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缺雨各屬。
如有成災者。
該撫惟當盡心察辦。
酌量接濟。
毋使一夫失所。
以副朕轸念民依至意。
将此谕令知之。
○予故兵部尚書李世傑、祭葬如例。
谥恭勤。
○丁酉。
谕軍機大臣曰、鄭制錦奏、保定省城于初十日得雨三寸等語。
京師初十之雨。
據順天府奏報四寸。
計入土不過三寸有餘。
是該司所報。
恐未必足有三寸。
尚非深透。
然得此甘膏沾潤。
亦足以資接濟。
朕心深為欣慰。
現在已過芒種。
在殷實之家。
自不惜耔種。
趁此雨後趕緊耕種。
其貧乏農民。
以向來播種大田。
必得一犁之雨。
或因三寸不及一犁。
恐播種後不能長發。
轉緻虧缺耔種。
心存觀望。
亦祇可聽其自便。
不必官為驅迫。
向聞有耩耕之法。
三寸之雨。
即可翻隴。
此次雨雖未透。
若以耩田之法行之。
亦可以興起農功。
未知直隸人民谙習此法與否。
着傳谕梁肯堂、即留心訪問。
如可仿照而行。
務宜廣為曉谕。
俾得一律勸耕。
毋緻坐失良時。
亦不可稍事驅迫。
緻有擾累。
方為妥善。
○又谕、京城于初十日得雨三寸餘。
是日東南雲氣更為濃厚。
看來河間天津一帶。
可冀優沾。
梁肯堂一接禀報。
自必迅速奏聞。
第該督之摺未到。
朕心深為懸盼。
此次京城之雨。
雖不及四寸。
實有三寸有餘。
尚非深透。
但初九夜間大風。
雲氣幾為吹散。
不意初十日獲此甘膏。
氣候既通。
大田亦得藉資接濟。
朕心稍慰。
此時惟亟望迤南佳信。
着傳谕梁肯堂、即将初十日迤南一帶得雨情形若何。
并迤東之天津、河間等處。
曾否普沾。
速行馳奏。
○又谕、山東濟南各府屬。
均與直隸境壤毗連。
現在已過芒種。
盼澤孔殷。
未稔初十日之雨。
該處曾否一律普沾。
朕心深為懸盼。
着傳谕福甯、即速查明馳奏。
○戊戌。
上詣玉泉山龍神廟謝雨。
○谕軍機大臣曰、劉秉恬等奏通州地方得雨一摺。
内稱五月初十日己刻得雨。
至酉刻方止。
此次雨勢比前數次較大等語。
京師于初十日。
得雨三寸有餘。
朕心略慰。
今通州既得雨澤。
自應将得雨幾寸之處。
明晰聲叙。
即所得之雨。
僅止一二寸。
亦應于摺内注明。
乃僅稱雨勢較大。
殊屬含混。
劉秉恬不應糊塗若此。
着傳旨申饬。
○吏部議準、山東巡撫福甯奏稱、齊東縣詞訟繁多。
民情刁悍。
非幹員不足以資經理。
請改繁疲難要缺。
在外揀調。
其沂水縣訟簡民馴。
定為沖繁中缺。
歸部選。
從之。
○以浙江按察使田鳳儀、為布政使。
江南河庫道謝啟昆、為浙江按察使。
○己亥。
祭關帝廟。
上命皇十五子嘉親王颙琰行禮。
○以通政司副使陳嗣龍、為光祿寺卿。
○庚子。
吏部議奏、山東曹縣獲盜十年不辦。
監斃要犯一案。
請将不行查參之巡撫福甯、降一級調用。
有級抵銷。
免其降調。
前護巡撫布政使江蘭、降二級調用按察使羅煐、降三級調用。
均無庸查級議抵。
得旨、福甯、着銷去加一級。
免其降調。
江蘭、着降補山東按察使。
仍帶降一級留任。
羅煐、着降調山東運河道。
仍帶降二級留任。
此案各該上司于所屬獲盜。
任意因循。
緻淹禁十年之久。
要犯監斃多名。
實為近來未有之事。
非尋常失察可比。
江蘭、羅煐、本應悉照部議革任降調。
但念系統轄之員。
姑加恩從寬僅予降補。
○陝西巡撫秦承恩疏報、漢中府屬留壩廳。
乾隆五十七年分。
開墾旱地一頃三十二畝有奇。
○豁除陝西長安、泾陽、二縣軍标被水沖塌地八十八畝有奇額賦。
○予廣東出洋巡緝遭風淹斃香山協兵李瑞英、恤賞如例。
○辛醜。
谕軍機大臣曰、梁肯堂覆奏得雨情形一摺。
據稱、此次得雨。
雖未能一律透足。
而保定迤南沾被較優。
刨土查驗。
實有三四寸等語。
此次保定各屬雖得有雨澤。
較為優沾。
但入土止三四寸。
究未深透。
現在已過芒種。
朕廑念民依。
倍深盼望。
該督仍當留心查察。
如有未能一律播種者。
即應酌為籌辦。
俾得及時耕作。
不可稍存大意。
緻有失所。
将此谕令知之。
○以湖北按察使孫曰秉、為山東布政使。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二
