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六

關燈
口。

    恐聚集日多。

    未必能人人得所。

    請于直隸所截漕糧五十萬石之内。

    酌撥京城數千石。

    煮米放赈等語。

    已交大學士九卿會議。

    自當準行。

    核計數目。

    約需米六千餘石。

    應先于京倉支用。

    将來再于北倉截漕數内撥還。

    但京城所赈之人。

    即系直隸應赈之人。

    今既因此等貧民。

    先經就食京城。

    代為給赈。

    則京城多一人領赈。

    本處即應少一人領米。

    其應行散赈州縣。

    該督務須切實稽查。

    各按領赈實戶。

    照數給米。

    毋任州縣虛開戶口。

    冒赈侵肥。

    倘京城既經代為給赈。

    而州縣仍複浮開。

    一經核對查出。

    恐該督等不能當其咎也。

     ○又谕、吏部具題保定駐防。

    兵丁馬匹牧場。

    并不上緊饬屬擇地。

    将梁肯堂議以革任一本。

    已從寬免其革任矣。

    此事梁肯堂身任總督。

    屢準移催。

    何以并不上緊饬屬擇地。

    以緻耽延日久。

    是其咎專在該督。

    即照部議革任。

    亦所應得。

    第念不值因此一事。

    遽更換總督。

    是以仍從寬留任。

    該督既贻誤于前。

    仰邀恩宥。

    務宜即派妥員。

    尋擇妥協水牧處所。

    上緊辦理。

    着梁肯堂即将另選牧場之處。

    迅速繕摺具奏。

    若複仍前玩延。

    朕亦不能再為寬貸也。

     ○丙子。

    谕、戶部具題起解粵海關雜項銀兩一本。

    内稱、該關徵收關稅赢餘銀兩。

    自乾隆五十五年九月起。

    至五十六年九月止。

    比較上屆短收銀十三萬有零。

    議令該監督等。

    各按經徵月日、照數賠補等語。

    因思向來關稅赢餘短少銀兩。

    如系該監督等辦理不善。

    自當照數着賠。

    但粵海關稅課之赢绌。

    總視洋船之多寡。

    上年該處徵收短绌。

    系洋船到少。

    貨物較稀所緻。

    尚非該監督等辦理不善。

    所有此次短少赢餘銀十三萬零。

    着令郭世勳、額爾登布、各賠銀一萬兩。

    其餘着加恩寬免。

     ○又谕曰、廓爾喀賊匪。

    在擦木地方。

    憑據險要。

    抵死拒守。

    福康安等、細心調度。

    督度将弁兵丁。

    分隊堵截。

    即乘雨夜進兵。

    将士人人用命。

    奮勇争先。

    踰溪涉水。

    攀援而上。

    奪獲賊碉。

    全殲賊衆。

    實屬奮勉出力勤勞倍至。

    深堪嘉獎。

    福康安着賞給禦用搬指一個。

    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四個。

    海蘭察、惠齡、着各賞玉搬指一個。

    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二個。

    用昭優眷。

    其帶兵之哲森保、翁果爾海墨爾根保、阿哈保、阿滿泰、額勒登保、珠爾杭阿安祿、桑吉斯塔爾、台斐英阿、德楞泰、張芝元、着各賞大荷包一對。

    小荷包二個。

    并發去奶餅一匣。

    令侍衛章京等一體分嘗。

    均沾恩澤。

    所有打仗兵丁。

    俱賞給一月錢糧。

    以示獎勵。

     ○谕軍機大臣等、據福康安等、奏官兵攻克擦木要隘。

    全殲賊衆情形一摺。

    首戰得勝。

    實賴上天之恩。

    欣慰之餘。

    倍深欽感。

    擦木地方。

    兩山夾峙。

    中亘山梁。

    賊匪據險拒守。

    拚死抵禦。

    經福康安、海蘭察、惠齡等。

    乘陰雨綿密。

    連夜發兵。

    将弁官兵等。

    鼓勇先登。

    奪獲碉座。

    将賊衆全行殲戮。

    實為奮勇争先。

    勤勞倍至。

    覽奏殊為心恻。

    已另降谕旨。

    将福康安等。

    及帶兵将弁。

    并出力兵丁等。

    分别優加賞赉。

    以示獎勵。

    至福康安等。

    于攻克察木後。

    即乘勝直趨濟嚨。

    其聶拉木一路。

    已遣成德帶兵。

    作為偏師。

    牽綴賊勢。

    并于絨轄要口。

    留兵一千名。

    派諸神保帶領防守。

    我兵後路。

    無虞賊匪抄截。

    所辦俱妥。

    總之初次打仗。

    即獲全勝。

    大挫賊鋒。

    賊匪自必聞風膽落。

    事機極為順利。

    現乘軍威勝勢。

    直趨濟嚨。

    定可克期摧破。

    将賊匪剿戮無遺。

    肅清邊境。

    即行合兵深入。

    進剿賊巢。

    自必勢如破竹。

    惟計日以待捷音續報也。

     ○丁醜谕、據姚棻奏、江西南豐、廣昌二縣。

    地居上遊。

    因閏四月下旬。

    雨水過多。

    溪河泛漲。

    五月初三四日。

    複大雨如注。

    山水驟發。

    以緻被淹。

    業經分别撫恤等語。

    南豐、廣昌二縣。

    因雨水稍多。

    緻被淹浸。

    雖經該撫查明。

    業已照例撫恤。

    并聲明水勢已退。

    尚可補種晚禾。

    不至成災。

    但該處民居沖塌較多。

    且有淹斃人口之事。

    朕心殊為恻然。

