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巢雜識·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陳觀樓嘉言
陳觀樓先生雲:“人必須節儉,然後可以立品”。
此語本之許魯齋,久不記憶矣。
入耳怵心,筆以識之。
○富綱之奢侈 富綱任雲貴總督,肆意奢侈。
署内房舍地面皆用藍細布貯棉制如磚式,量地廣狹而平砌之。
又慮逾久踐實,每月更鋪一次,備制成者積數間屋。
此與尊奉福貝子行館地面鋪以紅哆羅呢者尤為意想所不及。
噫!享用逾分,宜乎其肆市也。
○阿精阿任豫撫 阿精阿官河南巡撫,侈肆任性。
屬官百計承奉,求得歡心,省城自藩司以下,疊張宴款洽一日,輪值首府。
開封守陳文緯,先數月構葺精巧明瓦架棚,輕紗裁幔,幾案陳設奇玩,名花異卉,羅列階砌。
陳素精于飲馔,此更精益求精,無不玉杯金盞,即首座所進之磁碗各件,花色款式獨與衆座迥别。
更可異者,正當清歌豔舞,歡情洽時,八壯仆扛出備賞錢四桌,令人警心駭目,莫可直視,乃用紅絲繩穿青銅錢八十萬耳。
衆屬宴畢,伊又作主複會,首縣令與末座。
獨米、燭二項,首縣賠費八百金。
阿官豫撫僅五月,豫民膏髓已竭矣。
○河間硯銘 河間師有紫檀方筆鬥,為一木所鑿,镌銘雲:“方外出棱,虛中若納,全體渾成,周遭匼匝。
毛穎是居,如無縫塔”。
又有硯銘雲:“視之似潤,試之則剛。
其殆如貌為恬靜而内隐鋒钅芒”。
又得一硯,背微有裂痕,銘雲:“下岩石,惜已斷,然不似博準敕之頑硯。
” ○寒山古雪 李次雲贈餘一硯,石質細潤,旁有白暈,不足為石病也。
夢中忽記題“寒山古雪”四字。
因屬竹浯書隸,镌于背而藏之。
○宋小坡之膽識 宋小坡侍禦督學秦中,值教匪流毒正酷,案臨鞏昌,距府城數十裡外。
郡守馳報賊信,請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為防禦計。
賊偵知,遁去,城藉無恙。
前任陳遠山聞賊到漢中,即他避,生童随散,多為賊所戕。
遠山聞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見臨大事,存乎膽識,膽識不足,而欲以濟事也,難哉。
○諷景安詩 教匪擾害河南時,巡撫景安督師尾随,不能剿賊,軍中謂之“迎送伯”。
又有人點竄杜詩诮之雲:“大師祠堂何處尋,光州城外賊森森。
纏頭白布知春色,望眼紅旗空好音。
三等伯為天下笑,一條繩是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怯,長使軍民淚滿襟”。
○古大臣風 周藉塘侍禦參劾大臣,在軍機處質訊,有責以不實者,藕塘任咎。
總憲達香圃先生雲:“禦史原許其風聞其事,不必任錯。
”餘謂此語有古大臣風。
○捐班充侍讀學士 内閣侍讀學士缺,向由禦史、各部郎中資深者進本除授。
自嘉慶六年吏部以捐職郎中黃永沛開列,競亦得除此職,實自黃創始也。
○候補官膺考差 黃左田,庚戌進士,官農部,以朱石君宮傅薦入懋勤殿供奉,特旨改補贊善。
舊例:候補人員不能與考試差。
甲子四月,谕令一體考試。
是秋簡放山東副考官,洵異數也。
○優禮舊臣 王韓城宮傅予告回想,上念其為先朝耆舊,賞給高宗純皇帝禦前陳設玉鸠杖一枝。
○歸班铨選 嘉慶六年,候補學正、學錄之趙逢源等改歸知縣原班;八年,額外主事龔傅黻、候補内閣中書王恩注等改歸原班铨選。
王以是年補萊陽令。
○俄羅斯托特學生 俄羅斯學生向例五年考試一次,即系管學之人及大學士等在内閣考試後,将列為一等者授為八品官,列為二等者授為九品官,三等者留學行走,不入等者革退。
又自乾隆四十六年設立托特學生,兼習阿裡噶裡字式,系于八旗蒙古人内,每挑取年少堪習者一人充補。
每屆五年,經軍機大臣将該學生考試一次,列一等者以中書補用,二等者以理藩院筆帖式補用,三等者留學,下屆考試之期再行考試。
俱因人數無多,例不應入貢院。
嘉慶八年,經大學士、軍機大臣先後奏交吏部,照各項考試之例一體遵辦。
○禁司員向堂官屈膝 嘉慶八年九月二十四日特谕:部院司員于本管堂官遇有公事,隻應侍立回堂,毋許屈膝,以肅體制而杜谄谀。
○救濟災民 嘉慶六年十月,上念京畿被水,災黎禦寒無具,谕提督置棉衣六萬二千餘件,分遣大臣設廠監放。
窮檐老幼,悉被春溫,實從來所未有。
○回民貢納 新疆喀什噶爾回民内,有一項回民,名為伯德爾格,舊例每年納貢金十兩、金絲綴二匹,後增貢金四十兩。
又喀什噶爾看果園回民,每年應進葡萄千斤,辦事大臣以二百斤送京,餘折價存庫充公。
嘉慶四年,谕仍照初定章程呈進,其所增金兩及葡萄折價均着寬免。
○江西湖廣銷鹽 嘉慶三年二月,兩淮鹽政奏:江西省每年額銷鹽二十七萬二百九十一引,實銷鹽二十八萬一千三百三十二引,計溢銷鹽一萬一千四十一引。
湖廣省每年額銷鹽七十七萬九千九百三十四引,上年實銷鹽七十九萬二百七十一引,計溢銷鹽一萬三百三十七引。
○新進士任中書 新進士簡用内閣中書,在閣行走,給與公費,自嘉慶五年始。
○黃河改道 嘉慶十一年,黃河溜勢,改由六塘河至灌口歸海。
循軌利導,使洪湖清水得以暢注,高堰堤工無虞,實為南河一大轉機。
特旨複設南河正、副總督。
新任正總督為吏部侍郎戴均元。
○節饋 向聞吏、戶、兵、工四部書吏,嘗有饋節之事,良由關系铨選、财賦,吏胥有所取,乃有所饋也。
陽山鄭貫亭、栖霞年松崖先後官工部都水司,值節饋送,皆峻卻之。
近寶泉錢局事發,虧短銅斤七十餘萬,各任監督,皆以收受節禮罹重罪。
噫!有守之可貴也如此。
