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罪案件。
祇應據情入奏。
候旨遵行。
不得将捐贖銀兩。
豫行提貯。
以杜僥幸而絕弊端。
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刑部題覆、直隸省新樂縣民人韓連陰、圖奸韓朝立之妻黃氏未成。
緻氏羞忿自缢身死一本。
照該督所題、将韓連陰照強奸未成、本婦羞忿自盡者絞例。
問拟絞候。
于罪名雖無出入。
而所引強奸例條過重。
殊未切當。
韓連陰、因韓朝立外出。
起意圖奸其妻。
假冒韓朝立聲音。
喚黃氏開門。
黃氏不應。
韓連陰推門進屋。
被黃氏聽出韓連陰聲音。
當即喊罵。
該犯畏懼逃逸。
核其情節。
韓連陰祇系冒奸。
聞喊即逃并無威逼抑制情事。
安得謂之強奸。
況向來調奸未成。
緻未婦羞忿自盡之案。
手足勾引。
方予勾決。
如如僅系語言調戲。
并不予勾。
此案、韓連陰不但無強暴逼勒之事。
亦非手足勾引。
若如刑部所題。
比照強奸未成之例。
則較手足勾引者為更重矣。
律例内雖未載有冒奸專條。
亦應引用調奸之例。
方與案情允協。
所有本内引用強奸未成字樣。
着改為調奸。
再行批發。
以昭平允。
○丁未。
上幸瀛台。
○谕曰、浦霖奏審明沉溺饷鞘、分别定拟着賠一摺。
内稱、此項酌撥京饷。
行至南平縣所屬之長鐵灘地方。
水急灘高。
逆流牽挽。
最為陡險。
因用力過猛。
纖繩拉斷。
船隻倒流。
誤碰石梁。
擊碎船身。
原裝饷銀二十鞘。
全行沉溺。
現已撈獲十八鞘。
其未獲兩鞘。
着落運員、及失防之地方官。
各半分賠歸款。
并請将運員分别革職議處等語。
此案饷鞘沉溺。
既據查明實系險灘。
又因纖斷船溺。
人力難施。
尚非有心贻誤。
且未獲鞘銀不多業經分賠歸款。
所有副運官巡檢韓興祖、着加恩免其革職。
其正運官同知萬桂、交部議處之處。
亦着加恩一并寬免。
至所拟船戶、水手、家丁、兵丁、縣役等、應得罪名。
均着一體寬免。
○谕軍機大臣等、賊匪前在定結屯聚。
聞知大兵将到。
于十一月初一日夜間奔逸。
但聶拉木以外。
賊匪去路。
屢據保泰等奏稱、該處一交冬令。
即大雪封山。
是賊匪在定結奔逸後。
亦不能竄回巢穴。
不過在聶拉木、濟嚨邊界一帶。
逗留株守。
成德此時。
早抵後藏。
鄂輝亦接續可到。
所帶屯練兵一千名。
俱已齊集。
鄂輝、成德、正當乘城匪望風奔竄、欲歸無路之時。
督率兵丁。
奮力進剿。
大示創懲。
立功自效。
或賊匪在定結奔逸後。
竟退回聶拉木以外。
希圖竄歸巢穴。
該處雖冰雪較大。
但賊既能行。
我亦可往。
鄂輝、成德、豈宜帶兵坐守。
不即跟蹤追捕耶。
又成德奏、據前藏噶布倫格桑納木結等、接得由賊境出來之紮薩克喇嘛書信一封。
前據保泰等奏、祇稱噶布倫丹津班珠爾等、被賊拘留。
此紮薩克喇嘛、自亦系達賴喇嘛所遣。
或與丹津班珠爾同被裹去。
着鄂輝、成德、查明具奏。
至賊匪狡狯性成。
中懷叵測。
此次紮薩克喇嘛信内、所稱差大頭人、至聶拉木、與噶布倫講明各安住牧之語。
殊不可信。
安知非賊匪另有詭謀。
又似诓騙丹津班珠爾之計。
亦未可定。
鄂輝、成德、當豫為留心防範。
不可令穆克登阿、張芝元、輕率前往。
與之講論。
緻堕賊匪術中。
鄂輝等、更應慎之又慎。
再此次自廓爾喀回藏之紮薩克喇嘛、及随出之喇嘛第巴等。
均着鄂輝、成德、略加詢問。
一面錄供具奏。
一面将該喇嘛等、派委妥員。
概行押解送京。
以備質訊。
更可詳詢賊情。
至成德所奏、請暫鑄銅錢。
