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一

關燈
開成紹興年間所刊。

    今尚存貯西安、杭州等府學者。

    亦均非全經完本我朝文治光昌。

    崇儒重道。

    朕臨禦五十餘年。

    稽古表章。

    孜孜不倦。

    前曾特命所司。

    創建辟雍。

    以光文教。

    并重排石鼓文。

    壽諸貞珉。

    而十三經雖有武英殿刊本。

    未經勒石。

    因思從前蔣衡所進手書十三經。

    曾命内廷翰林。

    詳核舛訛。

    藏弆懋勤殿有年。

    允宜刊之石版。

    列于太學。

    用垂永久。

    着派和珅、王傑、為總裁。

    董诰、劉墉、金簡、彭元瑞、為副總裁。

    并派金士松、沈初、阮元、瑚圖禮、那彥成、随同校勘。

    但卷帙繁多。

    恐尚不敷辦理。

    着總裁等再行遴派三人。

    以足八員之數。

    為校勘。

    諸臣等其悉心研辦。

    務臻完善。

    以副朕尊經右文至意尋奏、遵旨遴派翰林院侍讀學士劉鳳诰、祭酒汪廷珍、侍講邵晉涵、留心經學。

    堪以并充校勘。

    報聞。

     ○又谕、據吉林将軍奏、通省節年發到遣犯名數清單。

    内稱脫逃未獲遣犯五百二十二名。

    此等遣犯脫逃未獲。

    至五百餘名之多。

    可見地方官于咨緝事宜。

    不過視為海捕具文。

    不能實力偵緝。

    但此等未獲各犯。

    俱系各省通緝。

    且其中多有年久之案。

    每年開單照例彙奏。

    亦非核實之道。

    所有此項未獲各犯。

    除行查各該犯原籍、有無潛逃回籍、一體嚴緝外。

    其應如何查核年分分别之處。

    着軍機大臣、會同吏刑二部、詳晰核議具奏。

     ○谕軍機大臣曰、郭世勳奏、審明八卦邪教案犯。

    分起解京一摺。

    此案步文斌一犯。

    在德慶州配所。

    令劉照魁、洪百春、陳典等。

    勾引各犯。

    傳教收徒。

    情節甚為可惡。

    前有旨、令将步文斌解京審辦。

    其聽從勾結、拜步文斌為師之犯。

    自應一并解京。

    歸案辦理。

    至其餘各犯。

    止系輾轉收徒。

    及聽信劉照魁指引、堅守本教之人。

    自應于審明後。

    監禁省城。

    聽候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将來定拟全案時。

    分别核拟。

    行知該督等遵照辦理。

    乃郭世勳将四十餘人。

    概行解京辦理。

    此案既漫無區别。

    且人數衆多。

    如有中途脫逃等事。

    轉屬不成事體。

    所有此案人犯。

    閱該署督奏到單内。

    周二、雷興、麻三、陳正忠、胡國吉、五犯。

    系拜步文斌為師之人。

    情節較重。

    俱着解京審辦。

    其餘三十四犯。

    着傳谕郭世勳、将該犯等留禁省監。

    聽候核議分别發落。

    如業經起解。

    行至中途。

    并着沿途各督撫、查明截回。

    仍交郭世勳收禁。

    将此各谕令知之。

     ○癸巳。

    谕曰、書麟奏、蘇松鎮總兵魏轍、年近七旬。

    精力漸衰。

    現又染患瘡疾。

    一時難冀速痊。

    請令休緻等語。

    魏轍、着準其休緻。

    所遺蘇松鎮總兵員缺。

    着陳安邦補授。

     ○甲午。

    上幸瀛台。

     ○谕、本日刑部奏、骁騎校穆克登額、責打民人李大身死。

    請将穆克登額、依罪人已就拘執而擅殺律。

    拟絞監候一摺。

    細閱此案情節。

    李大、因馬甲威靈阿、賒欠錢文。

    于點燈時赴營房索讨。

    威靈阿之妻。

    回覆伊夫外出該班。

    李大不依吵嚷。

    穆克登額、差馬甲德通等。

    将李大拏至官廳責打。

    傷重殒命。

    刑部将穆克登額拟以絞候。

    于罪名尚無錯誤。

    但摺内稱李大、系屬有罪之人。

    依擅殺罪人律定拟。

    則所引殊未允協。

    馬甲威靈阿、賒欠李大錢文。

    許以十月初八日下晚清還。

    李大屆時往索。

    其理本直。

    并非有罪之人。

    穆克登額、庇護馬甲。

    因李大出言頂撞。

    喝令疊加杖責斃命。

    自應按律拟抵。

    而刑部辄稱李大究屬有罪。

    是旗人欠員民人錢文。

    俱不應索讨。

    勢必至益加橫恣。

    遇有錢債事件。

    民人竟不敢向其清理。

    何以示平允而昭公當。

    朕辦理庶務。

    于旗民從不稍存歧視。

    如民人有應得之罪。

    固當按律懲治。

    若曲在旗人。

    亦必加以重懲。

    不少寬貸。

    惟期情真罪當。

    用法持平。

    絕無畸輕畸重于其間。

    乃刑部以索欠之李大、指為罪人。

    是該管官員袒庇于前。

    而刑部又袒庇于後。

    皆屬非是。

    刑部堂官、着饬行。

    并将此旨傳谕八旗。

    并各營房。

    一體刊刻張挂。

    俾各觸目警心。

    共知懲戒。

    此案穆克登額、着另拟絞監候秋後處決之罪。

    餘依議。

     ○調禮部左侍郎德明、為吏部右侍郎。

    盛京刑部侍郎宗室僧保住、為禮部侍郎。

    以革任戶部尚書覺羅巴延三、為盛京刑部侍郎。

     ○乙未。

    谕、兵部題覆、廣東候補都司利振紀、守備黃斌全、在部呈改水師。

    到省試驗未娴。

    準咨照例議以降一級調用一本。

    業照部議降調矣。

    該都司等、在部呈請。

    生長海濱。

    熟悉水師。

    到粵後。

    經福康安即行試驗。

    均未谙習。

    據實咨部辦理。

    自系福康安核實試驗。

    不肯任其冒濫贻誤。

    辦理尚屬公正。

    因思此等人員。

    或因在部候補時。

    希圖得缺較早。

    兼回原籍。

    及水師升途便捷。

    随冒昧呈改。

    迨發往各省後。

    各督撫以候補人員。

    一時未能得缺。

    不即行試驗。

    緻令該員等冒濫充數。

    殊非核實辦公之道。

    嗣後各督撫、遇有此等呈改水師人員。

    分發到省。

    務須認真試驗。

    除實能谙習水師情形者。

    方準留标補用外。

    如有本不谙習。

    朦混呈改之員。

    即據實咨部辦理。

    毋得稍存姑息。

    緻滋贻誤。

     ○谕軍機大臣等、現在藏内原駐官兵。

    及鄂輝、成德、先後帶往漢屯。

    并先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