○“八夕”為題 《宋史·王居安傳》:“劉孝韪七月八日過其家塾,使賦‘八夕詩’。
”此題甚新,張忍齋師科試吾郡,嘗以此命賦題。
○郝楚望談易 郝楚望先生雲:“離為火,在人為心神所主也,發竅于目。
《易》曰:‘離為目’,故啬于目,則神聚于心。
坎為水,在人為腎精所主也,發竅于耳。
《易》曰:‘坎為耳’,故啬于耳,則精凝于腎。
老氏言啬,其要在此。
” ○測字問功名 江南戊申鄉試道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二句。
一士出闱後,到測字處問中否,即命以巍字測之。
斷雲:“山字半出,禾字半科,女字半好,鬼字半魁。
君其中副榜乎。
”榜發果然。
○測字斷生死 曩見一武昌人,李姓,測字有神解。
有陳姓艱于子嗣。
值妻臨蓐,走問一童字。
李雲:“當是男也,恐不育耳。
”陳請其故,曰:“童子無根。
”又有問其子之病患者,因乳名“六十”,即舉六字問之。
李雲:“汝口說‘六十’,已是一‘卒’字矣。
雖去一點,目前可望平安,恐不免來年之憂。
”随口答說,無不應驗。
機變之巧,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蔣丹林喜測字 同年趙介山、帥仙舟夙相好,同寓。
成進士,廷對前一日,蔣丹林前輩往送考,介山舉一奏字測之。
蔣雲:“二人在三人中,郡與帥君皆可望鼎甲。
”胪傳果然。
○鼎甲天數 孫淵如丁未廷對,進呈時原置第二,上賞其策對博洽,欲改置第一,看出策中有“耕三餘”九句,斥其筆誤,仍之。
讀卷官未看出,而淵如亦不自知也。
戊戌廷對,進呈時,邵楚帆卷原拟第一,上嫌其策中有二語意稍不貫,并不欲更置也。
陳文恭公讀卷,将邵卷久拆不開,命将原拟二、三卷移上前。
及拆邵卷,仍拆不開,及移孫希旦卷第三,而邵置二甲一名矣。
鼎甲信有天數,君相固不能操權耶。
○接骨 孫淵如官京師時,嘗被車壓折胫骨,為一金姓醫治好,今右足尚較短左足寸許。
服雄黃兌燒酒四十九日,足發赤斑而愈。
金雲:“骨原可接。
”凡人自胎生之骨,如花木之枝,随處可粘,惟在脾胃好,多進飲食,能生新血以益氣耳。
若後生之骨,如齒牙、膝蓋、腦骨數處,則斷不能接。
所以用雄黃、燒酒者,雄黃能去瘀血,燒酒無損脾胃。
瘀血不盡,雖治好,遇陰雨必變。
今孫已逾十年,行履适然,惟其醫治之精耳。
嘗囑終身忌食荸荠。
此故未晰,俟考。
○不倒翁 弗跋翁,即俗呼“不倒翁”。
姑蘇山塘肆中有高立如人者,或見而笑之曰:“此翁木強猶昔,宜為世所戲弄,然終身不一失足,惟其腳跟定也。
”此語可味。
○大明寶鈔 郝徕峰藏前明五千貫鈔紙一張,較倭紙尤厚。
言從鐵山寺佛藏中取出。
其色灰黑,面兩印,背一印,朱色紅,篆文模糊不辨。
上題:“大明通行寶鈔五千貫”,下載:“戶部奏準印造寶鈔,與銅錢通行。
僞使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并給犯人家産。
洪武年、月、日。
”餘記明郎草橋《七修類稿》載,杭正定寺佛腹中,取出寫“楞嚴咒”,并書舍佛姓氏、年号,知為宋物。
因思魯望像中,皆平生詩稿,景德寺佛腹,皆藏經、金銀錢,疑正定佛腹亦有金銀錢。
此之藏寶鈔,或亦金銀錢之意欤? ○館臣瞻對天顔 嘉慶九年甲子二月三日,上幸翰林院。
凡隸館職者皆令與宴,共二百二人。
畛以禦史随編、檢後,位列東廊下。
上由清秘堂更衣出入數番,瞻對天顔,不逾咫尺,小臣欣幸無極。
是日内府梨園承值,首演“群仙聚慶”,内東方曼倩作老前輩語,上顧朱宮傅大笑。
與宴諸臣中,科分唯朱最深。
繼演“十八學士登瀛洲”。
上複谕膳房,令諸臣各攜回所撤之馔。
畛捧馔領賜而歸。
非常曠典,榮被一門,不勝感幸。
領賜《禦制味餘書室全集》一部、《九家杜詩注》一部、絹箋二張,宣紙二張、風字硯一方、甯綢二卷、茶葉二瓶。
○鹿谷之歎 鹿谷官刑部主事,雲:“餘從政八年,每日所見所聞,無非五刑律案。
凡人情奸險,世事變詐,嘗試殆遍,心境惴惴,不惟無好利之想,并減做官之念矣。
”此閱曆久而見道之語。
敬記之。
○雷翠庭 甯化雷翠庭先生為前輩第一流人物。
由庶吉士召入上書房授讀,曆官副憲。
所著《經笥堂文集》稿本藏于伊墨卿家,尚未梓行。
餘嘗抄其任學使時刻示諸生文數篇于别冊。
○蘭第錫 蘭河督,山西人,由嶽州太守曆官河督。
清儉勤苦,所至有惠政,人鹹戴德。
聞其官太守時,太翁以老諸生随任,常出外與裡■雜處,有事稍不惬,歸即杖責之。
太守長跪乞悔乃已。
如此父子,真可謂古人矣。
申蓮渠嘗述其政績本末,惜不能詳記之。
○狐現内閣 甲子九月二十日,内閣堂上見狐蹲伏漢相座,逾久乃去。
不數月而劉文清、王文端、紀文達三相繼逝。
此物之出,信非偶然矣。
是時戴紫垣師官閣學,與王介堂學士同在閣值班。
是日批川省勾到本,兩人分寫,字數甚多,薄暮方散。
衆人往來探望,師初不知,并在座側散步數百次,未見此物。
介堂早見之,意以為師必知之也。
後日餘談及,乃笑置之。
迨十二月,紫垣師擢少司馬。
人謂前之不見,自是吉征雲。
○無疾而終 劉文清年八十五。
卒日之清晨,到閣辦事,與陳春溆副憲争解《論語》不休。
王文端年八十一。
卒前一日,猶進内召對如常,無疾端逝。
二公之生也有自來。
○非翰林之閣臣 漢大學士不由翰林大拜者,前漢軍趙國麟,今費雲浦協揆二人。
内閣學士不由翰林遷除者,安徽張若亭、四川王汝壁、福建陳霞蔚三人。
○絕妙挽聯 窦東臯先生挽劉文正公聯雲:“岱色蒼茫衆山小,天容慘淡大星沉。
”一時推為絕作。
河間師挽程文恭公聯雲:“執笏無慚真宰相,蓋棺猶是老書生。