以資兵丁換易行使。
已據成德谕令商上暫為鑄造。
此系為目前兵丁需用起見。
亦祇可如此辦理。
其将來在藏安設爐座。
官鑄錢文之處。
統俟福康安于事竣後。
歸入善後事宜内辦理。
非目前急務也。
至成德奏、籌辦糧饷一事。
據稱達賴喇嘛、再行備糧數萬石等語。
殊可不必。
節據孫士毅通籌核算。
藏内現在存貯。
及前後采買。
已有糧四萬四千餘石。
尚有牛羊一萬餘隻。
今據成德核計。
共有七萬餘石。
是藏内糧石。
已極寬然。
将來支應之外。
盡有多餘。
何必再令達賴喇嘛、添派此項餘糧。
存貯日久。
徒緻紅朽。
且采買過多。
于達賴喇嘛商上。
多有擾累。
着速行停止。
以示體恤。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新樂縣民韓朝立妻黃氏。
○戊申。
上幸瀛台。
○谕軍機大臣等、昨令軍機大臣、将各省積欠銀兩數目。
查明開單進呈。
朕詳加披閱。
内直隸省、未完銀二十九萬八千三百餘兩。
帶徵地糧七十八萬五千八百餘兩。
山東省、未完銀二百一十八萬五百餘兩。
河南省、未完銀四十五萬八千八百餘兩。
江蘇省、未完銀五十萬七千一百餘兩。
福建省、未完銀八十一萬六千四百餘兩。
湖北省、未完銀六十四萬七千五百餘兩。
為數甚多。
浙江省、亦有未完銀九萬六千三百餘兩。
此項積欠銀兩。
俱系應徵正項錢糧。
在小民等踴躍急公。
自無不輸将恐後。
其各省所報未完銀數。
必非盡系實欠在民。
聞總由地方官吏。
藉口水旱歉收。
因災帶緩。
從中那前移後。
官侵吏蝕。
藉稱積欠在民。
況連歲以來。
各省秋收。
多屬豐稔。
間有歉收之處。
亦不過一隅偏災。
即如直隸省、祇系河間、天津等府。
偶因夏秋雨水稍多。
田禾間被淹浸。
山
祇應據情入奏。
候旨遵行。
不得将捐贖銀兩。
豫行提貯。
以杜僥幸而絕弊端。
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刑部題覆、直隸省新樂縣民人韓連陰、圖奸韓朝立之妻黃氏未成。
緻氏羞忿自缢身死一本。
照該督所題、将韓連陰照強奸未成、本婦羞忿自盡者絞例。
問拟絞候。
于罪名雖無出入。
而所引強奸例條過重。
殊未切當。
韓連陰、因韓朝立外出。
起意圖奸其妻。
假冒韓朝立聲音。
喚黃氏開門。
黃氏不應。
韓連陰推門進屋。
被黃氏聽出韓連陰聲音。
當即喊罵。
該犯畏懼逃逸。
核其情節。
韓連陰祇系冒奸。
聞喊即逃并無威逼抑制情事。
安得謂之強奸。
況向來調奸未成。
緻未婦羞忿自盡之案。
手足勾引。
方予勾決。
如如僅系語言調戲。
并不予勾。
此案、韓連陰不但無強暴逼勒之事。
亦非手足勾引。
若如刑部所題。
比照強奸未成之例。
則較手足勾引者為更重矣。
律例内雖未載有冒奸專條。
亦應引用調奸之例。
方與案情允協。
所有本内引用強奸未成字樣。
着改為調奸。
再行批發。
以昭平允。
○丁未。
上幸瀛台。
○谕曰、浦霖奏審明沉溺饷鞘、分别定拟着賠一摺。
内稱、此項酌撥京饷。
行至南平縣所屬之長鐵灘地方。
水急灘高。
逆流牽挽。
最為陡險。
因用力過猛。
纖繩拉斷。
船隻倒流。
誤碰石梁。
擊碎船身。
原裝饷銀二十鞘。
全行沉溺。
現已撈獲十八鞘。
其未獲兩鞘。
着落運員、及失防之地方官。
各半分賠歸款。
并請将運員分别革職議處等語。
此案饷鞘沉溺。
既據查明實系險灘。
又因纖斷船溺。
人力難施。
尚非有心贻誤。
且未獲鞘銀不多業經分賠歸款。
所有副運官巡檢韓興祖、着加恩免其革職。
