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八

關燈
、社、稷。

    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

    冊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後。

    俾得敬承玺绂。

    并佐清甯。

    璇宮之慶典斯彰。

    寰宇之恩施宜沛。

    所有事宜。

    開列于後。

    一、嶽鎮四渎廟宇。

    該地方官。

    查有棟椽傾損、藻飾未完者。

    奏明完葺。

    以緻敬誠。

    一、王公以下。

    至奉恩将軍。

    及閑散宗室等。

    俱加恩賜。

    一、民公侯伯以下。

    二品大臣以上命婦。

    着加恩賜。

    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四十以上從小夫婦者。

    該部議加恩典。

    一、從前恩诏後官員。

    有升職解任。

    及加級改銜者。

    準照其職銜。

    給與封典。

    一、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

    犯法婦人。

    查與赦免。

    于戲。

    日明月俪。

    祥徵泰祉之符。

    巷舞衢歌。

    喜協敉甯之瑞。

    布告天下。

    鹹使聞知。

     ○己醜。

    孝惠章皇後忌辰遣官祭孝東陵。

     ○刑部議準、河南道監察禦史周紹儒疏稱。

    直省盜案。

    下手捆縛事主人等。

    雖未傷人。

    其強橫之狀。

    實無可貸。

    請仍照定例。

    拟以法所難宥。

    不在可原之列。

    從之。

     ○貴州總督張廣泗疏稱。

    準刑部咨。

    現在纂修律例。

    應令各督撫、督同臬司。

    如有所見。

    許題請敕發律例館。

    以備采擇等因。

    今據按察使陳德榮。

    将刑名各條。

    詳請核題前來。

    一、完贓開複。

    分别公私罪名。

    注明本條項下。

    一、強奪良家妻女。

    尚未成奸。

    即行取回者。

    請照強奸未成律。

    拟于本例内增入此條。

    一、請停三個月查明仇盜之例。

    仍按限查緝不獲參處。

    一、疎脫人犯。

    仍照律減等科斷。

    請将雍正七年、典卒治罪之例删除。

    一、竊盜不誣扳平人。

    僅供明贓夥數目者。

    請照常發落。

    不準減等。

    臣悉心體察。

    似覺可行。

    下部知之。

     ○豁免應追軍需案内。

    原任布政使彭振翼等。

    無力完帑官。

    二十八員。

    銀、五萬八千一百三十三兩有奇。

    又各項未完錢糧案内。

    官員民人、二十六員名。

    銀、五千一十七兩有奇。

    又軍需案内。

    着賠未完。

    官、五員。

    銀、一千七兩有奇。

    又拖欠各項錢糧案内。

    官員舉人、六十八員名。

    銀、四百一十四兩有奇。

     ○庚寅。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戶部議準、江西巡撫嶽浚疏稱。

    江西建昌府屬之泸溪縣。

    山路崎岖。

    挽運維艱。

    請将額徵漕米。

    改徵折色。

    從之。

     ○辛卯。

    禮部奏、恭加上聖母皇太後徽号禮儀。

    得旨、是。

    依議。

     ○補行直隸省乾隆元年分大計。

    不謹官三員。

    罷軟官二員。

    年老官十三員。

    有疾官四員。

    才力不及官三員。

    浮躁官三員。

    分别處分如例。

     ○蠲免江南溧水、江浦、清河、桃源、安東、高郵、泰州、江都、甘泉、興化、寶應、睢甯等、十二州縣。

    乾隆元年分。

    水災額賦。

     ○賞赉宗室覺羅王公大臣官員銀币有差。

     ○予故總理三陵事務、散秩大臣、三等男伍格。

    正紅旗滿洲護軍統領伊蘭泰。

    陝西延綏鎮總兵官米國正。

    各祭葬如例。

     ○壬辰。

    谕内閣。

    朕禦太和殿時。

    向來大學士。

    俱于殿外檐下站立。

    即于殿外賜茶。

    嗣後站立仍照舊例。

    賜茶時。

    各攜坐褥坐于殿内。

     ○戶部議覆、長蘆鹽政準泰疏稱。

    山東永利等十場。

    現存一半竈丁銀兩。

    照例全行攤入各場地畝。

    于民佃竈地内徵收。

    應如所請。

    從之。

     ○以廣西鎮安府屬、都康土州吏目。

    兼管上映土州吏目。

    從廣西巡撫楊超曾請也。

     ○赈貸陝西府谷。

    神木、安定三縣。

    被雹災民。

     ○考察在京八旗軍政。

    卓異官一百五十二員。

    升賞如例。

     ○癸巳。

    以加上崇慶慈宣皇太後徽号。

    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上禮服。

    于中和殿、恭閱奏書。

    升輿、由右翼門。

    至永康左門。

    降輿。

    大學士捧奏書。

    由中路前行。

    至慈甯門下。

    上由東階升。

    至門下東旁立。

    皇太後禮服。

    禦慈甯宮。

    升座。

    儀駕全設。

    中和韶樂作。

    上詣正中拜位。

    跪。

    大學士捧奏書。

    在左旁跪進。

    上受奏書恭獻。

    授右旁大學士跪接。

    置正中黃案上。

    宣讀官捧起跪宣。

    奏書曰。

    臣聞國家有慶典。

    則必推本懿範。

    祗晉鴻稱。

    所以展孝忱。

    伸崇敬。

    禮之經也。

    欽惟聖母崇慶皇太後。

    坤元厚載。

    景福茂臻。

    母儀仁浃萬方。

    慈履祥徵百祿。

    茲者、祗承懿訓。

    冊立中宮。

    惟茂典之恭膺。

    荷恩晖之永被。

    敬藉隆名之崇顯。

    丕昭慈德之光宣。

    伏冀聖恩。

    俯垂俞允。

    臣不勝拳拳之至。

    謹奏。

    上行九拜禮。

    複原位立。

    皇太後還宮。

    上出。

    升輿還宮。

     ○甲午。

    恭上皇太後徽号金冊金寶。

    上禮服。

    于太和殿、恭閱冊寶。

    奉冊寶于彩亭。

    前行。

    上升輿随。

    由右翼門。

    至永康左門。

    降輿。

    行至慈甯門外。

    東旁立。

    安冊寶于正中黃案上。

    皇太後禮服。

    禦慈甯宮。

    升座。

    儀駕全設。

    中和韶樂作。

    上詣正中拜位。

    跪。

    左旁大學士捧冊寶。

    依次跪進。

    上受恭獻。

    授右旁大學士跪接。

    置正中黃案上。

    宣讀官捧起跪宣。

    冊文曰。

    慈恩裕慶。

    集介福于璇圖。

    懿德垂庥。

    晉鴻稱于金篆。

    寰區仰戴。

    宮禁騰歡。

    欽惟聖母崇慶皇太後陛下。

    資生合撰。

    厚載同符。

    端萬國之母儀。

    仁風普洽。

    正重闱之慈範。

    惠愛覃敷。

    恭儉流徽。

    媲漢家之明德。

    恩勤示敬。

    邁宋室之慈仁。

    惟隆顯懿之名。

    益煥尊崇之典。

    茲者伏承明訓。

    授冊中宮。

    蒙慶澤于彤闱。

    彜章肇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