鄒潘校正 推官方重校正 臨江府推官袁長馭校正 上饒縣學教谕餘學申對讀 湖州府後學吳仕旦覆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