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二

關燈
拏獲案犯宋顯功等、嚴訊傳教情由。

    據供遞上老教主系名劉松、原系河南鹿邑縣人。

    于乾隆四十年混元邪教案内問拟軍罪。

    充發甘肅隆德縣地方。

    伊子劉四兒、于四十五年曾往配所。

    同在隆德北關外開雜貨鋪生理。

    劉松有幼孩名喜兒、劉松指為彌勒佛轉世。

    宋顯功曾同李殿邦、張思瑤、前赴隆德。

    送給劉松根基銀兩。

    并見過劉四兒、稱為師傅等語。

    是此案倡教之犯。

    又在甘肅。

    該省地瘠民貧。

    向無此等事。

    今既有流往邪教之黨。

    恐無業之人。

    易為所惑。

    着傳谕勒保、即速嚴密查拏。

    将劉松父子等、即行拏獲。

    并詳加訊究。

    如該犯在配。

    祇系河南等省同教案犯。

    潛相往來。

    收受根基銀兩。

    此外并未在甘省地方。

    收徒傳教。

    即将劉松父子。

    派委妥員解至襄陽。

    交福甯歸案究辦。

    若該犯在配。

    竟有煽惑甘省民人。

    傳習邪教之事。

    必須究明查緝。

    人數恐又不少。

    勒保即應将查拏各犯。

    逐一訊明。

    即照陝省之例。

    分别定拟。

    速行結案不必複解襄陽。

    緻滋延宕。

     ○庚申。

    上禦懋勤殿。

    勾到秋審官犯、服制、及雲南、貴州、情實罪犯。

    停決官犯絞犯一人。

    服制斬犯五十七人、絞犯二人。

    餘三十一人予勾。

     ○谕曰、周樽奏、遵旨查明鳳陽、泗州二屬。

    因夏秋連得大雨。

    峰山閘減洩上遊河流下注。

    又安慶池州府屬。

    八月連雨。

    上遊江水下注。

    低窪地畝。

    俱未免被淹減收等語。

    鳳陽、泗州、本系積歉之區。

    安慶、池州、上年亦屬被水歉收。

    本年複因雨水稍多。

    江河漲發。

    低窪地畝。

    收成歉薄。

    若将新舊錢糧。

    照舊徵收。

    民力未免拮據。

    着加恩将懷甯、桐城、潛山、宿松、望江、貴池、銅陵、東流、壽州、宿州、鳳陽、懷遠、定遠、靈璧、鳳台、泗州、盱眙、天長、五河等十九州縣。

    并安慶、鳳陽、長淮、泗州等四衛。

    被水村莊。

    應征本年地丁南屯米麥豆折蘆課津貼屯折、并曆年舊欠錢糧、及因災借帑各項。

    均緩至來年秋成後遞展啟徵。

    其應徵新舊漕糧漕項銀米。

    亦緩至來年秋成後。

    與新漕一并搭運。

    俾民力益臻寬裕。

    以示朕廑念窮黎。

    恩加無已至意。

    該部知道。

     ○辛酉。

    谕、本日梁肯堂奏、殺死一家母子二命之邢守胧一摺。

    已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核拟速奏矣。

    此等案件。

    各省向系具題。

    近因其情節可惡。

    未便照尋常命案辦理。

    緻兇犯日久稽誅。

    是以令各省督撫專摺具奏。

    今思此等殺死數命之案。

    所犯情罪。

    亦有不同。

    嗣後各省如遇有殺死一家三命以上、及殺死非一家四命以上之案。

    仍着專摺具奏。

    其殺死一家二命、及非一家三命者。

    該督撫等但應速行具題。

    于題到時。

    内閣即票核拟速奏簽進呈。

    即交法司衙門。

    立行速議具題。

    亦不緻久稽顯戮。

    足以儆兇暴而示區别。

     ○又谕曰、巴甯阿、前在兩淮鹽政任内。

    貪婪不職。

    而與商人聯宗一事。

    尤為卑鄙。

    是以定拟絞候。

    第所犯款迹。

    止于卑鄙無恥。

    其罪尚不至于死。

    且念其平日辦理工程。

    尚屬谙習。

    着加恩釋放。

    但伊情罪較重。

    非如董椿之僅止徇庇者可比。

    不便即邀錄用。

    反覺在董椿之上。

    着賞給拜唐阿。

    前往熱河。

    同董椿在工程處。

    自備資斧。

    效力贖罪。

     ○軍機大臣議準、陝甘總督勒保奏稱、巴裡坤鎮屬之穆壘營牧廠弁兵。

    向在安西、河州、靖逆二營内。

    派撥千把外委二十二員。

    兵一百一十二名。

    前往協牧。

    查安西、河州、靖逆三營。

    駐劄口外。

    管轄十一營堡。

    一經抽撥。

    稽察難周。

    而附近之瑪納斯、濟木薩屯田官兵。

    既經裁徹歸營。

    差務較少。

    請于瑪納斯、濟木薩二營。

    照數改撥。

    原派弁兵徹回。

    從之。

     ○壬戌。

    谕軍機大臣曰、福甯奏、審明王應琥、宋之清二犯。

    系邪教案倡首惑衆之人。

    其所稱牛八、及彌勒轉世。

    連日提訊各犯。

    已一百二十餘名。

    無不逐加窮诘。

    間有聽聞牛八之語者。

    加以刑夾。

    均無指實等語。

    所辦好。

    牛八掌教彌勒轉世之語。

    現經福甯搜出邪經。

    系起自前明正德四年。

    且乾隆二十二年。

    三十三年。

    河南、貴州、所辦邪教。

    已有牛祖八牛名目。

    自系奸徒捏造。

    摭拾無稽。

    煽惑流傳。

    冀圖聳聽。

    但現據勒保奏、訪獲劉松一犯。

    于伊卧房中搜出銀二千兩。

    據供有舊徒安徽太和縣原香集人劉之協、及劉之協徒弟宋之清、自五十四年起、至五十八年。

    曾到過隆德六次。

    起出之銀。

    就是劉之協令宋之清向衆人斂取打丹銀兩。

    陸續送給劉松等語。

    劉松一犯昨據穆和蔺奏、訊據宋顯功等供、俱稱為老教主。

    是該犯必系此案倡教之人。

    宋之清所傳邪教。

    尚得自劉之協。

    劉之協又得自劉松。

    乃宋之清在湖北。

    經福甯再四嚴審。

    并未将劉松劉之協據實供吐。

    實為狡猾可惡。

    自應從重究拟。

    以示懲儆。

    現經勒保、訊出劉松舊徒劉之協、又系安徽太和縣人。

    恐安徽一省。

    習其教者又複不少。

    此事着交與蘇淩阿、陳用敷、督饬所屬。

    務将劉之協、密速查拏。

    嚴加審鞫。

    該犯如何為劉松傳教斂錢。

    并将訊出入教之人。

    一并嚴拏。

    仿照陝西之例。

    分别定拟具奏。

    其劉之協一犯。

    亦即遴委妥員。

    解赴襄陽。

    交福甯歸案辦理。

     ○癸亥。

    谕、據蘇淩阿、李奉翰等、前後奏報黃河秋汛安瀾。

    工程平穩各摺。

    覽奏心誠欣慰。

    黃河水勢。

    自七月以來。

    間有長水之處。

    埽壩各工。

    遇有緊要處所。

    節經該河督等、督率所屬。

    随時修護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