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九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癸酉。
谕軍機大臣等、昨鄂輝奏到訊問賊匪供詞據稱、巴都爾薩野派令頭人一路由濟嚨到宗喀。
一路由聶拉木到第哩朗古。
兩處俱有藏兵堵禦。
不能前進惟瑪木薩野占據聶拉木、前往後藏滋擾等語。
濟嚨第哩朗古兩處。
賊匪見有藏兵堵禦不敢前進。
聶拉木一處。
豈無藏兵駐守。
何以任聽瑪木薩野占據。
竟至無人抵禦。
該處所設駐藏之兵。
是否在彼駐劄。
抑系見賊匪前來。
并未迎敵。
率皆奔竄。
并有無帶兵駐劄戴繃第巴。
亦應查究。
着福康安即行查明嚴辦。
以示懲創。
至供詞所稱、聶拉木止有路兩條到處搭有偏橋。
若将偏橋拆斷。
即不能過去等語。
此殊不足慮。
即如四川全仗棧道險阻設絕棧難行。
亦可覓别途前赴。
今廓爾喀路徑陡險。
諒不至無他路可通。
縱賊人拆去偏橋。
亦可繞道前進。
況屯練番兵。
最為趫捷登山陟險是其所長。
更何難超騰踰越。
罙入其阻福康安及海蘭察等。
惟當激勵将弁統率兵丁鼓其銳氣。
直搗巢穴。
斷不可因賊供有拆去偏橋、不能過去之語。
稍存畏難之見福康安受朕恩眷。
久曆戎行。
必能仰體朕意也。
○乙亥。
享太廟遣豫親王裕豐恭代行禮。
○遣官祭太歲之神。
○上禦紫光閣。
賜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及回部番部、并朝鮮、琉球、安南、緬甸國使臣等宴。
○召大學士及内廷翰林等茶宴。
以洪範九五福之二曰富聯句。
○谕曰、澤巴結奮勇打仗。
中槍陣亡。
深為可憫。
着交部照陣亡例從優議恤。
紮什納木紮勒、馬聞槍聲奔跑。
即至墜馬甚屬懦怯。
自無庸給與議恤。
念其究屬臨陣殒命。
着加恩賞銀一百兩。
料理喪事。
○谕軍機大臣曰、鄂輝奏、審訊喇嘛來藏。
或系沙瑪爾巴、令其探聽信息。
現将格哩及跟役等、均交噶布倫看守等語雖亦牽綴賊匪之一法但格哩既系沙瑪爾巴徒弟。
今令充當紮薩克喇嘛通事到藏必系沙瑪爾巴自知罪重。
暗令前來探聽消息。
鄂輝既知其形迹可疑。
即應交駐藏官員看守。
乃将格哩等、竟交噶布倫看管噶布倫豈能自行管束。
仍不過轉交唐古忒人等。
豈能保其不将内地情形透漏乎又據奏到譯出各書信内。
丹津班珠爾、寄達賴喇嘛禀。
及寄伊家信。
并噶布倫等信。
稱我們與廓爾喀兩家債帳事情。
孜仲第巴帶信出來。
把這事說壞了。
如今紅帽喇嘛。
要與我們和好等語孜仲第巴、系何時何人遣去。
保泰等從未奏過。
鄂輝等摺内亦未提及。
着交福康安一并查明具奏。
若其人可疑即行解京。
又譯出各信。
曾否交達賴喇嘛噶布倫等閱看。
俾伊等知廓爾喀近日情事其丹津班珠爾等在彼情形。
亦應令班第達等知悉。
以安其心。
乃鄂輝并不給看。
不但班弟達等及玉陀噶布倫家屬。
