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其值者,拒不受,甯終日不舉炊,若無故而進食者率不食,三十年如一日,不知其何意也。
康熙之初,遠近聞而造谒者,與之談亦不應,但以箸畫水為字而答之。
趙本不知書,至是初識文字,言或奇驗,然亦不言之時為多。
十六年丁巳,當事以一團為鹽竈所集,商賈輻辏,慮海寇充斥,題請分防,駐防副将軍周某徒步訪之,終不言,饋之銀米,則移置棚外,竟不受,周歎賞而去。
餘亦偕親友往探之,其容貌服飾,樸而野,質而無文,棚中卑陋,僅可容二人。
然聞之土人雲:夏不熱,冬不寒,不蘭膏而無穢氣,亦甚異也。
與之談,初亦以箸畫水而答,後聞出語言,衆以為曠見,然言亦無甚奇,不知果驗與否?要其介然不拔之操有足多爾。
時年七十,妻及子俱沒,其侄與幼孫尚存,朝夕為之汲水一甕。
道士彭微之者,蘇之昆山人也。
精術數,常往來松郡,叩之屢有奇驗。
康熙四、五年間,郡西王姓者延之設醮。
王有密友姚南野在座,欲歸東郊,時酷暑,王留之不得。
微之顧謂姚曰:“君果欲去,吾當遣涼雲相送。
”因舉筆書一符于姚手。
及姚歸,行數裡,四顧皎日,獨有陰雲時覆其頂,若張蓋然,迨抵家而雲始散,衆鹹異之。
至十年辛亥春,将播種而溝浍已竭。
五、六月間,雖有微雨,止堪潤葉。
延至七月而苗槁矣。
司民社者,莫不遍走,群望為民請命,卒不可得。
太守耿公繼訓聞彭名,邀之祈雨,請以方外禮見,許之。
及彭至,問以祈雨之方。
答曰:“雨以雲行,雲從風起,暑風率從西南來,火氣日旺則水氣日消,安所得雨乎?今當閉南城之門三日,我能令風從東北來,一以壯水勢,且以漲潮汐。
蓋因祈雨之法,例有三限,恐已槁之苗,不能坐待六日,故必使通潮之地,先以潮救之,而後繼之以雨,庶為萬全耳!”太守從之。
自七月十四日結壇,果反風自艮方來,而潮汐驟長有加,平日溝浍支流,無不浸灌焉。
十五日,衆謝之。
彭曰:“風則正矣,雲尚未也,然欲掩太陽,先掩太陰,蓋月為水母,水得雲而雨可降矣。
”自是每晚必陰雲蔽月,有詢其降雨之期,彭屈指曰,尚須二日。
至十七日,彭向郡守而下稱賀曰:“明日大雨至矣。
”是早,晴明如故,衆未之信。
次早複晴,佐郡有疑其妄道者。
人詢之曰:“道士尚登壇乎?”彭曰:“不必矣。
辰時雲起,午刻雷作,未、申、酉大雨,四郊г足。
”衆尚未信,至辰而果雲,至午而果雷,至申及酉而大雨盈尺,盡如彭言。
溝浍之涸者皆盈,禾苗之槁者複生,阖郡歡呼,驚傳神異。
至十七年夏,亢旱彌甚,時郡守魯謙庵超,浙之山陰人也,偕僚屬集僧道,建壇于西郊之泰嶽神廟,虔齋禱雨至逾月而不得,缙紳有憶微之故事者,白郡守以禮徵之,至如前法,刻期而應,不失時刻。
是歲也,旱而不甚差勝于鄰郡者,微之法力居多。
或曰微之非能緻雨,特以數學之精,能推知此日必雨,故神其說耳。
嗟乎!使數學果能如是,亦異人矣!故吾特表而出之。
九峰旅庵和尚者,浙之秀水人。
姓孫氏,初生白光滿室,襁褓中有高僧見之,摩其頂曰:“他日當為人天師。
”年二十一,辭家就本郡敬畏庵,從日明輪法師發。
二十三,遍叩諸方,曾于玉林大覺禅師備記室(玉林,法名秀,天隐法嗣)。
兩稔。
渡錢塘,參宏覺老人于越之大能仁寺(宏覺禅師,即木陳,法名,密雲法嗣)。
二十九,以悟徹得法。
