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六十

關燈
、七月二十八日。

    馳抵毛城鋪。

    查勘補築堤工。

    現在水勢平緩。

    由滾壩下注。

    洪濉河照常分洩。

    其王平莊一處。

    漫缺本寬。

    急切未能斷流。

    俟灘水稍落。

    即将民堰趕緊施工。

    并令官為料理等語。

    所辦尚屬妥協。

    又奏稱洪河下遊。

    淹浸處所。

    砀山一縣。

    情形較重。

    請照例先給一月口糧等語。

    砀山因漫水被淹。

    小民口食未免拮據。

    着即加恩賞給一月口糧。

    饬令地方官妥為撫恤。

    其應否再行給赈。

    并下遊各州縣被淹輕重情形。

    着傳谕詳悉确查。

    據實奏聞。

    分别辦理。

    不可稍有諱飾。

    至各州縣未經涸出地畝。

    即督饬所屬。

    設法疏消。

    以便民間趕行播種。

    務須實力經理。

    妥速為之。

    并将近日督辦堰工。

    及履勘被水各處情形。

    迅速具奏。

    以慰廑注。

     ○乙卯。

    谕曰、富綱奏、易門縣耆民周璻、現年一百一歲。

    請賞赉旌表等語。

    周璻年逾期頤。

    曾元繞膝。

    洵屬昇平人瑞。

    所有應得賞赉、建坊旌表之處。

    着該部察例具奏。

     ○又谕、據李奉翰奏、豫東河工。

    前于水長之時。

    間有出槽漫灘。

    随時搶護。

    鹹臻穩固。

    今已時逾白露。

    水勢安瀾等語。

    六七月間。

    豫東河水驟長。

    經李奉翰等、督率屬員。

    搶護平穩。

    現在水勢消落。

    奏報安瀾。

    宜子甄叙。

    用示獎勵。

    李奉翰、景安、着加恩交部議叙。

    所有在工人員。

    亦着查明一并議叙。

     ○丙辰。

    遣官祭黑龍潭昭靈沛澤龍王之神。

    玉泉山惠濟慈佑龍王之神。

     ○谕、據嵩椿奏、錦州等處河水消落。

    各處旗民已經赈給口糧。

    所有高阜地畝。

    及去河較遠之處。

    田禾俱無損傷。

    尚能收獲等語。

    所辦尚屬周到。

    稍覺舒懷。

    所有應行赈給。

    并淹斃人口。

    倒坍房屋。

    俱照嵩椿等所奏。

    分别賞給銀兩米石。

    但九關台邊塞系沖當大路關衢。

    今既被水沖毀。

    複行修建。

    其應仍舊址或别于高阜建立之處。

    俟酌定後始可辦理。

    着交嵩椿等俟将應建邊界之處詳驗奏到時。

    再候朕另派熟悉工程人員。

    前往估計辦理。

     ○丁巳。

    太宗文皇帝忌辰。

    遣官祭昭陵。

     ○上詣恩慕寺恩佑寺行禮。

     ○谕曰、英善奏、隆安縣耆士陸産凰、現年一百一歲。

    請予旌表等語陸産凰年逾百齡。

    精神矍铄。

    洵屬昇平人瑞。

    所有應行賞赉及建坊旌表之處。

    着該部察例具奏。

     ○又谕曰、浦霖奏、湘陰縣耆民周騰蛟、現年一百一歲五世同堂。

    請予旌表錫赉等語。

    周騰蛟期頤矍铄。

    慶衍曾元。

    洵屬盛世嘉徵。

    所有應行賞赉、及建坊旌表之處。

    着該部察例具奏。

     ○戊午。

    祭大社、大稷、遣豫親王裕豐、恭代行禮。

     ○谕、本年為朕八旬壽辰。

    内外臣工。

    情殷祝嘏。

    籲請舉行慶典用抒慶忭之忱。

    所辦工作點綴。

    朕尚未經寓目。

    昨詣恩慕寺、永甯寺拈香。

    始見道旁點景處所。

    過于繁費。

    臣工等固屬競效胪歡。

    而踵事增華。

