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九

關燈
鎮、會同山東登州鎮、帶領水師将弁、親往詳晰查勘。

    究明何省管界。

    以便将該管疎防之地方官嚴參辦理。

    昨據登州鎮恩特黑默奏、遵即起程。

    帶領水師将弁。

    由沿海一帶密加偵緝。

    并飛咨狼山鎮、訂期前往江南山東交界地方。

    同船出洋會勘等語。

    蔡攀龍當早已接奉前旨。

    自應迅速起程。

    會同查辦乃本日該總兵奏到之摺。

    僅系奏報收成分數。

    而于出洋會勘一事并未提及殊屬無謂。

    且前次查勘被劫洋面。

    雖系派道員梁群英前往。

    但沿海一帶地方。

    俱系該總兵所轄。

    自應派令營汛弁兵。

    跟随查緝。

    乃該總兵置身事外。

    既已推诿于前。

    此時若不實力秉公查察。

    自問當得何罪。

    着傳谕蔡攀龍、迅即前往會同恩特黑默詳晰履勘毋再推诿耽延。

    緻幹重咎将此并谕恩特黑默知之 ○戊午。

    谕、熱河現有舊時廟宇應須粘修且内務府園庭事務。

    亦在在需人辦理巴甯阿熟悉工程。

    伊本系侍郎。

    兼總管内務府大臣。

    亦不值為鹽政着來京供職兩淮鹽政着董椿去其淮關監督。

    着盛住調管。

    盛住前已有旨。

    令其來京陛見。

    計此時将抵江省境内。

    着即就近赴任不必來京。

    董椿俟盛住抵任交代後。

    再赴揚州接印任事換巴甯阿回京所有粵海關監督。

    着蘇楞額去粵海關事務。

    現有将軍富昌兼署。

    蘇楞額不必亟于赴任俟伊齡阿回京後。

    前來行在請訓。

    再赴新任。

    成策着以副都統用工部侍郎員缺着阿迪斯調補其戶部右侍郎員缺。

    即着巴甯阿補授。

     ○己未。

    谕軍機大臣曰、長麟奏據黃岩鎮标遊擊李鉷禀報。

    與左營遊擊袁日榛、駕船同緝遠見匪船。

    即督率弁兵奮勇追捕。

    有匪船一隻。

    迎回拒敵官兵開放槍炮。

    傷斃盜匪多人。

    紛紛落水其餘盜匪高阿片等九名全行擒獲。

    尚屬奮勉出力。

    李鉷袁日榛俱着以該省參将即用。

    此時不必送部引見。

    即留該處緝拏盜匪。

    以資駕輕就熟又另摺奏。

    台州洋面盜匪。

    登岸肆劫一案先後拏獲五十餘名。

    現在逐一審訊。

    其供出未獲各盜住址姓名。

    現在查拏各犯家屬。

    嚴行根緝等語。

    所辦好。

    此案匪盜。

    膽敢登岸放火燒毀民藔。

    實屬目無法紀。

    既據該撫拏獲多人自應速審照閩省洋盜例一面正法一面奏聞其未獲各犯。

    仍嚴饬文武員弁購緝務獲。

    毋使一名漏網。

    至該匪犯在洋為盜。

    斷無因行劫時。

    始行由岸登舟而得贓後、即舍舟上岸。

    紛紛各散之理。

    海洋中島嶼甚多。

    該盜匪平時必有駐足聚集之所。

    若能訪得窩巢密饬弁兵。

    出其不意。

    直前掩捕。

    無難悉數拏獲。

    且該盜犯等、窩巢既破。

    平日無可存身之處。

    勢必潛行登岸。

    祇須于各隘口嚴密堵緝。

    亦無慮其遠揚藏匿。

    此亦肅清海洋之一法總在長麟勉力留心妥為辦理。

    以靖洋面而戢盜風将此傳谕知之。

     ○吏部議準浙江巡撫覺羅長麟疏稱、浙江鹽務改設鹽政專司其事凡所屬官員題升調補。

    及盤查運庫奏銷考成等案。

    謹昭兩淮奏定條例逐一酌核辦理各事宜。

    一鹽屬運副運判各一員、如遇缺出在外題補應由運司會同藩司。

    揀員具詳巡撫鹽政。

    會同題奏。

    仍列總督銜名。

    一、場所庫大使、并運司經曆等官缺出。

    将試用人員揀補。

    亦有從現任調補。

    而将試用人員、補用所遺之缺者。

    俱由運司會同藩司。

    具詳鹽政主稿。

