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逆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于是内外相應,殺賊數百人,此地遂為都司張國梁駐紮矣。
三山營,長江之險隘也。
舊有楚南炮船停泊,兵頗弗戢,後向軍門榮子繼雄駐營于茲,令稍肅。
四月杪,賊兵突出燒營數座,繼雄遽遁回湖北,及向榮發兵往救已無濟矣,大兵旋複紮營,越數日賊複攻擊,炮船不勝,傷三百人,兵又潰,于是地方始獲安靜。
五月初十日,官兵破神策門營,前隊已入城矣,讵楚兵破營後,擄掠辎重,不能相繼,以緻前軍遽引退,得而複失,惜戰。
六月初七日夜,賊潛出神策門,直撲大營,兵勇不覺,幸有旗人某奔赴大營告急,于是始整兵出迎。
賊至,我兵槍炮兼施,賊不能進,溺濠者不計其數,乃退。
報信旗人遂得升賞,自是大營日夜提防矣。
七月初二日,賊焚栖霞寺。
初,難民居姚坊門高廟,後移于栖霞寺。
寺之毀也,因難民登最高峰納涼,賊舟泊江中見之,疑為兵,遂焚之,難民死者數十人。
噫,此非天數也耶。
五月杪,賊貼僞示,令湖南北女館俱食粥,惟廣西女館準食飯,于是楚人皆異心,乃結盟相約為大兵内應,讵謀洩,死者數百人。
此賊之自相殘也。
難民之有技藝者,率為鄉勇。
七月初八日,欲襲水西門,鄉勇已至江東橋,而官兵不進,後為賊所覺,從漢西門抄出擊之,鄉勇遂退。
八月十二日,楊逆傳令,凡各館書手,均于貢院考試,不從者加以鞭撲。
是日即以僞書命題,不拘各體,于是皆寫百餘字以塞責。
次日又令再試,仍以僞書命題,限五百字,六韻詩五首。
僞官亦有應試者,約三百人。
數日發榜,有一、二、三甲名目,狀元、榜眼、探花俱金陵人。
十月又試三日,規模與前相類。
八月十九日,楊逆生日,醫生祝壽者,各賞朱履一雙,且令逐日皆穿。
龍鳳翴,望江人也,為賊畫策,上書數千言,大約勸其勿浪戰,嬰城固守,以老我師,分股出掠,以牽我勢,用安慶為門戶,以窺江西。
書上,授僞承宣職。
嗚呼,悖謬若此,真狗彘之不若矣。
同時附賊者仍有沈鲲、鄭之僑及葉四等。
葉系廣東人,發遣至吾郡者,其附賊固不足怪,至沈、鄭皆金陵人,且沈系把總,鄭系文生,而亦如此喪心,良可異也。
八月二十七日,賊船複溯流上,有賊陸行護之,至大勝關與官兵遇,兵遽遁,惟六合壯勇與之戰,以衆寡不敵,敗,亦引去。
于是賊遂焚三叉河民房,賊船直揚帆而過矣。
賊制:洪逆稱萬歲,楊逆稱九千歲,韋逆稱六千歲,石逆稱五千歲。
洪逆稱旨,楊逆稱金批,韋逆稱寶批,石逆稱貴批。
洪逆侍從者稱侍臣,各僞王侍從者稱仆射,各僞官侍從者稱官使。
至牌刀手僞王府則曰參護,自僞丞相至指揮則曰将使,以下則曰虎使、豹使。
各書記,僞王府則曰簿書,自僞丞相至指揮,則曰書使,以下則曰文史、辦史。
賊于城上設更樓七十二座,僞侍衛每日稽查,彼此互相考核,如甲到一處更樓,即問乙曾到否;乙到更樓詢問,亦如之。
問後開單呈楊逆處,核其勤惰,而加賞罰焉。
賊謂人死為升天,令人相賀。
噫,吉兇反常,亦怪事也。
賊于九、十月間忽傳僞令,城内不準埋屍,設掩骨衙,有死人則令女館擡至城外埋之,城内難婦多藉此逃出,于是屍價湧貴,一屍有值至四五金者。
賊于九月内設守卡官六人,專司稽查貨物。
結營上河者曰提頭關官,下關者曰提中關官,觀音門者曰提下關官。
城内有妙相庵,賊謂之翼花園,以本庵僧及陳某為典花官。
附郭一帶有假充官兵者,行路之人皆被搜擄。
九月間始議連村之法,以戶出一人,日夜巡查,有警則鳴鑼為号,不至者罰之,于是假兵少安戢矣。
十月,大營巨炮鑄成,示稱六萬斤。
僞天王府築天台,高三丈,寬四丈,四圍結彩,以為拜天父之所。
門外一橋名“金橋”門前一坊,僭書“太平一統”四字。
大營因糧饷未充,三月未發兵饷,十一月二十一日,兵勇忽哄,将糧台焚掠一空,大帥聞之急親出撫慰,事遂定。
當此時也,使賊乘機而出,則大營幾不可保;乃兵哄而賊不知,未始非天幸也。
十二月初,僞天王府火,楊逆令将僞侍衛各杖數百,以其不救火也。
善橋有四十八社者,協助官兵,十二月初四日,大營撥兵數十名,與之攻水西門。
讵未遇賊匪,兵已先遁,于是鄉民亦散。
賊因出朝陽門,直撲大營,大營開巨炮擊之,賊傷數百名,遂退。
揚州敗回之賊,欲于上方門等處結營。
