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九

關燈


    王谷平以戕兄重犯。

    因伊母私和寝事。

    彼時承繼之王家讓。

    年僅七歲。

    尚屬無知。

    至今已三十餘年。

    若非王谷平有占奪财産之事。

    竟至無由舉發。

    且當日立有分關嗣約。

    所有作證之王宗湯等。

    現俱年逾八十。

    設于此案未經破露以前。

    先已身故。

    亦不能證據确鑿。

    今該犯因踞占屋産。

    經該州究出種種情節。

    并起出舊存嗣約内。

    載有王谷平刀戳胞兄身死字樣。

    其目擊王谷治被戳、聽從劉氏私和之王宗湯等。

    又俱到案供吐。

    曆曆如繪。

    可見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此等蔑倫逞兇之犯。

    斷不能以事隔多年。

    幸逃顯戮。

    似此天理昭彰。

    兇徒益當知所儆畏。

    至該州張璇、審理争産詞訟。

    即能究出三十餘年未破重案。

    立寘憲典。

    尚屬留心。

    除将原摺批交該部知道外。

    張璇、着送部引見。

     ○辛未。

    上詣奉先殿、壽皇殿、行禮。

     ○谕軍機大臣等、向聞海蘭察、及各巴圖魯侍衛章京等、經過各省。

    沿途俱有需索之事。

    而承辦各員。

    畏其擾累。

    亦遂争相饋送應酬。

    則辦差家人長随等、必至藉詞影射。

    任意開銷。

    藉肥囊槖。

    此等用項。

    無從查對。

    辦差之人。

    何所憚而不為。

    而承辦之地方官。

    即以辦差賠累為詞。

    以緻那移倉庫。

    甚至科派闾閻。

    皆屬勢所必有。

    于地方殊有關系。

    各省督撫、經朕簡任封疆。

    不能據實參奏。

    乃輾轉周旋饋送。

    相習成風。

    實屬非是。

    着傳谕各督撫等、所有此次海蘭察等、及巴圖魯侍衛章京、并兵丁等、經過各處。

    每省各派道員一二人。

    分段照料。

    入境、出境、專司車輛馬匹廪給等事。

    到站即行應付。

    不可少有缺乏。

    俾官員兵丁等、行走得以迅速。

    事畢各奏聞。

    倘有需索擾累之事。

    饬令該道據實呈報。

    該督撫即應查辦。

    不但帶兵大小官員。

    指名參奏。

    即兵丁等、亦應嚴參究處。

    如各督撫等、有意彌縫。

    轉相交接。

    一經發覺。

    必将該督撫、及派出道員。

    一并治罪。

    各督撫接奉此旨。

    務即嚴饬所屬府廳州縣。

    一體遵照。

    毋得仍蹈故轍。

    自幹咎戾。

     ○又谕、據魁倫奏琉球國貢船到關。

    遵例免稅一摺。

    内稱、此次正副使貢船二隻進口。

    逐一查驗。

    與免稅之例相符。

    随照例寬免。

    旋據該通事梁元魯、率領來使馬繼谟等、赴阙叩謝天恩等語。

    琉球國既差使臣。

    赍進貢物。

    現在船隻到關。

    經魁倫驗明免稅。

    該撫即應将該國貢使到境日期。

    及約計程站何時可以到京。

    專摺具奏。

    乃僅照例具題。

    而于該貢使何時可以到京。

    并未奏及。

    殊屬拘泥遲緩。

    着傳谕浦霖、即将該使臣能否于年内到京之處、據實覆奏。

    尋奏、琉球國正副使馬繼谟、陳天龍、于八月二十、二十一日。

    先後到閩。

    十月初二日。

    派員伴送啟程。

    十九日已出閩境。

    計十二月二十日以前。

    定可到京。

    報聞。

     ○又谕、鄂輝奏、現在賊匪業已敗回。

    不過在濟嚨、聶拉木一帶。

    觀望拒守。

    俟與成德先後抵藏。

    督率現帶之屯兵二千名。

    設法攻取。

    縱使大雪封山。

    亦須繞路前進。

    痛加剿殺。

    以目下情形而論。

    滇兵盡可不調。

    現已飛咨停止。

    又據成德奏、接奉谕旨、令其相機辦理。

    不可勇往貪功。

    緻有疏失。

    惟有凜遵訓谕。

    不敢冒昧貪功等語。

    廓爾喀侵擾後藏。

    占據紮什倫布。

    不過意圖搶掠。

    斷不能在該處久留。

    朕早料及。

    節次降旨。

    将所調滇兵即行停止。

    乃鄂輝初次接到保泰咨調滇兵之信。

    以為尚可停止。

    及續得咨會。

    後行紛紛催調。

    而現因賊匪退回。

    又稱滇兵可以無用。

    忽調忽停。

    全無把握。

    徒費糧饷。

    若非朕先期谕令孫士毅、富綱、将滇兵、及續調三十九族番兵、暫停進發。

    則早已啟程出境。

    鄂輝如此進退無據。

    一切總待朕代為籌辦。

    又安用帶兵大員為耶。

    至所稱賊匪現在濟嚨、聶拉木、一帶觀望。

    如果屬實。

    正可帶兵星馳赴藏。

    痛殲賊衆。

    況鄂輝既得此信。

    成德行走在前。

    亦斷無不知之理。

    乃成德每日祇行一站。

    并不趱程進發。

    前次朕方慮其冒昧輕進。

    降旨令其加意慎重。

    今似此行走多時。

    距藏尚遠。

