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九

關燈
、又不親身彈壓。

    惟以過境無事一奏塞責。

    實難辭怠玩之咎。

    着各該督撫、即将因何不遵例支給之處。

    據實明白回奏。

    并将派出道員等、系屬何人。

    因何不親身照料。

    查參示儆。

    不得稍有徇隐。

    朕嘗曆觀史冊。

    漢唐宋明之世。

    恐召邊釁。

    于外國貢使。

    往往曲意優容。

    任其恣睢橫肆。

    因此為外夷所輕、轉生大患者。

    不可勝數。

    我國家德威遠被。

    中外一家。

    四夷來享來王。

    罔不賓服。

    回非前代可比。

    朕因其遠赴阙廷。

    輸誠向化。

    每格外加恩賞赉。

    以示厚往薄來之意。

    即衛藏喇嘛來使、亦以伊等不遠萬裡而來。

    是以優加體恤。

    酌給騾頭。

    運載包件。

    如果不知安分。

    滋事妄為。

    仍當照例治罪。

    即如近日達賴喇嘛之親弟兄等、倚勢滋擾。

    尚命拏送來京治罪。

    何況所遣之來使、僅一微末喇嘛。

    聽其妄為。

    轉不加懲究乎。

    封疆大吏等、不知仰體朕意。

    顧忌因循。

    不複過問。

    外間無識之徒。

    不幾疑本朝尊崇喇嘛。

    如元季之供養喇嘛。

    緻有詈罵者割舌、毆打者截手之事。

    更複成何政體乎。

    總之外國使臣入貢。

    沿途皆有定例。

    原不準絲毫濫付。

    地方官惟求安靜過站。

    即有例外求索。

    不複與較。

    昨尹壯圖摺内奏稱、地方官辦理差務。

    胥役滋擾。

    商民蹙額興歎一節。

    雖未免言過其實。

    然本年阮光平、及各國陪臣入觐時、想沿途應付稍過。

    地方辦理拮據。

    或亦有之。

    然辦差之員。

    臨時不惜多費。

    以期見好。

    及至事後。

    又複口出怨言。

    藉稱賠累。

    緻尹壯圖求給不得。

    其蹙額興歎之言。

    實由于此。

    此等惡習。

    最為可惡。

    但各督撫所司何事。

    以緻小人誣朕耶。

    嗣後着各直省督撫、認真稽察。

    凡外夷陪臣、及喇嘛來使過境。

    嚴饬州縣、照例應付。

    并各派委妥當道員。

    遞行護送行走。

    若敢仍前濫應。

    即行指名劾參。

    該督撫如有徇隐。

    一經發覺。

    必當從重治罪。

    決不姑貸。

    将此通谕知之。

    仍着據實奏聞。

     ○又谕、嗣後外藩各國赍表來京貢獻方物使臣。

    其朝鮮國、仍照向例令禮部照料辦理外。

    所有安南、緬甸、暹羅、南掌等國。

    來京使臣、及随從人等、應行照料事宜。

    俱着内務府經理。

    仍着禮部派委司官二員。

    幫同照應。

     ○又谕、前經降旨、直隸解到旗租銀兩、足敷普賞八旗兵丁一月錢糧。

    即行普賞一次。

    現在直隸解到租銀。

    雖不足敷賞赉之用。

    但念該兵丁等寒冬歲暮。

    生計維艱。

    着于節年租存項下、撥補足數。

    加恩普賞八旗兵丁一月錢糧。

    俾生計益臻充裕。

    以示敷錫春祺。

    有加無已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等、直隸每年額徵旗地租銀。

    該督例應于十月内。

    饬令藩司委員解部。

    以備頒賞八旗兵丁之用。

    今據戶部奏稱、該省本年應解五十四年分旗地租銀。

    因逾限未解。

    節次行催。

    始據解銀二十五萬二千二百餘兩。

    再上年清查旗租案内、經伊齡阿奏明、追完解交藩庫銀十七萬一千八百餘兩。

    亦應批解部庫。

    以備分賞。

    節經檄催解部。

    仍未報解。

    殊屬遲延等語。

    此項五十四年分旗地租銀。

    于本年十月間。

    早應照例解部。

    乃該督遲久未解。

    經部屢次檄催。

    僅據解到銀二十五萬二千二百餘兩。

    不敷賞赉八旗兵一月錢糧之用。

    本年直隸地方。

    夏秋之間。

    雨水過多。

    收成不無稍歉。

    該督徵收租銀。

    未能齊全。

    緻所解旗租。

    尚未足額。

    或屬事理所有。

    至上年伊齡阿清查旗租案内、所有追完銀十七萬一千八百餘兩。

    早經存貯在庫。

    該督有何動用之處。

    以緻遲延日久。

    屢催未解。

    着傳旨嚴行申饬。

    其不敷分賞銀兩。

    于部庫積存旗租内、先行撥用。

    着傳谕梁肯堂、即嚴饬藩司。

    查照伊齡阿原奏實數。

    迅速委員撥解歸款。

    并将因何遲延未解。

    及有何擅自那移之處。

    據實速行明白回奏。

     ○豁免雲南解京遭風沉溺銅七萬斤。

     ○以故奉恩将軍七福子庚甯、襲職。

     ○乙醜。

    谕曰、鄂勒哲特穆爾額爾克巴拜、病已數月。

    不能痊愈。

    管理旗務。

    不可無人。

    其都統員缺。

    着舒常補授。

     ○又谕、據梁肯堂奏、阿布該卓裡克圖王進京。

    在宣化縣榆林堡、被賊竊去衣物銀兩。

    請将該縣知縣王瀾、交部嚴加議處。

    将失去衣物銀兩。

    勒令照數賠還等語。

    外藩入觐。

    經過州縣。

    向無地方官派人護送之例。

    即偶有失竊物件。

    該縣知縣、不過照竊案處分議處。

    俟躧緝賊匪後。

    起獲贓物。

    再行給主。

    原不應照數賠贓。

    若一一為之賠償。

    或竟緻捏報。

    啟詐冒之漸。

    從前因多倫諾爾遺失銀兩。

    該督請令賠償。

    曾經降旨饬谕。

    今梁肯堂複有此奏。

    實屬不曉事體。

    所有拉特納錫第失竊贓物。

    惟當實力查拏。

    毋庸令該縣賠償。

    王瀾着交部照例議處。

     ○谕軍機大臣等、據孫士毅等奏署句容縣事候補知州程宗洛、署金壇縣事縣丞倪時慶、徵收漕米。

    民間交納。

    未能允服。

    訪系漕書毛永年、王申之等。

    從中滋弊。

    緻啟物議。

    恐有官吏勾通情事。

    現将漕書等提至省城嚴鞫。

    并将程宗洛、倪時慶、解任候質一摺。

    已批交該部知道矣。

    江南吏治廢弛。

    如高郵州句容縣之書吏。

    重徵侵蝕。

    種種舞弊。

    甫經嚴行懲辦。

    乃為時無幾。

    複有程宗洛、倪時慶等、縱吏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