    會同督撫題咨。

    一、各官凡遇大計。

    由運司将應舉劾之員。

    填冊注稿。

    密封通詳。

    督撫鹽政、會核彙題。

    一鹽政衙門。

    應解參協各饷委鹽屬官員領解。

    巡撫衙門。

    應解京協各饷。

    委地方人員領解。

    不必互相差委。

    一、每年奏銷。

    及遇運司交代盤查庫項。

    應巡撫鹽政會同盤查出結。

    由鹽政主稿會題。

    一、每年綱竣。

    各官銷引考成等冊。

    應由運司造送鹽政核題。

    一、浙江鹽道。

    已改為鹽運使。

    所有該鹽道關防。

    應改為兩浙江南都轉鹽運使司之印。

    傳敕一道。

    照新銜換給。

    從之。

     ○庚申。

    谕、現在總谙達等、竟不管事。

    不能約束各谙達、哈哈珠子。

    阿桂從前原系總谙達。

    因授總師傅未派兼管。

    今着伊仍兼總谙達。

     ○又谕、本日刑部具題、直隸建昌縣盜犯強劫傷人一案。

    内夥犯巴雅爾瑚一名。

    閱清書并無舛錯。

    而漢書誤作巴眼爾虎。

    是何言耶。

    自屬譯寫之訛巴雅爾瑚乃蒙古語喜悅之詞。

    今乃以雅作眼實屬不成文理。

    各督撫雖不能通曉蒙古語義。

    但同文韻統一書。

    久經頒發。

    各省通行在案。

    該督撫于此等題奏事件。

    自應詳細對音期無錯誤。

    乃該督既率行譯寫。

    而刑部亦不加改正。

    遽行照繕具題。

    俱屬疎忽。

    着通谕與滿洲蒙古交涉事件。

    各将軍督撫嗣後于對音人名地名。

    務宜查照韻統譯寫。

    毋得似此舛訛。

    緻成笑話。

     ○谕軍機大臣曰、長麟奏、<口英>咭唎國遣官探聽該國貢使曾否抵京。

    經過浙江洋面現令暫收海口長麟即馳赴定海。

    親為查看等語。

    所辦好口□全啵羅嗒由外洋跟尋貢船至浙。

    既尚未得有信息若令其由海道探尋。

    洋面遼闊。

    勢必仍不能找遇。

    但外夷素性多疑。

    若竟令其停泊候信。

    未免心生猜惑。

    着長麟即面向口□全啵羅嗒、谕以該國王遣使進貢。

    上年經廣東督臣奏聞。

    大皇帝嘉其恭順。

    降旨允準。

    即通饬閩粵江浙山東直隸各督撫。

    于沿海地方留心探聽。

    至今尚無消息。

    想因海洋風信靡常。

    另有停泊逗留之處。

    亦未可定。

    爾國王遣爾由外洋跟蹤探聽既不能找遇浙江距天津尚遠。

    且海道難行。

    若爾欲在浙暫住。

    俟得爾國貢使信息。

    再定行止。

    爾情願改由官河行走。

    當派員送爾進京。

    其時爾國貢使。

    或已抵天津收口。

    詣阙瞻觐。

    爾即可随同回國。

    更屬妥便。

    倘爾以奉爾國王之命。

    令由外洋找尋。

    仍欲由海道行走。

    本部院即當飛咨各海口一體照料。

    倘爾因找尋貢船未遇。

    恐爾國王廑念。

    欲先回國禀知。

    亦聽爾之便。

    如此逐層詳示。

    令口□全啵羅嗒自行酌定。

    一面辦理。

    一面奏聞。

    如此旨到時口□全啵羅嗒業已開行。

    并着飛咨江南山東各督撫。

    照此傳知。

    總勿使該夷官久駐生疑方為妥善将此谕令知之。

     ○又谕曰、畢沅等奏楚北收買小錢因地處沖途。

    易換尚多懇請不必立限常川收買一摺。

    内稱、自乾隆五十五年奏準定限後。

    前後共收買過三十萬九千餘觔。

    俱經發交寶武局銷镕。

    改鑄制錢。

    現在民間見小錢不能行用。

    源源易換。

    甚為踴躍應準其常川收買。

    繳局改鑄等語。

    湖廣省自五十五年收買小錢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