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二

關燈
賴喇嘛之處。

    俱毋庸議外。

    噶勒丹錫哷圖禅師坐次。

    谒見達賴喇嘛儀注。

    俱照從前駐藏時行。

    從之。

     ○和阗辦事大臣李侍政、錦格等奏、和阗回民。

    安居樂業。

    今歲谷石。

    較往年尤為豐收。

    但其間無業人等。

    俱賴傭工度日。

    而各色谷價不一。

    多有未便。

    今查和阗普爾錢。

    除支放官兵鹽菜羊隻外。

    每年尚餘七百六十九串有奇。

    請于此項赢餘内。

    動支一百五十六串。

    按時價将麥黍高粱、各買三百石。

    存貯空廒遇青黃不接。

    谷價昂貴時。

    酌價減粜。

    其所賣之錢。

    仍歸原支項下入官。

    以備核報。

    嗣後每秋即以此為例。

    動款辦理。

    于回民生計。

    尤為裕如。

    得旨允行。

     ○予故喀爾喀賽因諾顔部落紮薩克多羅貝勒德木楚克紮布、緻祭如例。

     ○丙戌。

    上幸靜宜園駐跸。

    至壬辰如之。

     ○谕、前經降旨。

    将漕糧三十萬石。

    截貯北倉。

    派撥直隸各州縣赈濟之用。

    茲據梁肯堂奏、被水各州縣。

    實需赈恤者。

    計有四十餘處。

    各處存倉米谷。

    自應盡數動支。

    除冬間散赈外。

    尚應豫備來年出借耔種口糧。

    減價平粜。

    現需之大赈加赈米糧。

    恐不敷用。

    懇于通倉内賞撥米三十五萬石等語。

    直隸被水地方。

    普加赈恤。

    需用米石較多自當寬為豫備。

    俾小民均沾渥澤。

    着加恩竟于通倉存米内。

    撥給四十萬石。

    該督即分饬應撥州縣。

    赴通領運。

    務期實用實銷。

    不得任聽吏胥虛糜盜賣滋弊。

    并着督率所屬。

    确核戶口。

    按數散給毋緻一夫失所。

    以副朕轸念災黎。

    有加無已至意。

     ○又谕曰、書麟奏交城縣耆民武魚河、現年八十二歲。

    壽陽縣耆民任常慶、現年八十八歲。

    俱五世同堂。

    請錫予恩赉等語。

    武魚河等、年逾八旬。

    慶衍曾元。

    洵屬熙朝盛事。

    所有應行賞赉之處。

    着該部察例具奏。

     ○丁亥。

    谕、據明亮等奏、拏獲喀什噶爾監禁應行發回之布噜特玉默特、珠德彌什、托禮彌什等人犯内、夤夜私卸杻械潛逃之珠德彌什。

    解送勒保。

    拟以發遣充當苦差。

    并将看守人役治罪等語。

    明亮等所辦殊屬錯謬珠德彌什等、雖系審明未經盜竊。

    應行發回之人。

    究屬杻械監禁。

    候旨發落之人。

    理宜守法靜候。

    今乃膽敢私卸杻械。

    潛行脫逃情殊。

    可惡。

    明亮既經拏獲。

    理宜即行正法。

    俾新疆各部落人等、共知法令嚴肅。

    即看守人役。

    亦應嚴行辦理。

    以示懲儆。

    明亮等獨未計及于此耶。

    乃将珠德彌什、拟以發遣。

    既已錯謬。

    至審拟看守人役。

    摺内聲叙。

    殊未明晰。

    尤屬無謂。

    昨甫降旨、将明亮補授刑部尚書。

    乃伊辦理此案。

    如此錯謬。

    殊為福薄。

    着将明亮等嚴行申饬外。

    仍将明亮、博興、交部嚴加議處。

    伊斯堪達爾究屬回人。

    着從寬免其議處。

    着明亮将珠德彌什。

    即行正法。

    并着通行曉谕布噜特等。

    以珠德彌什等。

    皆系審明并未行竊。

    應行發回之人。

    但分等杻械監禁之際。

    理應守法靜候。

    乃珠德彌什竟敢私卸杻械潛行逃脫。

    殊屬目無法紀。

    情實可惡。

    是以将珠德彌什正法。

    嗣後爾等務須凜遵法憲毋蹈覆轍。

    若珠德彌什。

    業經解赴勒保處。

    勒保即将珠德彌什速解喀什噶爾。

    交與明亮等遵旨辦理。

    其督領看守之彌喇布伯克呼達雅爾之子額布塞依特、向原看守之回人愛什木等六人。

    索取錢文。

    令愛什木等回家過年。

