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九

關燈
以夏至祭地于方澤。

    齋戒三日。

     ○ ○壬辰。

    谕軍機大臣等、工部奏、川省修理新疆五營演武廳、教場、藥局、一案。

    該督造冊題銷。

    所開木植觔重數目。

    及按裡折給腳價之處。

    未經分晰開明。

    經部三次題駁。

    該督仍未逐款聲明開造。

    無憑核算。

    請旨敕下該督、查明題報。

    并查明辦理此案總督、及承辦官職名。

    送部議處等語。

    工程銷算。

    例應将物料細數。

    逐一造報。

    今此案木植數目觔重。

    及運送道裡遠近。

    屢經部駁。

    仍未聲覆。

    殊屬延緩。

    着傳谕鄂輝、即照指駁各款。

    據實聲叙。

    即行摺奏。

    一面另造妥冊報部。

    以清塵案。

    至辦理此案總督、及承辦各官。

    并不遵部駁核報。

    均屬不合。

    着即據實查明。

    交部議處。

     ○ ○甲午。

    夏至。

    祭地于方澤。

    上親詣行禮。

     ○幸圓明園。

     ○乙未。

    上以秋狝木蘭。

    自圓明園啟銮。

     ○谕曰、朕此次巡幸木蘭。

    駐跸熱河。

    所有經過地方。

    着蠲免地丁錢糧十分之三。

     ○是日。

    駐跸南石槽行宮。

     ○ ○丙申。

    谕軍機大臣曰、畢沅等奏、永順、宜昌、兩府。

    每年定額。

    不過各銷三千餘引。

    淮商并不争此綱地。

    實系恃此數處險隘。

    以為敵私之地。

    如改食川鹽。

    實有捍格難行之處。

    應請仍循其舊等語。

    此事昨已明降谕旨、将各省行銷引地。

    悉照舊定章程辦理。

    無事更張矣。

    今畢沅所奏、永順、宜昌、二府。

    不複改食川鹽。

    尚與谕旨相合。

    自應照舊辦理。

    惟所稱永順、龍山等四縣。

    如遇淮鹽不能接濟。

    仍令零星買食川鹽。

    聽從民便。

    但不得過十斤以上一節。

    所言殊屬未當。

    該處毗連川境。

    小民因淮鹽不能接濟。

    零星買食川鹽。

    亦事所常有。

    但不可定以銷鹽觔數。

    使百姓以買食私鹽。

    業已奉有明文。

    遂緻逐漸增多。

    無所底止。

    設如畢沅等所奏。

    以十斤為率。

    明立科條。

    不啻導以興販私鹽之路。

    況小民趨利若骛。

    或于十斤之外。

    加增數觔。

    地方官豈能按戶稽查。

    逐一秤驗。

    如果私販鹽觔。

    事經發覺。

    自當按法懲處。

    若系官鹽不能接濟。

    零星買食。

    地方官祇可行所無事。

    所謂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畢沅等所奏永順等四縣買食川鹽。

    定以十斤之處。

    不必行。

    将此各傳谕知之。

     ○ ○是日。

    駐跸密雲縣行宮。

     ○丁酉。

    孝恭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淮關監督董椿覆奏、王平莊堤埝漫缺。

    八十餘日。

    山東、安徽、二省。

    亦因被水。

    貨物昂貴。

    商販不前。

    盈餘銀遂緻短绌。

    得旨、有旨谕部。

    谕曰、戶工二部。

    議覆淮安等關。

    徵收稅課。

    一年期滿。

    淮安關、短省盈餘銀六萬六千六百餘兩。

    宿遷關、短少盈餘銀四千九百餘兩。

    着落該監督、照數賠補等語。

    固屬照例辦理。

    第念上年山東、安徽、二省、被水較廣。

    兼之王平莊民埝沖塌。

    豆貨重船。

    阻滞難行。

    商販稀少。

    以緻盈餘比較不敷。

    尚系實在情形。

    所有此次淮安關、短少盈餘銀六萬六千六百餘兩。

    宿遷關、短少盈餘銀四千九百餘兩。

    共短少銀七萬一千五百餘兩。

    着落該監督、賠補銀一萬兩。

    其餘銀六萬一千五百餘兩。

    俱着加恩寬免。

    并免其議處。

    餘依議。

     ○ ○是日。

    駐跸要亭行宮。

     ○戊戌。

    谕軍機大臣曰、蘭第錫奏、查驗徐屬工程情形。

    并黃河水勢驟長。

    各工搶護平穩一摺。

    所辦俱好。

    毛城鋪滾水壩工。

    及王平莊對岸河勢坐灣。

    應挑引河。

    各工均關緊要。

    前經孫士毅、會同蘭第錫、勘估興修。

    辦理甚屬妥協。

    嗣因孫士毅升任來京。

    蘭第錫、親往該處查驗各工。

    并無草率弊混。

    足見該督等、督率有方。

    深可嘉獎。

    現距伏汛尚有月餘。

    徐城北門志樁。

    新舊已長水至一丈三尺。

    甚為浩瀚。

    蘭第錫、與孫士毅、先事豫備。

    料物齊全。

    俾鑲防工段。

    得以應手。

    而蘭第錫督同道将等。

    分投搶辦。

    各工保固無虞。

    覽奏深為欣慰。

    但未經入伏以前。

    水勢已如此增長。

    将來入伏後。

    尤應加倍慎重。

    不可稍涉大意。

    此時書麟、甫由京啟程。

    至彼尚需時日。

    着傳谕蘭第錫、務當督饬在工文武各員。

    一律留心防護。

    以期各工穩固。

    黃流順軌。

    方為妥善。

     ○ ○又谕、本日蘭第錫奏、徐城北門志樁。

    原存長水七尺八寸。

    五月初七、八、九等日。

    驟長水五尺六寸。

    新舊共一丈三尺四寸。

    水勢浩瀚。

    督同道将等。

    分投晝夜搶辦。

    現已消退二尺餘寸。

    各工俱穩固無虞等語。

    豫省黃河。

    地居江南上遊。

    今徐城志樁。

    已長水至一丈三尺。

    河南水勢。

    自必先行加長。

    該處險要堤壩。

    曾否保護穩固。

    何以未據李奉翰奏報。

    豈不知朕廑念河工。

    無時或釋耶。

    着傳谕該督、将豫省黃流增長丈尺。

    及各工平穩情形。

    即行具奏。

    以慰廑注。

     ○ ○又谕、前因特古斯們都、本系副總管。

    是以補授伊父碩通總管遺缺。

    并非令其子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