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天命十一年正月至八月

關燈
而法嚴。

    有功者必賞。

    雖仇不念。

    有罪者必懲。

    雖親罔恤。

    以是為是。

    以非為非。

    故蒙天眷佑。

    遼東之地。

    盡畀於我。

    明主棄前盟。

    開邊釁。

    遂緻天譴。

    喪師失地。

    今爾貝勒諸臣。

    傥不以公勤為心。

    國之忠邪莫辨。

    盜賊罔察。

    使典章淆亂。

    法紀廢馳。

    則上天賜朕之福祚。

    自爾等虧損之矣。

    朕豈肯徇爾等所為。

    而易其欽若昊天之初心耶。

    朕仰承天意。

    悉秉至公。

    爾等所行非僻。

    其咎自歸爾等。

    推爾等之意。

    以為國人衆多。

    稽察難遍。

    不知一國之衆。

    以八旗而分隸之、則為數少矣。

    每旗下以五甲喇而分隸之、則又少矣。

    每甲喇下以五牛彔而更分隸之、則又少矣。

    今自牛彔額真、以至什長。

    遁相稽察。

    各於所屬之人。

    自膳夫牧卒、以及仆隸。

    靡不詳加曉谕。

    有惡必懲。

    則盜竊奸宄。

    何自而生哉。

    夫惟己不正。

    乃不能察人耳。

    己既正矣。

    複何所畏忌。

    而不稽察以舉發之乎。

    或屯戌更番之兵。

    及離隊伍獨行之兵。

    有劫掠漢人。

    竊其畜産。

    奪其薪木。

    掠取其衣服者。

    何不各據所見聞。

    即為舉發。

    今滿漢既為一家。

    若以漢人為新附。

    恣行劫掠。

    是殘害我降附之國人也。

    似此蠧國之人。

    可不稽察之乎。

    且爾貝勒諸臣、及滿漢各官。

    嘗有誓言。

    惟君所賜予、及所應得者、則受之。

    至民間财物。

    雖分金尺帛。

    必不妄取。

    今八旗中。

    孰賢孰否。

    各牛彔中。

    牛彔之孰賢孰否。

    其詳察之。

    若互相隐蔽不舉。

    被人讦發。

    固山額真、牛彔額真、俱罪。

     ○癸巳。

    上不豫。

    幸清河坐湯○八月八月。

    庚子朔 ○丙午。

    上大漸。

    欲還京。

    乘舟。

    順太子河而下。

    使人召大妃來迎。

    入渾河、大妃至。

    泝流至靉雞堡。

    距渖陽城四十裡。

    庚戌。

    未刻。

    上崩。

    在位凡十一年。

    年六十有八。

     上於國家政事。

    子孫遺訓。

    平日皆預定告誡。

    臨崩、不複言及。

    群臣更番舁至渖陽城。

    昏刻。

    入宮中。

    諸貝勒大臣及侍衛。

    以至群臣萬民。

    哀恸呼号。

    如喪考妣。

    遠近不絕。

    先是孝慈皇後崩後。

    立烏喇國貝勒滿太女為大妃。

    辛亥。

    辰刻。

    大妃以身殉焉。

    年三十有七。

    遂同時而殓。

    己刻。

    恭奉龍轝出宮。

    奉安梓宮於渖陽城中西北隅。

    又有二庶妃、亦殉焉。

    上未成帝業時。

    先聚元妃佟甲氏。

    生子二。

    長褚英、号洪巴圖魯、後号阿爾哈圖土門。

    次代善、号古英巴圖魯、繼妃富察氏。

    生子二。

    長莽古爾泰、次德格類。

    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葉赫納喇氏。

    誕育太宗皇帝。

    繼立大妃烏喇納喇氏。

    生子三。

    長阿濟格、次多爾衮、号墨爾根戴青、次多铎、号額爾克楚虎爾。

    側妃伊爾根覺羅氏。

    生子一。

    阿巴泰、又庶妃中生子六。

    阿拜、湯古代、塔拜、巴布泰、巴布海、賴慕布。

    上生而神武。

    智勇天錫。

    謀略蓋世。

    騎射轶倫。

    備曆艱難。

    克複仇恥。

    以甲士十三人起兵。

    每有征戰、類皆以寡勝衆。

    以弱克強。

    當諸部合九姓而來。

    明兵分四路以進。

    而軍威所向。

    如摧枯朽。

    古來方冊所載。

    武功之盛。

    從未有焉。

    而又誠以居心。

    公以禦物。

    惜材勇、雖仇必用。

    核功罪、雖親必懲。

    逆者臨之以兵、誅鋤不施無罪。

    順者綏之以德、兇頑罔不傾心。

    至於天悟神解。

    創造國書。

    立兵制。

    設官屬。

    嚴法令。

    平獄訟。

    尚義理。

    納谏诤。

    進忠直。

    退邪佞。

    崇節儉。

    厚風俗。

    睦宗族。

    敬耆老。

    重農桑。

    赈窮乏。

    締造憂勤。

    規模弘遠。

    是以統壹諸國。

    克明遼陽渖陽諸地。

    及蒙古諸部落。

    遠迩歸誠。

    滿漢愛戴。

    嘉祥畢集。

    帝業克成。

    雖天命攸歸。

    亦聖德神謀。

    武功文治之所緻也。

    上自少時。

    不飲酒。

    不嬉戲。

    喜怒無私。

    賞赉不吝。

    丕基既建。

    不自晏安。

    用兵聽政之暇。

    着為谟诰。

    垂訓子孫臣庶。

    俾世世法守。

    光列祖之緒。

    啟無疆之休。

    真天生聖人。

    邁古今而立極者矣。

    天聰三年。

    二月己亥。

    葬福陵。

    崇德元年。

    四月丙戌。

    尊諡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

    廟号太祖。

    康熙元年。

    四月乙卯。

    加上尊諡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弘文定業高皇帝。

    雍正元年。

    八月己酉。

    加上尊諡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弘文定業高皇帝。

    乾隆元年。

    三月乙巳。

    加上尊諡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大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實錄卷之十