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屠城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前通政使司左通政侯峒曾二子邑諸生元演、元潔倡為守城計。
初,淳耀避兵石岡,有同科孝廉丹陽葛麟與二力士至,疁貌甚雄武,絕不類文人;叩淳耀門,大聲問曰:年翁在否?淳耀父家柱出迎,答以在鄉。
麟攢眉良久曰:我憂之甚!年翁純儒,未谙世故,恐不免;思一相見,故迂道,今不及矣!家柱乃固止之,為停留飲食。
及淳耀兄弟歸,與之同訪志葵于雲間,共論當世事。
出,謂淳耀曰:志葵,庸奴耳。
其言誇誕,欲使他人幹事,彼坐享其成;必誤國事。
年翁何故信之?天下事,尚可為。
然君儒者,非其倫;幸勿鹵莽!遂掉臂去,不言所之。
後追尋其語,若明鏡蓍察雲。
成棟悉銳攻羅店,屯兵馬橋。
時十八日也。
與鄉兵隔水而語,佯言成棟等奉命守吳淞,與羅店無仇釁;今假道歸婁東,并無侵擾,幸寬其一面。
鄉兵支洪、陸文等戟手罵曰:汝曹檻羊牢豕耳,莫作癡想!成棟怒,率兵混戰;陰遣銳卒東渡練祈塘、西渡荻泾,繞出陣後。
鄉兵大潰,退屯來龍橋;接戰良久,大敗入鎮。
時日未出,居人方為市,聞變,急升屋;步兵亦升,東西馳逐,屋瓦亂飛。
騎兵四面殺人,大呼唐秀才何在?百姓縛出者有賞。
唐秀才者,景耀也;初與吳宏宇為鄰。
宏宇降成棟,景耀面數其罪,肆言極罵;且曰:歸告李成棟,汝是明朝人,何投降?速反正,可免大戮!宏宇銜恨切骨,悉以告成棟。
景耀複大書一白牌,立馬橋南,谕成棟降。
至是,為清兵所得,磔于市。
邑諸生唐培率鄉兵巷戰而死。
唐培誓不反顧,清兵銳箭并發,培被殺。
鎮已破,時有諸生朱霞者尚張小蓋,登屋鳴金,冀集衆複戰。
清兵四集,身被數創,堕河;号呼竟日;乃死。
成棟知鎮民支廉為鄉兵首,支家橋一帶房屋焚毀略盡,男婦被殺者一千六百四人。
是日,城中百姓共殺須明征,毀其室—明征,故尚寶卿須之彥之猶子也,素無行,為鄉裡所擯。
一聞南都破,即冠帶乘軒谒成棟,稱署嘉定營守備事;仍通志葵,複稱監紀推官。
勢劫維熙,取官銀數千;招家丁六十名,悉衣錦绮、懸佩刀,招搖街市間。
時率之至安亭鎮,訪其奸豪,與促膝密語;每揚言遣人赴各鎮請鄉兵,分守諸要害。
時城守頗嚴,有夜半叩關者稱為明征請兵入;特啟關納之。
問鄉兵何在?漫應曰:城主性悭,不肯發糧,已散去矣。
衆口诘問,語極支難;始大疑之。
十八日薄暮,城中競傳明征家窩藏奸細,複私造都督牌印并冠帶、盔甲數十副,謀盡殺滿城百姓,迎成棟兵;合城驚擾。
有頃,西關外獲奸細,嚴刑鞫之,供為須黨;一時大嘩,真假莫辨。
明征倉卒出亡,至南關受縛;步稍遲,大挺擊之,疾呼稱冤,莫為置辨。
驅至察院前,斬首刳腸,斷四肢分置各城門。