我兵将以前營與之争,向軍門榮遽令止之,僅令以中營沖擊,賊見我兵已出,果潛軍出洪武、朝陽各門,以劫大營,幸前營未動,遂與之戰,賊大敗而回。
三山營,長江之險隘也。
舊有楚南炮船停泊,兵頗弗戢,後向軍門榮子繼雄駐營于茲,令稍肅。
四月杪,賊兵突出燒營數座,繼雄遽遁回湖北,及向榮發兵往救已無濟矣,大兵旋複紮營,越數日賊複攻擊,炮船不勝,傷三百人,兵又潰,于是地方始獲安靜。
五月初十日,官兵破神策門營,前隊已入城矣,讵楚兵破營後,擄掠辎重,不能相繼,以緻前軍遽引退,得而複失,惜戰。
六月初七日夜,賊潛出神策門,直撲大營,兵勇不覺,幸有旗人某奔赴大營告急,于是始整兵出迎。
賊至,我兵槍炮兼施,賊不能進,溺濠者不計其數,乃退。
報信旗人遂得升賞,自是大營日夜提防矣。
七月初二日,賊焚栖霞寺。
初,難民居姚坊門高廟,後移于栖霞寺。
寺之毀也,因難民登最高峰納涼,賊舟泊江中見之,疑為兵,遂焚之,難民死者數十人。
噫,此非天數也耶。
五月杪,賊貼僞示,令湖南北女館俱食粥,惟廣西女館準食飯,于是楚人皆異心,乃結盟相約為大兵内應,讵謀洩,死者數百人。
此賊之自相殘也。
難民之有技藝者,率為鄉勇。
七月初八日,欲襲水西門,鄉勇已至江東橋,而官兵不進,後為賊所覺,從漢西門抄出擊之,鄉勇遂退。
八月十二日,楊逆傳令,凡各館書手,均于貢院考試,不從者加以鞭撲。
是日即以僞書命題,不拘各體,于是皆寫百餘字以塞責。
次日又令再試,仍以僞書命題,限五百字,六韻詩五首。
僞官亦有應試者,約三百人。
數日發榜,有一、二、三甲名目,狀元、榜眼、探花俱金陵人。
十月又試三日,規模與前相類。
八月十九日,楊逆生日,醫生祝壽者,各賞朱履一雙,且令逐日皆穿。
龍鳳翴,望江人也,為賊畫策,上書數千言,大約勸其勿浪戰,嬰城固守,以老我師,分股出掠,以牽我勢,用安慶為門戶,以窺江西。
書上,授僞承宣職。
嗚呼,悖謬若此,真狗彘之不若矣。
同時附賊者仍有沈鲲、鄭之僑及葉四等。
葉系廣東人,發遣至吾郡者,其附賊固不足怪,至沈、鄭皆金陵人,且沈系把總,鄭系文生,而亦如此喪心,良可異也。
八月二十七日,賊船複溯流上,有賊陸行護之,至大勝關與官兵遇,兵遽遁,惟六合壯勇與之戰,以衆寡不敵,敗,亦引去。
于是賊遂焚三叉河民房,賊船直揚帆而過矣。
賊制:洪逆稱萬歲,楊逆稱九千歲,韋逆稱六千歲,石逆稱五千歲。
洪逆稱旨,楊逆稱金批,韋逆稱寶批,石逆稱貴批。
洪逆侍從者稱侍臣,各僞王侍從者稱仆射,各僞官侍從者稱官使。
至牌刀手僞王府則曰參護,自僞丞相至指揮則曰将使,以下則曰虎使、豹使。
各書記,僞王府則曰簿書,自僞丞相至指揮,則曰書使,以下則曰文史、辦史。
賊于城上設更樓七十二座,僞侍衛每日稽查,彼此互相考核,如甲到一處更樓,即問乙曾到否;乙到更樓詢問,亦如之。
問後開單呈楊逆處,核其勤惰,而加賞罰焉。
賊謂人死為升天,令人相賀。
噫,吉兇反常,亦怪事也。
賊于九、十月間忽傳僞令,城内不準埋屍,設掩骨衙,有死人則令女館擡至城外埋之,城内難婦多藉此逃出,于是屍價湧貴,一屍有值至四五金者。
賊于九月内設守卡官六人,專司稽查貨物。
結營上河者曰提頭關官,下關者曰提中關官,觀音門者曰提下關官。
城内有妙相庵,賊謂之翼花園,以本庵僧及陳某為典花官。
附郭一帶有假充官兵者,行路之人皆被搜擄。
九月間始議連村之法,以戶出一人,日夜巡查,有警則鳴鑼為号,不至者罰之,于是假兵少安戢矣。
十月,大營巨炮鑄成,示稱六萬斤。
僞天王府築天台,高三丈,寬四丈,四圍結彩,以為拜天父之所。
門外一橋名“金橋”門前一坊,僭書“太平一統”四字。
大營因糧饷未充,三月未發兵饷,十一月二十一日,兵勇忽哄,将糧台焚掠一空,大帥聞之急親出撫慰,事遂定。
當此時也,使賊乘機而出,則大營幾不可保;乃兵哄而賊不知,未始非天幸也。
十二月初,僞天王府火,楊逆令将僞侍衛各杖數百,以其不救火也。
善橋有四十八社者,協助官兵,十二月初四日,大營撥兵數十名,與之攻水西門。
讵未遇賊匪,兵已先遁,于是鄉民亦散。
賊因出朝陽門,直撲大營,大營開巨炮擊之,賊傷數百名,遂退。
揚州敗回之賊,欲于上方門等處結營。
我兵将以前營與之争,向軍門榮遽令止之,僅令以中營沖擊,賊見我兵已出,果潛軍出洪武、朝陽各門,以劫大營,幸前營未動,遂與之戰,賊大敗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