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九

關燈
月。

    總督倉場戶部侍郎宗室塞爾赫奏。

    酌撥稄米二萬石。

    交通州米廠平粜。

    得旨、着照所請速行。

    該部知道。

     ○直隸總督李衛奏。

    直隸所屬任縣地方。

    與山東邱縣接界。

    有張卿蘇澤長蘇國英等創立邪教。

    任縣民人焦普等。

    投拜為徒。

    現将焦普等查拏。

    并會同山東文武将張卿等三犯。

    一并全獲。

    歸并審拟。

    得旨、知道了。

    卿所辦理甚善。

    至于或摺奏。

    或具題。

    俟卿審明時。

    視其案情。

    以為輕重可也。

     ○又奏、遵旨查明涿州北魯坡等三村。

    被水實在情形。

    請補赈無力窮民四十七戶。

    得旨、知道了。

    照卿所奏料理。

     ○江南河道總督高斌奏。

    辦理挑浚淮揚運河工程事宜。

    得旨、覽奏。

    料理妥協。

    俾漕運不誤。

    而大工迅速告成。

    實足以慰朕懷也。

    但近日頗有人論及。

    運河年來淤澱。

    以緻沙壅堤底。

    堤反藉以堅牢。

    今運河深通固佳。

    但恐放水之後。

    堤底沙松。

    堤上蓋造房屋人家。

    不無墊沉之慮等語。

    卿其何以籌度萬全。

    使朕思慮頓釋。

    方佳耳。

     ○江蘇巡撫楊永斌奏。

    江蘇徵收漕糧。

    每石随收漕費錢、五十九文。

    今歲錢價甚昂。

    因時變通。

    令民間将銀交納。

    計算每石。

    改收銀七分一厘二毫。

    其完漕在三石以下者。

    仍聽銀錢并納。

    不得勒掯浮收。

    至明歲錢價平減。

    仍照數收錢。

    不得援以為例。

    得旨。

    此議甚是。

    知道了。

     ○又奏、淮揚一帶。

    今冬大挑運河。

    築壩之後。

    舟楫難通。

    民間輸納漕米。

    挽運維艱。

    奉旨将沿河之高郵等七州縣漕糧。

    改徵折色。

    惟查揚州府屬之江都等四州縣。

    尚有應完本年鳳米一項。

    共計四千八百五十一石有零。

    應請随漕一體折徵。

    得旨、好。

    即如是辦理可也。

     ○大學士管浙江總督嵇曾筠奏。

    起運截留浙省本年漕糧十萬石。

    交與閩省積貯等因。

    得旨、覽奏殊為妥協。

    可嘉之至。

     ○又奏、食鹽充裕情形。

    得旨、覽奏鹽價平減。

    民無食淡之虞。

    實可以慰朕懷。

    至多增課額。

    非朕所計及也。

     ○又奏報、平陽、永嘉、樂清、瑞安、等四縣、歉收情形。

    得旨、平陽等四縣。

    雖屬歉收。

    然較之閩省何如。

    閩省尚不聞有此等事。

    則卿所料理。

    亦不無失宜之處矣。

     ○又奏、委員運交閩省米石。

    得旨、知道了。

    閩省需米甚急。

    須及時接濟方可。

    料卿自然速為經理也。

     ○湖廣總督宗室德沛奏。

    遵旨密查史贻直在總督任内。

    收受鹽商禮物等事。

    得旨、知道了。

    史贻直身為大臣。

    朕不忍揚其劣。

    當别有以處之。

    至許登瀛乃無恥小人。

    所當即行具本嚴參者也。

     ○湖北巡撫張楷奏。

    辦理地方情形。

    得旨。

    知道了。

     ○汝等和衷辦事甚好。

    但朋友尚有相勸相規之誼。

    況同寅乎。

    君子和而不同。

    汝等共勉之。

     ○又奏、請以撫标中軍參将馬思仁、升銜留任。

    得旨、撫标參将。

    豈有以升銜留任之理。

    此奏甚無味。

     ○又奏、買補倉谷數目。

    得旨。

    倉谷惟以充盈為是。

    即再多于此數亦可。

     ○山東巡撫法敏奏報、通省得雪情形。

    得旨。

    通省所得雨雪。

    不過五六寸。

    而未必即謂之數年以來無此冬景。

    汝誰欺乎。

     ○又奏、勘過小清河應行修浚情形。

    得旨。

    知道了。

    題到自有部議。

     ○河東河道總督白鐘山奏報、防護挑浚黃運兩河事宜。

    得旨、如此先事綢缪。

    辦理殊為妥協。

    可嘉之至。

     ○又奏、清查東省州縣。

    額徵河夫工食閏餘銀兩。

    請改解河庫。

    以厘積弊。

    得旨。

    此事既經年久之弊。

    卿能查出甚佳。

    但當慎其将來。

    至于已往之事。

    一概免究可也。

     ○杭州織造兼管關務蘇赫納奏報、杭關收過稅銀數目。

    得旨。

    覽。

    聞汝任關稅。

    頗有苛索之名。

    汝其慎之。

     ○福建陸路提督蘇明良奏。

    福甯府屬霞浦縣地方。

    桐山一堡。

    為浙閩山海交錯緊要之區。

    請改設縣治等因。

    得旨、交與郝玉麟。

    聽其議奏。

     ○陝西固原提督樊廷奏報、賊夷燒草放荒。

    遵旨密饬将備弁兵。

    鎮靜自守。

    得旨、知道了。

    若彼肆然侵入駐防之地。

    亦不可以自守為辭。

    而緻損國威也。

    凡事以得中審勢為要。

     ○雲南提督蔡成貴奏報、擒獲思茅猓黑紮獨等情形。

    得旨、此事審理。

    自應聽之督臣。

    至起事之時。

    汝何不速行奏聞耶。

    殊屬怠忽。

    又所斬數犯。

    料亦未必盡系的實之人耳。

    邊境夷疆。

    朕深為汝憂之。

     ○是年、旌表孝子、直隸等省八十三名。

    孝婦、直隸等省六口。

    孝女、江蘇一口。

    順孫、安徽一名。

    孝義、河南五名。

    忠義、安徽一名。

    守節合例、八旗滿洲一百一十六口。

    蒙古三十三口。

    漢軍四十口。

    内務府一口。

    奉天等省駐防二百三十二口。

    直隸等省二千八百三十一口。

    夫亡殉節、安徽等省殷氏等十四口。

    未婚守志、覺羅紮穆達聘妻他塔喇氏一口。

    滿洲房嵩聘妻劉氏等二口。

    安徽江富國聘妻汪氏等六十口。

    百歲壽民婦、安徽趙振铎等七十一名口。

    七世同居、山西生員李煊。

    各給銀建坊如例。

     ○一産三男、程乾浴等、一十三家。

    卷之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