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五

關燈
周紀三 起上章敦牂盡玄黓攝提格凡三十三年 襄王 元年春,宋桓公薨,太子襄公茲父立。

     夏,王使宰周公緻胙于齊。

    桓公曰:以爾自卑,勞無下拜。

    桓公召管子而謀。

    管子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

    桓公懼,遂下拜,升受命,賞服大辂,龍旗九旒,渠門赤旗。

    秋,桓公盟諸侯于葵丘,諸侯束牲載書而不歃血。

    初命日: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

    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

    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籴,無有封而不告,桓公兵出而大功十二。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國諸侯,莫不賓服。

    兵車之屬六,乘車之會三,諸侯甲不解累,兵不解翳,韬無 服無矢,寝武事,行文道。

     晉獻公将如會,病行,後未至,遇宰周公,曰:齊侯輕緻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勸而叛者慕。

    吾聞之,惠難偏也,施難報也。

    不遍不報,卒于怨雠。

    後之會将在東矣。

    君弟毋會母如晉何?公乃還。

    宰孔謂其禦曰:晉侯将死矣,不量齊德之豐否,不度諸侯之勢,釋其閉修而輕于行道,失其心矣。

    晉獻公病甚,謂荀息曰:奚齊年少,諸大臣不服,恐亂起,子能立之乎?荀息曰:能。

    乃以荀息主國政。

    九月,公薨。

    裡克将殺奚齊,先告荀息曰:三公子之徒将殺孺子。

    息曰:有死而已。

    克曰:子死,孺子立,可也;子死,孺子廢,焉用死?息曰:昔君問臣事君于我,我對以忠貞,曰:力有所能,無不為,忠也。

    葬死者,養生者,死人複生不悔,生人不愧,貞也。

    吾言既往矣,雖死,焉避之?丕鄭曰:我使狄以動之,援秦以搖之,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賂,厚者可使無入國,誰之國也?裡克曰:義者利之足也,貪者怨之本也。

    夫孺子豈獲罪于民?以骊姬之惑蠱君而誣國人,讒群公子而奪之利,殺無罪以為諸侯笑,百姓藏惡于心中,如壅大川,潰而不可救禦也。

    是故将殺奚齊而立子之在外者,以定民弭憂于諸侯,且為援,國可以固。

    今殺君而賴其富,貪且反義,不可常也。

    冬十月,裡克殺奚齊于次。

    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其弟。

    荀息立卓子而葬獻公。

    十一月,裡克殺卓子,鞭殺骊姬于市,荀息死之。

    君子曰:不食其言矣。

    裡克及丕。

    鄭使屠岸夷告公子重耳于狄,曰:子盍入乎?舅犯勸重耳不行。

    重耳出,見使者曰:負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禮。

    重耳何敢入?呂甥、郄稱使蒲城午告公子夷吾于梁,曰:子厚賂秦人,以求入吾主子。

    夷吾告冀芮曰:非亂何入?非危何安?盍盡國以辂外内?夷吾出見使者,再拜稽首許諾。

    呂甥告大夫請君于秦。

    乃使梁由靡告于秦穆公。

    穆公使公子摯吊重耳于狄,許之為後,不從。

    又使絷吊夷吾于梁。

    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

    出見絷曰:裡克與我,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丕鄭與我,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

    君苟輔我,亡人苟入。

    且入河外列城五,請納黃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雙于左右。

    公子絷反,穆公曰:重耳不役為後,吾與之也。

    絷曰: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可以進退。

    穆公發兵納夷吾于晉。

    齊桓公讨晉亂,至高梁,使隰朋會秦,俱入夷吾為晉君,是為惠公。

    穆公問惠公于冀芮,對曰:夷吾戲不過所複怒不及色,出亡無怨于國,而衆安之。

    君子曰:善以微勸也。

     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強。

    秦穆公僻遠,不與諸夏會盟。

    楚成王初收荊蠻夷狄自置,晉國内亂,獨齊伯中國,桓公能宣其德,諸侯賓服而欲封禅。

    管仲曰:古者封?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皆受命。

    然後得封禅。

    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過孤竹,西征攘白狄,至于西河,方舟濟河,至石枕,懸車東馬,逾太行,與辟耳之溪拘夏,西服流沙,西吳,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三代受命,何以異乎?管仲曙桓公不可窮以辭,因設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遠方珍怪之物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鳳凰麒麟不來,嘉谷不生,蓬蒿藜莠,荗鸱枭數至,而欲封禅,無乃不可乎?桓公乃止。