”辦道得文恭平生出。
○團拜E64靡 曩見蔡息觀有“吳俗商語”數條。
首言拜年,刺到而人不到,習俗浮僞,不如京師行團拜禮,猶存真意。
近京師紛鬧團拜,大奏征歌聚飲,誇盛E64靡,究之對面而人不相識,接席而心各多猜,轉至長奢靡之習,甚可慨歎。
然不能特立獨行而不與此約,則習俗移人,自是大累。
○榮華會 德勝門外黑寺衆喇嘛,于正月二十三日舉榮華會。
幡幢鼓樂,扮牛頭鬼面諸變相,前後跳舞,亦傩以驅疫之意也。
餘巡視北城時,同營汛武員臨視之。
聞此會向極盛,近亦稍減。
○前輩詩五首 乙醜會試,總裁朱宮傅、戴大司農校藝争執,彼此不合,各寄以詩。
餘時司分校,記其數首于此,以見前輩憐才校士之苦心焉。
朱“闱中抒懷”三首雲:“廿七科名七五年,臣今老矣敢争先。
煙雲鏡樹歸烏有,功業文章待後賢。
是處青山皆淨土,個中丹地豈塵緣。
成蹊桃李憑誰問?且向千潭印大圓”。
“元都觀裡植何年,無定河邊等後先。
千佛名經應有數,五車便笥未為賢。
夢回一笑占新蔔,涕破三生錯舊緣。
老我菩提無住着,春囗塔項合尖圓”。
“芳草多情憶往年,怕聞題乍鳴先。
摩挲老眼三旬澀,佛拭沉心五八賢。
鲛泣艱難逢解囗,鸩媒容易斷因緣。
漫嗟井裡常遺厥,會看排雲獻壁圓”。
戴“偶成”雲:“幾輩春蠶食葉聲,荠甘荼苦等忘情。
錦标奪幟看誰健,采筆生花夢已成。
頃刻魚龍争變化,權衡燕雀在公平。
暗中摸索何恩怨,好事休誇藥籠名。
”“忍聽焦桐作爆聲,泥金盼捷一般情。
莫教赝鼎騰光怪,畢竟良材受匠成。
眼底煙雲原是幻,胸中畦町要全平。
寒潭雁過無留影,不博人誇藻鑒名。
” ○袁子才妙語 劉金門少司馬言,袁子才居尹文端署中,有二語雲:“牆低則遠景皆收,樹老則斜陽不去。
”意蓋為文端頌,而措辭極妙。
○張船山詩 張船山詩雲:“人才有數總天生,未必争名便得名。
卻被轉輪王看破,蔡邕前世即張衡”。
“堕地先營避債台,青蚨那肯逼人來。
冥司偏是谀張說,三十紅爐鑄橫财”。
營營于名利者,讀此得毋齒冷。
○河渠書缺 我朝官書,如“三通”等書無不明備,惟缺河渠一門。
嘗與蕺山言《行水金鑒》一書編至康熙六十年止,如能接續編去,亦一盛業。
然安得有此閑人耶?河渠之外,海防亦未有專書。
○劉清愛民 劉廉使名清,貴州人,由拔貢官四川縣令,有循聲,為衆教匪所感頌。
逆首王三槐械逮刑部,供地方官酷虐,獨劉青天惠愛子民。
上由是知劉政績,擢至臬司。
乙醜入觐,連日召見,賞赉最厚。
并錫以詩雲:“循吏清名遠迩傳,蜀民何幸見青天。
誠心到處能和衆,本性從來不愛錢。
有守有為績昭著,無偏無欲志貞堅。
空群羨爾超流俗,明慎鹹中治理宣。
”恭錄于此,以志企羨。
○錢南園與邵二雲書 邵壽民舍人齋中,見錢南園師與邵二雲學士手劄。
壽民裝潢橫幅,揭于壁。
餘假玩數日,記其語雲:“澧頓首,元夕折差,回至辰陽,荷手緘,感切感切。
龍莊自去夏永州晤後,僅再通書。
緣某既西行,而此翁亦甚不喜出所治一步地,徒荒民事。
此意竟非當道好尚,微語及此,遽折其鋒,貌殊慚沮。
心或未必悔,然徒自刺謬而已,于君子何尤?聯吉不審如何?熟籌而得一策,萬望苦心助我。
今年湖南押運官,澧同鄉譚君也,嘗為東城兵馬司副指揮,茲任永州别駕。
性故慷慨,視澧不啻同胞。
遂己囑于抵通卸運後,必為我載還聯吉,不惜加多亻雇直,為覓一力服侍之。
俾得仍如屋居,較陸行車載,勞逸何止十倍。
所有一切用度,及近年醫藥、衣被,或不與逋欠,并已略計大數,概交此翁,至時悉為之所矣。
特患聯吉不自揣,堅執故性,失此機會,将來竟不可知矣。
茲緘數行專與之,祈為轉付。
外一緘,祈交其居停收存。
俟譚翁抵通,即持谒之,便于同力舉事也。
大抵糧艘交卸非一二日事,吾弟或得其居停報,萬望盡力,或遣大侄一行,逼使登舟。
不過來春二月可抵潭州,仍不過一舟送其還裡,了此一大心事。
近祉何如?李生時呈技藝祈教否?閱邸報,辦書諸人,譴責綦嚴,不識敞{艹}何如?憂之深。
包誠齋來,甚增我氣味。
昨日家奴稱其大人即世,彼已出督運,署内别無了事人,茕茕一兒兩女,聞之食不下咽。
感念五年前,亡妻贻累老母,何彼亦同此病也?附聞足增一喟。
澧頓首。
二月念八日五鼓沅州試署燈下。
”讀此書,想見古人情意之厚如此。
○京城菊花 易州趙象庵官中書科中書,官閑無事,善養花,秋時菊花尤盛。
凡菊之異種,不遠數千裡購之,故養菊獨著京城。
每值九秋,過晚香亭,寒香滿室,耐可勾留。
船山前輩嘗贈以句雲:“人來草閣官如隐,自喜花農歲有秋。
”蓋紀實也。
京城菊多佳品,如粉紅一種,即有海紅蓮、朝陽素、銀紅針、霓裳豔舞、錦帳芙蓉數種。
又有名隋宮剪彩者,團瓣參差,外黃而裡紫,尤為異品,此外如銀盤托雪、金連環、金針、銀針之類,不可殚記。
嘗見朱砂雪一種,開并蒂兩朵。
花神狡狯,何可測耶? ○田文鏡練達之見 河南撫田文鏡折奏有雲:“人私心一起,則見理不明;見理不明,則所行多謬。
贍顧避忌,與夫市惠邀名,皆私心也。
有一于此,雖聰明伶俐之人,更多錯誤。
”又雲:“封疆大事,必須谙練,胸中方有成竹。
若未谙練,則胸中原無所知識,而欲其行何事,革何事乎?即有從旁告之以當行、當止,彼且遊移不決,否則亦不過虛應故事而已,終非己意中見以為确乎不可拔、須臾不容緩者,安肯實力以行之乎?”又雲:“将不可驕,嚴于簡閱則不驕;兵不可弱,勤于教練則不弱。
”皆練達政體之語。
記之。
○鄂文端折語摘選 鄂文端公為我朝才德兼備之名臣,世宗憲皇帝褒為賢良股肱,又稱為不世出之良臣。
又嘗賜聯雲:“體國公忠,股肱膺重寄;憲邦文武,梁棟得純臣。
”聖人品題,至當不易。
畛嘗讀其奏折,廣大精微,言言出于誠悃,笃肫摯,款款動人,宜乎魚水契合,令千載下猶想見明良之慶也。
