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關外經營時
關燈
小
中
大
果使然。
又托為仙去。
厥後開國,即以是為家法。
婦女之驕縱,至不可言,于奴兒哈赤時尤甚。
一日,集其婦女于八角殿而告之曰:“凡貝勒等有罪,且執法以治之。
爾等婦女,苟犯吾法,豈可徇縱。
若徇縱,是廢法也。
我擇賢而有功之人,以汝等妻之,讵令受制于汝等。
汝等苟陵侮其志,恣意驕縱,惡莫大焉,法不容貸。
譬如萬物,皆依日光,以遂其生。
汝等亦依我之光,以安其生可也。
”又嘗謂新附蒙古諸部之貝勒曰:“爾等有娶我諸女者,勿以諸女為畏。
昔察哈爾汗以女妻侍從大臣,每陵侮其夫,若諸女中有如彼者,速告我。
罪至死,則誅之;罪不至死,則廢之,更以他女妻焉。
”可知滿洲婦女之放縱,于未入關前,已若是其甚,故不憚一再言之,曷怪入關後之肆無忌憚,演成種種惡劇也! ○第五章皇太極之說夢 人之有夢也,由于腦筋之留影耳。
故以夢之休祥,為後事之征驗者,無異于愚夫婦之所為,而皇太極則酷信之。
皇太極既臣服朝鮮,某夕,忽夢随其父入明之宮中,見明主于袱内出一絲縧纟惠,上飾珊瑚,意欲相授。
皇太極默思明帝所贈珍寶,何所不有,受此奚為。
轉顧其人,非明主,乃金代神像。
出書一冊曰:“是爾先代金國史書。
”皇太極受而讀之。
文字不能盡辨,欲持以示人,忽覺。
次日晨,召其臣屬語之。
臣屬曰:“先是皇上夢入朝鮮王宮内,将朝鮮王舉之而起,未幾,果臣服朝鮮。
今又夢見明帝及金人,授以金史,是天意将以明之圖錄授皇上也。
”由是皇太極大喜。
聞《周禮》有占夢之官,而不詳其術,亦以夢之未可盡信也。
乃皇太極恒沾沾于夢,且以為若可恃也者,非利明之天下而有之,何至于是! ○第六章皇太極計降明臣 松山之役,由于明副将夏承德約降所緻。
其時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總兵王廷臣、曹變蛟俱被擒。
尋殺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等三人,而以洪承疇械至盛京。
時警報至,明京師皆謂承疇已死。
明思宗聞之大震,辍朝,特賜祭九壇。
其子弟在京者,成服受吊。
撰行狀,送諸公卿間。
方祭第九壇,而承疇生降之信至。
然承疇負時譽久,生平疵行,亦不概見。
一旦變節,人多以為疑。
嗣有知其祥者,謂承疇械至盛京時,尚以死自誓,故絕粒累日,精神漸萎。
皇太極令人百計勸降,終不聽。
乃問明之降人,有可以餌承疇者否,則以好色對。
皇太極大喜。
使飾美女數輩往侍,卒無效。
時皇太極妃博爾濟吉特氏者,内蒙古科爾沁貝勒塞桑女也,貌美冠一時,乃遣之。
妃密貯人參汁于小壺,效婢裝,入奉承疇。
承疇閉目面壁,泣不已。
妃強勸之,亦不顧。
已而妃又強勸曰:“将軍縱絕粒,獨不可稍飲而後就義耶?”語次,情态婉嫣,意緻凄愁,且以壺承其唇。
承疇不得已,少沾飲焉。
逾時,竟不死。
妃又進焉,承疇連飲之,愈不死,精神且加充焉。
如是者數日,妃多方勸慰,疊進美馔,承疇漸甘之。
未之,意轉,遂飲啖如初。
由是妃益日夜進勸,并反覆喻以利害。
承疇計始決,遂降于清。
自承疇既降清,于順治元年,從入關,為内院大學士。
次年,出經略江南諸省,抗清者皆為其所平。
後再出經略楚、粵、滇、黔諸省,亦平之。
倘承疇果死,誰能效忠于清有若是者?然則承疇之功,皆博爾濟吉特氏之功欤?