順治十六年己亥,世祖章皇帝遣使宣宏覺老人入都問道,師同徵入,天子嘉之,降禮如法門故事,命駐錫椒園中,延訪日至。
宮内大臣赍帑金,設伊蒲精供,特敕旅公開法堂于京師之善果寺,駕時臨幸,賜赉有加。
自諸王大臣而下莫不北面同參。
至灑宸翰以賜,有“天上無雙月,人間隻一僧”句,以旅公法名本月也,方外之契,可稱一時極盛。
迨世祖上賓,宏覺老人及旅公深鼎湖之痛,先後請歸故山,今上慰留,半載後得請,歲在戊申。
松之缙紳先生犭旬輿情所慕,争通尺素,從九峰禅寺溯本長老之請以請于師,而師乃惠然莅止。
缙紳中周釜山先生護持尤力。
餘與釜山父子俱雅慕旅公,未獲參叩。
癸醜暮春,旅公來訪右先生于筍裡,餘得追陪杖履,一見如舊識,揮麈而談,移時不倦,遂作詩文倡酬而别。
甲寅之冬,複偕鷹垂兄弟訪師山中,作信宿談。
九峰禅寺,地當山後,舊故面南,溯本承其先師之志向欲改創面北,而力未能辦。
順治七年庚寅冬,忽有一工來山,自言能任其事,詢其所費,惟須數十人力,足令自轉,衆鹹異之。
刻期聚觀,觀者即為助力,工取木幹及巨ㄌ數根,遍縛壁上,衆屬幹上,齊聲起肩,殿随而轉,一壁不移,寸瓦不動,并殿中塑像供座皆用此法,轉而北向,宛若天然,其人不索酬而去,一時驚傳以為神。
溯本住錫幾二十年,而退居于橫雲山之麓,迎旅公升座,宏開方丈,大振宗風,則知天将令國師建此道場,故先有異人來轉此殿,法會因緣,良非偶然也。
餘在甲寅之春,即聞其事,以為太異,猶未敢輕信。
迨冬十月到山,親在殿中與大衆談之,略悉。
丙辰春,複同蓉左叔翁及碧涵兄弟訪師山中,适會溯本邀過橫雲靜室談轉殿事更詳。
至冬而旅公示寂,今法嗣中勖元迪繼之。
玉林,天隐法嗣。
宏覺,密雲法嗣。
天隐與密雲,皆幻有法嗣也。
康熙之初,遠近聞而造谒者,與之談亦不應,但以箸畫水為字而答之。
趙本不知書,至是初識文字,言或奇驗,然亦不言之時為多。
十六年丁巳,當事以一團為鹽竈所集,商賈輻辏,慮海寇充斥,題請分防,駐防副将軍周某徒步訪之,終不言,饋之銀米,則移置棚外,竟不受,周歎賞而去。
餘亦偕親友往探之,其容貌服飾,樸而野,質而無文,棚中卑陋,僅可容二人。
然聞之土人雲:夏不熱,冬不寒,不蘭膏而無穢氣,亦甚異也。
與之談,初亦以箸畫水而答,後聞出語言,衆以為曠見,然言亦無甚奇,不知果驗與否?要其介然不拔之操有足多爾。
時年七十,妻及子俱沒,其侄與幼孫尚存,朝夕為之汲水一甕。
道士彭微之者,蘇之昆山人也。
精術數,常往來松郡,叩之屢有奇驗。
康熙四、五年間,郡西王姓者延之設醮。
王有密友姚南野在座,欲歸東郊,時酷暑,王留之不得。
微之顧謂姚曰:“君果欲去,吾當遣涼雲相送。
”因舉筆書一符于姚手。
及姚歸,行數裡,四顧皎日,獨有陰雲時覆其頂,若張蓋然,迨抵家而雲始散,衆鹹異之。
至十年辛亥春,将播種而溝浍已竭。
五、六月間,雖有微雨,止堪潤葉。
延至七月而苗槁矣。
司民社者,莫不遍走,群望為民請命,卒不可得。
太守耿公繼訓聞彭名,邀之祈雨,請以方外禮見,許之。
及彭至,問以祈雨之方。
答曰:“雨以雲行,雲從風起,暑風率從西南來,火氣日旺則水氣日消,安所得雨乎?今當閉南城之門三日,我能令風從東北來,一以壯水勢,且以漲潮汐。
蓋因祈雨之法,例有三限,恐已槁之苗,不能坐待六日,故必使通潮之地,先以潮救之,而後繼之以雨,庶為萬全耳!”太守從之。