    不但不以為喜。

    抑且心覺不安。

    朕臨禦五十五年。

    海宇昇平。

    太和翔洽。

    幅員廣拓。

    夷裔鹹賓。

    朕躬壽跻八旬。

    精神強固。

    曾元衍慶。

    五世同堂。

    凡茲備福克膺。

    皆賴昊蒼笃祐。

    然朕自慚薄德。

    兢業彌深。

    不敢以景運之增隆。

    遂謂天人之協應。

    是以勤求宵旰。

    敬念庶徵。

    惟日孜孜。

    益懷寅畏。

    思以仰酬鴻贶。

    并非故示謙沖。

    本年自七月而後。

    藩部君長等。

    祝厘入觐。

    雖設樂賜筵。

    朕心不遑暇逸。

    惟懼稍廢政務。

    即本日距萬壽之期。

    不過三日。

    猶複披覽章奏。

    召見大臣。

    甯以時際隆平。

    遂敢謂豫大豐亨。

    侈然自足耶。

    且辦理慶典。

    從前因恭遇聖母皇太後萬壽大慶。

    合萬國之歡心。

    躬緻孝養。

    娛侍慈甯。

    茲朕年已登八袠。

    猶以不及恭慶皇考六旬聖母皇太後九旬為憾。

    撫今追昔。

    怆然于懷。

    方深感慕。

    今歲雖循例舉行慶典。

    難卻臣民之請。

    實不忍以幸值慶辰。

    遽思行樂也。

    即如所演大慶戲劇。

    原系皇考恭祝皇祖萬壽舊本。

    從前聖母皇太後五旬六旬七旬八旬萬壽慶節。

    朕屢加增改。

    彩舞稱觞。

    現今皇子大臣等。

    雖有進呈樂章。

    以其詞過頌揚。

    亦祇節其靡文。

    并未加之潤色。

    朕之崇實黜浮。

    不肯稍事鋪張。

    于茲可見。

    再平日興建工程廟宇。

    皆系經營舊制。

    嚴肅觀瞻。

    可以垂之永久。

    猶嘗引以為過。

    着之論說。

    若此次點景綴設。

    不過塗飾一時。

    聊以娛目。

    更為無益繁文。

    幸荷上天恩佑。

    彌月晴明。

    設或連遇風雨。

    豈不徒耗物力。

    今已成事不說。

    未便全行裁徹。

    仍着該管大臣。

    将一應彩飾。

    量為減省。

    以示朕式靡崇儉至意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又谕、據景安奏、永城被水之潘陸道口十一村莊。

    濱臨洪溝。

    情形稍重。

    内何家水口等五集。

    尤為低窪濱河之處。

    消退未能迅速。

    該處系上年被水較重之區。

    茲複被淹。

    闾閻不無艱食等語。

    豫省永城、夏邑二縣。

    因洪溝河減水溝盛溢。

    境内村莊間被水淹。

    前經降旨賞給一月口糧。

    以資養瞻茲該二縣高阜地畝。

    及低窪地方俱已涸複。

    惟永城之潘陸道口等處村莊。

    疊經河水漲溢。

    民力未免拮據。

    着加恩于現賞口糧之外。

    再賞給撫恤一月。

    用示朕轸念民食有加無已至意。

    該部即遵谕速行。

     ○又谕曰秦承恩奏臨潼縣民王之巽年八十四歲。

    五世同堂。

    朝邑縣壽婦馬李氏、韓王氏、俱年一百一歲請予錫赉旌表等語。

    王之巽、馬李氏韓王氏等、慶洽高年。

    孫曾繞膝。

    洵屬昇平人瑞所有應行賞赉建坊旌表之處。

    該部察例具奏。

     ○又谕曰、琅玕奏上虞縣民王瑞臣年一百一歲。

    五世同堂。

    請予錫赉旌表等語。

    王瑞臣年逾期頤。

    曾元衍慶洵屬盛世嘉徵所有應行賞赉、建坊旌表之處。

    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