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使一夫失所至意。
○又谕、昨已降旨。
将富綱調補兩江總督。
所有雲貴總督缺。
福康安調補。
和琳補授四川總督。
其駐藏事務。
令松筠前往辦理。
今思由滇省前往江南。
路途遙遠。
且該省現有河工防汛等事。
亦關緊要。
若俟福康安到後。
始行起程。
未免有需時日。
着富綱接奉谕旨。
即赍帶督篆。
于經過黔省時。
交與馮光熊暫行署理。
富綱即馳赴新任。
四川與雲南接壤。
着馮光熊先行探聽。
一俟福康安入境。
即派員将督篆赍往迎交。
更為便捷。
至福康安到川省後。
将應辦要件。
詳悉寄信告知和琳。
伊于川省及口内口外情形。
本所谙悉。
川省要務。
不過番情小錢。
民俗悍惡。
經福康安再行詳悉告知。
自更可得其窾要也。
至松筠前在庫掄辦理邊務。
甚為妥協。
此次奉差湖北。
路過衛輝。
督辦水災撫恤事宜。
實為盡心。
朕所深嘉。
今令前赴西藏接代和琳、自能勝任。
衛藏地方。
經和琳悉心整頓。
定立章程。
一切駕馭各部落。
訓練番兵。
所辦俱有條理。
仍着和琳、再向松筠将钜細事宜。
面為告知。
俾得循照成規經理。
倍臻妥協。
以副委任也。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據留京王大臣奏、大學士嵇璜、于本月十七日病故。
現在漢大學士。
并無在閣辦事之人。
松筠于審案完竣。
即當由荊州馳驿迅速赴藏。
和琳俟松筠抵藏。
面行交代。
并将應辦事宜。
詳悉告知後。
即速加緊馳驿來京陛見。
面聆訓示。
速行馳回四川新任。
以便孫士毅迅速來京辦理閣務。
現在川省地方及奏銷事件。
均關緊要。
和琳未到任以前。
此數月中。
不得不令孫士毅在彼督辦。
一俟和琳回川。
孫士毅即可交代來京。
并着孫士毅于和琳未到之前。
即将軍需銷算。
豫行儹辦查核完竣。
以便和琳一到。
即可交代克期起身。
來京供職也。
将此由五百裡各傳谕知之。
○旌表守正捐軀江蘇宿松縣民王文舉妻王氏。
河南西華縣民畢驢妻尹氏。
○丙午。
谕曰、大學士嵇璜、老成端謹。
曆練有年。
簡任綸扉。
齒逾八袠。
方冀長承恩眷。
用資倚任。
前因患病告假。
即令皇八子帶領禦醫。
親往診視。
茲遽聞溘逝。
深為轸惜。
着賞給經被。
以昭飾終令典。
加恩晉贈太子太師。
派皇八子帶領侍衛十員。
前往奠醊。
并賞銀一千兩。
辦理喪事。
其從前降革處分。
悉予開複。
所有應得恤典。
該部察例具奏。
至伊家屬扶柩南歸。
并着加恩照例遣官一員。
護送回籍。
以示優眷。
○又谕曰、大學士行走班次。
現在漢大學士無居前列者。
嗣後行走班次。
着阿桂居首。
和珅居次。
王傑居和珅之次。
福康安居王傑之次。
孫士毅居福康安之次。
○又谕曰、福甯奏、山東省館陶冠縣邱縣地方。
漳衛二河水漲。
以緻村莊多有被淹。
現在親赴查勘。
加意撫恤。
給發銀糧。
俾資口食。
并與運河道羅煐、相度形勢。
将各處積水。
設法疏消等語。
館陶等三縣。
