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傷兵役。
自應照拟從重發往黑龍江給兵丁為奴。
至該兵役于年久逸盜。
留心緝獲。
且因奪犯被傷。
尚屬可嘉。
着該督等酌量給賞。
以示鼓勵。
○谕軍機大臣曰、伍拉納等奏審明在逃之逸盜。
及随同奪犯之黨夥。
分别正法定拟一摺。
已明降谕旨。
照該督等所拟完結矣。
但該兵役等偵見緝捕時。
林尊族人林榮撞遇、起意糾夥持械、趕至中途。
膽敢砍傷兵役。
乘間脫逃。
實屬目無法紀。
此等黨惡逞兇之途。
不可任其漏網。
着傳谕伍拉納、浦霖、嚴饬所屬文武員弁。
将林榮一犯。
上緊緝拏。
并從前在逃之嚴山等。
亦着一并嚴緝務獲。
毋任遠揚稽誅。
但恐該犯等聞拏緊急。
或竄往廣東鄰省。
亦未可定。
并着郭世勳、一體饬屬嚴拏務獲。
除就近傳知刑部堂官。
将此各谕令知之。
○又谕曰、徵瑞奏、詢之<口英>咭唎國貢使。
據稱、貢品内、第一件天文地理大表。
安裝實需一月。
其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一、第十七等件。
安裝亦需時日。
如蒙恩準留京。
就留匠役四名。
在京收拾。
俟回銮時。
即可裝齊呈覽。
其餘十一件。
止帶匠役一名赴熱河。
可以先行呈進等語。
天文地理大表。
及第二第三等七件。
裝飾既需時日。
均着就近來京。
以省勞費。
徵瑞此次過京時。
可先将此項貢品。
交金簡、伊齡阿、于正大光明殿。
及長春園澹懷堂大殿。
各分設四件。
并着徵瑞即傳知該使臣等。
以大件及安裝需時貢品。
業經奏蒙大皇帝。
恩準留京。
其餘十一件。
我同爾等送至熱河。
以遂爾進呈叩祝萬壽之誠。
大皇帝現駐跸山莊。
念汝等久留待貢陛辭。
有所不認。
因此不往木蘭行圍。
于八月二十一日起銮。
二十七日到京。
彼時留京貢品。
俱已安裝完竣。
即可呈覽。
爾等到熱河瞻觐叩祝。
大皇帝恩賜筵宴。
八月十六日。
先令爾等回京。
所有留京貢品。
如何檢點裝飾。
爾等更可親自料理。
以表爾國誠意。
如此詳悉傳谕。
俾知朕格外體恤。
恩施稠疊。
該貢使自必倍加感戴。
再梁肯堂徵瑞摺内俱稱筵宴時。
該使臣等免冠叩首等語。
前據梁肯堂奏、與該使臣初次相見、敬宣恩旨時。
該使臣免冠竦立。
此次摺内、何以又稱免冠叩首。
向聞西洋人用布紮腿。
跪拜不便。
是其國俗不知叩首之禮。
或祇系免冠鞠躬點首而該督等摺内聲叙未能明晰。
遂指為叩首亦未可定。
着傳谕徵瑞、如該使臣于筵宴時。
實在叩首則已。
如仍止免冠點首。
則當婉詞告知。
以各處藩封。
到天朝進貢觐光者。
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首之禮。
即國王親自來朝。
亦同此禮。
今爾國王遣爾等前來祝嘏。
自應遵天朝法度。
雖爾國俗俱用布紮縛。
不能拜跪但爾叩見時。
暫時松解。
行禮後再行紮縛亦屬甚便。
若爾等拘泥國俗。
不行此禮。
轉失爾國王遣爾航海遠來祝厘納赆之誠。
且贻各藩部使臣譏笑。
恐在朝引禮大臣。
亦不容也如此委曲開導。
該使臣到行在後。
自必敬謹遵奉天朝禮節。
方為妥善。
特此由六百裡傳谕徵瑞、并谕梁肯堂知之。
仍即迅速覆奏。
○又谕、前因<口英>咭唎貢使回國時。
應賞一年口分米石。
于天津酌量賞給外。
其餘在浙江就近補給。
曾降旨令長麟遵照妥辦矣。
今莭據梁肯堂奏、該貢使于筵宴時。
再三聲稱。
恩賞食物已多。
所有米石。
隻求賞給三百六十石。
已足敷用等語。
此項米石。
是否足敷該貢使等一年口分。
抑僅系由天津至甯波一路口食。
梁肯堂所奏尚未明晰。
着傳谕長麟、将來該貢船回抵甯波灣泊後。
在船人役。
或向長麟懇求米石。
自當仍照前旨。
于就近倉貯内酌量撥給。
倘來役人等并未懇求。
則自天津以至浙江、一路賞赉。
已屬優厚。
米石竟可不必再行撥給也。
○又谕、巡城禦史德琏奏、民人趙得用。
喊告鋪夥王英。
屢次到鋪。
與伊徒弟張元兒尋鬧。
當即饬役傳喚王英到案。
讵王英用刀自行戳傷肚腹等語。
王英向趙得用徒弟尋鬧。
不過尋常口角。
亦何緻被傳到官。
遽用小刀自行戳傷。
即據張元兒供稱、舊日曾與王英有奸。
如果審訊得實。
罪止杖枷。
亦何至畏懼自戕。
其中必另有别情。
以及胥役需索淩虐等事。
着刑部堂官。
将此案犯證。
嚴切根究。
務得确實情節。
定拟具奏。
又據提督衙門奏、鑲白旗滿洲護軍泰山之子立柱、于九歲時。
被已故民人朱大。
誘拐至侯大家内。
邀同周大。
用黑糖茶将立柱迷倒。
強行閹割。
