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四

關燈
之人。

    即當舉出名姓。

    據實陳奏。

    今乃泛指十二人中。

    不無可用之材。

    請朕複行引見。

    是其胸中必有注意之人。

    而為此含糊之奏。

    以圖僥幸。

    其瞻徇之處甚屬顯然。

    着交部嚴察議奏。

     ○予故正白旗蒙古副都統阿必達。

    祭葬如例。

     ○以故廣西江州土知州黃錫圭之子黃承烈襲職。

     ○已巳。

    戶部議準、湖北巡撫鐘保疏報、安陸府屬之何家集等十六處、襄陽府屬之雙溝等十集、鄖陽府屬之安陽、龍門、江峪、三處。

    耰鋤箕帚薪炭魚鰕雜稅。

    向不入正項。

    請全行裁革。

    從之。

     ○建四川新設打箭罏廳關帝三代廟宇。

    春秋緻祭。

     ○戶部議奏、總漕補熙遵旨疏請豁免上下江、自康熙五十二年起、至雍正十二年止、未完民欠漕項銀、共三十萬六千七百兩有奇。

    米、七萬一千三百四十石有奇。

    麥、二萬二千九百五十石有奇。

    豆、二百六十六石有奇。

    應照數豁免。

    從之。

     ○又議奏、江西巡撫嶽浚覆題、先經升任巡撫俞兆嶽、疏請将江省貯局銅觔。

    照江浙等省之例。

    開罏鑄錢。

    搭放兵饷。

    以裕民用。

    經九卿議、設罏鑄錢。

    必得銅觔充裕。

    鑄出錢、足敷通省流行。

    方免錢價昂貴之患。

    今摺内并未聲明。

    難以懸議。

    應令該撫查明具題。

    今查局貯生熟銅、連收私鑄、翦邊錢。

    共計二十六萬五千一百三十斤有奇。

    足資鑄用。

    每錢重一錢二分。

    共可出錢三萬二千一百六十串有奇。

    以之搭放兵饷。

    自能漸次流通。

    不緻昂貴。

    應準開鑄。

    并請頒發樣錢。

    從之。

     ○旌表守正捐軀山東範縣民魏群妻王氏。

     ○庚午。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禁止燒鍋一事。

    朕從前降有谕旨。

    因孫嘉淦條奏。

    複降谕旨。

    令王大臣九卿集議。

    續經兩議具奏。

    朕又降旨令其确議。

    今思禁止燒鍋。

    乃關系民生日用之事。

    該省督撫大臣。

    所當悉心籌畫者。

    着将朕屢次所降谕旨。

    及孫嘉淦所奏。

    與王大臣九卿等所議。

    悉行抄錄。

    交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督撫。

    各抒所見陳奏。

    不必會同商酌。

     ○又谕、劉元燮所奏、李绂、張坦麟、二事。

    朕實并未降旨。

    亦未将旨收回。

    而外邊遽爾傳說。

    此風斷不可長。

    伊有風聞言事之責。

    此奏甚屬可嘉。

    着交部議叙。

    此等妄行傳說不已。

    将來吓詐生事之弊。

    皆從此出。

    此向來南書房之陋習。

    經皇考十三年以來。

    教訓殷勤。

    此習已漸改革。

    嗣後九卿、及南書房翰林等、務當小心恪遵。

    凡有關系之事。

    倍加慎密。

    不可纖毫洩漏。

    遇風影之談。

    尤不可輕信傳播。

    以惑衆聽。

    如有仍蹈前轍者。

    經朕訪聞。

    或科道等官糾參。

    必加嚴懲。

    至于汪由敦、陳辯一摺。

    如伊果有其事。

    雖強辯何益。

    如實無幹涉。

    則不辯自明。

    亦當靜聽。

    乃朕甫交總理事務王大臣詢問劉元燮。

    伊何由得知劉元燮奏中有伊名乎。

    即此已足見其耳目頗廣。

    必招搖生事。

    不安分之人也。

    着革去内閣學士。

    在侍讀學士上效力行走。

     ○吏部議準、刑部左侍郎劉統勳奏稱、臣伏見新任督撫提鎮。

    往往奏請随帶人員。

    以備委用。

    在封疆大吏。

    平日親知灼見。

    自應有幹練之才。

    足收指臂之益。

    惟是先寄耳目于數人。

    即付腹心以要缺。

    補用不循資格。

    輿論指為私交。

    更相仿傚。

    滋弊多端。

    嗣後請文員除河工效力。

    武員除軍前效力外。

    概停其随帶。

    如本省、本标、人員。

    不敷任用。

    則奏請由部揀發。

    若調任之後。

    于屬員内果有才能出衆之人。

    則據實保奏。

    仰候皇上谕部引見。

    量才任使。

    如此、可以杜封疆大臣、偏袒之陋習。

    才能人員、鑽營之故智。

    似于政體官常。

    均為允當。

    從之。

     ○以故紮薩克郡王策淩拉樸坦之子策樸德恩巴勒珠爾、襲職。

     ○豁免山東章邱縣缺額銀米。

     ○免浙江仁和、安吉、德清、武康、四州縣水災、乾隆元年分額賦有差。

     ○辛未。

    禁偷放運河水源。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今年五月間。

    山東雨少。

    運河水淺。

    以緻糧艘不能銜尾而進。

    沿途挖淺起剝。

    甚費經營。

    而臨清以北、更多阻滞。

    朕細加訪察。

    臨清以北。

    全賴衛水合汶濟運。

    而衛水發源于河南衛輝府。

    至臨清五百餘裡。

    沿河居民。

    往往私洩、以為灌溉之用。

    每緻運河水淺。

    糧艘難行。

    經前任河臣靳輔題定、每年于五月初一日盡堵渠口。

    使衛水全歸運河。

    以濟漕運。

    此<?曆心>年遵行之成法也。

    今因日久法弛。

    衛水來源。

    小民不無偷放之弊。

    遂至運河水勢。

    長落不常。

    重運難于北上。

    目前正當緊要之時。

    所當稽查嚴禁者。

    着北直河南督撫、速行辦理。

    務使衛水涓滴不緻旁洩。

    糧運遄行無阻。

    若地方有司。

    有視為故套者。

    即行查參。

     ○先是十三日得雨。

    至是日、甘霖大霈。

    四郊沾足。

    上心怡悅。

    朝野歡騰。

     ○戶部議奏、署陝西巡撫崔紀疏報、商南、山陽、雒南、膚施、等縣。

    冰雹損傷田禾。

    應令該署撫饬知各縣。

    将被災地方逐戶查明。

    借動倉粟。

    加意撫恤。

    得旨。

    依議速行。

     ○壬申。

    旌表守正捐軀直隸武清縣民楊進忠女楊氏。

    卷之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