猝被水災。
淹浸田廬。
情殊可憫。
現經福甯馳往查勘。
分别撫恤。
該處民人均資安堵。
羅煐于運河情形。
最為熟悉。
今經福甯與該道商酌。
相度水勢。
分路疏消。
辦理俱屬得當。
福甯、羅煐、俱着交部從優議叙。
其随同辦理出力之員。
着該撫查明。
一并咨部議叙。
以示鼓勵。
所有館陶、冠縣、邱縣、本年應徵秋糧。
并着該撫查明。
概行加恩豁免。
以纾民力。
仍督饬所屬。
詳悉确查。
毋緻遺漏。
以副朕轸念民依至意。
○谕軍機大臣曰、全德覆奏、巴甯阿與總商汪肇泰聯宗一節。
現據汪肇泰供稱、巴鹽政與商人認本家屬實。
至打造首飾。
及此外别項劣迹。
遍詢各商。
俱稱并無其事。
所奏殊屬取巧。
全德之意。
不過以巴甯阿在任各劣迹。
已列數款參奏。
其情節較重之與商人聯宗等款。
俱經參出質實。
已可塞責。
此時複令查訊。
即思作好人将就完結。
不肯再行窮究其事。
免緻嫌怨。
試思汪肇泰系微末商人。
巴甯阿若非圖其饋遺謝儀。
何肯俯就聯宗。
即使巴甯阿未經明言。
該商希圖往來交結。
豈有不饋送贽見之理。
縱使巴甯阿在任未久。
不暇向伊需索。
但既與該商認作本家。
且自稱長輩。
安知不望報于異日。
巴甯阿進京後。
該商人逢遇年節。
或寄送禮物。
俱屬事之所有。
全德在揚州。
如果逐一诘詢。
何難得實。
乃以業經參出。
即思就案完案。
存不為已甚之見。
所謂進退無據。
此等伎倆。
豈能逃朕洞鑒。
着傳谕全德、将辦理此事。
是否實系取巧。
冀圖将就了事之處。
據實回奏。
尋奏、訊據汪肇泰供、巴甯阿在任不久。
并未送禮。
進京後無事交涉。
亦未寄送禮物。
前奏漏叙。
實不敢蹈取巧之愆。
報聞。
○又谕、據全德奏、覆訊總商汪肇泰、前此巴甯阿如何與該商聯宗一節。
據汪肇泰供、巴甯阿初到任明。
即與商人汪肇泰勒認本家。
自稱原籍徽州。
先認長輩。
即是聯宗實據。
乃前此詢問巴甯阿時。
猶複飾詞狡展。
今全德取有汪肇泰供詞。
承認明确。
則巴甯阿更無可置喙。
着傳谕王大臣等。
即将全德汪肇泰供詞。
發交巴甯阿閱看。
想伊自難再有狡飾。
即行按律定拟具奏。
○又谕曰、朱圭進禦制紀實詩十二函内。
編排門類。
列叙案語。
具見用心審密。
所撰進書表文。
摛詞比事。
亦屬典核。
惟過于頌揚。
于朕兢業自持。
惟日孜孜之意。
尚覺歉然。
第觀其屬辭命義。
尚為雅則。
茲賞去禦筆扇一柄。
紗匹筆墨等件。
以獎其勵學。
○又谕曰、福甯奏、查勘館陶冠縣邱縣被水情形。
督率道府等實力撫恤。
并疏消積水。
趕堵漫口一摺。
館陶城内。
水未灌入。
居民得以安堵。
尚為深幸。
其村莊地畝。
多有被淹。
田禾受損。
旁注之水。
漫入邱縣村莊。
晚禾亦難望有收。
實為可惜。
惟冠縣被水較館陶為輕。
此皆由不能調燮。
以緻被此水災。
皆我君臣之咎。
若不盡心赈救。
于心何忍。
現經福甯親赴該處。
往來查看。
撘篷濟渡。
散給□□磨餅。
其艱于買食之處。
即給以米谷。
俾災民得資存活。
所辦俱好。
所有坍塌房屋。
淹斃人口。
俱着按例加兩倍賞恤。