自七月十四日結壇,果反風自艮方來,而潮汐驟長有加,平日溝浍支流,無不浸灌焉。
十五日,衆謝之。
彭曰:“風則正矣,雲尚未也,然欲掩太陽,先掩太陰,蓋月為水母,水得雲而雨可降矣。
”自是每晚必陰雲蔽月,有詢其降雨之期,彭屈指曰,尚須二日。
至十七日,彭向郡守而下稱賀曰:“明日大雨至矣。
”是早,晴明如故,衆未之信。
次早複晴,佐郡有疑其妄道者。
人詢之曰:“道士尚登壇乎?”彭曰:“不必矣。
辰時雲起,午刻雷作,未、申、酉大雨,四郊г足。
”衆尚未信,至辰而果雲,至午而果雷,至申及酉而大雨盈尺,盡如彭言。
溝浍之涸者皆盈,禾苗之槁者複生,阖郡歡呼,驚傳神異。
至十七年夏,亢旱彌甚,時郡守魯謙庵超,浙之山陰人也,偕僚屬集僧道,建壇于西郊之泰嶽神廟,虔齋禱雨至逾月而不得,缙紳有憶微之故事者,白郡守以禮徵之,至如前法,刻期而應,不失時刻。
是歲也,旱而不甚差勝于鄰郡者,微之法力居多。
或曰微之非能緻雨,特以數學之精,能推知此日必雨,故神其說耳。
嗟乎!使數學果能如是,亦異人矣!故吾特表而出之。
九峰旅庵和尚者,浙之秀水人。
姓孫氏,初生白光滿室,襁褓中有高僧見之,摩其頂曰:“他日當為人天師。
”年二十一,辭家就本郡敬畏庵,從日明輪法師發。
二十三,遍叩諸方,曾于玉林大覺禅師備記室(玉林,法名秀,天隐法嗣)。
兩稔。
渡錢塘,參宏覺老人于越之大能仁寺(宏覺禅師,即木陳,法名,密雲法嗣)。
二十九,以悟徹得法。
順治十六年己亥,世祖章皇帝遣使宣宏覺老人入都問道,師同徵入,天子嘉之,降禮如法門故事,命駐錫椒園中,延訪日至。
宮内大臣赍帑金,設伊蒲精供,特敕旅公開法堂于京師之善果寺,駕時臨幸,賜赉有加。
自諸王大臣而下莫不北面同參。
至灑宸翰以賜,有“天上無雙月,人間隻一僧”句,以旅公法名本月也,方外之契,可稱一時極盛。
迨世祖上賓,宏覺老人及旅公深鼎湖之痛,先後請歸故山,今上慰留,半載後得請,歲在戊申。
松之缙紳先生犭旬輿情所慕,争通尺素,從九峰禅寺溯本長老之請以請于師,而師乃惠然莅止。
缙紳中周釜山先生護持尤力。
餘與釜山父子俱雅慕旅公,未獲參叩。
癸醜暮春,旅公來訪右先生于筍裡,餘得追陪杖履,一見如舊識,揮麈而談,移時不倦,遂作詩文倡酬而别。
甲寅之冬,複偕鷹垂兄弟訪師山中,作信宿談。
九峰禅寺,地當山後,舊故面南,溯本承其先師之志向欲改創面北,而力未能辦。
順治七年庚寅冬,忽有一工來山,自言能任其事,詢其所費,惟須數十人力,足令自轉,衆鹹異之。
刻期聚觀,觀者即為助力,工取木幹及巨ㄌ數根,遍縛壁上,衆屬幹上,齊聲起肩,殿随而轉,一壁不移,寸瓦不動,并殿中塑像供座皆用此法,轉而北向,宛若天然,其人不索酬而去,一時驚傳以為神。
溯本住錫幾二十年,而退居于橫雲山之麓,迎旅公升座,宏開方丈,大振宗風,則知天将令國師建此道場,故先有異人來轉此殿,法會因緣,良非偶然也。
餘在甲寅之春,即聞其事,以為太異,猶未敢輕信。
迨冬十月到山,親在殿中與大衆談之,略悉。
丙辰春,複同蓉左叔翁及碧涵兄弟訪師山中,适會溯本邀過橫雲靜室談轉殿事更詳。
至冬而旅公示寂,今法嗣中勖元迪繼之。
玉林,天隐法嗣。
宏覺,密雲法嗣。
天隐與密雲,皆幻有法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