侯大
自應照拟從重發往黑龍江給兵丁為奴。
至該兵役于年久逸盜。
留心緝獲。
且因奪犯被傷。
尚屬可嘉。
着該督等酌量給賞。
以示鼓勵。
○谕軍機大臣曰、伍拉納等奏審明在逃之逸盜。
及随同奪犯之黨夥。
分别正法定拟一摺。
已明降谕旨。
照該督等所拟完結矣。
但該兵役等偵見緝捕時。
林尊族人林榮撞遇、起意糾夥持械、趕至中途。
膽敢砍傷兵役。
乘間脫逃。
實屬目無法紀。
此等黨惡逞兇之途。
不可任其漏網。
着傳谕伍拉納、浦霖、嚴饬所屬文武員弁。
将林榮一犯。
上緊緝拏。
并從前在逃之嚴山等。
亦着一并嚴緝務獲。
毋任遠揚稽誅。
但恐該犯等聞拏緊急。
或竄往廣東鄰省。
亦未可定。
并着郭世勳、一體饬屬嚴拏務獲。
除就近傳知刑部堂官。
将此各谕令知之。
○又谕曰、徵瑞奏、詢之<口英>咭唎國貢使。
據稱、貢品内、第一件天文地理大表。
安裝實需一月。
其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一、第十七等件。
安裝亦需時日。
如蒙恩準留京。
就留匠役四名。
在京收拾。
俟回銮時。
即可裝齊呈覽。
其餘十一件。
止帶匠役一名赴熱河。
可以先行呈進等語。
天文地理大表。
及第二第三等七件。
裝飾既需時日。
均着就近來京。
以省勞費。
徵瑞此次過京時。
可先将此項貢品。
交金簡、伊齡阿、于正大光明殿。
及長春園澹懷堂大殿。
各分設四件。
并着徵瑞即傳知該使臣等。
以大件及安裝需時貢品。
業經奏蒙大皇帝。
恩準留京。
其餘十一件。
我同爾等送至熱河。
以遂爾進呈叩祝萬壽之誠。
大皇帝現駐跸山莊。
念汝等久留待貢陛辭。
有所不認。
因此不往木蘭行圍。
于八月二十一日起銮。
二十七日到京。
彼時留京貢品。
俱已安裝完竣。
即可呈覽。
爾等到熱河瞻觐叩祝。
大皇帝恩賜筵宴。
八月十六日。
先令爾等回京。
所有留京貢品。
如何檢點裝飾。
爾等更可親自料理。
以表爾國誠意。
如此詳悉傳谕。
俾知朕格外體恤。
恩施稠疊。
該貢使自必倍加感戴。
再梁肯堂徵瑞摺内俱稱筵宴時。
該使臣等免冠叩首等語。
前據梁肯堂奏、與該使臣初次相見、敬宣恩旨時。
該使臣免冠竦立。
此次摺内、何以又稱免冠叩首。
向聞西洋人用布紮腿。
跪拜不便。
是其國俗不知叩首之禮。
或祇系免冠鞠躬點首而該督等摺内聲叙未能明晰。
遂指為叩首亦未可定。
着傳谕徵瑞、如該使臣于筵宴時。
實在叩首則已。
如仍止免冠點首。
則當婉詞告知。
以各處藩封。
到天朝進貢觐光者。
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首之禮。
即國王親自來朝。
亦同此禮。
今爾國王遣爾等前來祝嘏。
自應遵天朝法度。
雖爾國俗俱用布紮縛。
不能拜跪但爾叩見時。
暫時松解。
行禮後再行紮縛亦屬甚便。
若爾等拘泥國俗。
不行此禮。
轉失爾國王遣爾航海遠來祝厘納赆之誠。
且贻各藩部使臣譏笑。
恐在朝引禮大臣。
亦不容也如此委曲開導。
該使臣到行在後。
自必敬謹遵奉天朝禮節。
方為妥善。
特此由六百裡傳谕徵瑞、并谕梁肯堂知之。
仍即迅速覆奏。
○又谕、前因<口英>咭唎貢使回國時。
應賞一年口分米石。
于天津酌量賞給外。
其餘在浙江就近補給。
曾降旨令長麟遵照妥辦矣。
今莭據梁肯堂奏、該貢使于筵宴時。
再三聲稱。
恩賞食物已多。
所有米石。
隻求賞給三百六十石。
已足敷用等語。
此項米石。
是否足敷該貢使等一年口分。
抑僅系由天津至甯波一路口食。
梁肯堂所奏尚未明晰。
着傳谕長麟、将來該貢船回抵甯波灣泊後。
在船人役。
或向長麟懇求米石。
自當仍照前旨。
于就近倉貯内酌量撥給。
倘來役人等并未懇求。
則自天津以至浙江、一路賞赉。
已屬優厚。
米石竟可不必再行撥給也。
○又谕、巡城禦史德琏奏、民人趙得用。
喊告鋪夥王英。
屢次到鋪。
與伊徒弟張元兒尋鬧。
當即饬役傳喚王英到案。
讵王英用刀自行戳傷肚腹等語。
王英向趙得用徒弟尋鬧。
不過尋常口角。
亦何緻被傳到官。
遽用小刀自行戳傷。
即據張元兒供稱、舊日曾與王英有奸。
如果審訊得實。
罪止杖枷。
亦何至畏懼自戕。
其中必另有别情。
以及胥役需索淩虐等事。
着刑部堂官。
将此案犯證。
嚴切根究。
務得确實情節。
定拟具奏。
又據提督衙門奏、鑲白旗滿洲護軍泰山之子立柱、于九歲時。
被已故民人朱大。
誘拐至侯大家内。
邀同周大。
用黑糖茶将立柱迷倒。
強行閹割。
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