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天象 《易》曰:“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

    ”至治之世,日月星辰,行有常道,次有常度,無足紀也。

    然而異日怪風,中天已見,或謂氣運使然,未必全關人事。

    《春秋》不書征應,殆為是耶?後世談占驗者,莫精于劉向。

    董子、京房祖述而推廣,言之鑿鑿,卒無補于喪亂。

    是果修救之無術欤?抑數定不可挽欤?要之:天道遠,人道迩。

    不能盡人而不信天,是無天也;不能盡人而任天,是無人也。

    無天,将太白入井而誣其渴,亂亡固莫救矣;無人,如長星示變而勸之酒,災異其可弭乎?予生也晚,不獲睹景星、慶雲之盛。

    又不敢習天官言。

    偶有見聞,惟取法于《春秋》紀災不紀驗之意,憶而紀之,忘者阙焉。

    至于征應,以俟明于理數者。

     崇祯三年庚午,熒惑入東井,退舍複赢,居數月。

     四年辛未四月,太白晝見,熒惑再入鬼宿,犯積屍氣。

     八年乙亥九月,熒惑犯太微,兩日并出。

    或曰黑光摩蕩也(兩日并見,疑是九年事。

    時有進述者,潘師魯卿曰:“日豈有二?此即所謂黑光摩蕩也。

    ”予從潘師乃九年,非八年也。

    或九年述八年事,亦未可知)。

     九年丙子六月,夜有大星如鬥,光芒數十丈,自西南東流,聲如雷。

     十年丁醜正月朔,日食。

    春,太白晝見。

    六月,太白經天。

     十一年戊寅二月朔,日光摩蕩竟日。

    十一月五日,日中有黑子,黑氣摩蕩如兩日。

     十二年己卯正月三日,日光摩蕩,自旦及暮。

    五日,日旁有青黑氣若戰。

    十月一日,彗星見,朝廷修省免刑。

     十三年庚辰閏正月,則正月六日猶十二月節也。

    大雨震雷,有如夏月。

    九月望,有兩日出沒。

     順治二年乙酉六月,時聞空中聲響如沸,人皆謂之天愁。

    又晴皎無纖雲而細雨沾濕。

     三年丙戌五月十六日,早有二日相蕩,其一在南。

    六月二十三日,天星亂落如雨。

    八月以後,天鳴相繼。

     四年丁亥八月,時聞天鳴,惟初六夜尤甚,西南聲沸如雷。

    廿六日夜亦然。

     六年己醜十二月初五,夜有黑虹貫于月下。

    十九日夜,大寒節,雷電大作。

     七年庚寅十月辛巳朔,午、未之交,日食将既,予祭先初畢,撤馔時,忽冥如薄暮,或雲直有見星處。

    十一月二十九日戊寅冬至,微雪降。

    夜複震, 八年辛卯六月二十乙醜夜,有大星自北鬥隕于南箕,光芒數丈。

    七月二十四日己亥白露,戌時,有星大如鬥,孛于鬥牛之間,光芒丈餘,照耀如雪,牛馬皆驚。

     十年癸巳七月,時聞天鳴。

    惟三十日癸亥,日将暝,四野聲沸如鳴風筝。

     十三年丙申閏五月十五壬戌,月食。

    六月初一戊寅,日食。

    十一月庚寅望,自申至酉,月食既。

    九月初十乙卯,黑虹見。

     十四年丁酉正月一日甲辰朔,日食。

    十六己未望,月食。

    五月十五丁巳望,月食。

     十六年己亥三月二十六日丁巳,申、酉之交,大星流于西南,光芒數丈,自天中起,下至于地,形如匹練,聲如震雷。

    六月初三壬辰,黑虹見于昏之中天。

    十六日乙巳,酉末白虹見于中天,自南亘北。

     十七年庚子九月初一日癸醜,午後中天有大星如鬥,色赤,隕于西南,轟然有聲。

    十五日丁卯酉末,月食殆既,内有紅光如火,曆數刻而逆出。

     康熙三年甲辰正月十五戊寅望,戌時,月食殆既,移時方出。

    十一月初五壬辰冬至,夜半,彗星出東南,上指數丈,光芒如帚,至十四日辛醜,彗芒下指東北,直至月終,漸縮而光淡。

    十二月戊午朔,申初,日食八分。

     四年乙巳四月二日戊午,太白晝見,以後時見。

     五年丙年五月十二日壬辰,戌将末,白虹貫月,自東亘天,直至西極。

     七年戊申正月二十八日丁卯,彗星見,光芒下指,長數丈。

     八年己酉四月癸亥朔,日食,自未至申而複。

     十一年壬子二月二十五日辛醜,大雨雹。

    予方讀書于張氏不窺軒中,午、未之間,忽然雨雹,大者如胡桃,小者如龍眼,頃刻庭間積與階齊。

     十二年癸醜正月五日丙子,震雷。

    十一月六日辛未,酉刻,雷電大作,時予在郡城旅館,見之。

     十三年甲寅十一月二日辛酉,未刻,黑虹貫日,東西亘天,少頃而散。

     十五年丙辰六月九日庚申,晝,太白見于西方。

     十六年丁巳正月戊寅朔,旦,雷電,俄而大雪。

    十月二日,京師星隕,朝廷遣使迹之,得巨石,有古文,人莫能辨。

     十七年戊午四月二十三日壬辰,未刻,雨雹。

    六月十三日壬午,青氣竟天,朝廷下诏修省。

    時予在江陰,不及見,歸閱邸抄知之。

    八月初十日戊寅夜,天鳴四野,聲沸如雷。

     十八年己未正月丁酉朔,辰、巳之間,兩日疊見者久之:一淺黑色,一淡白色。

    是朝,竟日光不射人。

    十五日辛亥,酉初刻,雷電大作。

    八月初二日甲子,京師地震甫息。

    晚見兩日,始而上下相鬥,既而兩日并行。

    二十三日乙酉,山西鄉甯縣大雪,凍死種植。

    十月初一壬戌,風雪閉天,雷聲大作,予在泖上見之。

     十九年庚申六月十六日癸酉,未時,京師天鼓鳴,自東南以至西北,有白氣一道下垂。

    或雲星隕也,見邸抄。

    十一月丙辰朔,冬至。

    越一日丁巳,薄暮,長星見于西南,自申及酉而沒,形如匹帛,白光數丈。

    三四日後,漸趨而北,上貫鬥柄,逾月不滅。

    二十九日甲申,夜分,白虹亘天,自西及東,雲不能掩。

     二十年辛酉正月十五己巳望,月食既。

     二十一年壬戌七月二十七日壬申起,每夜彗星見于西南,光芒四五丈。

    皇上面谕群臣,同加修省。

     二十二年癸亥正月十六日戊午,月食,自早至暮,時聞雷聲。

    立春後八日也。

     二十三年甲子五月初十日乙亥,太陽生耳。

    十四日己卯,月邊有白氣。

    二十二日丁亥起,太白晝見,京師有黑風雷電之異,俱見邸抄。

     二十五年丙寅九月二十二日癸卯,立冬,夜,雷電大雨。

     二十七年戊辰三月十五日戊子,月食,四月癸卯朔,日食,自辰至巳,食幾六七分,日色無光。

    七月十四,夜,黑虹貫月。

    八月初二日,薄暮,白虹貫日。

    初三日,黑虹貫日。

     二十八年己巳十一月初十日癸卯,冬至。

    前二日辛醜夜,電光閃爍,雷聲殷然。

    先是六月十八日癸未午時,餘在筍裡館中,衆言太白經天,皆于背陰處觀之,星光炯然,予雖望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