無由知伊等消息即達賴喇嘛、亦不免心存疑惑。
鄂輝并不計及此。
湖塗已極。
着傳旨嚴行申饬。
其格哩一犯着福康安即行審訊。
如尚有備用之處不妨暫留藏内。
若無可留用。
即派員迅速解京以備訊問。
再閱各信内稱、伊等在彼。
經紅帽呼圖克圖、時常照應。
廓爾喀王子每日給與養贍。
并稱紅帽喇嘛誠心出力。
要與我兩家永遠和好。
及廓爾喀現在發信各卡徹兵等語。
全系為廓爾喀飾詞開脫。
以為說和地步。
殊不足憑。
賊匪素為狡詐。
此項譯出各信。
必系廓爾喀逼勒丹津班珠爾等書寫。
以見廓爾喀本欲衛藏和好。
轉似天朝不聽息事。
以緻藏中遭罹兵火。
為離間藏内人心之計。
此等狡猾伎倆。
豈可堕其術中。
但達賴喇嘛。
恐亦不免為其所惑。
着将原信發交福康安如鄂輝、已将各信、交達賴喇嘛班第達噶布倫等閱過則已。
如未經給閱。
即着福康安分給閱看并傳集達賴喇嘛濟嚨呼圖克圖大喇嘛噶布倫等。
谕以上次賊匪滋事。
即因巴忠等令丹津班珠爾等、前往講論。
私與說和。
今丹津班珠爾等、又系達賴喇嘛遣令前往。
亦不關白駐藏大臣。
辄欲講和完事。
若徹兵後、賊匪故智複萌。
又須煩我兵力。
是天朝兵馬糧饷竟為衛藏疲于支應。
況賊匪複來必緻擾及前藏。
更将如何辦理。
為此明白宣谕。
若達賴喇嘛之意。
必欲與廓爾喀和息完事大皇帝即聽從爾等所為。
将大兵徹回。
此後藏内一切事務。
概置不問。
若爾等以衛藏地方。
憑仗天朝保護。
則須同心合力。
悉聽區處不得再私遣人與賊來往。
如此明白斷定俾喇嘛及唐古忒人等。
鹹喻此意。
方可協力同仇。
谕軍機大臣等、昨鄂輝奏到訊問賊匪供詞據稱、巴都爾薩野派令頭人一路由濟嚨到宗喀。
一路由聶拉木到第哩朗古。
兩處俱有藏兵堵禦。
不能前進惟瑪木薩野占據聶拉木、前往後藏滋擾等語。
濟嚨第哩朗古兩處。
賊匪見有藏兵堵禦不敢前進。
聶拉木一處。
豈無藏兵駐守。
何以任聽瑪木薩野占據。
竟至無人抵禦。
該處所設駐藏之兵。
是否在彼駐劄。
抑系見賊匪前來。
并未迎敵。
率皆奔竄。
并有無帶兵駐劄戴繃第巴。
亦應查究。
着福康安即行查明嚴辦。
以示懲創。
至供詞所稱、聶拉木止有路兩條到處搭有偏橋。
若将偏橋拆斷。
即不能過去等語。
此殊不足慮。
即如四川全仗棧道險阻設絕棧難行。
亦可覓别途前赴。
今廓爾喀路徑陡險。
諒不至無他路可通。
縱賊人拆去偏橋。
亦可繞道前進。
況屯練番兵。
最為趫捷登山陟險是其所長。
更何難超騰踰越。
罙入其阻福康安及海蘭察等。
惟當激勵将弁統率兵丁鼓其銳氣。
直搗巢穴。
斷不可因賊供有拆去偏橋、不能過去之語。
稍存畏難之見福康安受朕恩眷。
久曆戎行。
必能仰體朕意也。
○乙亥。
享太廟遣豫親王裕豐恭代行禮。
○遣官祭太歲之神。
○上禦紫光閣。
賜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驸台吉、及回部番部、并朝鮮、琉球、安南、緬甸國使臣等宴。
○召大學士及内廷翰林等茶宴。