其正運官同知萬桂、交部議處之處。
亦着加恩一并寬免。
至所拟船戶、水手、家丁、兵丁、縣役等、應得罪名。
均着一體寬免。
○谕軍機大臣等、賊匪前在定結屯聚。
聞知大兵将到。
于十一月初一日夜間奔逸。
但聶拉木以外。
賊匪去路。
屢據保泰等奏稱、該處一交冬令。
即大雪封山。
是賊匪在定結奔逸後。
亦不能竄回巢穴。
不過在聶拉木、濟嚨邊界一帶。
逗留株守。
成德此時。
早抵後藏。
鄂輝亦接續可到。
所帶屯練兵一千名。
俱已齊集。
鄂輝、成德、正當乘城匪望風奔竄、欲歸無路之時。
督率兵丁。
奮力進剿。
大示創懲。
立功自效。
或賊匪在定結奔逸後。
竟退回聶拉木以外。
希圖竄歸巢穴。
該處雖冰雪較大。
但賊既能行。
我亦可往。
鄂輝、成德、豈宜帶兵坐守。
不即跟蹤追捕耶。
又成德奏、據前藏噶布倫格桑納木結等、接得由賊境出來之紮薩克喇嘛書信一封。
前據保泰等奏、祇稱噶布倫丹津班珠爾等、被賊拘留。
此紮薩克喇嘛、自亦系達賴喇嘛所遣。
或與丹津班珠爾同被裹去。
着鄂輝、成德、查明具奏。
至賊匪狡狯性成。
中懷叵測。
此次紮薩克喇嘛信内、所稱差大頭人、至聶拉木、與噶布倫講明各安住牧之語。
殊不可信。
安知非賊匪另有詭謀。
又似诓騙丹津班珠爾之計。
亦未可定。
鄂輝、成德、當豫為留心防範。
不可令穆克登阿、張芝元、輕率前往。
與之講論。
緻堕賊匪術中。
鄂輝等、更應慎之又慎。
再此次自廓爾喀回藏之紮薩克喇嘛、及随出之喇嘛第巴等。
均着鄂輝、成德、略加詢問。
一面錄供具奏。
一面将該喇嘛等、派委妥員。
概行押解送京。
以備質訊。
更可詳詢賊情。
至成德所奏、請暫鑄銅錢。
以資兵丁換易行使。
已據成德谕令商上暫為鑄造。
此系為目前兵丁需用起見。
亦祇可如此辦理。
其将來在藏安設爐座。
官鑄錢文之處。
統俟福康安于事竣後。
歸入善後事宜内辦理。
非目前急務也。
至成德奏、籌辦糧饷一事。
據稱達賴喇嘛、再行備糧數萬石等語。
殊可不必。
節據孫士毅通籌核算。
藏内現在存貯。
及前後采買。
已有糧四萬四千餘石。
尚有牛羊一萬餘隻。
今據成德核計。
共有七萬餘石。
是藏内糧石。
已極寬然。
将來支應之外。
盡有多餘。
何必再令達賴喇嘛、添派此項餘糧。
存貯日久。
徒緻紅朽。
且采買過多。
于達賴喇嘛商上。
多有擾累。
着速行停止。
以示體恤。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新樂縣民韓朝立妻黃氏。
○戊申。
上幸瀛台。
○谕軍機大臣等、昨令軍機大臣、将各省積欠銀兩數目。
查明開單進呈。
朕詳加披閱。
内直隸省、未完銀二十九萬八千三百餘兩。
帶徵地糧七十八萬五千八百餘兩。
山東省、未完銀二百一十八萬五百餘兩。
河南省、未完銀四十五萬八千八百餘兩。
江蘇省、未完銀五十萬七千一百餘兩。
福建省、未完銀八十一萬六千四百餘兩。
湖北省、未完銀六十四萬七千五百餘兩。
為數甚多。
浙江省、亦有未完銀九萬六千三百餘兩。
此項積欠銀兩。
俱系應徵正項錢糧。
在小民等踴躍急公。
自無不輸将恐後。
其各省所報未完銀數。
必非盡系實欠在民。
聞總由地方官吏。
藉口水旱歉收。
因災帶緩。
從中那前移後。
官侵吏蝕。
藉稱積欠在民。
況連歲以來。
各省秋收。
多屬豐稔。
間有歉收之處。
亦不過一隅偏災。
即如直隸省、祇系河間、天津等府。
偶因夏秋雨水稍多。
田禾間被淹浸。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