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三十

關燈
複發。

    遽聞溘逝。

    朕心深為憫恻。

    不覺淚下。

    着加恩賞銀一千兩。

    料理喪事。

    即交保泰、由該處銀庫内撥給。

    仍派禦前侍衛惠倫、前往賜奠。

    聞伊妾懷孕兩月。

    車淩烏巴什在日。

    實屬出力。

    将來必能副朕期望之意。

    得産一男。

    承襲王爵。

    永沐朕之深恩也。

     ○旌表守正被戕河南确山縣民張有道妻張氏。

     ○是日。

    駐跸喀喇河屯行宮。

     ○丙申。

    上詣熱河文廟行禮。

     ○谕、此次随駕之校尉一百八名内。

    其常随之二十四人。

    加恩每名各賞一個月錢糧。

    其回京之八十四名。

    每名各賞給一兩重銀锞一個。

     ○是日。

    駐跸避暑山莊。

    至八月戊辰。

    皆如之。

     ○戊戌。

    谕曰、伍拉納奏、新任福甯鎮總兵劉允桂、才具中平。

    難勝總兵之任等語。

    劉允桂着送部引見。

    所有福甯鎮總兵員缺。

    着那蘇圖補授。

     ○又谕、據善德等奏稱、發往廣州賞給兵丁為奴之回犯馬進祿、砍死家長。

    又會同思思子、殺死二娃子。

    砍傷陳喜順。

    紮傷鳳德。

    即交協領高明章訊明。

    已将馬進祿淩遲。

    思思子斬決等語。

    此等發遣回犯。

    原應正法。

    因免死發往各省。

    此内兇惡者想亦不少。

    平日如有似此者。

    或該家長、或該管官員将軍副都統等、即應行打死。

    何必姑容。

    緻将家長砍死。

    殺傷人命。

    始行正法。

    因循日久。

    倘乘隙将該管大臣官員殺傷。

    殊非事體。

    從前亦曾降旨。

    善德等平日并未留心。

    着将此通行曉谕。

    嗣後各省發遣回犯内、如有平日稍露兇惡情形。

    不遵該家長約束者。

    将軍副都統等、即立時打死。

    以示儆戒。

    不可再行縱容姑息。

    緻傷人命。

    再此回犯馬進祿等、系于何年何事發遣之處。

    善德摺内并未聲明。

    而協領高明章、如何拏獲。

    及拏獲時、曾否拒捕之處。

    亦未聲明。

    況拏獲此等兇惡回犯之官兵。

    亦當酌量勸賞。

    着交善德逐件查明。

    分别勸賞具奏。

    如再遇此等案件。

    俱着聲明具奏。

     ○谕軍機大臣曰、蘭第錫奏、河堤文汛堡夫。

    與河兵分堡住守。

    查南河堤頂之上。

    每二三裡、設夫堡一座。

    派夫二名。

    每六七裡、或八九裡、設兵堡一座派兵二名。

    兵堡相隔遙遠。

    未能巡查無遺。

    南河兵數頗多。

    盡可均勻抽派。

    請将黃運各堤。

    于每夫堡中間空檔之處。

    設立兵堡一座。

    計每四裡派兵二名。

    為數不多。

    而巡防較為周密。

    似于河務得有實濟等語。

    黃運各堤。

    道裡綿長。

    在在皆需兵夫防守。

    今南河堤頂之上。

    所設兵夫堡房。

    遠近不一。

    而河營兵數尚多。

    可以均勻抽派。

    自應酌添兵堡。

    抽撥駐守。

    以聯聲息而裨修防。

    蘭第錫所辦固是。

    但此事早當如此籌畫。

    從前尹繼善、張師載、高斌、高晉、吳嗣爵、暨薩載、李奉翰等、俱久管該省河務。

    何以均未經議及。

    再蘭第錫前在東河任内。

    亦曾似此酌辦。

    或竟不須增設。

    着傳谕蘭第錫詳悉聲明覆奏。

    尋奏、從前南河各任河臣。

    未經議添兵堡。

    緣堤頂之上。

    本有兵堡間段分巡。

    無需再為講求。

    至近年新生工段較多。

    與昔日情形稍異。

    臣在東河。

    于四十九年奏請大堤之上。

    每四裡設兵堡一座。

    派兵二名住守。

    今調南河。

    因舊有兵堡。

    未免遼闊。

    是以仿照東河。

    墾請添設。

    得旨、好。

    然當得其實用。

    毋緻虛懈。

     ○己亥。

    谕、據琳甯等奏、發往黑龍江為奴之犯馮順、因将伊家。

    主安柱之母妻子女從弟等砍傷。

    及将伊女傷斃。

    已将馮順審明。

    即行淩遲等語。

    似此免決發往東三省為奴之犯内。

    有性氣乖張。

    不服約束差遣者。

    該将軍副都統等、即當交該家主令其打死。

    今此等人犯。

    傷害家主。

    必因該将軍副都統等、令其家主嚴行管束。

    不可緻斃其命。

    故家主懼罹罪戾。

    不敢緻斃。

    以緻伊等縱性。

    而家主反受其害。

    着交東三省将軍副都統等、嗣後發往為奴人犯内。

    有似此性氣乖張。

    或不服約束差遣者。

    任該家主打死。

    與家主毫無幹涉。

    着通谕遵行。

     ○以三姓副都統那奇泰、為甯古塔副都統。

    阿勒楚喀副都統額爾伯克、為三姓副都統。

    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德清阿、為阿勒楚喀副都統。

     ○庚子。

    谕軍機大臣等、據諾穆親等奏、雲南辦運京銅。

    每年正加八運。

    計得餘銅十數萬斤。

    向給解員領售。

    現在局中銅觔短少。

    請将此項餘銅。

    即留局備用等語。

    近年以來。

    京城錢價平賤。

    于民間甚為便益。

    今若因局中銅觔稍短。

    不準售賣餘銅。

    使奸商聞知。

    希圖乘機牟利。

    必至錢價遽昂。

    況銅觔為器用所必需。

    而私銷之弊。

    雖嚴密查禁。

    尚所難免。

    茲複将餘銅不準售賣。

    則民間無處得銅。

    私銷勢必日多。

    且委員等向藉售賣餘銅。

    從中沾潤。

    以為回任盤費。

    若俱留局備用。

    将來委員等、必不肯運帶到京。

    于途次先行賣去。

    亦無從查察。

    試思每年即無沉溺。

    所剩餘銅。

    亦不過十數萬斤。

    曆來準令出售。

    戶工二局鼓鑄錢文。

    并未聞因此缺卯。

    今即添此十數萬之銅。

    官銅亦未必驟臻充裕。

    諾穆親等此奏、名為調劑局務起見。

    而未計及滋弊實多。

    所謂止知其一。

    不知其二。

    斷不可行。

    着将原摺發還。

    并傳谕該侍郎等、即不動聲色。

    妥為辦理。

    當如無其事者然。

    即局中短銅之說。

    亦不可稍有聲張。

    緻啟市儈居奇之漸。

    将此谕令知之。

     ○以上驷院卿春甯、為正藍旗蒙古副都統。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