如有應行赈濟者。
即一面奏聞。
一面辦理。
不可存惜費之見。
其德州地方。
因運河漫溢。
驿路受淹。
已經該撫委員确勘。
趕緊宣洩。
俾郵傳不緻遲滞。
所辦亦好。
至所稱臨清姜家莊漫水。
應由馮家雙閘啟放。
夏津老堤漫水。
應由武城之牛蹄窩閘疏消。
館陶漫水。
應由常家溝宣洩入衛。
冠縣漫水。
現啟運河各閘宣洩。
邱縣漫水。
從直隸滏陽河宣洩等語。
所辦俱屬得當。
福甯到山東未久。
該省各處水道。
及疏消事宜。
豈能如此谙悉。
羅煐系由該處河工微員出身。
曾任河道。
該處水利。
本所熟谙。
現在籌辦機宜。
想必系羅煐告知福甯、商同辦理。
羅煐因在按察使任内。
緣事降調。
用為運河道。
今适有此水災。
相機宣洩。
正得其用。
實為不幸中之幸。
着福甯将所辦宣洩事宜。
是否系羅煐主見、商同辦理之處。
據實覆奏。
至姜家莊及夏津漫口。
現已趕緊鑲築。
福甯務須實力督率堵築完竣。
并将各處積水。
一律疏導分消。
早見涸複。
俾得安輯甯居。
除被災之外。
該省秋收究得幾分。
即速奏聞。
以慰廑注。
将此由五百裡傳谕知之。
○又谕、本日據福甯奏到臨清館陶等州縣。
疏消漫水情形。
并繪圖呈覽。
朕詳加披閱。
所有漳衛二河合流漫口。
自邱縣迤西。
俱系直隸境景州河間一帶。
漫水所注。
被淹之處較多。
昨已傳谕徵瑞、令其馳赴故城、景州、并河間一帶。
查勘被水村莊。
妥速辦理。
梁肯堂諒已早抵固關。
所有該處撫恤事宜。
大局已定。
不日即可完竣。
着于辦畢後。
即馳往景州河間等處。
詳悉履勘。
如有沖塌房屋。
即遵昨旨。
按例加兩倍賞給。
其應需赈恤者。
亦即會同徵瑞、詳查妥辦。
務俾小民不緻失所。
前已谕令徵瑞。
、庸循照向例。
前來熱河。
梁肯堂查辦各處被水事務。
關系緊要。
亦着在彼悉心辦理。
八月間不必前來行在祝嘏。
即朕回銮時。
亦不必于途次接駕。
竟俟諸事辦妥。
再到京複命。
未為遲也。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丁未。
谕曰、慶成奏、河水漲發。
壩工平穩一摺。
據稱、本月十六七等日。
陰雨連朝。
各處水漲。
逼緊大溜。
一時不能暢消。
慶成與喬人傑、分派文武員弁。
赴工防禦。
玉皇廟前堤工。
尤為險要。
喬人傑身先兵役。
竭力搶護。
數處險工。
皆得幸保平穩等語。
覽奏以手加額。
感謝無盡。
此皆仰賴河神護佑。
得以化險為平。
特發去大藏香二十炷。
交慶成等、于盧溝橋東岸迤南河神廟内。
敬謹祀謝供奉。
以答靈佑。
至慶成等在工督率員弁。
将險要堤工。
盡力防護。
得以一律穩固。
實屬出力可嘉。
前因梁肯堂前往固關查辦災赈。
永定河工督辦需人。
特派慶成前往。
伊系本省提督。
于河工弁兵。
呼應較靈。
易于集事。
否則祇有道員在彼督率防護。
辦理不無竭蹶。
此皆天牖朕衷。
用人得當。
欣慰之餘。
彌深感惕。
今特賞慶成玉搬指一個。
慶成、喬人傑、并着交部從優議處。
其在工實在出力之員弁等。
即着慶成就近查明。
一并咨部議叙。
