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一

關燈
員弁。

    于水陸要隘。

    拏獲陳阿掌蔡阿泮等六名。

    審明後、即将首惡要犯。

    恭請王命正法。

    其餘分别從重定拟。

    福崧等自緝拏洋盜以來。

    祇此一事差強人意。

    所有緝獲此案盜犯之文武各員。

    着該撫等分别記功。

    以示獎勵。

    嗣後該撫等于地方營伍一切。

    務須實力整頓。

    而于海洋巡緝事件。

    尤宜督饬所屬。

    倍加奮勉。

    方為不負委任。

    将此谕令知之。

     ○庚子。

    谕曰、畢沅等奏、湖北漢陽江岸停泊船隻、被火焚毀一摺。

    内稱該處泊有回空漕船、及鉛船、鹽船、民船、約千餘隻。

    沿岸排列十一月十一日。

    有民船一隻失火。

    延燒各船。

    一時風狂火烈。

    被燒回空漕船十六隻。

    鉛船九隻。

    鹽船一隻。

    沉溺鉛六十四萬餘觔。

    淹傷貴州委員吏目吳掄元一員。

    淹斃家丁、舵工、四名。

    水手九名。

    不知下落等語。

    此系無妄之災。

    覽奏深為憫恻。

    本年雨旸時若。

    年谷阜成。

    河工海塘。

    安瀾順軌。

    朕猶慮直隸、河南、山東、江蘇等省。

    所屬村莊内。

    間有一隅歉收之處。

    特降谕旨。

    令該督撫查明具奏。

    候朕新正加恩撫恤。

    嗣據各督撫奏稱、查明所屬。

    均不緻成災祇須于明春。

    酌借口糧。

    無庸加赈。

    是朕欲加惠黎元。

    而恩無可施。

    正思廣求民瘼。

    用普春祺。

    俾蔀屋茅檐。

    鹹沾恺澤。

    朕臨禦以來。

    惟日孜孜。

    常懷寅畏。

    從不敢稍存滿足之念。

    今仰賴昊蒼鴻贶。

    諸事順甯。

    正益深兢惕之時。

    乃秋間有廓爾喀與唐古忒索欠、滋擾後藏邊界一事。

    緻勞宵旰。

    今漢陽江岸。

    延燒官民船隻。

    淹斃人口。

    猝被災傷。

    此正上天垂戒滿盈之意。

    是宜引以自儆。

    而益深乾惕也。

    所有漢陽江岸被燒漕船、及沉失鉛觔。

    事起倉卒。

    人力難施。

    何忍按例令被災之運丁。

    及委員等賠補。

    此項漕船十六隻。

    俱着官為造辦。

    免其着賠。

    明歲應運新漕。

    即着該督等雇募民船。

    無誤開兌。

    其沉失鉛觔。

    并令該督等督率所屬。

    上緊打撈務獲。

    如有撈不足數者。

    亦加恩豁免。

    至淹傷委員、及淹斃人口。

    俱着妥為優恤。

    恐此外尚有并非在官人役。

    及商民同時淹斃者。

    亦着查明确數。

    一體辦理。

    該督等務須實力查辦。

    以副朕恤災愛民至意。

     ○谕軍機大臣曰、阮光平寵列藩封。

    情殷愛戴。

    自應與在朝之王公大臣、近同一體。

    本年十二月朔。

    朕開筆所書福字。

    即以賞給該國王。

    俾得先承恩赉。

    與該國臣民。

    共迓春禧。

    以示歛時錫福。

    中外同沾之意。

    并照諸王新年分例。

    賞給黃辮大荷包一對。

    貯各色玉石八寶一分。

    小荷包四個。

    金錢金锞各二個。

    銀錢銀锞各二個。

    又加賞白玉象一件。

    一并發往。

    着陳用敷将以上所賜福字荷包等物。

    即交鎮南關鎮目、轉交阮光平祇領。

    并恭錄此旨知照該國王用昭優眷。

    将此谕令知之。

     ○是月漕運總督管幹珍巡視南漕禦史查瑩奏、本月二十四日。

    兌運淮安海州各屬漕糧之大河前幫船三十五隻。

    泗州後幫船三十五隻。

    兌竣來淮。

    查驗後、饬令前進。

    遇寬闊處所暫泊。

    俟東省挑工完竣。

    照例鋪水。

    飛挽北上。

    山東省重船。

    現已全出臨清衛河。

    至德州一帶守凍。

    俟明春冰泮。

    即可速赴通壩。

    得旨、迩年漕運。

    可謂盛極。

    因有湖北風火之失。

    滿招損。

    益深儆惕耳。

     ○兩淮鹽政全德奏、淮北引鹽。

    行銷廬州者。

    向由洪澤湖、舟運至壽州另雇牛車陸運一百四十裡。

    方至府城。

    嗣因洪湖旱淺。

    奏請全用舟運。

    由運河出瓜州大江。

    從裕溪進口到廬。

    查前陸運時。

    每年僅銷一萬餘引。

    自改江運。

    逐漸多銷。

    近年銷至二萬餘引。

    詢之商民等。

    據稱陸運時。

    牛戶拉鹽到家。

    偷竊鹽觔。

    用沙土攙入。

    民間不得買食淨鹽。

    而私販者比官鹽較好。

    故民間喜食私鹽。

    以緻官引不銷。

    今鹽船水運到岸。

    并無攙和。

    民間得食好鹽。

    反無利可圖。

    不禁自止。

    故官引暢銷。

    是江運已有成效。

    應請永為定例。

    又滁州及來安縣。

    亦系食淮北陸運之鹽。

    該處亦有河可以通江。

    現令照廬州例。

    一體江運。

    以收便民裕課之益。

    得旨嘉獎。

     ○河東河道總督李奉翰、巡視東漕給事中窩星額奏、會勘應挑工段。

    上河、捕河、運河、泇河、四廳屬。

    共應挑土十五萬九千餘方。

    實應添募夫銀六千八百九十兩零。

    得旨、有省有多費。

    原不出常年之數。

    亦不細究矣。

     ○副都統銜鄂輝奏、遵查巴勒布貿易人等。

    有眷屬者少。

    無眷屬者多。

    自前歲廓爾喀滋事。

    唐古忒人。

    有外視伊等之意。

    該番等心存疑懼。

    回去者較多。

    現在前藏實止有四百一十三名。

    大半俱有家室。

    驟難移回。

    甚為安靜。

    即頭人恩啟必、樹達拉等。

    各有眷屬。

    并不滋事。

    若将該頭人送京。

    則各番管束無人。

    或且轉生惶惑。

    設有與廓爾喀勾通送信者。

    不難密為訪查拏獲。

    将來買賣不通。

    錢文禁用。

    此項人等。

    自難留居藏地。

    此時既無多兵押送。

    而逐回本地。

    轉為賊匪添人。

    莫若暫時不露端倪。

    使之安心住藏。

    俟明春大舉。

    再行分别逐回。

    批、是又奏、臣等現在剿賊。

    設或此四百餘人中。

    有一二能知賊情虛實者。

    亦可藉為引路。

    假通信息。

    似不妨故示優容。

    藉用彼力也。

    批亦可。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