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十一

關燈
穴擒渠。

    馳遞紅旗。

    亦未可定。

    但朕怙冒為懷。

    覺勞師久役。

    轉不若納款受降。

    趁大雪封山以前。

    徹兵凱旋之為完善。

    朕本欲俟福康安等紅旗遞到。

    恭谒東西兩陵。

    告厥成功。

    今已準其受降完事。

    不值詣陵祭告。

    行此钜典。

    已定于二十五日啟銮回京。

    所有辦理廓爾喀緣由。

    着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曰、方維甸等、營辦理一切。

    毫無舛誤。

    且自進兵以來。

    沖風冒雨。

    步行陟險。

    實屬奮勉。

    方維甸、着賞給三品卿銜。

    長齡、即以郎中補用。

    巴哈布、以員外郎用。

    楊揆、以侍讀用。

    方維甸、長齡、前已得有花翎。

    其巴哈布、楊揆、着一體賞戴花翎。

    以示鼓勵。

     ○又谕、據福康安等奏、副都統職銜乾清門頭等侍衛哲森保、因傷發身故等語。

    哲森保、前在博爾東拉地方。

    與賊打仗。

    身受重傷。

    經朕加恩。

    賞給副都統職銜。

    回至協布噜地方。

    傷發身故。

    殊堪憫恻。

    着該部照陣亡例議恤。

     ○又谕、據尚安奏、拏獲瑪納斯北山内私行挖金之民戶王永春等四十七名。

    請俟枷号滿日。

    将擕眷民戶。

    交該管官約束。

    内地民人。

    發往原籍等語。

    内地民人。

    私行入山挖金。

    殊屬不法。

    自應枷責解回内地。

    交本籍地方官約束。

    其擕眷各戶。

    亦系内地移往。

    若枷号期滿。

    仍留該處。

    保無複萌偷挖故智。

    尚安殊不曉事。

    着傳旨申饬。

    仍着将擕眷民戶、枷号滿日。

    各責四十闆。

    解交勒保、轉饬本籍地方官。

    嚴行約束。

     ○谕軍機大臣曰、福康安等、帶兵打仗。

    所向克捷。

    賊匪望風膽落。

    朕料其必差人赴營乞降。

    又慮及藏内氣候驟寒。

    疊降旨令福康安等妥速蒇事。

    今福康安等奏、俟其将合同、紮什倫布物件呈交。

    并送出沙瑪爾巴骨殖、徒弟跟役。

    看如何具禀。

    再相機酌辦。

    所見甚是。

    此次官弁兵丁。

    與賊接仗。

    無不奮勇争先。

    攻奪碉卡。

    殲戮賊匪。

    屢戰屢捷。

    深入賊境數百裡。

    軍威已極壯盛。

    賊匪具禀乞哀。

    其情勢窮蹷。

    已可概見。

    以現在情形而論。

    賊匪經兵威震懾。

    不敢再萌故智。

    邊境敉甯。

    可保數十年無事。

    趁此收功。

    較安南投誠入觐。

    尚為完善。

    即拉特納巴都爾、巴都爾薩野、心懷畏懼。

    不敢親赴軍門。

    數年之後。

    畏威懷德。

    見安南内附。

    疊受恩施。

    自請入觐。

    亦事理所有。

    恐福康安等、未奉朕旨。

    不敢遽行受降。

    已明降谕旨。

    将不得已用兵之故。

    及賊酋乞降、俯準納款緣由。

    宣示中外。

    廓爾喀既經内附。

    或三年五年、遣頭人赴京具表進貢。

    如朝鮮、安南、暹羅、緬甸、外藩。

    一律辦理。

    方成體制。

    從前來藏貿易之巴勒布人等、願留藏者。

    即編入戶冊。

    作藏内民人。

    不願者。

    派兵押送出境。

    令回故土。

    永斷葛藤。

    藏内行使錢文。

    設爐改鑄寶藏字樣。

    所有巴勒布銀錢。

    不許再行使用。

    自定立疆界後。

    廓爾喀人衆。

    固不許偷越藏界。

    即藏内人等、亦不得私赴廓爾喀、禮塔貿易。

    至駐藏大臣二員。

    向俱駐劄前藏。

    于後藏事務。

    鞭長莫及。

    嗣後應分駐一員。

    以資彈壓。

    遇有事務。

    就近辦理。

    福康安等、當會同駐藏大臣、将應辦各條。

    參酌損益。

    妥協辦理。

    以期經久遵行。

    邊隅永臻甯谧。

     ○又谕曰、伍拉納等奏、據台灣鎮道報、六月二十二日申時。

    台灣府城地震。

    倒壞民房。

    傷斃男婦三口。

    鳳山縣亦同時地震。

    其勢尚輕。

    嘉義、彰化、二縣連次地震。

    被災稍重。

    民房倒塌較多。

    人口亦有壓斃。

    現于藩庫内提銀一萬兩。

    委員領解前往。

    協同該道府廳縣。

    查明撫恤等語。

    台灣遠隔重洋。

    居民猝被偏災。

    殊堪憫恻。

    雖據該督等、撥銀派員。

    前往查辦。

    但該處民人。

    猝遭地震。

    無力災黎。

    未免更形失所。

    不可不加意撫恤。

    着傳谕伍拉納、浦霖、督饬所屬。

    查明被災戶口。

    分别輕重。

    實力妥辦。

    毋任吏胥等從中侵克。

    俾災黎均沾實惠。

    不緻一夫失所。

    方為妥善。

    至哈當阿、楊廷理、駐劄台灣。

    常有自行奏聞事件。

    今該處既遭地震。

    損傷民房人口。

    該提督等、自應一面奏聞。

    一面具報撫恤。

    何以并未具奏。

    豈該提督等僅知查緝盜賊。

    而于地方災祲。

    竟诿之督撫。

    全不經心耶。

    哈當阿、楊廷理、着傳旨申饬。

    并令據實回奏。

     ○以工部尚書和琳、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己醜。

    世宗憲皇帝忌辰。

    遣官祭泰陵。

     ○上詣永佑寺瞻禮。

     ○谕。

    據哈當阿等奏、把總陳國英禀稱、奉委管帶福甯鎮三營弁兵高輝等一百三十名。

    來台換班。

    在廈配載哨船開行後。

    于六月二十五晚。

    在洋面突遇飓風。

    桅舵損失。

    船身擊破。

    除遇救得生兵弁外。

    尚有外委鄭潮、兵丁林淑茂等七名。

    現無着落。

    嚴饬各口岸查尋打撈等語。

    赴台換班兵丁。

    自廈門配載開行後。

    猝遭飓風。

    擊破船隻。

    淹斃人口。

    殊堪憫恻。

    除弁兵人等遇救得生。

    其受傷者。

    饬令小心醫治外。

    并着該提督等、查明淹斃人數。

    照例優恤。

    其擊破船隻。

    并着官為修造。

    以示體恤。

    該部知道。

     ○又谕、據哈當阿等奏、六月二十二日。

    台灣府城、及鳳山、嘉義、彰化等處。

    同時地震。

    所有民間倒塌房屋。

    壓斃人口。

    現在分别給銀。

    按數撫恤等語。

    台灣地方。

    遠隔重洋。

    居民猝遭地震。

    倒壞房屋。

    壓斃人口。

    殊堪憫恻。

    所有該提督等具奏按數給銀撫恤之處。

    俱着加恩。

    加倍給予以示體恤。

    該提督等、務宜督饬所屬。

    實力妥辦。

    俾被災戶口。

    均沾實惠。

    以副朕轸念災區至意。

     ○吏部奏、大學士公福康安、大學士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