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屠城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鬼聲啾啾,城中掩淚相視,共知必死矣。
清兵至婁塘。
解甲韬戈,寂然不動。
初三日,會同婁東兵擁大衆至,盡銳攻城,炮聲轟轟不絕。
守城百姓,股栗色變;當事者懼,分投慰勉曰:我與爾曹室家婦子盡在是,少有蹉跌,萬家同命矣。
百姓哭應曰:諾。
複懸重賞募人渡濠,焚西關外河南一帶民居;莫肯應。
先是,錢令去時,開庫盡給群胥,軍器火藥惟人所取;四門城樓扃鎖甚堅,尚有存者。
鄉兵至,乃悉取之。
至是,徒手應敵而已。
嘉定本土城,嘉、隆間倭奴屢攻不能克;自邑令楊旦築磚城,最稱完固。
清兵發大炮沖之,頹落不過數■〈丬反〉;乃多舁闆扉至東北城下以禦矢石,使數十人伏其下穿大穴,腰間各系長繩,有死者即牽去,複用壯丁補之,穴遂透。
諸生馬元調、侯元演、元潔等督民夫急用金汁灰瓶盡力防禦,陷處下巨木塞之。
清兵乃佯攻東門,潛遣卒至北門,欲從水窦入城中;複連下大石,不能克。
是夕,有赤氣起于北方,俄變成黑,其長亘天。
守陴者喧傳有神人披發仗劍立馬雲霧中,皆曰:元武神也。
望空羅拜曰:神人相助,我屬無患矣!然瞰城下,兵益衆,攻益力,舉炮益繁;終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鉛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
嬰兒婦女狼奔鼠竄,雖至窮苦,必以一簪一珥系肘間;曰:此買命錢也。
捱至初四日五更,大雨。
守城百姓露立三晝夜,兩眼浥爛,■〈目夢〉騰欲仆;複遇暴雨,舉體沾濕,食飲俱絕,不能自支,漸有去者。
時當事者與諸孝廉、青衿悉仗劍立雨中,見守城者将散,大驚,分投勸勉;然不能禁矣。
清兵見守城者漸弛,攻愈急,多縛軟梯至城下。
一将以大桌覆其面,蹑梯而上,勢如飛鳥。
城上磚石如雨,悉中桌上;一躍而登,遂斧斷東關,縱兵大入。
峒曾猶坐城樓,指麾自若;二子侍,遽呼曰:事急矣!何以為計?答曰:有死而已,複何言!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
語未竟,守陴者而過,大呼城已破。
峒曾急呼二子去,不從;複大聲诃之,走數步複還。
峒曾怒,叱曰:我死國事,分也;祖母在,若輩應代我奉事,戀我何為!二子恸哭而去。
至孩兒橋,皆被殺。
峒曾溺宣家池,不死;立水中,歎曰:人死亦大難事!欲顧見一伍伯(?),乃其兵憲時隸也,随峒曾在城;因使抑其首,冀得速死。
隸泣不從。
固命之,乃兩手抑其首入水,啾啾有聲,複不死。
為清兵引出,斬之;競奪其首,獻之成棟,枭示四門。
一日,複懸門左旗竿上,大署「逆官侯峒曾首級示衆」。
初六日,清兵棄城去,繩絕堕地,眼鼻已潰,須發猶赫然可辨。
國子生朱之熙識,急捧歸,箧送廠頭裡,覓屍身不得。
其仆哭于路曰:主君殉難時,下體着黃紗褲,用綠絲帶結襪。
有童子指之,知其處;驗之,良是,得就木,若有神助雲。
方城破時,西門尚未有兵,城中男婦悉西走;街路俱有亂石走塞,颠頓得達,号哭求啟關。
淳耀堅握鎖鑰,不應。
其同榜進士王泰際适至,為百姓請命,語甚哀懇;不從。
複以年誼動之;淳耀大怒曰:若欲獻城,請自為之;我頃刻死人,不顧年誼矣。
泰際急走南門,缒城逸去。
俄聞城破,方聽啟關。
城門為巨石堵塞,僅容一人往來,然鼠竄而出者尚數十人。
及清兵至,悉從屋上奔馳,通行無礙;難民在下者反阻絕,不得路,悉投河死,水為不流。
淳耀兄弟知事不可為,方下城,遇其紀網仆,急問我父安在?謬應曰:死亂兵矣!淳耀痛哭仆地,不能起。
時大雨濘甚,淵耀自控一馬至,趨淳耀及乘;至一庵,乃平日與其同年友陳俶讀書處也。
主僧毫無等者尚在,獻茶。
啜茶畢,谕事(?)無等曰:大師急避,某兄弟從此辭矣!因起鍵戶,取筆書雲:遺臣黃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
嗚呼!進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潔身自隐。
讀書寡益,學道無成;耿耿不滅,此心而已。
異日寇氣複靖,中華士庶再見天日;論其世者,尚知予心!書罷,顧視淵耀,已赫然梁間矣。
