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七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 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元年。

    丙辰。

    四月。

    庚辰。

    命王士俊傳谕山東巡撫嶽浚。

    山東地方。

    錢糧逋欠甚多。

    自康熙五十八年。

    至雍正十二年。

    帶徵未完積欠。

    通計三百餘萬兩。

    先經王士俊會同嶽浚。

    奏請委員清查。

    将曆年積欠諸弊。

    逐一設法清厘。

    内有納屍已完。

    被書役侵蝕者。

    竟至八萬餘兩。

    而豪紳劣衿。

    力能全完。

    有心抗欠者。

    亦正複不少。

    且各州縣流水串根紅簿等項。

    大都缺略不全。

    甚至書役舞弊。

    乘機燒毀滅迹。

    又開徵之時。

    并不刊發實徵由單。

    民間不知完欠數目。

    科則混淆。

    頑良莫辨。

    锢習已久。

    自委員實力清查。

    良民始知應完額數。

    益加踴躍奉公。

    而頑戶豪強。

    鹹知歛手奉法。

    不敢拖延。

    一載之間。

    完至一百七十餘萬兩。

    夫任土作貢。

    國家之常經。

    先公後私。

    氓庶之分誼。

    若果遇水旱不齊。

    租賦無出。

    自應邀免。

    如其屢豐之年。

    故為抗欠。

    殊非良善之輩。

    即如豫省與山東接壤。

    民風淳厚。

    皆知早完國課。

    每年歲底全完者。

    有五六十州縣。

    及至奏銷屆期。

    尾欠無幾。

    朕上年禦極之初。

    特沛新恩。

    将直省雍正十二年以前民欠。

    悉行豁免。

    山東積欠未完之一百二十餘萬兩。

    亦概予蠲除。

    而豫省所豁免者。

    惟祥符、鄭州、陳留、考城、四州縣民欠七千餘兩。

    其餘通省。

    悉皆無欠。

    則兩省風俗之淳漓。

    官吏董率之勤惰。

    亦大概可見矣。

    朕聞山東有不欠錢糧、不成好漢之惡諺。

    倘見朕屢布寬大之诏。

    誤謂從前清查為多事。

    負朕逾格之殊恩。

    仍踵頑抗之故智。

    豪紳劣衿。

    蠹書奸役。

    恣意拖欠。

    罔顧正供者。

    朕當加以重懲。

    必不姑貸。

    地方大吏有司。

    不思善于催科。

    玩縱廢馳。

    複緻積逋累累。

    察出亦必嚴加處分。

    至從前清查人員。

    曾經王士俊、嶽浚、奏明告竣之日。

    分别議叙。

    仍着嶽浚查明。

    将此等人員内。

    實在清查得法。

    完納最多者。

    酌量題請議叙。

    以示鼓勵。

    嗣後嶽浚必須一守王士俊成規。

    催科撫字。

    并行不悖。

    方為盡職。

    若聽劣衿蠹役之拖欠。

    而于國課有虧。

    則朕惟嶽浚是問。

     ○以少詹事隋人鵬、為河南按察使。

     ○以江南鎮海将軍标中軍副将杜恺、署理河南河北鎮總兵官。

     ○辛巳。

    孝端文皇後忌辰。

    遣官祭昭陵。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前因軍興以來。

    于邊疆蒙古地方。

    派大臣官員、駐劄辦理事務。

    今大兵已徹。

    僅可少留兵丁。

    駐劄防邊。

    事既無多。

    所有各處駐劄辦事大臣官員内應徹者。

    着總理事務王大臣議奏。

     ○又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曰。

    貴州提督哈元生、辦理苗疆。

    剛愎自用。

    與巡撫元展成、文武不和。

    諸凡不能預為防範。

    及逆苗蠢動。

    仍擁兵觀望。

    以緻賊勢猖獗。

    百姓受其荼毒。

    伊身膺揚威将軍之任。

    稽遲軍務。

    着拏解來京。

    嚴審定拟具奏。

     ○裁直隸副總河缺、以直隸總督兼管河務。

     ○以廣西左江鎮總兵王無黨署理貴州提督。

     ○壬午。

    谕禮部、凡由捐納候選之貢監舉人。

    例不得與鄉會試。

    從前事例有捐應鄉會試一款。

    今捐例已概行停止。

    此等人員。

    尚在需次選曹。

    與既登仕籍者有間。

    直隸各省貢監。

    願與鄉試。

    舉人願與會試者。

    準令一體考試。

    以示鼓舞人材之意。

     ○大學士邁柱奏請、各部郎中員外主事。

    奉差學政者。

    本缺另行铨補。

    至升轉之處。

    仍就原官、與現任司員、一體論俸。

    遇應升之缺。

    吏部照例推升。

    具題請旨。

    以升銜注冊。

    俟任滿回京補用。

    再郎中俸滿。

    應升道府者。

    亦準以即升注冊。

    俟任滿考核稱職。

    以應升之缺選用。

    俱下部議行。

     ○癸未。

    以江西廣饒九南道陳德榮、為貴州按察使。

     ○以編修王峻、為雲南鄉試正考官。

    禦史鐘衡、為副考官。

    刑部主事蘇霖渤、為貴州鄉試正考官。

    刑部主事金溶、為副考官。

     ○内閣、翰林院、帶領癸醜科散館修撰、編修、庶吉士、引見。

    得旨。

    清書庶吉士梁文山、周正思、王檢、汪師韓、張映辰、趙瓒、為編修。

    陳中榮、劉元炳、杜谧、王芥園、為檢讨。

    漢書編修張若霭、修撰陳倓、編修沈昌宇、已經授職。

    庶吉士朱續晫、夏廷芝、姚孔鋠、張湄、沈景瀾、鄂容安、儲晉觀、張為儀、賴翰颙、陳仁、陳大受、肇敏、雙慶、朱恒、鄂倫、楊二酉、阮學浚、程鐘彥、馮元欽、王文充、羅源漢、為編修。

    宋楠、介福、邱玖華、張蘭清、沈齊禮、傳為詝、胡定、辛昌五、為檢讨。

    李敏第、吳文煥、時鈞轍、朱泮功、額爾登額、福魁、楊琨、劉學祖、赫成峨、吳士功、俱以部屬用。

    吳祖修、吳學瀚、徐梁棟、範從律、劉孔昭、王廷鴻、俱以知縣即用。

    于開泰、李天秀、着歸進士原班铨選。

    編修田志勤、準作散館。

    庶吉士雷鋐、亦準作散館。

    一體授職。

     ○兵科掌印給事中瞻塔海奏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