如有成災者。
該撫惟當盡心察辦。
酌量接濟。
毋使一夫失所。
以副朕轸念民依至意。
将此谕令知之。
○予故兵部尚書李世傑、祭葬如例。
谥恭勤。
○丁酉。
谕軍機大臣曰、鄭制錦奏、保定省城于初十日得雨三寸等語。
京師初十之雨。
據順天府奏報四寸。
計入土不過三寸有餘。
是該司所報。
恐未必足有三寸。
尚非深透。
然得此甘膏沾潤。
亦足以資接濟。
朕心深為欣慰。
現在已過芒種。
在殷實之家。
自不惜耔種。
趁此雨後趕緊耕種。
其貧乏農民。
以向來播種大田。
必得一犁之雨。
或因三寸不及一犁。
恐播種後不能長發。
轉緻虧缺耔種。
心存觀望。
亦祇可聽其自便。
不必官為驅迫。
向聞有耩耕之法。
三寸之雨。
即可翻隴。
此次雨雖未透。
若以耩田之法行之。
亦可以興起農功。
未知直隸人民谙習此法與否。
着傳谕梁肯堂、即留心訪問。
如可仿照而行。
務宜廣為曉谕。
俾得一律勸耕。
毋緻坐失良時。
亦不可稍事驅迫。
緻有擾累。
方為妥善。
○又谕、京城于初十日得雨三寸餘。
是日東南雲氣更為濃厚。
看來河間天津一帶。
可冀優沾。
梁肯堂一接禀報。
自必迅速奏聞。
第該督之摺未到。
朕心深為懸盼。
此次京城之雨。
雖不及四寸。
實有三寸有餘。
尚非深透。
但初九夜間大風。
雲氣幾為吹散。
不意初十日獲此甘膏。
氣候既通。
大田亦得藉資接濟。
朕心稍慰。
此時惟亟望迤南佳信。
着傳谕梁肯堂、即将初十日迤南一帶得雨情形若何。
并迤東之天津、河間等處。
曾否普沾。
速行馳奏。
○又谕、山東濟南各府屬。
均與直隸境壤毗連。
現在已過芒種。
盼澤孔殷。
未稔初十日之雨。
該處曾否一律普沾。
朕心深為懸盼。
着傳谕福甯、即速查明馳奏。
○戊戌。
上詣玉泉山龍神廟謝雨。
○谕軍機大臣曰、劉秉恬等奏通州地方得雨一摺。
内稱五月初十日己刻得雨。
至酉刻方止。
此次雨勢比前數次較大等語。
京師于初十日。
得雨三寸有餘。
朕心略慰。
今通州既得雨澤。
自應将得雨幾寸之處。
明晰聲叙。
即所得之雨。
僅止一二寸。
亦應于摺内注明。
乃僅稱雨勢較大。
殊屬含混。
劉秉恬不應糊塗若此。
着傳旨申饬。
○吏部議準、山東巡撫福甯奏稱、齊東縣詞訟繁多。
民情刁悍。
非幹員不足以資經理。
請改繁疲難要缺。
在外揀調。
其沂水縣訟簡民馴。
定為沖繁中缺。
歸部選。
從之。
○以浙江按察使田鳳儀、為布政使。
江南河庫道謝啟昆、為浙江按察使。
○己亥。
祭關帝廟。
上命皇十五子嘉親王颙琰行禮。
○以通政司副使陳嗣龍、為光祿寺卿。
○庚子。
吏部議奏、山東曹縣獲盜十年不辦。
監斃要犯一案。
請将不行查參之巡撫福甯、降一級調用。
有級抵銷。
免其降調。
前護巡撫布政使江蘭、降二級調用按察使羅煐、降三級調用。
均無庸查級議抵。
得旨、福甯、着銷去加一級。
免其降調。
江蘭、着降補山東按察使。
仍帶降一級留任。
羅煐、着降調山東運河道。
仍帶降二級留任。
此案各該上司于所屬獲盜。
任意因循。
緻淹禁十年之久。
要犯監斃多名。
實為近來未有之事。
非尋常失察可比。
江蘭、羅煐、本應悉照部議革任降調。
但念系統轄之員。
姑加恩從寬僅予降補。
○陝西巡撫秦承恩疏報、漢中府屬留壩廳。
乾隆五十七年分。
開墾旱地一頃三十二畝有奇。
○豁除陝西長安、泾陽、二縣軍标被水沖塌地八十八畝有奇額賦。
○予廣東出洋巡緝遭風淹斃香山協兵李瑞英、恤賞如例。
○辛醜。
谕軍機大臣曰、梁肯堂覆奏得雨情形一摺。
據稱、此次得雨。
雖未能一律透足。
而保定迤南沾被較優。
刨土查驗。
實有三四寸等語。
此次保定各屬雖得有雨澤。
較為優沾。
但入土止三四寸。
究未深透。
現在已過芒種。
朕廑念民依。
倍深盼望。
該督仍當留心查察。
如有未能一律播種者。
即應酌為籌辦。
俾得及時耕作。
不可稍存大意。
緻有失所。
将此谕令知之。
○以湖北按察使孫曰秉、為山東布政使。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