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雍正十三年。

    乙卯。

    十一月。

    辛亥。

    上詣雍和宮梓宮前。

    供奠。

     ○詣皇太後宮問安。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外祖淩柱之先人。

    世敦淳樸。

    克笃忠誠。

    積厚流光。

    惠及後裔。

    誕育我聖母皇太後。

    播懿德于宮闱。

    懋坤儀于邦國。

    今外祖淩柱、尚在公中佐領。

    朕應推廣皇太後之恩。

    特賜佐領。

    俾其子孫。

    世相承襲。

    但伊等一支人丁。

    不敷編集。

    淩柱之叔祖額亦都巴圖魯。

    軍功所得俘戶甚衆。

    故編為九佐領。

    内滋生人丁頗多。

    可于此内、酌編一佐領。

    共成十佐領。

    其新編之佐領。

    即令淩柱之子管轄。

    将來子孫世襲罔替。

    其族中子弟。

    有願入新編佐領者。

    聽之。

     ○壬子。

    内閣九卿翰林詹事科道等奏。

    欽奉上谕。

    恭議加上列朝尊谥。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業高皇帝。

    令拟于端毅字下。

    加欽安二字。

    恭加上太祖尊谥曰。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隆道顯功文皇帝。

    令拟于敬敏字下。

    加昭定二字。

    恭加上太宗尊谥曰。

    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今拟于欽文字下。

    加顯武二字。

    恭加上世祖尊谥曰。

    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令拟于誠信字下。

    加中和二字。

    恭加上聖祖尊谥曰。

    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

    今拟于仁徽字下。

    加懿德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今拟于哲順字下。

    加慈僖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翊天啟聖文皇後。

    今拟于至德字下。

    加純徽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今拟于慈淑字下。

    加恭安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崇天育聖章皇後。

    今拟于溫穆字下。

    加端靖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後。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俪天襄聖仁皇後。

