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升階志葵同據松城。
秋八月,大兵克松江,公死于亂軍中,甲第遭毀,家财星散,産沒入官。
長子東升,故蔭羽林郎,至是削發為僧,改名浩然,字雪峰,棄妻子,獨居禅寺,宛如枯衲。
然而缙紳先生以其工書法,能詩文,重其品行,猶樂交之,其後淩夷衰微矣。
翰林學士楊方壺汝成,故宮谕守禮子也,父子詞林,一時華盛。
崇祯之季,官階崇重,旦晚可以枚蔔,會遭寇變,不能殉難而歸,遂相傳有從逆之玷,鄉黨信而薄之,無以自明,郁郁卒。
今諸子家計蕩然,幾至不能自贍。
莫方伯寅赓俨臯,故中江學憲如忠族子也。
中江子雲卿是龍,父子工書,族亦甚盛,其由科第明經曆官郎署者,不一而足。
崇祯中,寅赓官江右大方伯,予猶及見之。
自本朝以來,其族漸衰。
順治乙酉,方伯季子稚聯名春坊者,中式南闱,旋以奏銷诖誤,不得應會試。
至康熙十七年戊午,始得援例納銀開複。
己未,應試下第,今試署教職。
張鲵淵肯堂,天啟乙醜進士,曆官八閩,巡撫中丞。
鼎革之際,閩中拒命,與故同安伯鄭芝龍黃蜚(飛皇),共立唐藩為帝。
順治三年,大兵克閩,獲唐王,鲵淵遁居海島,阖門自盡,僅存一子,事甯而歸,家産俱已入官,故業無從問矣。
王為溪庭梅,弟象林庭柏,兄弟并登進士。
庭梅官至大京兆尹,亦一時之盛。
鼎革後,相繼而殁,家亦中落。
王春卿台,同胞兄弟五人,升、陛、坊、,并登科甲,吾郡罕匹。
崇祯末,家已浸衰。
至本朝順治乙未、辛醜,其孫日藻與又,相繼登進士。
日藻初名濂,故字印周,由部曹轉江西學憲,曆升浙江觀察使,家資甚富。
弟及二侄,并以資為郎。
又字孝西,觀察之從弟也,以順治十七年奏銷一案,不得铨選。
康熙十五年開納複之例,得捐銀援納,作令閩中,然而家計蕭然,不異寒士。
其餘兄弟故業,亦罕有存者。
錢少司寇元沖士貴及弟世貴,先後并登進士,司寇宦成,而遭喪明之變,廣施作福,以祈嗣子,曆有年所,走谒天童密雲和尚,許其得子,命一行僧往,僧應之,随即示寂,司寇歸,果得一子,即寶汾也。
寶汾初名鼎瑞,後改芳标,中康熙丙午順天鄉榜,試南宮不售,選授中翰,給假歸裡而卒。
司寇殁于崇祯之季。
鼎革後,家獨不廢。
寶汾既殁,正虞中落,而從子金甫中康熙己未進士,改庶吉士,旋中博學鴻儒選,特授翰林院編修、纂修明史官,家聲複振。
許都谏霞城,名譽卿,故通政司惺所先生諱樂善從孫也。
曆萬、泰、啟、祯四朝,給事黃門,好直谏,屢罷歸,居鄉侃侃,郡邑長及缙紳俱憚之。
鼎革後,削發為僧。
從弟鶴沙缵曾,惺所曾孫也。
中順治己醜進士,改庶常,曆官宮允,出為臬憲。
康熙十二年癸醜,請告回籍,門第猶盛。
浦南袁氏,以予所聞,自我實黃先登進士,其從叔定初名國休,中崇祯丙子南榜,丁醜成進士。
弟國梓,中壬午鄉榜,入本朝,登順治己醜進士,曆守大郡,以廉能稱。
從侄複登辛醜進士,雖以奏銷诖誤,至今未仕,而家聲猶未替也。
唐氏自文恪公諱文獻以萬曆丙戌大魁天下,子允諧登天啟甲子鄉榜,從子昌世、昌齡相繼成進士,遂為雲間望族。
昌世字興公,官至郎署,今年八十有四,矍铄如六十許人。
昌齡字我修,先卒。
家漸式微,賴興公子子锵字在中康熙丙辰進士,家聲複振。
陳卧子名子龍,故進士諱所聞子也。
少以能文名,四方名士,無不樂與之交。
崇祯丁醜,登進士,授浙江紹興府司理,時諸生許都叛亂,金、衢震動,卧子招之使降,許以不死。