    緻令珠德爾什乘間脫逃。

    若僅枷号。

    不足蔽辜着将額布塞依特發遣内地。

    餘俱照明亮所請行。

     ○戊子。

    遣官祭曆代帝王廟。

     ○遣官祭都城隍之神。

     ○谕、科道三年内升外轉之例。

    原屬具文。

    昨已降旨停止今思京察之期。

    都察院堂官、原有保送記名道府之例。

    但外轉隻此一途。

    熱中之輩。

    未免以壅滞竊議。

    嗣後漢科道、當照六部漢郎中之例。

    都察院堂官。

    核其才具。

    分别繁簡。

    送部截取。

    禦史以知府用。

    科員以道用照例截取。

    則選用道府者。

    人數較多。

    所有漢郎中科道論俸截取。

    俱定以四年之俸。

    準其截取。

    如該員等曆俸未滿。

    吏部月選。

    遇有繁簡知府缺出。

    不敷選用。

    屆期該堂官另行奏聞。

    候朕簡放。

    如一時簡放無人。

    再令該堂官分别揀選。

    庶于甄錄之中。

    仍杜躁進之漸。

     ○又谕曰、永保等奏、拏獲偷竊馬匹之回犯伊斯拉木、聶提沙爾、審明辦理等語。

    伊斯拉木、聶提沙爾等。

    身系逃犯。

    膽敢糾同從前脫逃之回犯嶽和布多裡雅特。

    偷竊馬匹。

    又拒捕放槍。

    情殊可惡。

    計其所竊馬匹。

    已逾十匹以上。

    理應即行正法。

    乃永保摺内奏稱應按例将伊斯拉木拟絞監候。

    入于秋審情實。

    是何言也。

    繼而始稱将伊斯拉木立絞訖如此辦理方為允當。

    但既将聶提沙爾拟絞。

    入于秋審亦應予勾着将聶提沙爾即予勾決永保接奉此旨。

    将聶提沙爾即行處絞至此等脫逃人犯。

    一經報逃不過在伊犁境内、即或出境。

    亦不過逃往回部地方。

    如果實力緝拏。

    斷無不獲之理。

    乃該将軍大臣等竟不實力督緝任其藏匿山内以緻糾衆肆行偷竊馬匹。

    未經拏獲之嶽和布、多裡雅特着永保等嚴緝務獲。

    照例治罪商伯克托克托跟蹤追捕所乘之馬。

    為鳥槍所傷。

    竟将伊斯拉木、聶提沙爾拏獲。

    甚屬奮勉。

    着由該處庫内賞給大緞一匹以示鼓勵。

    至辦理新疆事務須信賞必罰始足以昭勸懲。

    着饬谕永保如有似此應行治罪者。

    即行辦理。

    其應行賞赉者。

    亦着即行獎賞慎勿仍此拘泥猶豫也。

     ○谕軍機大臣曰、秦承恩奏、安徽民人呂鳳翔在山東行在叩阍。

    控告安康縣私徵私鑄。

    及餘小一搶奪等款。

    逐一研鞫。

    實系挾嫌捏告。

    加以駁诘。

    該犯瞪目直視。

    其為瘋颠妄控。

    毫無疑義。

    拟發邊遠充軍等語。

    此案系三月内、在山東行在控告。

    當令東省派員解交秦承恩審辦。

    何以延至五月之久。

    始行審拟具奏。

    所辦實屬遲滞。

    姑念該撫平日辦事。

    尚能認真妥協。

    加恩免其議處。

    嗣後遇有地方一切公事。

    務須益加黾勉。

    毋得似此遲延。

    緻幹咎戾。

    至呂鳳翔、因挾餘小一毆逐微嫌。

    捏告搶奪。

    該縣審系虛誣。

    該犯複捏砌私鑄私徵等款。

    叩阍呈遞。

    甚屬狡詐。

    未便因其言語荒唐。

    遽以為瘋颠妄控。

    從輕完結。

    該撫所撥發往邊遠充軍之處。

    不足蔽辜着将該犯發往伊犁。

    給予兵丁為奴。

    以示懲儆。

     ○己醜。

    上禦演武廳閱健銳營兵。

     ○谕兵部核議、綏遠城将軍興兆、副都統七十五、承審失入一本。

    向例各省秋審人犯。

    有原拟情實。

    經刑部改為緩決者。

    即照承問失入例。

    實降一級調用。

    不準抵銷。

    是興兆、七十五、俱應降調。

    因興兆系宗室公。

    祇折罰将軍俸二年。

    抵降一級。

    免其降調。

    将七十五實降一級調用。

    兵部雖屬照例辦理。

    但同罪異罰。

    定例未為允協。

    嗣後宗室王公等、兼将軍都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