捕其家丁,悉誅之;家室縻碎。
十九日,淳耀等相與謀曰:今事成騎虎,無主必亂。
乃令元演作書急促其父峒曾入城,鄉兵亦列幟往迎。
既至,集衆公議,畫地而守:東門,峒曾為主,邑諸生龔孫玹佐之;西門,淳耀為主,其弟邑諸生淵耀佐之;南門,孝廉張錫眉為主,前秀水縣懦學教谕龔用圓佐之;北門,國子生朱長祚為主,鄉衮唐咨禹佐之。
處分已定,各率衆上城巡邏;嘉人士争縛褲執刀以從,人情頗覺鼓舞。
東、北二門俱用大石疊斷街路;惟西、南二門稍按時啟閉,仍用屋木、亂石橫塞道途,以遏兵鋒。
二十日,立挨門出丁法,分上中下三等:上戶出丁若幹,衣糧自備;仍出銀若幹,備客兵糧饷并守城頭目燈燭之費。
中戶出丁若幹,衣糧自備;仍出銀若幹。
下戶止出一丁。
分堞而守,每丁日給錢六十文,衣糧燈燭悉自備。
城上分四隅,自某地起至某地止,分屬各圖,每圖擇一人為長。
日入後,當事者親自巡曆,以稽勤惰。
其大事,專屬峒曾、淳耀處分。
是日,二都鄉兵縛一投牒者至,稱為間諜。
鞫之,實志葵送書人;發函,有「吳門之虜斬馘殆盡,杭州之虜貝勒雲亡」之語。
當事者深信不疑,不虞其見罔也。
二十三日,志葵複遣牌至,許遣遊擊蔡喬督兵協剿。
當事者議雲:新令張維熙系清兵所署,難與共守。
驅出城,推明原任儒學訓導萬達攝縣事、巡司俞尚德充捕官。
是日,複有健兒四人持志葵牌至,來文與原牌互異;嚴鞫之,供為婁東諸生浦學、浦峤僞造,将乘我不備,襲取縣城。
既得實,立枭四人于市。
爾時,聲勢岌岌,人不自保。
然恃侯、黃諸缙紳協力守城,避難士民扶老攜幼而歸,不絕于路。
城上揭白旗,大書「嘉定恢剿義師」。
奈兵饷兩缺,所仗惟城外鄉兵;乃設計四布流言,雲清兵驅百姓薙發訖,即臨以白刃,逼令自殺其妻子,籍為兵,使居前隊當矢石,必無活理。
與其客死他鄉,何若集衆禦之,可僥幸獲免也。
鄉民聞之,大震怖。
弱者終日鍵戶,與妻子對泣;強者斬木揭竿,擊金鼓集衆。
然百姓騷然,不遑甯處矣。
因念燒雉一事雖志葵首禍,使非支益扇動其間,不至敗決如此。
且益在閣部史可法标下聽用,領胖襖銀五千兩;南都破,悉飽私橐。
衆欲取為義兵饷,競往攻之,勢如轟雷;父子、祖孫死者五人,悉斬其頭,與明征并頭懸城上。
頃之,南翔獲明征妻子,斬割屠戮一如明征。
鎮中着族李氏,自世廟以來,蟬聯不絕。
貢士李陟,少有隽才,知名當世,居于城;聞南都破,于勸農公署起鹄社,傳簽巡更,與何淩虛等招集義兵,号匡定軍。
議于南翔諸富賈戶派出饷,諸賈人皆銜之。
誅明征之夕,陟方會飲南城;聞變,遽擲杯走,犯夜。
南翔裡兒怪之,妄言李氏潛通于敵。
有洪濱者,暴起諸生間,阿附李氏;為衆所賤,指為奸細。
濱恐,匿李氏宅;鎮中諸惡少群擁之門,陟與其從叔抗之,濱等對衆猶嫚罵自若。
裡兒素憚李氏,懼事定後必正其罪,因遂破其門直入,無少長皆殺之;分投捕殺諸李,赤其族。