不必轉報梁肯堂
○又谕、昨已降旨。
将富綱調補兩江總督。
所有雲貴總督缺。
福康安調補。
和琳補授四川總督。
其駐藏事務。
令松筠前往辦理。
今思由滇省前往江南。
路途遙遠。
且該省現有河工防汛等事。
亦關緊要。
若俟福康安到後。
始行起程。
未免有需時日。
着富綱接奉谕旨。
即赍帶督篆。
于經過黔省時。
交與馮光熊暫行署理。
富綱即馳赴新任。
四川與雲南接壤。
着馮光熊先行探聽。
一俟福康安入境。
即派員将督篆赍往迎交。
更為便捷。
至福康安到川省後。
将應辦要件。
詳悉寄信告知和琳。
伊于川省及口内口外情形。
本所谙悉。
川省要務。
不過番情小錢。
民俗悍惡。
經福康安再行詳悉告知。
自更可得其窾要也。
至松筠前在庫掄辦理邊務。
甚為妥協。
此次奉差湖北。
路過衛輝。
督辦水災撫恤事宜。
實為盡心。
朕所深嘉。
今令前赴西藏接代和琳、自能勝任。
衛藏地方。
經和琳悉心整頓。
定立章程。
一切駕馭各部落。
訓練番兵。
所辦俱有條理。
仍着和琳、再向松筠将钜細事宜。
面為告知。
俾得循照成規經理。
倍臻妥協。
以副委任也。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本日據留京王大臣奏、大學士嵇璜、于本月十七日病故。
現在漢大學士。
并無在閣辦事之人。
松筠于審案完竣。
即當由荊州馳驿迅速赴藏。
和琳俟松筠抵藏。
面行交代。
并将應辦事宜。
詳悉告知後。
即速加緊馳驿來京陛見。
面聆訓示。
速行馳回四川新任。
以便孫士毅迅速來京辦理閣務。
現在川省地方及奏銷事件。
均關緊要。
和琳未到任以前。
此數月中。
不得不令孫士毅在彼督辦。
一俟和琳回川。
孫士毅即可交代來京。
并着孫士毅于和琳未到之前。
即将軍需銷算。
豫行儹辦查核完竣。
以便和琳一到。
即可交代克期起身。
來京供職也。
将此由五百裡各傳谕知之。
○旌表守正捐軀江蘇宿松縣民王文舉妻王氏。
河南西華縣民畢驢妻尹氏。
○丙午。
谕曰、大學士嵇璜、老成端謹。
曆練有年。
簡任綸扉。
齒逾八袠。
方冀長承恩眷。
用資倚任。
前因患病告假。
即令皇八子帶領禦醫。
親往診視。
茲遽聞溘逝。
深為轸惜。
着賞給經被。
以昭飾終令典。
加恩晉贈太子太師。
派皇八子帶領侍衛十員。
前往奠醊。
并賞銀一千兩。
辦理喪事。
其從前降革處分。
悉予開複。
所有應得恤典。
該部察例具奏。
至伊家屬扶柩南歸。
并着加恩照例遣官一員。
護送回籍。
以示優眷。
○又谕曰、大學士行走班次。
現在漢大學士無居前列者。
嗣後行走班次。
着阿桂居首。
和珅居次。
王傑居和珅之次。
福康安居王傑之次。
孫士毅居福康安之次。
○又谕曰、福甯奏、山東省館陶冠縣邱縣地方。
漳衛二河水漲。
以緻村莊多有被淹。
現在親赴查勘。
加意撫恤。
給發銀糧。
俾資口食。
并與運河道羅煐、相度形勢。
将各處積水。
設法疏消等語。
館陶等三縣。
猝被水災。
淹浸田廬。
情殊可憫。
現經福甯馳往查勘。
分别撫恤。
該處民人均資安堵。
羅煐于運河情形。