淳耀仰屋而歎,遂缢其側。
初,淳耀精心理學,于書無所不窺,著述甚富。
既連掇巍科,布衣徒步,不異秀才。
時嚴敕家人,勿預外事。
居常郁郁,恨所志不遂。
自國變,益複無聊;淵耀每譬解之。
一日,淵耀自外入,見幼弟戲于庭;撫其背曰:六郎,汝豎子,何知!國事至此,汝大兄必死節;兄死,我不忍獨生。
汝将來未知流落何處,尚爾嬉笑耶!時清兵未至,衆人詫為不祥。
至是,果驗雲。
明張孝廉錫眉守南城,度必破,死之。
于六月二十六日,先作絕命詞,大書褲上雲:我生不辰,僑居茲裡;路遠宗親,邈隔同氣。
與城存亡,死亦為義;後之君子,不我遐棄!及聞城破,謂其友曰:宜速死。
對曰:城破之原,不由我輩,空死何為!君若獨斷于心,無所不可。
錫眉先驅妾入水,方自溺。
龔教谕用圓,抱其兄邑諸生用廣大恸;相謂曰:我祖父清白自矢,已曆三世;今日苟且圖存,何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因共溺;兩屍浮出水面,猶握手不解。
其弟邑諸生用厚,攜妻子出避;尋自溺:蓋兄弟三人同殉雲。
城之被破,在東關北偏第一鋪,成棟尚在東關外小武當廟中。
辰刻,乃開門入,下令屠城;約聞一炮,兵丁遂得肆其殺戮。
家至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葦叢棘,必用鎗亂攪,知無人然後已。
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蠻子獻寶!其人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
遇他兵,脅取如前。
所獻不多,辄砍三刀,至物盡則殺。
故僵屍滿路,皆傷痕遍體;此屢砍使然,非一人所緻也。
餘鄰人偶匿■〈林上取下〉筱中得免,親見殺人情狀。
初砍一刀,大呼都爺饒命。
至第二刀,其聲漸微。
已後雖亂砍,寂然不動。
刀聲割然遍于遠近,乞命之聲嘈雜如市。
所殺不可數計,其懸梁者、投井者、斷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彌望皆是。
投河死者,亦不下數千人。
三日後,自西關至葛隆鎮,浮胔滿河,舟行無下
清兵至婁塘。
解甲韬戈,寂然不動。
初三日,會同婁東兵擁大衆至,盡銳攻城,炮聲轟轟不絕。
守城百姓,股栗色變;當事者懼,分投慰勉曰:我與爾曹室家婦子盡在是,少有蹉跌,萬家同命矣。
百姓哭應曰:諾。
複懸重賞募人渡濠,焚西關外河南一帶民居;莫肯應。
先是,錢令去時,開庫盡給群胥,軍器火藥惟人所取;四門城樓扃鎖甚堅,尚有存者。
鄉兵至,乃悉取之。
至是,徒手應敵而已。
嘉定本土城,嘉、隆間倭奴屢攻不能克;自邑令楊旦築磚城,最稱完固。
清兵發大炮沖之,頹落不過數■〈丬反〉;乃多舁闆扉至東北城下以禦矢石,使數十人伏其下穿大穴,腰間各系長繩,有死者即牽去,複用壯丁補之,穴遂透。
諸生馬元調、侯元演、元潔等督民夫急用金汁灰瓶盡力防禦,陷處下巨木塞之。
清兵乃佯攻東門,潛遣卒至北門,欲從水窦入城中;複連下大石,不能克。
是夕,有赤氣起于北方,俄變成黑,其長亘天。
守陴者喧傳有神人披發仗劍立馬雲霧中,皆曰:元武神也。
望空羅拜曰:神人相助,我屬無患矣!然瞰城下,兵益衆,攻益力,舉炮益繁;終夜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鉛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
嬰兒婦女狼奔鼠竄,雖至窮苦,必以一簪一珥系肘間;曰:此買命錢也。
捱至初四日五更,大雨。
守城百姓露立三晝夜,兩眼浥爛,■〈目夢〉騰欲仆;複遇暴雨,舉體沾濕,食飲俱絕,不能自支,漸有去者。
時當事者與諸孝廉、青衿悉仗劍立雨中,見守城者将散,大驚,分投勸勉;然不能禁矣。
清兵見守城者漸弛,攻愈急,多縛軟梯至城下。
一将以大桌覆其面,蹑梯而上,勢如飛鳥。
城上磚石如雨,悉中桌上;一躍而登,遂斧斷東關,縱兵大入。
峒曾猶坐城樓,指麾自若;二子侍,遽呼曰:事急矣!何以為計?答曰:有死而已,複何言!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
語未竟,守陴者而過,大呼城已破。