敬摘折中語數條,記錄于此。
其任江蘇布政司折雲:“國家設官分職,凡以為民耳。
但能利民,則寬嚴、水火,皆所以為仁,而勞怨非所恤。
如不能因民,則刑名、教化,皆足以為病,而廉惠非所居。
蓋謬拘臆見,薄務虛名,不以民事為事,不以民心為心,固未有能奏效者,恐廉吏與貪吏罪同等,好事較誤事害更大。
見小不成,欲速不達,莫之或出此矣”。
任雲貴總督時折雲:“但振作料理,雖須放膽,原出自小心。
必謀終有成,然後始事斯舉,庶籌畫萬全,可行久遠。
若稍涉孟浪,惟計目前,将興一利,利未就而弊先伏;除一弊,弊未革而害更大。
非所以盡臣職而報主恩也。
”又雲:“極盛之時,尤當思患預防,則力半功倍,可謀久遠。
彼諱言有事,以為解事,苟且了事,以為能事者,窺其隐微,皆悉無忠愛之誠者也。
”又雲:“臣若有心惜身,即是悖負;臣若有心不惜身,亦是悖負。
”又雲:“若使各囗就緒,自應持其大納,示以鎮靜,以馭群材。
今于尚無條理時,倘不亟加整饬,破其因循,雖托言知體,實無以濟用。
況督撫所謂小事,至府、縣、州則為大事;府、縣、州所謂小事,至本家、本人則為莫大之事。
稍有疏忽,贻累匪淺。
”又覆奏李绂為人折雲:“李绂人有才氣,微欠平實。
緣以才自用,适足以濟偏,或任偏為才。
偏且至于成蔽,不能宅心于中,不知著腳于庸,遂緻長處反是短處,殊屬可惜。
”又覆奏廣西金钅共折雲:“金钅共,肝膽氣血人也。
心地坦白,才具明爽,實心實力,事不辭難。
但局度尚少從容,識見猶欠廣大,恐過于快利處,或不無錯漏。
臣已開誠規勸,謂設施易,妥當難,勇往易,堅定難。
鹵莽非所以酬恩,謹慎斯可以濟事。
伊慨然允諾。
自知不足,大材難得。
如金钅共者,實愛敬之,願其更加精進也。
” ○鄂文端佩三省總督印 雍正時,田文鏡官河南、山東兩省巡撫,鄂文端官雲、貴、廣西三省總督,皆一時殊眷,非成例也。
其三省總督印,乃憲皇帝合對鄂之年命,選擇吉日良辰在養心殿交怡親王監視成造者。
谕令愛惜,長久用之,事事如意也。
故文端謝恩折雲:“佩此印,惟當時念封疆;用一印,惟當時思利弊。
愛惜軍民,為三省計長久;愛惜精神,為一身計長久。
”事事如意,故天心之眷注,實人事之積累也。
敢不敬畏,敢不奮勉。
一德一心,令人作三代以上想。
○陳時夏受殊恩 雍正時,滇南陳時夏官蘇州巡撫。
有母在家,年逾八旬,欲陳請乞假。
憲皇帝谕滇省督撫委員同陳之弟乘驿護送到蘇,其起身日期遲早,聽伊母之便,并不必因乘驿定限,俾有年紀人去住如意。
又賞給人參四對,為高年人藥耳之需。
至抵蘇後,陳具折謝恩,上心忻慰,恩谕更為周至,并賜貂皮、甯綢、伽南香珠、眼鏡、鼻煙壺、奶酥餅、果子幹等物,為添壽之意。
又賞給巡撫封典。
殊恩異數,身受者能忽感激涕零耶? ○甘汝來受知遇 江西甘莊恪公,以吏部主事蒙憲皇帝特旨擢廣西太平府知府。
十二月二十七日請訓。
是日,上賜九卿福字,随同九卿傳進。
以次賜畢,呼甘近案前,連書二福字,谕令帶賜粵西總督、提督各一。
又書一福字賜甘,甘奏雲:“外吏小臣,何敢蒙賜宸翰。
”上大笑曰:“怎麼說是小臣?做官隻論好歹,不問大小。
爾若做得好,即日就是大臣了。
”因諄諄訓誨,并詢家世,賞貂皮、松花硯,又賞甘父母甯綢各一聯。
并谕吏部撰給四品诰封,給假回裡省親。
荷此隆恩,甘實不知所以報稱矣。
○封江潮神 雍正三年,定江潮諸神封:吳伍員為英衛公、唐錢鏐為誠應武肅王、宋張夏為靜安公、明湯紹恩為甯江伯。
地方官設位奉祀。
○成汝舟制怒 乙醜嘉平十六日,餘在署,出言不謹,被同事韓芸同年瞪目一視,心為之動,始知言不可追矣。
次日芸談及,愈覺内慚。
因言伊一親長成姓,以南彙具丞坐補本縣知縣,有能聲。
縣門舊砌甕城,一日逢朔旦,成自外行香回,突有人持泥擲輿中,污公服。
成怒,拿至案下。
忽思此人何無懼至此?是必有故,笑釋之。
後偵知此人已服毒而來拚命者。
非得此機警,甯不罹害?成後官至湖南臬司。
無故加之而不怒一語,殊令人深長思也。
○喜神圖 過萱草書堂,見喜神圖一幅,為朱勤恪皂保所作。
題雲:“凡人居心行事,不可一日無喜神護持。
”諒哉!人未有宅心不厚而能吉祥止止者也。
○魁倫之忍 蔣廉訪言,魁将軍任閩浙總督撫時,嘗寫圖十二幅,皆平日辦過案件事實。
刑人累累,匍匐就死,情狀不一。
後自為之跋,縷述其情事焉。
餘謂此即不善終之先幾。
禍由己發,而猶圖其事以炫人,其居心毋乃忍乎? ○父法子當 孫淵如觀察言,舊例:凡侵盜錢糧,限内全完者,準其減等。
雍正時,趙恭毅曾請加重懲治。
乃首先破案正法者,即其子太原府趙鳳诏也。
可信真清官尚不可刻,而僞清官事事從刻,天鑒豈能逃耶?此例今仍複舊。
○滄海桑田 吳菘圃宮保言,海州雲台山百二十裡海道,數年來變成陸地,可以策馬到山。
滄桑之說,信不誣矣。
○五世公卿 常熟蔣廉訪之高祖莘田先生著《臣鑒錄》二十卷。
内分勸、懲。
勸部七十二類,懲部五十類,皆E65經考史,前列事實,後載格言法戒,各有其類。
先生之孫漣官太仆卿時,曾經進呈外,《□世玉衡錄》、流民圖十二幅亦呈□覽。
嘗官河南提學副使,士心愛戴,大梁葺蔣公祠。
樂善不倦,宜乎佑啟後人也。
先生子二:陳錫雲貴總督、廷錫文肅公。
孫文恪公。
曾孫大司農賜。
廉訪其元孫也。
○孫淵如論利害 孫淵如言:凡事不能有利無弊,但權利害之輕重。
果利多害少,即當興利,不得以有害而廢利。
若事事慮害而又不能不求利,苟且補苴,利不必見而贻害且長也。
○不徇上官 赓總憲官刑部員外時,有土默特台吉某喇嘛病殁。
或誣為其子侄、徒子所害,讦訟至内,诏侍郎特先慎馳往谳鞫。