    此當速奏。

    何遲至月餘。

    昨熱河地方。

    亦因山水陡發。

    沙堤一帶。

    沖塌房屋。

    業經降旨于和珅等奏請例賞之外。

    加倍賞給。

    所有南豐、廣昌二縣。

    應行賞給建蓋民房。

    暨掩埋銀兩。

    俱着照該撫所奏。

    加倍賞給。

    以示朕體恤災黎。

    有加無己至意。

     ○谕軍機大臣等、從前逆匪王倫滋事後。

    其祖父墳墓。

    據徐績奏。

    俱經衮州府知府刨掘。

    并将屍骨燒揚等語。

    但彼時正當剿賊匆猝之際。

    其墳墓曾否刨挖。

    亦無确據。

    地方官所禀情節。

    難以深信。

    今已事隔多年。

    官非一任。

    吉慶受恩深重。

    甫任山東巡撫。

    無所用其回護。

    着傳谕吉慶、即将王倫祖父墳墓。

    是否确在山東壽張地方。

    從前刨挖一節。

    有無諱飾之處。

    詳細訪查。

    據實具奏。

    再王倫如實屬籍隸壽張。

    該處必有伊房屋田畝。

    其房屋雖例應平毀。

    而田畝自必入官。

    有冊可查。

    況現距該犯滋事時。

    尚未及二十年。

    其附近居民。

    未必悉皆從逆。

    無難訪詢。

    即該縣書役裡長。

    亦必有知其事者。

    并着該撫。

    即将王倫是否山東土着。

    抑系外來寄寓。

    一并訪查确實。

    迅速具奏。

    毋稍含混。

     ○又谕曰、福康安等、奏行至瑪噶爾轄爾甲山梁。

    殲戮賊匪一摺。

    覽奏欣慰。

    此皆仰賴上天恩佑。

    連行打仗。

    再戰再捷。

    士氣倍奮。

    賊匪望風膽落。

    該處距濟嚨不遠。

    看此事機順利乘勢直前。

    自己将濟嚨立時攻克。

    捷報當已在途。

    一得此處。

    軍威大振。

    自必迎刃而解。

    福康安惟當倍加勉力。

    迅奏膚功。

    至此次賊匪。

    經官兵追壓。

    尚敢拚命力撲。

    實屬可惡。

    福康安等、以賊勢潑猛。

    先于石磡下埋伏。

    故留一路誘賊上山。

    帶領官兵。

    橫沖賊隊。

    痛加剿殺。

    将賊匪三百餘人。

    殲擒殆盡。

    于行軍剿賊機宜。

    深中窾要。

    昨因福康安等。

    初仗得勝。

    業經優加賞赉。

    此次打仗。

    督率将弁。

    調度有方。

    福康安、着再賞給鍍金盒伽南手串一挂。

    并大小荷包。

    鼻煙四瓶。

    用昭優眷。

    海蘭察、與賊接戰。

    馬匹受傷。

    幸未颠蹶。

    實賴上天護佑。

    為之額手虔謝。

    特賞給行幸常佩護身佛一尊。

    以為諸事吉祥佳兆。

    海蘭察、臨陣勇往。

    是其素性。

    但身為參贊。

    所關甚重。

    以後接仗時。

    固當督率士卒。

    鼓銳直前。

    然究宜加意持重。

    不可輕于冒險。

    此必當遵朕訓谕也。

    又巴圖魯三等侍衛定西鼐、胸前得有槍傷。

    幸系穿過護身佛龛。

    槍子未能打入。

    該侍衛打仗出力。

    甚屬可嘉。

    并着升為二等侍衛。

    以示獎勵。

    所有此次領兵侍衛章京等。

    人數較多。

    着福康安等。

    将在山半橫沖賊隊奮力截殺者。

    詳晰查明。

    如已經給有巴圖魯名号者。

    着即咨部議叙。

    其未經給有巴圖魯名号者。

    着開單進呈。

    候朕加恩賞給。

    所有受傷陣亡兵丁。

    俱着查明照陣亡例咨部賞恤。

    至福康安等奏。

    此次追剿賊匪。

    因侍衛章京等、馬匹疲乏。

    盡力馳驅。

    僅能趕及追奔十餘裡等語。

    該侍衛章京等。

    所乘馬匹。

    因牧飼不時。

    已形疲乏。

    複經登山陟險。

    馬力不及。

    以緻剿賊匪。

    不能得力。

    事所固然。

    但賊匪俱系步行奔竄。

    我兵若因馬乏。

    轉為所累。

    莫若亦令舍馬徒步。

    跟蹤追剿。

    即索倫兵最為勇健。

    或遇馳陟山險。

    非其所長。

    至屯練兵丁。

    素性趫捷。

    令其徒步馳逐。

    自可收追剿之用。

    并着福康安等、相機籌辦。

     ○戊寅。

    谕曰、大學士九卿議覆紀昀奏、請撥直隸截漕米石、在京分廠煮赈一摺。

    所議尚未周到。

    朕轸念災區。

    豫籌民食。

    本年因直隸被旱各屬。

    二麥兼收。

    節經降旨緩徵借粜。

    并截漕五十萬石。

    俾資接濟。

    現因應赈百姓。

    赴京就食者較多。

    酌籌分廠煮赈。

    所需米僅止數千石。

    不過截留漕糧百分之一。

    大學士九卿等議如所奏。

    在直隸原截漕糧内。

    扣出撥給。

    殊屬見小。

    所有京城需用赈米。

    竟毋庸在直隸截留漕糧内扣撥。

    即着動用通倉米石。

    速行撥廠分赈。

    以資災民口食。

    更可多赈數人。

    不緻一夫失所。

    毋任地方州縣吏胥、克扣侵肥。

    以副朕惠愛黎元。

    有加無己至意。

     ○又谕曰、歸景照奏、參革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