都慕陳名而至,卧子為之申救,請赦其罪,當事不允,卒殺之。
超升子龍為兵科給事中。
鼎革之際,與沈少司馬猶龍等同謀抗命,克城之日,概不追論。
順治四年丁亥,複入叛帥吳勝兆黨,捕甚急,赴水而死。
存一子,僑居泖濱,家徒四壁,不堪殊甚,今聞亦殁矣。
夏允彜彜仲為諸生時,即與陳卧子齊名,及同登進士,聲氣益廣,天下莫不知雲間陳、夏,曆官吏部考功郎。
鼎革之際,自缢而死。
其子完淳,字存古,幼禀異資,讀書過目成誦,八歲能文,一時鹹以大器目之。
及吳帥之叛,完淳為草檄文,詞連逮捕殺之,年未二十,無嗣,或雲遺腹一子,今不知所在。
雲間章氏,号稱大族。
崇祯丙子于野名曠中式應天第一,聯舉進士。
同時有簡字次弓,與俱中鄉榜,以文章名四方。
鼎革之際,于野尚宦楚中,嗣傳聞其輔唐、桂兩藩拒命,後竟莫知所終。
其族本練改名霖,字宗季,中順治乙未進士,家計甚豐,殿試後,除新安教授,卒于宮,無子,猶子繼之,今家亦淩夷衰微矣。
虹橋宋氏,自明興以來,代有聞人,以予所見,尚木存楠改名征璧,登崇祯癸未進士。
兄子建存标,明經,以詩文名一時。
入本朝,尚木任至廣東潮州太守。
從弟直方,名徵輿,中順治丁亥進士,官至禦史中丞。
直方次子子壽,名祖年,順治甲午鄉薦,亦一時之盛。
自尚木、直方相繼卒于官,子壽及其兄任子河中泰淵,皆先直方而卒,弟泰麓亦夭,止存一幼弟泰羹,字戒平,家亦漸替。
尚木三子:長雨公霖,官宮詹從事;次久一恒,以明經選,家尚綿延。
故禦史大夫毖軒李沾,崇祯戊辰進士,曆任南京兵部給事中。
十七年甲申,夏,聞北都陷沒,與鳳撫馬瑤草士英推戴福藩,擁立為帝。
不數月,驟遷總憲,賜蟒玉,加宮保,一時貴寵莫并。
季子愫,字
秋八月,大兵克松江,公死于亂軍中,甲第遭毀,家财星散,産沒入官。
長子東升,故蔭羽林郎,至是削發為僧,改名浩然,字雪峰,棄妻子,獨居禅寺,宛如枯衲。
然而缙紳先生以其工書法,能詩文,重其品行,猶樂交之,其後淩夷衰微矣。
翰林學士楊方壺汝成,故宮谕守禮子也,父子詞林,一時華盛。
崇祯之季,官階崇重,旦晚可以枚蔔,會遭寇變,不能殉難而歸,遂相傳有從逆之玷,鄉黨信而薄之,無以自明,郁郁卒。
今諸子家計蕩然,幾至不能自贍。
莫方伯寅赓俨臯,故中江學憲如忠族子也。
中江子雲卿是龍,父子工書,族亦甚盛,其由科第明經曆官郎署者,不一而足。
崇祯中,寅赓官江右大方伯,予猶及見之。
自本朝以來,其族漸衰。
順治乙酉,方伯季子稚聯名春坊者,中式南闱,旋以奏銷诖誤,不得應會試。
至康熙十七年戊午,始得援例納銀開複。
己未,應試下第,今試署教職。
張鲵淵肯堂,天啟乙醜進士,曆官八閩,巡撫中丞。
鼎革之際,閩中拒命,與故同安伯鄭芝龍黃蜚(飛皇),共立唐藩為帝。
順治三年,大兵克閩,獲唐王,鲵淵遁居海島,阖門自盡,僅存一子,事甯而歸,家産俱已入官,故業無從問矣。
王為溪庭梅,弟象林庭柏,兄弟并登進士。
庭梅官至大京兆尹,亦一時之盛。
鼎革後,相繼而殁,家亦中落。
王春卿台,同胞兄弟五人,升、陛、坊、,并登科甲,吾郡罕匹。
崇祯末,家已浸衰。
至本朝順治乙未、辛醜,其孫日藻與又,相繼登進士。
日藻初名濂,故字印周,由部曹轉江西學憲,曆升浙江觀察使,家資甚富。
弟及二侄,并以資為郎。
又字孝西,觀察之從弟也,以順治十七年奏銷一案,不得铨選。
康熙十五年開納複之例,得捐銀援納,作令閩中,然而家計蕭然,不異寒士。