最為熟悉。
今經福甯與該道商酌。
相度水勢。
分路疏消。
辦理俱屬得當。
福甯、羅煐、俱着交部從優議叙。
其随同辦理出力之員。
着該撫查明。
一并咨部議叙。
以示鼓勵。
所有館陶、冠縣、邱縣、本年應徵秋糧。
并着該撫查明。
概行加恩豁免。
以纾民力。
仍督饬所屬。
詳悉确查。
毋緻遺漏。
以副朕轸念民依至意。
○谕軍機大臣曰、全德覆奏、巴甯阿與總商汪肇泰聯宗一節。
現據汪肇泰供稱、巴鹽政與商人認本家屬實。
至打造首飾。
及此外别項劣迹。
遍詢各商。
俱稱并無其事。
所奏殊屬取巧。
全德之意。
不過以巴甯阿在任各劣迹。
已列數款參奏。
其情節較重之與商人聯宗等款。
俱經參出質實。
已可塞責。
此時複令查訊。
即思作好人将就完結。
不肯再行窮究其事。
免緻嫌怨。
試思汪肇泰系微末商人。
巴甯阿若非圖其饋遺謝儀。
何肯俯就聯宗。
即使巴甯阿未經明言。
該商希圖往來交結。
豈有不饋送贽見之理。
縱使巴甯阿在任未久。
不暇向伊需索。
但既與該商認作本家。
且自稱長輩。
安知不望報于異日。
巴甯阿進京後。
該商人逢遇年節。
或寄送禮物。
俱屬事之所有。
全德在揚州。
如果逐一诘詢。
何難得實。
乃以業經參出。
即思就案完案。
存不為已甚之見。
所謂進退無據。
此等伎倆。
豈能逃朕洞鑒。
着傳谕全德、将辦理此事。
是否實系取巧。
冀圖将就了事之處。
據實回奏。
尋奏、訊據汪肇泰供、巴甯阿在任不久。
并未送禮。
進京後無事交涉。
亦未寄送禮物。
前奏漏叙。
實不敢蹈取巧之愆。
報聞。
○又谕、據全德奏、覆訊總商汪肇泰、前此巴甯阿如何與該商聯宗一節。
據汪肇泰供、巴甯阿初到任明。
即與商人汪肇泰勒認本家。
自稱原籍徽州。
先認長輩。
即是聯宗實據。
乃前此詢問巴甯阿時。
猶複飾詞狡展。
今全德取有汪肇泰供詞。
承認明确。
則巴甯阿更無可置喙。
着傳谕王大臣等。
即将全德汪肇泰供詞。
發交巴甯阿閱看。
想伊自難再有狡飾。
即行按律定拟具奏。
○又谕曰、朱圭進禦制紀實詩十二函内。
編排門類。
列叙案語。
具見用心審密。
所撰進書表文。
摛詞比事。
亦屬典核。
惟過于頌揚。
于朕兢業自持。
惟日孜孜之意。
尚覺歉然。
第觀其屬辭命義。
尚為雅則。
茲賞去禦筆扇一柄。
紗匹筆墨等件。
以獎其勵學。
○又谕曰、福甯奏、查勘館陶冠縣邱縣被水情形。
督率道府等實力撫恤。
并疏消積水。
趕堵漫口一摺。
館陶城内。
水未灌入。
居民得以安堵。
尚為深幸。
其村莊地畝。
多有被淹。
田禾受損。
旁注之水。
漫入邱縣村莊。
晚禾亦難望有收。
實為可惜。
惟冠縣被水較館陶為輕。
此皆由不能調燮。
以緻被此水災。
皆我君臣之咎。
若不盡心赈救。
于心何忍。
現經福甯親赴該處。
往來查看。
撘篷濟渡。
散給□□磨餅。
其艱于買食之處。
即給以米谷。
俾災民得資存活。
所辦俱好。
所有坍塌房屋。
淹斃人口。
俱着按例加兩倍賞恤。
如有應行赈濟者。
即一面奏聞。
一面辦理。
不可存惜費之見。
其德州地方。
因運河漫溢。
驿路受淹。
已經該撫委員确勘。