各路聞風,競相盤诘;路人單行,稍涉疑似,即縛去,亂鎗戮死,棄屍河中。
甚至一言忤意,白
初,淳耀避兵石岡,有同科孝廉丹陽葛麟與二力士至,疁貌甚雄武,絕不類文人;叩淳耀門,大聲問曰:年翁在否?淳耀父家柱出迎,答以在鄉。
麟攢眉良久曰:我憂之甚!年翁純儒,未谙世故,恐不免;思一相見,故迂道,今不及矣!家柱乃固止之,為停留飲食。
及淳耀兄弟歸,與之同訪志葵于雲間,共論當世事。
出,謂淳耀曰:志葵,庸奴耳。
其言誇誕,欲使他人幹事,彼坐享其成;必誤國事。
年翁何故信之?天下事,尚可為。
然君儒者,非其倫;幸勿鹵莽!遂掉臂去,不言所之。
後追尋其語,若明鏡蓍察雲。
成棟悉銳攻羅店,屯兵馬橋。
時十八日也。
與鄉兵隔水而語,佯言成棟等奉命守吳淞,與羅店無仇釁;今假道歸婁東,并無侵擾,幸寬其一面。
鄉兵支洪、陸文等戟手罵曰:汝曹檻羊牢豕耳,莫作癡想!成棟怒,率兵混戰;陰遣銳卒東渡練祈塘、西渡荻泾,繞出陣後。
鄉兵大潰,退屯來龍橋;接戰良久,大敗入鎮。
時日未出,居人方為市,聞變,急升屋;步兵亦升,東西馳逐,屋瓦亂飛。
騎兵四面殺人,大呼唐秀才何在?百姓縛出者有賞。
唐秀才者,景耀也;初與吳宏宇為鄰。
宏宇降成棟,景耀面數其罪,肆言極罵;且曰:歸告李成棟,汝是明朝人,何投降?速反正,可免大戮!宏宇銜恨切骨,悉以告成棟。
景耀複大書一白牌,立馬橋南,谕成棟降。
至是,為清兵所得,磔于市。
邑諸生唐培率鄉兵巷戰而死。
唐培誓不反顧,清兵銳箭并發,培被殺。
鎮已破,時有諸生朱霞者尚張小蓋,登屋鳴金,冀集衆複戰。
清兵四集,身被數創,堕河;号呼竟日;乃死。
成棟知鎮民支廉為鄉兵首,支家橋一帶房屋焚毀略盡,男婦被殺者一千六百四人。
是日,城中百姓共殺須明征,毀其室—明征,故尚寶卿須之彥之猶子也,素無行,為鄉裡所擯。
一聞南都破,即冠帶乘軒谒成棟,稱署嘉定營守備事;仍通志葵,複稱監紀推官。
勢劫維熙,取官銀數千;招家丁六十名,悉衣錦绮、懸佩刀,招搖街市間。
時率之至安亭鎮,訪其奸豪,與促膝密語;每揚言遣人赴各鎮請鄉兵,分守諸要害。
時城守頗嚴,有夜半叩關者稱為明征請兵入;特啟關納之。
問鄉兵何在?漫應曰:城主性悭,不肯發糧,已散去矣。
衆口诘問,語極支難;始大疑之。
十八日薄暮,城中競傳明征家窩藏奸細,複私造都督牌印并冠帶、盔甲數十副,謀盡殺滿城百姓,迎成棟兵;合城驚擾。
有頃,西關外獲奸細,嚴刑鞫之,供為須黨;一時大嘩,真假莫辨。
明征倉卒出亡,至南關受縛;步稍遲,大挺擊之,疾呼稱冤,莫為置辨。
驅至察院前,斬首刳腸,斷四肢分置各城門。
捕其家丁,悉誅之;家室縻碎。
十九日,淳耀等相與謀曰:今事成騎虎,無主必亂。
乃令元演作書急促其父峒曾入城,鄉兵亦列幟往迎。