随帶司員即赓與陳笠帆也。
蒙古俗:凡人殁後,不惟焚毀生前服物,即屍骸亦洗淨焚燒,而棄其殘骨于海。
此語本之許魯齋,久不記憶矣。
入耳怵心,筆以識之。
○富綱之奢侈 富綱任雲貴總督,肆意奢侈。
署内房舍地面皆用藍細布貯棉制如磚式,量地廣狹而平砌之。
又慮逾久踐實,每月更鋪一次,備制成者積數間屋。
此與尊奉福貝子行館地面鋪以紅哆羅呢者尤為意想所不及。
噫!享用逾分,宜乎其肆市也。
○阿精阿任豫撫 阿精阿官河南巡撫,侈肆任性。
屬官百計承奉,求得歡心,省城自藩司以下,疊張宴款洽一日,輪值首府。
開封守陳文緯,先數月構葺精巧明瓦架棚,輕紗裁幔,幾案陳設奇玩,名花異卉,羅列階砌。
陳素精于飲馔,此更精益求精,無不玉杯金盞,即首座所進之磁碗各件,花色款式獨與衆座迥别。
更可異者,正當清歌豔舞,歡情洽時,八壯仆扛出備賞錢四桌,令人警心駭目,莫可直視,乃用紅絲繩穿青銅錢八十萬耳。
衆屬宴畢,伊又作主複會,首縣令與末座。
獨米、燭二項,首縣賠費八百金。
阿官豫撫僅五月,豫民膏髓已竭矣。
○河間硯銘 河間師有紫檀方筆鬥,為一木所鑿,镌銘雲:“方外出棱,虛中若納,全體渾成,周遭匼匝。
毛穎是居,如無縫塔”。
又有硯銘雲:“視之似潤,試之則剛。
其殆如貌為恬靜而内隐鋒钅芒”。
又得一硯,背微有裂痕,銘雲:“下岩石,惜已斷,然不似博準敕之頑硯。
” ○寒山古雪 李次雲贈餘一硯,石質細潤,旁有白暈,不足為石病也。
夢中忽記題“寒山古雪”四字。
因屬竹浯書隸,镌于背而藏之。
○宋小坡之膽識 宋小坡侍禦督學秦中,值教匪流毒正酷,案臨鞏昌,距府城數十裡外。
郡守馳報賊信,請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為防禦計。
賊偵知,遁去,城藉無恙。
前任陳遠山聞賊到漢中,即他避,生童随散,多為賊所戕。
遠山聞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見臨大事,存乎膽識,膽識不足,而欲以濟事也,難哉。
○諷景安詩 教匪擾害河南時,巡撫景安督師尾随,不能剿賊,軍中謂之“迎送伯”。
又有人點竄杜詩诮之雲:“大師祠堂何處尋,光州城外賊森森。
纏頭白布知春色,望眼紅旗空好音。
三等伯為天下笑,一條繩是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怯,長使軍民淚滿襟”。
○古大臣風 周藉塘侍禦參劾大臣,在軍機處質訊,有責以不實者,藕塘任咎。
總憲達香圃先生雲:“禦史原許其風聞其事,不必任錯。
”餘謂此語有古大臣風。
○捐班充侍讀學士 内閣侍讀學士缺,向由禦史、各部郎中資深者進本除授。
自嘉慶六年吏部以捐職郎中黃永沛開列,競亦得除此職,實自黃創始也。
○候補官膺考差 黃左田,庚戌進士,官農部,以朱石君宮傅薦入懋勤殿供奉,特旨改補贊善。
舊例:候補人員不能與考試差。
甲子四月,谕令一體考試。
是秋簡放山東副考官,洵異數也。
○優禮舊臣 王韓城宮傅予告回想,上念其為先朝耆舊,賞給高宗純皇帝禦前陳設玉鸠杖一枝。
○歸班铨選 嘉慶六年,候補學正、學錄之趙逢源等改歸知縣原班;八年,額外主事龔傅黻、候補内閣中書王恩注等改歸原班铨選。
王以是年補萊陽令。
○俄羅斯托特學生 俄羅斯學生向例五年考試一次,即系管學之人及大學士等在内閣考試後,将列為一等者授為八品官,列為二等者授為九品官,三等者留學行走,不入等者革退。
又自乾隆四十六年設立托特學生,兼習阿裡噶裡字式,系于八旗蒙古人内,每挑取年少堪習者一人充補。
每屆五年,經軍機大臣将該學生考試一次,列一等者以中書補用,二等者以理藩院筆帖式補用,三等者留學,下屆考試之期再行考試。
俱因人數無多,例不應入貢院。
嘉慶八年,經大學士、軍機大臣先後奏交吏部,照各項考試之例一體遵辦。
○禁司員向堂官屈膝 嘉慶八年九月二十四日特谕:部院司員于本管堂官遇有公事,隻應侍立回堂,毋許屈膝,以肅體制而杜谄谀。
○救濟災民 嘉慶六年十月,上念京畿被水,災黎禦寒無具,谕提督置棉衣六萬二千餘件,分遣大臣設廠監放。
窮檐老幼,悉被春溫,實從來所未有。
○回民貢納 新疆喀什噶爾回民内,有一項回民,名為伯德爾格,舊例每年納貢金十兩、金絲綴二匹,後增貢金四十兩。
又喀什噶爾看果園回民,每年應進葡萄千斤,辦事大臣以二百斤送京,餘折價存庫充公。
嘉慶四年,谕仍照初定章程呈進,其所增金兩及葡萄折價均着寬免。
○江西湖廣銷鹽 嘉慶三年二月,兩淮鹽政奏:江西省每年額銷鹽二十七萬二百九十一引,實銷鹽二十八萬一千三百三十二引,計溢銷鹽一萬一千四十一引。
湖廣省每年額銷鹽七十七萬九千九百三十四引,上年實銷鹽七十九萬二百七十一引,計溢銷鹽一萬三百三十七引。
○新進士任中書 新進士簡用内閣中書,在閣行走,給與公費,自嘉慶五年始。
○黃河改道 嘉慶十一年,黃河溜勢,改由六塘河至灌口歸海。
循軌利導,使洪湖清水得以暢注,高堰堤工無虞,實為南河一大轉機。
特旨複設南河正、副總督。
新任正總督為吏部侍郎戴均元。
○節饋 向聞吏、戶、兵、工四部書吏,嘗有饋節之事,良由關系铨選、财賦,吏胥有所取,乃有所饋也。
陽山鄭貫亭、栖霞年松崖先後官工部都水司,值節饋送,皆峻卻之。
近寶泉錢局事發,虧短銅斤七十餘萬,各任監督,皆以收受節禮罹重罪。
噫!有守之可貴也如此。
○“八夕”為題 《宋史·王居安傳》:“劉孝韪七月八日過其家塾,使賦‘八夕詩’。
”此題甚新,張忍齋師科試吾郡,嘗以此命賦題。
○郝楚望談易 郝楚望先生雲:“離為火,在人為心神所主也,發竅于目。
