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四十八

關燈
拏賊番。

    即當留駐、督同嚴緝務獲。

    毋得再有推卸。

    緻幹咎戾。

     ○以西藏紮薩克輔國公諾爾布朋楚克子額琳沁朋楚克、襲爵。

     ○壬辰。

    清明節。

    遣官祭永陵。

    福陵。

    昭陵。

    昭西陵。

    孝陵。

    孝東陵。

    景陵。

    泰陵。

    泰東陵。

     ○遣官祭孝賢皇後陵。

    端慧皇太子園寝。

     ○上詣安佑宮行禮。

     ○以故貴州定番州屬韋番司土官韋廷玉子繩祖、銅仁府屬平頭長官司楊光裔嫡堂叔祖政達、各襲職。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東光縣民王進才妻鄭氏。

     ○癸巳。

    祭先蠶之神。

    遣妃行禮。

     ○谕曰、十七阿哥業封貝勒。

    理宜分府居住。

    今伊府第将次修竣。

    着交該處、所有應得款項。

    即行查例辦理。

    俟秋各工竣時。

    選擇吉日移徙。

     ○又谕、據董椿奏、湖廣江西口岸。

    向來不免堕銷缺額。

    近年以來。

    湖北鹽道保定、江西護鹽道衡齡、督饬認真。

    官引得以暢銷等語。

    保定現屆六年俸滿。

    例應調取來京引見。

    今該處鹾務。

    正資調劑。

    未便遽易生手。

    保定、着再留任三年。

    且不必送部引見以資駕輕就熟。

    衡齡前于知府護理鹽道任内。

    所報銷數不實。

    部議降調。

    今護篆數年。

    辦理尚知奮勉。

    着加恩賞還知府原銜。

    仍令護理江西鹽道事務。

    該員等當倍加感激。

    實力妥辦。

    以期官引源源暢銷。

    毋得始勤終怠。

    緻滋贻誤。

     ○又谕、據雅德奏、請将哈密印務處辦事防禦、及蒙古領催裁汰。

    添設主事職銜一缺等語。

    着照所請。

    哈密印務處辦事防禦。

    蒙古領催。

    均着裁汰。

    所添主事職銜一缺。

    着筆帖式委署章京塔甯阿頂補。

     ○又谕、據伍彌烏遜奏、領隊大臣同福保病故。

    所遺員缺。

    請另補放等語。

    伊犁協領吉星阿。

    着賞給副都統職銜。

    授為塔爾巴哈台領隊大臣。

    吉星阿引見回任未久。

    不必來京謝恩。

    即由該處赴任。

     ○甲午。

    谕曰、長麟等奏、駐劄海陵炮台把總陳耀祥。

    向民人曾開華圖詐妄拏随帶兵丁放槍。

    緻斃曾開昂、曾亞庇二命。

    并槍傷曾懷造。

    刃傷曾紹和一案。

    審明圖詐屬實。

    将把總陳耀祥、照光棍為首例拟斬立決。

    放槍斃命之兵丁蔡勝雄、羅得漢、照為從例拟絞。

    從重拟斬立決。

    用刀傷人之兵丁陳亮、陳勝光、拟絞監候等因一摺。

    此事大奇。

    該督等所奏未免遲緩。

    國家設兵所以衛民。

    遇有匪徒搶劫。

    擾害百姓之事。

    該營弁方當率領兵丁。

    幫同趕捕。

    以期綏靖闾閻。

    今把總陳耀祥。

    因向民人曾開華索詐起見。

    辄妄拏無辜。

    所帶兵丁。

    複敢聽從本官。

    開放鳥槍。

    擊打平民。

    以緻二死二傷。

    不法已極。

    似此肆意妄行。

    尚複何事不可為耶。

    今該督等将陳耀祥、暨放槍斃命之兵丁蔡勝雄、羅得漢二犯。

    皆拟斬立決。

    所辦尚是。

    陳亮、陳勝光二犯。

    雖傷人未死。

    拟絞監候。

    并當入于本年秋審情實。

    俾不法弁兵。

    共知炯戒。

    此案着軍機大臣會同該部速議具奏。

    并着傳谕各督撫。

    提鎮等。

    轉饬各将弁。

    于所轄弁兵。

    平日務宜嚴加管束。

    毋許滋生事端。

    如再有似此營私藐法者。

    不特将該弁兵立正刑誅。

    其不能約束之督撫提鎮将備等。

    亦當一并從重嚴處。

    斷不寬貸。

     ○又谕、據畢沅等奏、襄陽縣巡檢衙署失火。

    該巡檢蔣啟緒、将印搶出之後。

    複冒火入室。

    負母趨逃。

    猝被煙迷倒地。

    其妻子上前拉救。

    亦一同燒斃等語。

    該巡檢蔣啟緒、因衙署失火。

    即将印信搶出。

    複因救母情急。

    冒火趨救。

    以緻燒斃。

    情殊可憫。

    着加恩賞給銀一百兩。

    交該巡檢家人等。

    俾得料理歸籍。

    其長子蔣福基、并着以巡檢即用。

    以示體恤。

     ○乙未。

    谕、據永慶等奏、請于江甯京口公費銀兩内每年動支一千一百餘兩。

    以為養贍兩處孤寡之用等語。

    所辦甚是。

    早應如此辦理。

    尚屬稍遲。

    所有養贍江甯京口孤寡之處。

    着即加恩俱照永慶等所奏。

    每名各給賞銀一兩。

    以示朕轸恤旗仆之意。

     ○丙申。

    谕軍機大臣曰、彭廷棟奏、懇請赴京陛見一摺。

    該省古州鎮總兵馬诏蛟。

    于來京瞻觐後。

    業已回任。

    即日可抵滇省。

    着傳谕彭廷棟、即将提督印篆。

    交馬诏蛟署理。

    于交代後。

    再行起程。

    來京陛見。

     ○又谕、據宜興等奏報二月盛京得雨一摺。

    摺内所奏。

    僅得雨一寸。

    自屬未透。

    現在糧價有無增長。

    仍望雨澤與否。

    均未據宜興奏及。

    惟繕寫地方安靜。

    無關緊要之語。

    宜興等着傳旨申饬。

    仍令将糧價有無增長。

    及有無望雨情形。

    據實奏聞。

    不可稍有隐諱。

     ○豁免涼州莊浪滿營弁兵借支俸饷銀如例。

     ○丁酉谕、朕此次巡幸天津。

    所有經過地方。

    及天津阖府所屬。

    本年應徵錢糧。

    着加恩蠲免十分之三。

     ○又谕曰、哈當阿等奏、台灣民人。

    前次被賊脅從者。

    業奉恩旨概從寬宥。

    此外尚有初曾為匪。

    旋即畏法自新。

    而台灣民風。

    喜争健訟。

    因其人曾經為匪。

    多有呈請緝拏者。

    若再行追論前非。

    寘之重辟。

    實覺情有可憫等語。

    此等民人。

    于前次賊勢滋蔓時。

    力不能禦。

    從而為匪。

    究由被賊脅迫。

    非有心從賊。

    随同抗拒者可比。

    既經悔罪畏法。

    遷為良善。

    若重論前非。

    寘以重典。

    既無以使之自新。

    而台灣民情健訟。

    或因此挾嫌告讦。

    轉長刁風。

    自應宥其既往。

    量為寬貸。

    嗣後拏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