既至,集衆公議,畫地而守:東門,峒曾為主,邑諸生龔孫玹佐之;西門,淳耀為主,其弟邑諸生淵耀佐之;南門,孝廉張錫眉為主,前秀水縣懦學教谕龔用圓佐之;北門,國子生朱長祚為主,鄉衮唐咨禹佐之。
處分已定,各率衆上城巡邏;嘉人士争縛褲執刀以從,人情頗覺鼓舞。
東、北二門俱用大石疊斷街路;惟西、南二門稍按時啟閉,仍用屋木、亂石橫塞道途,以遏兵鋒。
二十日,立挨門出丁法,分上中下三等:上戶出丁若幹,衣糧自備;仍出銀若幹,備客兵糧饷并守城頭目燈燭之費。
中戶出丁若幹,衣糧自備;仍出銀若幹。
下戶止出一丁。
分堞而守,每丁日給錢六十文,衣糧燈燭悉自備。
城上分四隅,自某地起至某地止,分屬各圖,每圖擇一人為長。
日入後,當事者親自巡曆,以稽勤惰。
其大事,專屬峒曾、淳耀處分。
是日,二都鄉兵縛一投牒者至,稱為間諜。
鞫之,實志葵送書人;發函,有「吳門之虜斬馘殆盡,杭州之虜貝勒雲亡」之語。
當事者深信不疑,不虞其見罔也。
二十三日,志葵複遣牌至,許遣遊擊蔡喬督兵協剿。
當事者議雲:新令張維熙系清兵所署,難與共守。
驅出城,推明原任儒學訓導萬達攝縣事、巡司俞尚德充捕官。
是日,複有健兒四人持志葵牌至,來文與原牌互異;嚴鞫之,供為婁東諸生浦學、浦峤僞造,将乘我不備,襲取縣城。
既得實,立枭四人于市。
爾時,聲勢岌岌,人不自保。
然恃侯、黃諸缙紳協力守城,避難士民扶老攜幼而歸,不絕于路。
城上揭白旗,大書「嘉定恢剿義師」。
奈兵饷兩缺,所仗惟城外鄉兵;乃設計四布流言,雲清兵驅百姓薙發訖,即臨以白刃,逼令自殺其妻子,籍為兵,使居前隊當矢石,必無活理。
與其客死他鄉,何若集衆禦之,可僥幸獲免也。
鄉民聞之,大震怖。
弱者終日鍵戶,與妻子對泣;強者斬木揭竿,擊金鼓集衆。
然百姓騷然,不遑甯處矣。
因念燒雉一事雖志葵首禍,使非支益扇動其間,不至敗決如此。
且益在閣部史可法标下聽用,領胖襖銀五千兩;南都破,悉飽私橐。
衆欲取為義兵饷,競往攻之,勢如轟雷;父子、祖孫死者五人,悉斬其頭,與明征并頭懸城上。
頃之,南翔獲明征妻子,斬割屠戮一如明征。
鎮中着族李氏,自世廟以來,蟬聯不絕。
貢士李陟,少有隽才,知名當世,居于城;聞南都破,于勸農公署起鹄社,傳簽巡更,與何淩虛等招集義兵,号匡定軍。
議于南翔諸富賈戶派出饷,諸賈人皆銜之。
誅明征之夕,陟方會飲南城;聞變,遽擲杯走,犯夜。
南翔裡兒怪之,妄言李氏潛通于敵。
有洪濱者,暴起諸生間,阿附李氏;為衆所賤,指為奸細。
濱恐,匿李氏宅;鎮中諸惡少群擁之門,陟與其從叔抗之,濱等對衆猶嫚罵自若。
裡兒素憚李氏,懼事定後必正其罪,因遂破其門直入,無少長皆殺之;分投捕殺諸李,赤其族。
各路聞風,競相盤诘;路人單行,稍涉疑似,即縛去,亂鎗戮死,棄屍河中。
甚至一言忤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