峒曾急呼二子去,不從;複大聲诃之,走數步複還。
峒曾怒,叱曰:我死國事,分也;祖母在,若輩應代我奉事,戀我何為!二子恸哭而去。
至孩兒橋,皆被殺。
峒曾溺宣家池,不死;立水中,歎曰:人死亦大難事!欲顧見一伍伯(?),乃其兵憲時隸也,随峒曾在城;因使抑其首,冀得速死。
隸泣不從。
固命之,乃兩手抑其首入水,啾啾有聲,複不死。
為清兵引出,斬之;競奪其首,獻之成棟,枭示四門。
一日,複懸門左旗竿上,大署「逆官侯峒曾首級示衆」。
初六日,清兵棄城去,繩絕堕地,眼鼻已潰,須發猶赫然可辨。
國子生朱之熙識,急捧歸,箧送廠頭裡,覓屍身不得。
其仆哭于路曰:主君殉難時,下體着黃紗褲,用綠絲帶結襪。
有童子指之,知其處;驗之,良是,得就木,若有神助雲。
方城破時,西門尚未有兵,城中男婦悉西走;街路俱有亂石走塞,颠頓得達,号哭求啟關。
淳耀堅握鎖鑰,不應。
其同榜進士王泰際适至,為百姓請命,語甚哀懇;不從。
複以年誼動之;淳耀大怒曰:若欲獻城,請自為之;我頃刻死人,不顧年誼矣。
泰際急走南門,缒城逸去。
俄聞城破,方聽啟關。
城門為巨石堵塞,僅容一人往來,然鼠竄而出者尚數十人。
及清兵至,悉從屋上奔馳,通行無礙;難民在下者反阻絕,不得路,悉投河死,水為不流。
淳耀兄弟知事不可為,方下城,遇其紀網仆,急問我父安在?謬應曰:死亂兵矣!淳耀痛哭仆地,不能起。
時大雨濘甚,淵耀自控一馬至,趨淳耀及乘;至一庵,乃平日與其同年友陳俶讀書處也。
主僧毫無等者尚在,獻茶。
啜茶畢,谕事(?)無等曰:大師急避,某兄弟從此辭矣!因起鍵戶,取筆書雲:遺臣黃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
嗚呼!進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潔身自隐。
讀書寡益,學道無成;耿耿不滅,此心而已。
異日寇氣複靖,中華士庶再見天日;論其世者,尚知予心!書罷,顧視淵耀,已赫然梁間矣。
淳耀仰屋而歎,遂缢其側。
初,淳耀精心理學,于書無所不窺,著述甚富。
既連掇巍科,布衣徒步,不異秀才。
時嚴敕家人,勿預外事。
居常郁郁,恨所志不遂。
自國變,益複無聊;淵耀每譬解之。
一日,淵耀自外入,見幼弟戲于庭;撫其背曰:六郎,汝豎子,何知!國事至此,汝大兄必死節;兄死,我不忍獨生。
汝将來未知流落何處,尚爾嬉笑耶!時清兵未至,衆人詫為不祥。
至是,果驗雲。
明張孝廉錫眉守南城,度必破,死之。
于六月二十六日,先作絕命詞,大書褲上雲:我生不辰,僑居茲裡;路遠宗親,邈隔同氣。
與城存亡,死亦為義;後之君子,不我遐棄!及聞城破,謂其友曰:宜速死。
對曰:城破之原,不由我輩,空死何為!君若獨斷于心,無所不可。
錫眉先驅妾入水,方自溺。
龔教谕用圓,抱其兄邑諸生用廣大恸;相謂曰:我祖父清白自矢,已曆三世;今日苟且圖存,何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因共溺;兩屍浮出水面,猶握手不解。
其弟邑諸生用厚,攜妻子出避;尋自溺:蓋兄弟三人同殉雲。
城之被破,在東關北偏第一鋪,成棟尚在東關外小武當廟中。
辰刻,乃開門入,下令屠城;約聞一炮,兵丁遂得肆其殺戮。
家至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葦叢棘,必用鎗亂攪,知無人然後已。
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蠻子獻寶!其人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
遇他兵,脅取如前。
所獻不多,辄砍三刀,至物盡則殺。
故僵屍滿路,皆傷痕遍體;此屢砍使然,非一人所緻也。
餘鄰人偶匿■〈林上取下〉筱中得免,親見殺人情狀。
初砍一刀,大呼都爺饒命。
至第二刀,其聲漸微。
已後雖亂砍,寂然不動。
刀聲割然遍于遠近,乞命之聲嘈雜如市。
所殺不可數計,其懸梁者、投井者、斷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彌望皆是。
投河死者,亦不下數千人。
三日後,自西關至葛隆鎮,浮胔滿河,舟行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