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一

關燈
國王因前年大皇帝八旬萬壽。

    未及叩祝。

    今遣使臣嗎嘎口□爾呢進貢。

    由海道至天津赴京等語。

    并譯出原禀進呈。

    閱其情詞。

    極為恭順懇摯。

    因俯允所請、以遂其航海向化之忱。

    并以海洋風信靡常。

    該貢使船隻。

    或于閩、浙江南、山東等處近海口岸收泊。

    亦未可定。

    因降旨海疆各督撫。

    如遇該國貢船進口。

    即委員照料護送進京。

    因思乾隆十八年。

    西洋博爾都噶爾國、遣使進貢。

    系由廣東澳門收泊。

    其時兩廣總督阿裡衮、曾于海岸處所。

    調派員弁。

    帶領兵丁。

    擺齊隊伍、旗幟甲仗等項。

    皆一體鮮明。

    以昭嚴肅。

    此次<口英>咭唎國貢船、進口泊岸時、自應仿照辦理。

    此等外夷。

    輸誠慕化。

    航海而來。

    豈轉虞有他意。

    但天朝體制觀瞻所系。

    不可不整肅威嚴。

    俾外夷知所敬畏。

    現在海疆甯靖。

    各該督撫、皆未免意存玩忽。

    近海一帶營伍。

    可想而知。

    皆傳谕各該督撫等。

    如遇該國貢船進口時。

    務先期派委大員多帶員弁兵丁。

    列營站隊。

    務須旗幟鮮明。

    甲仗精淬。

    并将該國使臣、及随從人數。

    并貢件行李等項。

    逐一稽查。

    以肅觀瞻而昭體制。

    外省習氣。

    非廢弛因循。

    即張大其事。

    甚或存畏事之見。

    最為陋習。

    此次承谕辦理。

    務須經理得宜。

    固不可意存苟簡。

    草率從事亦不可迹涉張皇。

    方為妥善也。

     ○又谕、據慶桂等奏、審明福崧、柴桢、侵婪各款迹。

    于原參二十二萬兩之外。

    又經供出侵用掣規值月差費等項。

    共銀六萬六千餘兩。

    質之福崧、伊亦無可置辯等語。

    是此案福崧、柴桢、侵那各款。

    已經審訊明确。

    其柴桢所供、福崧曾向伊要過金子二百兩。

    福崧止認得過金子一百兩。

    與原供不符一節。

    現已行文察哈爾都統。

    将經手轉送之歸景照。

    解京質訊。

    自可無從遁飾。

    福崧侵婪銀兩。

    為數甚多。

    其罪名輕重。

    亦不在此金兩一款。

    着傳谕慶桂等、即就現在審明情節将福崧、柴桢、按律從重定拟。

    迅速結案。

     ○以江蘇按察使汪志伊、為甘肅布政使。

    山東濟東泰武臨道熊枚、為江蘇按察使。

     ○癸醜。

    上禦山高水長。

    賜王公大臣、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

    及霍罕伯克那爾巴圖來使、年班回部。

    朝鮮、安南、暹羅等國使臣。

    廓爾喀貢使等食。

     ○谕軍機大臣等、據蘊端多爾濟等奏稱、俄羅斯固畢爾納托爾、遣喀必坦瓦什裡口禀、西洋之昂吉淩國王、遣使于廣東等處。

    求地通商等語。

    上年十月、據郭世勳奏、西洋<口英>咭唎國遣使來京納貢。

    已允所請矣。

    今俄羅斯固畢爾納托爾所禀之昂吉淩國。

    即系<口英>咭唎國。

    此時固畢爾納托爾、因現在恰克圖通商。

    随據所聞緻信。

    以圖見好之意。

    蘊端多爾濟、等答覆之語。

    尚屬合宜。

    辦理外夷事務。

    祗宜以理簡明曉谕。

    倘給回文。

    固畢爾納托爾、又将答禀。

    若語意文字間。

    稍有未協。

    轉滋煩擾。

    着傳谕蘊端多爾濟等。

    固畢爾納托爾、不遣人複來則已。

    若再遣人口禀事件。

    祗當據理示以大體。

    婉詞答谕。

    總不必給以回文。

    如伊等或有不得主見之處。

    即速具奏。

    請旨。

     ○甲寅。

    谕曰、博斌在英吉沙爾。

    已四年有餘。

    進财保、着賞給頭等侍衛。

    授為領隊大臣。

    往換博斌回京。

    額爾登布、着帶原品職銜。

    授為領隊大臣。

    往伊犁換慶玉回京。

    伊桑阿、着往庫車更換秀林。

    烏雅勒達、着帶原品職銜。

    授為領隊大臣。

    往塔爾巴哈台、更換花尚阿。

     ○又谕曰、愛興阿在外年久。

    雅德、着調往葉爾羌、幫同琅玕辦事。

    換愛興阿回京。

    雅德所遺喀什噶爾員缺。

    着範建中前往。

    幫同明興辦事。

    巴哩木達、着帶原品職銜、授為領隊大臣。

    往伊犁更換碩雲保。

     ○以工部右侍郎景安、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乙卯。

    谕軍機大臣等、昨經降旨、令徵瑞仍署江甯織造事務。

    俟同德回抵江甯。

    速赴長蘆鹽政新任。

    以便巴甯阿前赴兩淮。

    今又思同德服滿。

    為期尚遠。

    兩淮員缺緊要。

    奇豐額身任巡撫。

    所管事務殷繁。

    若久駐楊州。

    于地方恐不能兼顧。

    着傳谕徵瑞、接奉此旨。

    即将織造、及龍江關務。

    交與書麟暫行兼署。

    起程速赴天津接印。

    以便巴甯阿交卸。

    前赴兩淮。

    徵瑞系素知。

    之人。

    且三月間、朕巡幸盤山。

    長蘆鹽政。

    例應随駕。

    徵瑞竟俟彼時前來迎駕瞻觐。

    此時當速赴天津任事。

    不必又來京請訓也。

     ○又谕、本日巴甯阿奏到摺内稱、現在确查穆騰額任内。

    如另有劣迹。

    即據實具奏等語。

    穆騰額私令天津商人。

    折銀自辦貢物。

    并不将貢餘發還。

    業經巴甯阿查參。

    所有運庫。

    亦據奏盤查無虧。

    但長蘆鹽政。

    天津、山東、鹾務皆其所轄。

    穆騰額既令天津商人折給銀兩。

    豈于山東獨無沾染。

    着再傳谕巴甯阿。

    詳查穆騰額有無私受山東商人銀兩情事。

    據實參奏。

    其在天津。

    若尚有别項劣迹。

    亦一并嚴參。

    現因兩淮員缺緊要。

    奇豐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