《易》曰:‘離為目’,故啬于目,則神聚于心。
坎為水,在人為腎精所主也,發竅于耳。
《易》曰:‘坎為耳’,故啬于耳,則精凝于腎。
老氏言啬,其要在此。
” ○測字問功名 江南戊申鄉試道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二句。
一士出闱後,到測字處問中否,即命以巍字測之。
斷雲:“山字半出,禾字半科,女字半好,鬼字半魁。
君其中副榜乎。
”榜發果然。
○測字斷生死 曩見一武昌人,李姓,測字有神解。
有陳姓艱于子嗣。
值妻臨蓐,走問一童字。
李雲:“當是男也,恐不育耳。
”陳請其故,曰:“童子無根。
”又有問其子之病患者,因乳名“六十”,即舉六字問之。
李雲:“汝口說‘六十’,已是一‘卒’字矣。
雖去一點,目前可望平安,恐不免來年之憂。
”随口答說,無不應驗。
機變之巧,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蔣丹林喜測字 同年趙介山、帥仙舟夙相好,同寓。
成進士,廷對前一日,蔣丹林前輩往送考,介山舉一奏字測之。
蔣雲:“二人在三人中,郡與帥君皆可望鼎甲。
”胪傳果然。
○鼎甲天數 孫淵如丁未廷對,進呈時原置第二,上賞其策對博洽,欲改置第一,看出策中有“耕三餘”九句,斥其筆誤,仍之。
讀卷官未看出,而淵如亦不自知也。
戊戌廷對,進呈時,邵楚帆卷原拟第一,上嫌其策中有二語意稍不貫,并不欲更置也。
陳文恭公讀卷,将邵卷久拆不開,命将原拟二、三卷移上前。
及拆邵卷,仍拆不開,及移孫希旦卷第三,而邵置二甲一名矣。
鼎甲信有天數,君相固不能操權耶。
○接骨 孫淵如官京師時,嘗被車壓折胫骨,為一金姓醫治好,今右足尚較短左足寸許。
服雄黃兌燒酒四十九日,足發赤斑而愈。
金雲:“骨原可接。
”凡人自胎生之骨,如花木之枝,随處可粘,惟在脾胃好,多進飲食,能生新血以益氣耳。
若後生之骨,如齒牙、膝蓋、腦骨數處,則斷不能接。
所以用雄黃、燒酒者,雄黃能去瘀血,燒酒無損脾胃。
瘀血不盡,雖治好,遇陰雨必變。
今孫已逾十年,行履适然,惟其醫治之精耳。
嘗囑終身忌食荸荠。
此故未晰,俟考。
○不倒翁 弗跋翁,即俗呼“不倒翁”。
姑蘇山塘肆中有高立如人者,或見而笑之曰:“此翁木強猶昔,宜為世所戲弄,然終身不一失足,惟其腳跟定也。
”此語可味。
○大明寶鈔 郝徕峰藏前明五千貫鈔紙一張,較倭紙尤厚。
言從鐵山寺佛藏中取出。
其色灰黑,面兩印,背一印,朱色紅,篆文模糊不辨。
上題:“大明通行寶鈔五千貫”,下載:“戶部奏準印造寶鈔,與銅錢通行。
僞使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并給犯人家産。
洪武年、月、日。
”餘記明郎草橋《七修類稿》載,杭正定寺佛腹中,取出寫“楞嚴咒”,并書舍佛姓氏、年号,知為宋物。
因思魯望像中,皆平生詩稿,景德寺佛腹,皆藏經、金銀錢,疑正定佛腹亦有金銀錢。
此之藏寶鈔,或亦金銀錢之意欤? ○館臣瞻對天顔 嘉慶九年甲子二月三日,上幸翰林院。
凡隸館職者皆令與宴,共二百二人。
畛以禦史随編、檢後,位列東廊下。
上由清秘堂更衣出入數番,瞻對天顔,不逾咫尺,小臣欣幸無極。
是日内府梨園承值,首演“群仙聚慶”,内東方曼倩作老前輩語,上顧朱宮傅大笑。
與宴諸臣中,科分唯朱最深。
繼演“十八學士登瀛洲”。
上複谕膳房,令諸臣各攜回所撤之馔。
畛捧馔領賜而歸。
非常曠典,榮被一門,不勝感幸。
領賜《禦制味餘書室全集》一部、《九家杜詩注》一部、絹箋二張,宣紙二張、風字硯一方、甯綢二卷、茶葉二瓶。
○鹿谷之歎 鹿谷官刑部主事,雲:“餘從政八年,每日所見所聞,無非五刑律案。
凡人情奸險,世事變詐,嘗試殆遍,心境惴惴,不惟無好利之想,并減做官之念矣。
”此閱曆久而見道之語。
敬記之。
○雷翠庭 甯化雷翠庭先生為前輩第一流人物。
由庶吉士召入上書房授讀,曆官副憲。
所著《經笥堂文集》稿本藏于伊墨卿家,尚未梓行。
餘嘗抄其任學使時刻示諸生文數篇于别冊。
○蘭第錫 蘭河督,山西人,由嶽州太守曆官河督。
清儉勤苦,所至有惠政,人鹹戴德。
聞其官太守時,太翁以老諸生随任,常出外與裡■雜處,有事稍不惬,歸即杖責之。
太守長跪乞悔乃已。
如此父子,真可謂古人矣。
申蓮渠嘗述其政績本末,惜不能詳記之。
○狐現内閣 甲子九月二十日,内閣堂上見狐蹲伏漢相座,逾久乃去。
不數月而劉文清、王文端、紀文達三相繼逝。
此物之出,信非偶然矣。
是時戴紫垣師官閣學,與王介堂學士同在閣值班。
是日批川省勾到本,兩人分寫,字數甚多,薄暮方散。
衆人往來探望,師初不知,并在座側散步數百次,未見此物。
介堂早見之,意以為師必知之也。
後日餘談及,乃笑置之。
迨十二月,紫垣師擢少司馬。
人謂前之不見,自是吉征雲。
○無疾而終 劉文清年八十五。
卒日之清晨,到閣辦事,與陳春溆副憲争解《論語》不休。
王文端年八十一。
卒前一日,猶進内召對如常,無疾端逝。
二公之生也有自來。
○非翰林之閣臣 漢大學士不由翰林大拜者,前漢軍趙國麟,今費雲浦協揆二人。
内閣學士不由翰林遷除者,安徽張若亭、四川王汝壁、福建陳霞蔚三人。
○絕妙挽聯 窦東臯先生挽劉文正公聯雲:“岱色蒼茫衆山小,天容慘淡大星沉。
”一時推為絕作。
河間師挽程文恭公聯雲:“執笏無慚真宰相,蓋棺猶是老書生。
”辦道得文恭平生出。
○團拜E64靡 曩見蔡息觀有“吳俗商語”數條。
首言拜年,刺到而人不到,習俗浮僞,不如京師行團拜禮,猶存真意。
近京師紛鬧團拜,大奏征歌聚飲,誇盛E64靡,究之對面而人不相識,接席而心各多猜,轉至長奢靡之習,甚可慨歎。