其餘兄弟故業,亦罕有存者。
錢少司寇元沖士貴及弟世貴,先後并登進士,司寇宦成,而遭喪明之變,廣施作福,以祈嗣子,曆有年所,走谒天童密雲和尚,許其得子,命一行僧往,僧應之,随即示寂,司寇歸,果得一子,即寶汾也。
寶汾初名鼎瑞,後改芳标,中康熙丙午順天鄉榜,試南宮不售,選授中翰,給假歸裡而卒。
司寇殁于崇祯之季。
鼎革後,家獨不廢。
寶汾既殁,正虞中落,而從子金甫中康熙己未進士,改庶吉士,旋中博學鴻儒選,特授翰林院編修、纂修明史官,家聲複振。
許都谏霞城,名譽卿,故通政司惺所先生諱樂善從孫也。
曆萬、泰、啟、祯四朝,給事黃門,好直谏,屢罷歸,居鄉侃侃,郡邑長及缙紳俱憚之。
鼎革後,削發為僧。
從弟鶴沙缵曾,惺所曾孫也。
中順治己醜進士,改庶常,曆官宮允,出為臬憲。
康熙十二年癸醜,請告回籍,門第猶盛。
浦南袁氏,以予所聞,自我實黃先登進士,其從叔定初名國休,中崇祯丙子南榜,丁醜成進士。
弟國梓,中壬午鄉榜,入本朝,登順治己醜進士,曆守大郡,以廉能稱。
從侄複登辛醜進士,雖以奏銷诖誤,至今未仕,而家聲猶未替也。
唐氏自文恪公諱文獻以萬曆丙戌大魁天下,子允諧登天啟甲子鄉榜,從子昌世、昌齡相繼成進士,遂為雲間望族。
昌世字興公,官至郎署,今年八十有四,矍铄如六十許人。
昌齡字我修,先卒。
家漸式微,賴興公子子锵字在中康熙丙辰進士,家聲複振。
陳卧子名子龍,故進士諱所聞子也。
少以能文名,四方名士,無不樂與之交。
崇祯丁醜,登進士,授浙江紹興府司理,時諸生許都叛亂,金、衢震動,卧子招之使降,許以不死。
都慕陳名而至,卧子為之申救,請赦其罪,當事不允,卒殺之。
超升子龍為兵科給事中。
鼎革之際,與沈少司馬猶龍等同謀抗命,克城之日,概不追論。
順治四年丁亥,複入叛帥吳勝兆黨,捕甚急,赴水而死。
存一子,僑居泖濱,家徒四壁,不堪殊甚,今聞亦殁矣。
夏允彜彜仲為諸生時,即與陳卧子齊名,及同登進士,聲氣益廣,天下莫不知雲間陳、夏,曆官吏部考功郎。
鼎革之際,自缢而死。
其子完淳,字存古,幼禀異資,讀書過目成誦,八歲能文,一時鹹以大器目之。
及吳帥之叛,完淳為草檄文,詞連逮捕殺之,年未二十,無嗣,或雲遺腹一子,今不知所在。
雲間章氏,号稱大族。
崇祯丙子于野名曠中式應天第一,聯舉進士。
同時有簡字次弓,與俱中鄉榜,以文章名四方。
鼎革之際,于野尚宦楚中,嗣傳聞其輔唐、桂兩藩拒命,後竟莫知所終。
其族本練改名霖,字宗季,中順治乙未進士,家計甚豐,殿試後,除新安教授,卒于宮,無子,猶子繼之,今家亦淩夷衰微矣。
虹橋宋氏,自明興以來,代有聞人,以予所見,尚木存楠改名征璧,登崇祯癸未進士。
兄子建存标,明經,以詩文名一時。
入本朝,尚木任至廣東潮州太守。
從弟直方,名徵輿,中順治丁亥進士,官至禦史中丞。
直方次子子壽,名祖年,順治甲午鄉薦,亦一時之盛。
自尚木、直方相繼卒于官,子壽及其兄任子河中泰淵,皆先直方而卒,弟泰麓亦夭,止存一幼弟泰羹,字戒平,家亦漸替。
尚木三子:長雨公霖,官宮詹從事;次久一恒,以明經選,家尚綿延。
故禦史大夫毖軒李沾,崇祯戊辰進士,曆任南京兵部給事中。
十七年甲申,夏,聞北都陷沒,與鳳撫馬瑤草士英推戴福藩,擁立為帝。
不數月,驟遷總憲,賜蟒玉,加宮保,一時貴寵莫并。
季子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