以洪範九五福之二曰富聯句。
○谕曰、澤巴結奮勇打仗。
中槍陣亡。
深為可憫。
着交部照陣亡例從優議恤。
紮什納木紮勒、馬聞槍聲奔跑。
即至墜馬甚屬懦怯。
自無庸給與議恤。
念其究屬臨陣殒命。
着加恩賞銀一百兩。
料理喪事。
○谕軍機大臣曰、鄂輝奏、審訊喇嘛來藏。
或系沙瑪爾巴、令其探聽信息。
現将格哩及跟役等、均交噶布倫看守等語雖亦牽綴賊匪之一法但格哩既系沙瑪爾巴徒弟。
今令充當紮薩克喇嘛通事到藏必系沙瑪爾巴自知罪重。
暗令前來探聽消息。
鄂輝既知其形迹可疑。
即應交駐藏官員看守。
乃将格哩等、竟交噶布倫看管噶布倫豈能自行管束。
仍不過轉交唐古忒人等。
豈能保其不将内地情形透漏乎又據奏到譯出各書信内。
丹津班珠爾、寄達賴喇嘛禀。
及寄伊家信。
并噶布倫等信。
稱我們與廓爾喀兩家債帳事情。
孜仲第巴帶信出來。
把這事說壞了。
如今紅帽喇嘛。
要與我們和好等語孜仲第巴、系何時何人遣去。
保泰等從未奏過。
鄂輝等摺内亦未提及。
着交福康安一并查明具奏。
若其人可疑即行解京。
又譯出各信。
曾否交達賴喇嘛噶布倫等閱看。
俾伊等知廓爾喀近日情事其丹津班珠爾等在彼情形。
亦應令班第達等知悉。
以安其心。
乃鄂輝并不給看。
不但班弟達等及玉陀噶布倫家屬。
無由知伊等消息即達賴喇嘛、亦不免心存疑惑。
鄂輝并不計及此。
湖塗已極。
着傳旨嚴行申饬。
其格哩一犯着福康安即行審訊。
如尚有備用之處不妨暫留藏内。
若無可留用。
即派員迅速解京以備訊問。
再閱各信内稱、伊等在彼。
經紅帽呼圖克圖、時常照應。
廓爾喀王子每日給與養贍。
并稱紅帽喇嘛誠心出力。
要與我兩家永遠和好。
及廓爾喀現在發信各卡徹兵等語。
全系為廓爾喀飾詞開脫。
以為說和地步。
殊不足憑。
賊匪素為狡詐。
此項譯出各信。
必系廓爾喀逼勒丹津班珠爾等書寫。
以見廓爾喀本欲衛藏和好。
轉似天朝不聽息事。
以緻藏中遭罹兵火。
為離間藏内人心之計。
此等狡猾伎倆。
豈可堕其術中。
但達賴喇嘛。
恐亦不免為其所惑。
着将原信發交福康安如鄂輝、已将各信、交達賴喇嘛班第達噶布倫等閱過則已。
如未經給閱。
即着福康安分給閱看并傳集達賴喇嘛濟嚨呼圖克圖大喇嘛噶布倫等。
谕以上次賊匪滋事。
即因巴忠等令丹津班珠爾等、前往講論。
私與說和。
今丹津班珠爾等、又系達賴喇嘛遣令前往。
亦不關白駐藏大臣。
辄欲講和完事。
若徹兵後、賊匪故智複萌。
又須煩我兵力。
是天朝兵馬糧饷竟為衛藏疲于支應。
況賊匪複來必緻擾及前藏。
更将如何辦理。
為此明白宣谕。
若達賴喇嘛之意。
必欲與廓爾喀和息完事大皇帝即聽從爾等所為。
将大兵徹回。
此後藏内一切事務。
概置不問。
若爾等以衛藏地方。
憑仗天朝保護。
則須同心合力。
悉聽區處不得再私遣人與賊來往。
如此明白斷定俾喇嘛及唐古忒人等。
鹹喻此意。
方可協力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