又托為仙去。
厥後開國,即以是為家法。
婦女之驕縱,至不可言,于奴兒哈赤時尤甚。
一日,集其婦女于八角殿而告之曰:“凡貝勒等有罪,且執法以治之。
爾等婦女,苟犯吾法,豈可徇縱。
若徇縱,是廢法也。
我擇賢而有功之人,以汝等妻之,讵令受制于汝等。
汝等苟陵侮其志,恣意驕縱,惡莫大焉,法不容貸。
譬如萬物,皆依日光,以遂其生。
汝等亦依我之光,以安其生可也。
”又嘗謂新附蒙古諸部之貝勒曰:“爾等有娶我諸女者,勿以諸女為畏。
昔察哈爾汗以女妻侍從大臣,每陵侮其夫,若諸女中有如彼者,速告我。
罪至死,則誅之;罪不至死,則廢之,更以他女妻焉。
”可知滿洲婦女之放縱,于未入關前,已若是其甚,故不憚一再言之,曷怪入關後之肆無忌憚,演成種種惡劇也! ○第五章皇太極之說夢 人之有夢也,由于腦筋之留影耳。
故以夢之休祥,為後事之征驗者,無異于愚夫婦之所為,而皇太極則酷信之。
皇太極既臣服朝鮮,某夕,忽夢随其父入明之宮中,見明主于袱内出一絲縧纟惠,上飾珊瑚,意欲相授。
皇太極默思明帝所贈珍寶,何所不有,受此奚為。
轉顧其人,非明主,乃金代神像。
出書一冊曰:“是爾先代金國史書。
”皇太極受而讀之。
文字不能盡辨,欲持以示人,忽覺。
次日晨,召其臣屬語之。
臣屬曰:“先是皇上夢入朝鮮王宮内,将朝鮮王舉之而起,未幾,果臣服朝鮮。
今又夢見明帝及金人,授以金史,是天意将以明之圖錄授皇上也。
”由是皇太極大喜。
聞《周禮》有占夢之官,而不詳其術,亦以夢之未可盡信也。
乃皇太極恒沾沾于夢,且以為若可恃也者,非利明之天下而有之,何至于是! ○第六章皇太極計降明臣 松山之役,由于明副将夏承德約降所緻。
其時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總兵王廷臣、曹變蛟俱被擒。
尋殺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等三人,而以洪承疇械至盛京。
時警報至,明京師皆謂承疇已死。
明思宗聞之大震,辍朝,特賜祭九壇。
其子弟在京者,成服受吊。
撰行狀,送諸公卿間。
方祭第九壇,而承疇生降之信至。
然承疇負時譽久,生平疵行,亦不概見。
一旦變節,人多以為疑。
嗣有知其祥者,謂承疇械至盛京時,尚以死自誓,故絕粒累日,精神漸萎。
皇太極令人百計勸降,終不聽。
乃問明之降人,有可以餌承疇者否,則以好色對。
皇太極大喜。
使飾美女數輩往侍,卒無效。
時皇太極妃博爾濟吉特氏者,内蒙古科爾沁貝勒塞桑女也,貌美冠一時,乃遣之。
妃密貯人參汁于小壺,效婢裝,入奉承疇。
承疇閉目面壁,泣不已。
妃強勸之,亦不顧。
已而妃又強勸曰:“将軍縱絕粒,獨不可稍飲而後就義耶?”語次,情态婉嫣,意緻凄愁,且以壺承其唇。
承疇不得已,少沾飲焉。
逾時,竟不死。
妃又進焉,承疇連飲之,愈不死,精神且加充焉。
如是者數日,妃多方勸慰,疊進美馔,承疇漸甘之。
未之,意轉,遂飲啖如初。
由是妃益日夜進勸,并反覆喻以利害。
承疇計始決,遂降于清。
自承疇既降清,于順治元年,從入關,為内院大學士。
次年,出經略江南諸省,抗清者皆為其所平。
後再出經略楚、粵、滇、黔諸省,亦平之。
倘承疇果死,誰能效忠于清有若是者?然則承疇之功,皆博爾濟吉特氏之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