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五

關燈
辦理城工。

    伊系革職之員。

    呼應不靈。

    較于工程無益。

    所有東省城工。

    着交與惠齡接辦。

    長麟即前往江蘇。

    署理巡撫事務。

    仍不準戴用頂戴。

    其應得廉俸。

    亦不準支給。

    如果莅任後自知愧悔。

    勉思整饬地方。

    力圖報效。

    俟過數年後。

    再當降旨加恩。

    倘以為又得邀恩。

    更複恃才偏聽。

    意存自滿。

    伊系棄瑕錄用之人。

    必當從嚴懲治。

    立寘重典。

    斷不能屢邀寬貸也。

     ○又谕、昨歸景照奏、海甯前往溫州。

    督拏瑞安洋面盜匪。

    在途患病。

    當經降旨令該撫即回省城調理。

    以冀速痊。

    今據歸景照奏報。

    海甯行抵蘭溪地方身故。

    殊為可惜。

    海甯自簡任封圻以來。

    尚屬急公勤奮。

    茲甫經調任浙江。

    正資整頓。

    乃以力疾前赴溫州。

    督緝洋匪。

    在途溘逝。

    深堪嘉憫。

    海甯着加恩照總督之例給予恤典。

    該部察例具奏。

     ○又谕曰、勒保奏、甘肅蘭州府屬之臯蘭、金縣、靖遠三縣高阜地方。

    先因六月内雨水較少。

    禾苗長發稍遲。

    嗣于八月間天氣驟冷。

    正當升漿結實之時。

    猝被嚴霜。

    以緻黃萎。

    現在收成無望。

    被災戶民。

    力難接濟。

    乏食堪虞。

    請照例給予赈濟等語。

    臯蘭、金縣、靖遠等三縣。

    猝被嚴霜。

    前據該督奏明。

    業經降旨将本年應徵正雜銀糧草束。

    緩至來歲徵收。

    今既查勘成災。

    小民口食維艱。

    自應給予赈濟。

    以示體恤。

    着該督即派委妥員。

    實心經理。

    俾災黎均沾實惠。

    以副朕愛餋邊氓至意。

     ○癸酉。

    谕軍機大臣等、據畢沅等審訊貴州委員吳壽朋領運京鉛、沉溺鉛船一摺。

    内稱該員帶有家口、及柴米物件。

    種種累墜。

    以緻船身加重。

    沉鉛二十一萬斤。

    雖沉溺各處。

    系在着名險灘。

    猝遇暴風。

    但違例攜眷。

    即屬玩誤。

    所失鉛觔。

    應賠腳價。

    現咨黔省查明确數。

    着落該參員追繳等語。

    運京鉛觔。

    該委員理應小心運送。

    即遇有名險灘。

    亦當加意防範。

    以免疏虞。

    今吳壽朋領運京鉛。

    沉溺至二十一萬斤之多。

    撈獲之數。

    僅止三萬三千八百斤。

    恐中途有盜賣鉛觔。

    捏報沉溺情弊。

    畢沅等惟當從此根究。

    嚴加诘訊。

    乃祇稱該員攜帶眷屬柴米。

    以緻船重壓沉。

    情節殊非确實。

    試思該員所攜眷屬五人。

    食米亦僅止六十石。

    能重幾何。

    豈有将鉛船沉壓之理。

    畢沅等既經冒昧參奏于前。

    審訊時又複為之回護。

    顯将有心開脫。

    着畢沅再行研訊确情。

    據實具奏。

    至此項沉溺鉛觔甚多。

    自應賠繳。

    今畢沅将腳價銀兩一并着落賠繳。

    吳壽朋系屬微員。

    焉有多赀賠交官項。

    将來必至拖欠難完。

    仍歸無着。

    并着畢沅一并另行籌議具奏。

    尋奏、遵旨親提吳壽朋等嚴訊。

    據稱沉溺鉛船。

    實系在着名險灘。

    猝遇暴風。

    又以違例私帶家眷。

    一切食米柴薪。

    不免寬為籌備。

    以緻裝載稍重。

    連溺三船。

    實不敢私行售賣。

    至應賠各項。

    至三千五百餘兩。

    若令吳壽朋一人完繳。

    誠如聖谕。

    必緻拖延。

    拟将應賠銀兩。

    分為三股。

    吳壽朋賠繳一股。

    原委各上司于該參員違例攜眷未經查參。

    應賠一股。

    失事各地方官于運船過境。

    未能先事豫防。

    應賠一股。

    下部議。

     ○甲戌。

    谕軍機大臣等、據伊齡阿查明松山杏山等處牧廠地畝一摺。

    此項地畝。

    于紅冊之外。

    丈出多畝。

    皆系影射私開。

    自應查明業戶。

    照畝數之多寡。

    治以應得之罪。

    其查出。

    尚可開墾荒地。

    未便聽其抛棄。

    今據伊齡阿逐畝丈量。

    必須登記簿冊。

    既可備招募開墾之需。

    亦可杜影射占據之弊。

    現在奏到摺圖存記。

    着傳谕伊齡阿。

    再将米廠地畝。

    速行詳悉查勘。

    并将私墾各案。

    及失察之副都統、地方文武應議各官。

    一并秉公查辦。

    俟具奏到日。

    交内務府、會同該部分别核議。

     ○丙子。

    上詣奉先殿。

    壽皇殿行禮。

     ○是月。

    署浙江布政使按察使歸景照奏、收漕最易滋弊。

    雖繁立科條。

    而奉行不力。

    仍屬有名無實。

    惟在各上司潔已奉公。

    認真督察。

    批、此說得之。

    實力勉為之。

    又奏、今拟于收漕時。

    由藩司詳請、派隔屬賢能道府。

    分赴各處督察。

    并于丞倅州縣中、擇其誠實廉幹者。

    派往協同監收。

    倘查出弊端。

    據實禀揭得旨、好。

    一切勉為之。

     ○河南巡撫穆和蔺奏、河堤附近居民。

    并無新添廬舍。

    開墾地畝。

    以及私築堤堰。

    侵占河身等弊。

    得旨、以實為之。

    毋為空言。

     ○刑部尚書暫署山東巡撫湖季堂奏、本年濟南武定各屬二十七州縣被水成災。

    仰蒙赈恤。

    請将本省應運漕米十二萬一千九百五十餘石。

    全數截留。

    以充民食。

    得旨。

    允行。

    下部知之。

     ○陝甘總督勒保奏、本年臯蘭、金縣、靖遠三縣被災。

    臣于題報後。

    即與藩司蔣兆奎、分往親查。

    核實散赈不得稍有弊混。

    得旨、俾受實惠。

    勉之。

     ○雲貴總督兼署雲南巡撫富綱奏、頭運二起京銅。

    于九月二十八日全數兌足。

    即于是日自泸州開行。

    咨明沿途督撫。

    嚴查催趱。

    俾迅速抵京。

    得旨嘉獎。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