趕緊宣洩。
俾郵傳不緻遲滞。
所辦亦好。
至所稱臨清姜家莊漫水。
應由馮家雙閘啟放。
夏津老堤漫水。
應由武城之牛蹄窩閘疏消。
館陶漫水。
應由常家溝宣洩入衛。
冠縣漫水。
現啟運河各閘宣洩。
邱縣漫水。
從直隸滏陽河宣洩等語。
所辦俱屬得當。
福甯到山東未久。
該省各處水道。
及疏消事宜。
豈能如此谙悉。
羅煐系由該處河工微員出身。
曾任河道。
該處水利。
本所熟谙。
現在籌辦機宜。
想必系羅煐告知福甯、商同辦理。
羅煐因在按察使任内。
緣事降調。
用為運河道。
今适有此水災。
相機宣洩。
正得其用。
實為不幸中之幸。
着福甯将所辦宣洩事宜。
是否系羅煐主見、商同辦理之處。
據實覆奏。
至姜家莊及夏津漫口。
現已趕緊鑲築。
福甯務須實力督率堵築完竣。
并将各處積水。
一律疏導分消。
早見涸複。
俾得安輯甯居。
除被災之外。
該省秋收究得幾分。
即速奏聞。
以慰廑注。
将此由五百裡傳谕知之。
○又谕、本日據福甯奏到臨清館陶等州縣。
疏消漫水情形。
并繪圖呈覽。
朕詳加披閱。
所有漳衛二河合流漫口。
自邱縣迤西。
俱系直隸境景州河間一帶。
漫水所注。
被淹之處較多。
昨已傳谕徵瑞、令其馳赴故城、景州、并河間一帶。
查勘被水村莊。
妥速辦理。
梁肯堂諒已早抵固關。
所有該處撫恤事宜。
大局已定。
不日即可完竣。
着于辦畢後。
即馳往景州河間等處。
詳悉履勘。
如有沖塌房屋。
即遵昨旨。
按例加兩倍賞給。
其應需赈恤者。
亦即會同徵瑞、詳查妥辦。
務俾小民不緻失所。
前已谕令徵瑞。
、庸循照向例。
前來熱河。
梁肯堂查辦各處被水事務。
關系緊要。
亦着在彼悉心辦理。
八月間不必前來行在祝嘏。
即朕回銮時。
亦不必于途次接駕。
竟俟諸事辦妥。
再到京複命。
未為遲也。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丁未。
谕曰、慶成奏、河水漲發。
壩工平穩一摺。
據稱、本月十六七等日。
陰雨連朝。
各處水漲。
逼緊大溜。
一時不能暢消。
慶成與喬人傑、分派文武員弁。
赴工防禦。
玉皇廟前堤工。
尤為險要。
喬人傑身先兵役。
竭力搶護。
數處險工。
皆得幸保平穩等語。
覽奏以手加額。
感謝無盡。
此皆仰賴河神護佑。
得以化險為平。
特發去大藏香二十炷。
交慶成等、于盧溝橋東岸迤南河神廟内。
敬謹祀謝供奉。
以答靈佑。
至慶成等在工督率員弁。
将險要堤工。
盡力防護。
得以一律穩固。
實屬出力可嘉。
前因梁肯堂前往固關查辦災赈。
永定河工督辦需人。
特派慶成前往。
伊系本省提督。
于河工弁兵。
呼應較靈。
易于集事。
否則祇有道員在彼督率防護。
辦理不無竭蹶。
此皆天牖朕衷。
用人得當。
欣慰之餘。
彌深感惕。
今特賞慶成玉搬指一個。
慶成、喬人傑、并着交部從優議處。
其在工實在出力之員弁等。
即着慶成就近查明。
一并咨部議叙。
不必轉報梁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