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八

關燈
州、宿遷、桃源等州縣。

    本年被水較重。

    前經降旨賞給一月口糧。

    現在民氣是否稍纾。

    如有應行續加撫恤之處。

    亦着一并查明、據實覆奏。

    尋奏、砀山縣、成災八九分不等。

    蕭縣、成災七分。

    現分别撫恤給赈。

    其餘銅山、豐縣、沛縣、海州、沭陽、并睢甯、邳州、宿遷、桃源、不過收成稍減。

    應照成災五分及勘不成災分别辦理。

    得旨、督率屬員妥為之。

    俾受實惠。

     ○壬辰。

    予多羅果郡王永瑹祭葬如例。

    谥曰簡。

     ○癸巳。

    上禦依清曠。

    勾到秋審官犯、服制、及雲南、貴州、情實罪犯。

    停決官犯絞犯二人。

    服制斬犯三十八人。

    絞犯一人。

    雲南絞犯八人。

    貴州斬犯二人。

    絞犯六人。

    餘四十七人、予勾。

     ○谕、前據伊齡阿等奏、本年順天鄉試諸生中。

    年屆八十以上者、左昌宗等九名。

    七十以上者、高日新等三十二名。

    俱三場完竣等語。

    現在榜發。

    俱未中式。

    俯念該生等、年臻耄耋。

    猶踴躍觀光。

    洵為藝林盛事。

    其年在八十以上之左昌宗、武宅鎬、鄭學洙、李垠、塗文魁、章敬修、王朝臣、胡自勉、孫有誦、九名。

    并年在七十以上之副榜單備、俱着加恩賞給舉人。

    準其一體會試。

    其年在七十以上之高日新、馬克惠、倪克勤、孫大興、王錫桓、王家相、安永宜、馬元倬、潘掄元、安容碤、楊世法、張應楫、郭斌、劉夢桂、畢汾、劉懿廣、阮錫嘉、王琨、張日新、黎淳、張镳、宋炳炎、賀雲程、劉喆、史彭年、王文、崔九州、梁棟、劉素位、謝立吉、高瑛、林見性、俱着加恩賞給副榜。

    以彰壽世作人至意。

     ○又谕、前據綿恩奏、直隸永年縣生員喬庚辛、呈明五世同居。

    伊父監生喬文源、現年八十五歲等語。

    喬文源、身列成均。

    年登耄耋。

    其子孫五世同居。

    洵為昇平盛事。

    喬文源、着交直隸總督查明咨部。

    酌量旌賞。

    以示嘉惠敦睦至意。

     ○又谕、軍機大臣核議書麟奏、查明護江西鹽道恒甯、多報四月分銷引數目一摺。

    已依議行矣。

    各省銷鹽數目。

    該管道員。

    自當按月據實造報。

    方足以備稽核而昭功過。

    今恒甯以四月分銷數較少。

    将五月分多銷之數劃抵。

    設五月分又複少銷。

    勢必複将六月分所銷之數、提作五月。

    如此月複一月。

    遞相積壓。

    伊于何底。

    顯系該員因暫行署任。

    故那後作前。

    以見其任内多銷。

    意存讨好。

    将來設有虧缺。

    悉歸新任後人之事。

    此乃取巧。

    何得謂為實力督催。

    尚稱急公奮勉。

    看來此事。

    竟系何裕城因恒甯為其首府。

    意存袒護。

    而書麟前往查辦。

    并不将遞壓情弊、将來如何辦法、向恒甯究诘、據實具奏、以定是非。

    亦未免意存和事調停、将就完案。

    該督撫既稱恒甯護理鹽道。

    辦理尚系認真。

    何裕城且請将恒甯免其徹回。

    竟似該省鹽道。

    非恒甯不足以勝任。

    恒甯即着照所降之級。

    留于江西。

    護理鹽道事務。

    并令照所定每月銷鹽二萬數千引之數。

    按月督銷。

    如銷能足數。

    俟一年之後。

    該督撫鹽政據實奏聞。

    候朕酌量加恩。

    如不能按月照數疏銷。

    以緻該省應銷引額。

    稍有缺乏。

    即将所缺引課。

    着落該員賠補。

    仍交部治罪。

    倘恒甯力不能賠。

    即着書麟、何裕城、代為賠繳。

    以為封疆大臣袒徇屬員、辦事模棱者戒。

    其四、五、兩月、所銷鹽價。

    曾否全數解交揚商。

    及此後恒甯承辦鹽務、有無弊混。

    并着全德留心查察。

    如查有情弊。

    立即參奏。

    勿稍回護。

     ○谕軍機大臣曰、伍拉納等覆奏、洋劫盜犯。

    先後已獲一百二十餘名。

    其張殿魁案内之首犯陳禮禮。

    雖據各犯供稱、業已覆舟溺斃。

    但未獲屍身。

    不足憑信。

    現仍上緊緝拏等語。

    陳禮禮一犯。

    敢于拒捕傷官。

    情罪甚為重大。

    必須饬屬嚴拏。

    勿使久稽顯戮。

    其實獲與否。

    并令年底奏聞。

    其餘未獲各案盜犯。

    亦着上緊躧緝。

    毋任一名漏網。

    以盡根株。

    至溫州大門洋盜。

    辦理已漸次完竣。

    閩省地方事務。

    尤為關系緊要。

    伍拉納應即回閩辦事。

    毋庸在溫久駐。

    其浙省營伍事件。

    前已降旨谕令琅玕兼辦。

    着傳谕該撫、嗣後浙省如遇尋常應行會辦之件。

    期限尚寬。

    仍照舊劄商會銜具奏。

    倘事關緊急。

    未便往返稽遲。

    琅玕即一面先行奏聞。

    一面再劄知伍拉納。

    不必仍前拘泥。

    緻使耽延要務也。

     ○又谕、軍機大臣議覆、勒保奏審拟海生蓮私販玉石一案。

    将該犯等從重拟流。

    行令該督定地發配一摺。

    所奏是。

    依議行。

    此案海生蓮、系内地回民。

    膽敢私買玉石。

    輾轉埋藏。

    馬成保、系明知私玉。

    因圖得銀兩。

    代為設法夾帶。

    情節俱刁狡可惡。

    自應從重定拟。

    何該督于此等偷買玉石案犯。

    每存姑息。

    失之寬縱。

    辄以杖徒完事耶。

    勒保、着傳旨申饬。

     ○又谕、前經降旨。

    駐藏大臣等、如有辦事乖謬、任意妄行者。

    每年達賴喇嘛班禅額爾德尼、遣使呈遞丹書。

    不妨将在藏辦事大臣、指名參奏。

    此特因慶麟等、不能善理事務。

    竟被噶布倫索諾木旺紮勒欺朦。

    以緻諸事錯誤。

    始降此旨。

    今舒濂、普福、均系受朕重恩。

    伊等尚屬曉事。

    諒不緻如慶麟等種種錯謬。

    倘因有此旨。

    将一切事宜。

    竟令達賴喇嘛、衆噶布倫等、得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