然不能特立獨行而不與此約,則習俗移人,自是大累。
○榮華會 德勝門外黑寺衆喇嘛,于正月二十三日舉榮華會。
幡幢鼓樂,扮牛頭鬼面諸變相,前後跳舞,亦傩以驅疫之意也。
餘巡視北城時,同營汛武員臨視之。
聞此會向極盛,近亦稍減。
○前輩詩五首 乙醜會試,總裁朱宮傅、戴大司農校藝争執,彼此不合,各寄以詩。
餘時司分校,記其數首于此,以見前輩憐才校士之苦心焉。
朱“闱中抒懷”三首雲:“廿七科名七五年,臣今老矣敢争先。
煙雲鏡樹歸烏有,功業文章待後賢。
是處青山皆淨土,個中丹地豈塵緣。
成蹊桃李憑誰問?且向千潭印大圓”。
“元都觀裡植何年,無定河邊等後先。
千佛名經應有數,五車便笥未為賢。
夢回一笑占新蔔,涕破三生錯舊緣。
老我菩提無住着,春囗塔項合尖圓”。
“芳草多情憶往年,怕聞題乍鳴先。
摩挲老眼三旬澀,佛拭沉心五八賢。
鲛泣艱難逢解囗,鸩媒容易斷因緣。
漫嗟井裡常遺厥,會看排雲獻壁圓”。
戴“偶成”雲:“幾輩春蠶食葉聲,荠甘荼苦等忘情。
錦标奪幟看誰健,采筆生花夢已成。
頃刻魚龍争變化,權衡燕雀在公平。
暗中摸索何恩怨,好事休誇藥籠名。
”“忍聽焦桐作爆聲,泥金盼捷一般情。
莫教赝鼎騰光怪,畢竟良材受匠成。
眼底煙雲原是幻,胸中畦町要全平。
寒潭雁過無留影,不博人誇藻鑒名。
” ○袁子才妙語 劉金門少司馬言,袁子才居尹文端署中,有二語雲:“牆低則遠景皆收,樹老則斜陽不去。
”意蓋為文端頌,而措辭極妙。
○張船山詩 張船山詩雲:“人才有數總天生,未必争名便得名。
卻被轉輪王看破,蔡邕前世即張衡”。
“堕地先營避債台,青蚨那肯逼人來。
冥司偏是谀張說,三十紅爐鑄橫财”。
營營于名利者,讀此得毋齒冷。
○河渠書缺 我朝官書,如“三通”等書無不明備,惟缺河渠一門。
嘗與蕺山言《行水金鑒》一書編至康熙六十年止,如能接續編去,亦一盛業。
然安得有此閑人耶?河渠之外,海防亦未有專書。
○劉清愛民 劉廉使名清,貴州人,由拔貢官四川縣令,有循聲,為衆教匪所感頌。
逆首王三槐械逮刑部,供地方官酷虐,獨劉青天惠愛子民。
上由是知劉政績,擢至臬司。
乙醜入觐,連日召見,賞赉最厚。
并錫以詩雲:“循吏清名遠迩傳,蜀民何幸見青天。
誠心到處能和衆,本性從來不愛錢。
有守有為績昭著,無偏無欲志貞堅。
空群羨爾超流俗,明慎鹹中治理宣。
”恭錄于此,以志企羨。
○錢南園與邵二雲書 邵壽民舍人齋中,見錢南園師與邵二雲學士手劄。
壽民裝潢橫幅,揭于壁。
餘假玩數日,記其語雲:“澧頓首,元夕折差,回至辰陽,荷手緘,感切感切。
龍莊自去夏永州晤後,僅再通書。
緣某既西行,而此翁亦甚不喜出所治一步地,徒荒民事。
此意竟非當道好尚,微語及此,遽折其鋒,貌殊慚沮。
心或未必悔,然徒自刺謬而已,于君子何尤?聯吉不審如何?熟籌而得一策,萬望苦心助我。
今年湖南押運官,澧同鄉譚君也,嘗為東城兵馬司副指揮,茲任永州别駕。
性故慷慨,視澧不啻同胞。
遂己囑于抵通卸運後,必為我載還聯吉,不惜加多亻雇直,為覓一力服侍之。
俾得仍如屋居,較陸行車載,勞逸何止十倍。
所有一切用度,及近年醫藥、衣被,或不與逋欠,并已略計大數,概交此翁,至時悉為之所矣。
特患聯吉不自揣,堅執故性,失此機會,将來竟不可知矣。
茲緘數行專與之,祈為轉付。
外一緘,祈交其居停收存。
俟譚翁抵通,即持谒之,便于同力舉事也。
大抵糧艘交卸非一二日事,吾弟或得其居停報,萬望盡力,或遣大侄一行,逼使登舟。
不過來春二月可抵潭州,仍不過一舟送其還裡,了此一大心事。
近祉何如?李生時呈技藝祈教否?閱邸報,辦書諸人,譴責綦嚴,不識敞{艹}何如?憂之深。
包誠齋來,甚增我氣味。
昨日家奴稱其大人即世,彼已出督運,署内别無了事人,茕茕一兒兩女,聞之食不下咽。
感念五年前,亡妻贻累老母,何彼亦同此病也?附聞足增一喟。
澧頓首。
二月念八日五鼓沅州試署燈下。
”讀此書,想見古人情意之厚如此。
○京城菊花 易州趙象庵官中書科中書,官閑無事,善養花,秋時菊花尤盛。
凡菊之異種,不遠數千裡購之,故養菊獨著京城。
每值九秋,過晚香亭,寒香滿室,耐可勾留。
船山前輩嘗贈以句雲:“人來草閣官如隐,自喜花農歲有秋。
”蓋紀實也。
京城菊多佳品,如粉紅一種,即有海紅蓮、朝陽素、銀紅針、霓裳豔舞、錦帳芙蓉數種。
又有名隋宮剪彩者,團瓣參差,外黃而裡紫,尤為異品,此外如銀盤托雪、金連環、金針、銀針之類,不可殚記。
嘗見朱砂雪一種,開并蒂兩朵。
花神狡狯,何可測耶? ○田文鏡練達之見 河南撫田文鏡折奏有雲:“人私心一起,則見理不明;見理不明,則所行多謬。
贍顧避忌,與夫市惠邀名,皆私心也。
有一于此,雖聰明伶俐之人,更多錯誤。
”又雲:“封疆大事,必須谙練,胸中方有成竹。
若未谙練,則胸中原無所知識,而欲其行何事,革何事乎?即有從旁告之以當行、當止,彼且遊移不決,否則亦不過虛應故事而已,終非己意中見以為确乎不可拔、須臾不容緩者,安肯實力以行之乎?”又雲:“将不可驕,嚴于簡閱則不驕;兵不可弱,勤于教練則不弱。
”皆練達政體之語。
記之。
○鄂文端折語摘選 鄂文端公為我朝才德兼備之名臣,世宗憲皇帝褒為賢良股肱,又稱為不世出之良臣。
又嘗賜聯雲:“體國公忠,股肱膺重寄;憲邦文武,梁棟得純臣。
”聖人品題,至當不易。
畛嘗讀其奏折,廣大精微,言言出于誠悃,笃肫摯,款款動人,宜乎魚水契合,令千載下猶想見明良之慶也。
敬摘折中語數條,記錄于此。
其任江蘇布政司折雲:“國家設官分職,凡以為民耳。
但能利民,則寬嚴、水火,皆所以為仁,而勞怨非所恤。