    所謂勇往者安在。

    是教其不可輕進。

    正中其退卻之心矣。

    鄂輝、身為總督。

    正應将成德行程遲緩之處。

    一面參奏。

    一面帶兵星速趕上。

    乘賊匪未遁之時。

    奮力剿戮。

    使之震懾兵威。

    知所儆懼。

    鄂輝計不出此。

    成德已行走濡遲。

    而伊亦效尤按站緩行。

    坐失事機。

    實為可惜。

    且鄂輝等、帶領兵丁。

    方在中途。

    一時尚未能抵藏。

    賊匪早經退去。

    現交冬令。

    該處山高雪大。

    道路阻絕。

    豈能繞道前進。

    乃鄂輝先為此誇大之詞。

    不特言不由衷。

    抑且不知事勢。

    竟同夢呓。

    再鄂輝、成德、帶領多兵。

    不能迅速抵藏剿賊。

    而鄂輝摺内、尚腼然為賊匪敗回之語。

    殊不知恥。

    鄂輝等、如果與賊相遇。

    曾經接仗。

    或稱賊匪敗回。

    尚屬有因。

    今鄂輝、成德、帶兵行走。

    稽遲時日。

    距藏尚遠。

    而賊匪于搶掠後。

    早經飽載而歸。

    未見一賊。

    安得大言不慚。

    為此賊匪敗回之語。

    此等軍營虛詞捏報。

    最為惡習。

    明季往往如此。

    故有勞師遠涉。

    不見一敵。

    而虛報首級。

    邀功獲賞。

    以緻軍律廢弛。

    賞罰皆無所懲勸。

    朕自乾隆十九年以來。

    辦理準部、回部、平定大小兩金川等事。

    迄今三十餘年。

    于軍務機宜。

    無不親為運籌指畫。

    軍營将士。

    亦皆恪遵紀律。

    從不敢有虛報邀功之事。

    鄂輝此等伎倆。

    祗可任聽伊屬下将弁。

    欺其庸懦無能。

    混行禀報。

    伊視朕為何如主。

    而亦欲以此等虛詞嘗試耶。

    鄂輝、成德、均着傳旨嚴行申饬。

    并交部嚴加議處。

    至賊匪敗回、在濟嚨、聶拉木一帶拒守之語。

    究系得自何人。

    仍着鄂輝據實覆奏。

    又鄂輝另摺奏稱、現在帶兵行走。

    一俟奎林到藏。

    再行面為商酌。

    于春融雪化、合兵進剿等語。

    此事現已令福康安馳赴西藏。

    督率剿辦。

    計其抵藏日期。

    應在奎林之前。

    所有軍行一切事宜。

    竟俟福康安到藏後。

    聽候調度辦理。

    鄂輝、成德、既已遲誤于前。

    若再不加奮勉。

    立功自贖。

    伊二人恐不能當其罪也。

     ○以湖北黃州協副将明安圖、為湖南鎮筸鎮總兵。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考城縣民于忙來妻王氏。

     ○豁免江南興武二幫旗丁李芳馨、遭風漂沒米六百七十三石有奇。

    并賞恤淹斃水手如例。

     ○是月。

    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奏、黃河各廳。

    自霜降後水勢日消。

    埽工堅穩。

    惟河性善于坐灣。

    塌灘距堤、僅二十餘丈。

    應于迤上坐灣處。

    紮木龍三架。

    各長三十丈。

    以資挑護。

    批、似此、一架足矣。

    不應聽工員多費開銷。

    況皆向所無者。

    又稱、兩岸堤工。

    尚有應加培寬厚、并圈築越堤處。

    現委員勘估。

    俟估竣另行會核奏辦。

    批、無此、工員不可糊口矣。

    然不可有加無已。

     ○河東河道總督李奉翰奏、微山湖收水一丈二尺一寸。

    來年足敷宣洩。

    運河水消。

    灘嘴顯露。

    應行挑切工段。

    現饬查量估計。

    南旺、濟甯、彭口塘河、及長河受淤處。

    俟河水再消。

    方得确估。

    總期工段核實。

    節費利漕。

    得旨、以實妥為之。

     ○江蘇巡撫覺羅長麟奏、江南産米。

    僅敷本省口食。

    若商販透漏出洋。

    必有食貴之虞。

    且海洋竊劫盜犯。

    匿迹洋島。

    惟食米缺乏。

    上岸購買。

    無難擒獲。

    若米石透漏出洋。

    則盜犯不靳重價。

    俾商賈貪利接濟。

    不緻以上岸購食被擒。

    是米石出洋。

    既礙民食。

    益資盜糧。

    例載、奸徒運米出洋接濟奸匪者。

    絞立決。

    無濟匪情弊。

    米過百石。

    發近邊充軍。

    米石船隻。

    變價充公等語。

    查弁員奉委出洋。

    多不谙水性。

    必須雇覓船隻。

    多帶水手。

    并須先行買眼購線。

    種種需費。

    微末員弁。

    力難從心。

    請嗣後無論文員武弁。

    及總督提鎮各營。

    如有能在海洋、拏獲私運米石者。

    即将所拏米石船隻充賞。

    則委員等費用有資。

    必更認真緝拏。

    以裕民食而絕盜資。

    倘非親身出口。

    及以商客貨船食米。

    妄拏訛詐者。

    嚴參治罪。

    得旨、所奏是。

    着照所請行。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