     桓公将飲,管仲掘新井而柴焉。

    十日齋戒,管仲至,公執爵,夫人執尊,觞三行,管仲出。

    鮑叔、隰朋趨及于途,曰:公怒。

    管仲反入,公不與言,進傳堂曰:仲父不告寡人而出,何也?對曰:沈于樂者反于寡,厚于味者薄于德。

    公曰:仲父年長,寡人亦衰,願一朝安仲父也。

    對曰:壯而怠則失時,老而解則無名,順天之道,必以善終,君奈何偷乎?公再拜送之。

    明日,管仲朝,公曰:願聞國君之信。

    對曰:民愛之,鄰國親之,天下信之。

    公曰:信安始而可?對曰:始于為身,中于為國,成于為天下。

    管仲曰:黃帝立明台之議,堯有衢室之問,舜有告善之旌,禹立建鼓于朝,湯有總街之庭,武王有靈台之複,所以聽于人而主不蔽也。

    公曰:吾欲效而為之。

    對曰:名曰啧室之議,人有非上之過,謂之正士。

    二年春,狄滅溫,蘇子奔衛。

    蘇子,已姓,周司寇蘇忿生之後。

    畿内諸侯國于溫,故曰溫子。

     夏四月,王使周公忌父會齊,秦大夫立晉惠公。

     晉惠公使丕鄭謝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大臣曰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寡人争之弗能得。

    故謝秦,亦不與裡克汾陽邑而奪之權。

    輿人誦之曰:佞之見佞,果喪其田;詐之見詐,果喪其賂。

    得之而狃,終逢其咎。

    喪田不懲,禍亂其興。

    公以重耳在外,畏裡克為變,賜死,丕鄭未還,故不及難。

     惠公出共世子,而改葬之,臭達于外。

    國人誦之曰:貞 之無報也,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貞為不聽,信為不誠,國斯無刑,偷居幸生。

    不更厥貞,大命其傾。

    威兮懷兮,各聚爾有,以待所歸兮。

    猗兮違兮,心之哀兮。

    歲之二七,其靡有征兮。

    若狄公子,吾是之依兮。

    鎮撫國家,為王妃兮。

    郭偃曰:君改葬,共君以為榮也,而惡滋章。

    十四年,君之蒙嗣其替乎?其數告于民矣。

    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于民矣。

    若入,必伯諸候以見天子,其光耿于民矣。

     惠公既殺裡克而悔之曰:芮也使寡人過殺我社稷之鎮。

    郭偃曰:冀芮不謀而谏,不忠;君不圖而殺,不祥。

    不忠,受君之罰;不祥,罹天之禍。

    受君之罰,死戮。

    罹天之禍,無後将及矣。

     丕鄭在秦,聞裡克誅,謂穆公曰:君厚問。

    召呂甥、郄稱、冀芮而止之,以師奉重耳,臣之屬内作,晉君必出。

    公使泠至報問,召三大夫。

    丕鄭見共華曰:可以入乎?曰:二三子皆在外而不及,子使于秦可哉?丕鄭入。

    冀芮曰:秦使誘我,弗殺,必作難。

    遂殺丕鄭。

    共賜謂共華曰:子行乎,其及也!華曰:夫子之入,吾謀也,知而背之,不信;謀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無勇。

    子其行矣,我姑待死。

    惠公殺七輿大夫。

    共華、賈華、叔堅、骓喘、累虎、特宮、山祁,皆裡丕之黨也。

    丕之子豹奔秦,謂穆公曰:晉君大失其衆,其黨半國矣,伐之必出。

    公曰:禍唯無斃,勝敗若化,以禍為違,孰能出君?爾俟我。

     三年春,王使召武公及内史過,賜晉惠公命。

    呂甥、郄芮相,不敬。

    晉侯執玉,卑拜不稽首。

    内史過歸告王曰:晉君不亡,必無後。

    呂、郄将不免。

    晉侯非嗣也,而得位。

    若廣其心而遠其鄰,陵其民而卑其上,将何以固守?大臣弗谏而阿,亦必及焉。

     夏,太叔帶召楊拒、泉臯、伊、洛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

    秦、晉伐戎以救周。

    秋,晉惠公卒,戎于王。

     冬,楚伐黃。

     是歲。

    雨金于晉。

     四年夏,楚滅黃。

     王讨太叔帶。

    秋,帶奔齊。

     是歲。

    陳宣公薨,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