如不能因民,則刑名、教化,皆足以為病,而廉惠非所居。
蓋謬拘臆見,薄務虛名,不以民事為事,不以民心為心,固未有能奏效者,恐廉吏與貪吏罪同等,好事較誤事害更大。
見小不成,欲速不達,莫之或出此矣”。
任雲貴總督時折雲:“但振作料理,雖須放膽,原出自小心。
必謀終有成,然後始事斯舉,庶籌畫萬全,可行久遠。
若稍涉孟浪,惟計目前,将興一利,利未就而弊先伏;除一弊,弊未革而害更大。
非所以盡臣職而報主恩也。
”又雲:“極盛之時,尤當思患預防,則力半功倍,可謀久遠。
彼諱言有事,以為解事,苟且了事,以為能事者,窺其隐微,皆悉無忠愛之誠者也。
”又雲:“臣若有心惜身,即是悖負;臣若有心不惜身,亦是悖負。
”又雲:“若使各囗就緒,自應持其大納,示以鎮靜,以馭群材。
今于尚無條理時,倘不亟加整饬,破其因循,雖托言知體,實無以濟用。
況督撫所謂小事,至府、縣、州則為大事;府、縣、州所謂小事,至本家、本人則為莫大之事。
稍有疏忽,贻累匪淺。
”又覆奏李绂為人折雲:“李绂人有才氣,微欠平實。
緣以才自用,适足以濟偏,或任偏為才。
偏且至于成蔽,不能宅心于中,不知著腳于庸,遂緻長處反是短處,殊屬可惜。
”又覆奏廣西金钅共折雲:“金钅共,肝膽氣血人也。
心地坦白,才具明爽,實心實力,事不辭難。
但局度尚少從容,識見猶欠廣大,恐過于快利處,或不無錯漏。
臣已開誠規勸,謂設施易,妥當難,勇往易,堅定難。
鹵莽非所以酬恩,謹慎斯可以濟事。
伊慨然允諾。
自知不足,大材難得。
如金钅共者,實愛敬之,願其更加精進也。
” ○鄂文端佩三省總督印 雍正時,田文鏡官河南、山東兩省巡撫,鄂文端官雲、貴、廣西三省總督,皆一時殊眷,非成例也。
其三省總督印,乃憲皇帝合對鄂之年命,選擇吉日良辰在養心殿交怡親王監視成造者。
谕令愛惜,長久用之,事事如意也。
故文端謝恩折雲:“佩此印,惟當時念封疆;用一印,惟當時思利弊。
愛惜軍民,為三省計長久;愛惜精神,為一身計長久。
”事事如意,故天心之眷注,實人事之積累也。
敢不敬畏,敢不奮勉。
一德一心,令人作三代以上想。
○陳時夏受殊恩 雍正時,滇南陳時夏官蘇州巡撫。
有母在家,年逾八旬,欲陳請乞假。
憲皇帝谕滇省督撫委員同陳之弟乘驿護送到蘇,其起身日期遲早,聽伊母之便,并不必因乘驿定限,俾有年紀人去住如意。
又賞給人參四對,為高年人藥耳之需。
至抵蘇後,陳具折謝恩,上心忻慰,恩谕更為周至,并賜貂皮、甯綢、伽南香珠、眼鏡、鼻煙壺、奶酥餅、果子幹等物,為添壽之意。
又賞給巡撫封典。
殊恩異數,身受者能忽感激涕零耶? ○甘汝來受知遇 江西甘莊恪公,以吏部主事蒙憲皇帝特旨擢廣西太平府知府。
十二月二十七日請訓。
是日,上賜九卿福字,随同九卿傳進。
以次賜畢,呼甘近案前,連書二福字,谕令帶賜粵西總督、提督各一。
又書一福字賜甘,甘奏雲:“外吏小臣,何敢蒙賜宸翰。
”上大笑曰:“怎麼說是小臣?做官隻論好歹,不問大小。
爾若做得好,即日就是大臣了。
”因諄諄訓誨,并詢家世,賞貂皮、松花硯,又賞甘父母甯綢各一聯。
并谕吏部撰給四品诰封,給假回裡省親。
荷此隆恩,甘實不知所以報稱矣。
○封江潮神 雍正三年,定江潮諸神封:吳伍員為英衛公、唐錢鏐為誠應武肅王、宋張夏為靜安公、明湯紹恩為甯江伯。
地方官設位奉祀。
○成汝舟制怒 乙醜嘉平十六日,餘在署,出言不謹,被同事韓芸同年瞪目一視,心為之動,始知言不可追矣。
次日芸談及,愈覺内慚。
因言伊一親長成姓,以南彙具丞坐補本縣知縣,有能聲。
縣門舊砌甕城,一日逢朔旦,成自外行香回,突有人持泥擲輿中,污公服。
成怒,拿至案下。
忽思此人何無懼至此?是必有故,笑釋之。
後偵知此人已服毒而來拚命者。
非得此機警,甯不罹害?成後官至湖南臬司。
無故加之而不怒一語,殊令人深長思也。
○喜神圖 過萱草書堂,見喜神圖一幅,為朱勤恪皂保所作。
題雲:“凡人居心行事,不可一日無喜神護持。
”諒哉!人未有宅心不厚而能吉祥止止者也。
○魁倫之忍 蔣廉訪言,魁将軍任閩浙總督撫時,嘗寫圖十二幅,皆平日辦過案件事實。
刑人累累,匍匐就死,情狀不一。
後自為之跋,縷述其情事焉。
餘謂此即不善終之先幾。
禍由己發,而猶圖其事以炫人,其居心毋乃忍乎? ○父法子當 孫淵如觀察言,舊例:凡侵盜錢糧,限内全完者,準其減等。
雍正時,趙恭毅曾請加重懲治。
乃首先破案正法者,即其子太原府趙鳳诏也。
可信真清官尚不可刻,而僞清官事事從刻,天鑒豈能逃耶?此例今仍複舊。
○滄海桑田 吳菘圃宮保言,海州雲台山百二十裡海道,數年來變成陸地,可以策馬到山。
滄桑之說,信不誣矣。
○五世公卿 常熟蔣廉訪之高祖莘田先生著《臣鑒錄》二十卷。
内分勸、懲。
勸部七十二類,懲部五十類,皆E65經考史,前列事實,後載格言法戒,各有其類。
先生之孫漣官太仆卿時,曾經進呈外,《□世玉衡錄》、流民圖十二幅亦呈□覽。
嘗官河南提學副使,士心愛戴,大梁葺蔣公祠。
樂善不倦,宜乎佑啟後人也。
先生子二:陳錫雲貴總督、廷錫文肅公。
孫文恪公。
曾孫大司農賜。
廉訪其元孫也。
○孫淵如論利害 孫淵如言:凡事不能有利無弊,但權利害之輕重。
果利多害少,即當興利,不得以有害而廢利。
若事事慮害而又不能不求利,苟且補苴,利不必見而贻害且長也。
○不徇上官 赓總憲官刑部員外時,有土默特台吉某喇嘛病殁。
或誣為其子侄、徒子所害,讦訟至内,诏侍郎特先慎馳往谳鞫。
随帶司員即赓與陳笠帆也。
蒙古俗:凡人殁後,不惟焚毀生前服物,即屍骸亦洗淨焚燒,而棄其殘骨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