    今拟于安和字下。

    加淑懿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欽天順聖仁皇後。

    今拟于正和字下。

    加安裕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奉天佐聖仁皇後。

    今拟于憲穆字下。

    加和恪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後。

    今拟于定裕字下。

    加慈純二字。

    恭加上尊谥曰。

    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贊天承聖仁皇後。

    得旨、是、依議。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今日大學士等。

    恭拟尊加皇祖太妃封号字樣具奏。

    舉行之時。

    朕依照會典禮詣行禮。

    展崇敬之意。

    尊封皇考妃時。

    仍照雍正二年例行。

     ○以滿洲副都統馬尼、為正黃旗護軍統領。

    協辦參領偏圖、為鑲白護軍統領。

    滿洲副都統特庫、為鑲藍旗護軍統領。

     ○兵部議。

    兩廣總督阿彌達奏、新設苗疆。

    懷遠縣、請添兵三百名。

    派守備一員管領。

    慶遠協、改歸黔省兵一百五十名。

    照數複設。

    左江鎮、撥入右江鎮兵三百名。

    照數募足。

    右江鎮、添設鎮标中營兵五百名。

    添設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賓州營。

    添設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應如所請。

    從之。

     ○癸醜。

    手敕谕大将軍慶複。

    朕躬安。

    問汝好。

    諸大臣喀爾喀王貝勒兵丁等均好。

    汝到軍營。

    即将彼處情形。

    暨衆心如何。

    蒙古等又系如何之處留心。

    過數日後。

    即須奏聞。

    想此旨。

    系汝發摺後始到。

    今日稍暇。

    特将朕意書谕于汝。

    準噶爾使來後。

    若事可順适完竣斷不令汝久滞于外。

    況朕前亦無多親信賢臣。

    朕遣常德去。

    欲于事竣後。

    給伊鎮守将軍印信。

    在彼駐防。

    但常德能勝此任與否。

    汝須留心察看。

    至現在議駐哨兵。

    地方似覺稍遠。

    事定後、或即照所議駐防。

    或稍徹近些。

    或不便徹近之處均着六額驸與常德悉心籌之。

    朕以為請和不請和在彼。

    我惟固我疆域。

    伊設來時。

    不過自取虧敗而已。

    此言至要至細惟汝知之。

    額驸亦不令與聞。

    恐令喀爾喀等失意。

    想來現在應辦之事。

    爾到彼、自必酌量輕重緩急。

    妥為辦理。

    毋庸朕另降谕旨。

    其在彼臣工。

    汝将伊等行止。

    逐一具奏。

     ○谕戶部。

    聞晉省大同、朔平、二府。

    辦納本色米豆一項。

    向例按裡徵收腳價。

    距倉三四百裡者。

    每石徵至腳價銀三四錢不等。

    輸納太重。

    民力難支。

    此不但與通省錢糧之火耗懸殊。

    即以大朔二府。

    所屬州縣。

    相距倉廒遠近而計。

    離倉愈遠。

    腳價愈多。

    亦不免偏枯。

    嗣後除離倉最近之州縣。

    向系糧戶自行赴倉交收者。

    仍聽民便。

    令其自運。

    不徵腳價外。

    其餘州縣。

    每石米豆止徵車腳銀一錢。

    此外不敷之運價。

    着于司庫存公耗羨銀内。

    撥給添補令各該州縣官承領雇運。

    不得絲毫克減。

    及私行派擾再聞米豆一石。

    向例徵收。

    加耗糧八升。

    亦覺太重。

    嗣後每石免耗糧四升。

    止徵耗糧四升。

    以二升為州縣等沿途虧折之耗。

    二升為存倉鼠雀之耗。

    諒無不敷均自本年始。

    永遵為例。

    戶部即行文該巡撫遵旨辦理。

     ○又谕、朕即位之初。

    加恩海内民人。

    已降旨将雍正十三年以前。

    各省民欠錢糧。

    悉行蠲免。

    俾闾閻無催科之擾。

    因查兩淮鹽場竈戶。

    應徵折價錢糧。

    亦有未完之項。

    當與民人一體加恩者。

    着該部即速傳谕總督趙宏恩、鹽政高斌。

    将雍正十二年以前。

    舊欠若幹。

    一一查明。

    照地丁錢糧例。

    奏聞蠲免。

    俾竈戶均沾實惠毋使胥吏滋弊中飽。

     ○嚴禁銷毀制錢。

    谕曰、國家錢法。

    關小民日用之需必使流通充裕。

    方能足用阜民。

    乃每年鼓鑄。

    而錢不加多。

    京城之中。

    康熙錢文甚少。

    此必奸徒暗行銷毀之故也。

    我皇考惠愛斯民宵旰焦勞。

    留心錢法屢頒谕旨。

    嚴饬内外官員。

    查拏盜銷之弊。

    而目下仍然錢少價昂。

    則有司奉行不力。

    顯然可見。

    将此通行曉谕。

    凡京城内外各該地方官。

    務必密緝嚴拏勿稍疏縱。

    倘仍視為具文發覺之日。

    必将該管官重加處分。

    不稍寬貸。

     ○谕吏部兵部。

    年羹堯冒濫軍功案内。

    革職人員。

    實因當日年羹堯營私作弊。

    伊等遂萌僥幸之心。

    其罪尚有可原。

    此革職人員内。

    未必無年力精壯。

    才具可用者。

    着行文該旗都統等。

    該省督撫等。

    秉公确查。

    文員自知縣以上。

    武弁自守備以上。

    若有可用之才保送該部再加驗看。

    揀選奏聞。

    候朕酌量降等錄用。

     ○甲寅。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果親王為皇考宣力多年。

    向因氣體稍弱。

    聖懷時時體恤令在邸第辦事。

    以保護精神。

    即遺诏中。

    亦拳拳谕及。

    自朕即位以來。

    王總理事務。

    夙夜勤勞。

    今天氣正寒。

    朕心深為廑念。

    俟過百日後。

    或隔數日。

    一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